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
  • 省份:廣東省
  • 國家:中國
  • 所屬類別:國家事務
性質與職能,組織與發展,參政議政,祖國統一工作,孫中山研究,社會服務,

性質與職能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
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本黨的基本職能,通過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實行民主監督。
本黨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工作重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一切活動的根本準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在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範圍內,享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開展各項活動。
發展對象是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本黨有歷史聯繫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組織與發展

解放前夕,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中山的黨員僅有2人,長駐澳門開展地下工作。解放後,1956年秋組建民革中山縣籌備組,組長黃逞。1957年4月,成立籌委會,主任委員鄭道實。1959年秋,民革中山縣第一屆委員會成立,當時黨員人數14人,1962年換屆產生第二屆委員會,兩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均為蘇乾遠同志。文化大革命期間,民革組織停止活動。1980年,恢復組織活動,選舉產生民革中山縣第三屆委員會,1984年,選舉產生民革中山縣第四屆委員會,蘇乾遠連任主任委員。1987年,召開民革中山市第五次全體黨員大會,民主選舉產生民革中山市(縣級)第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紹聲。1989年4月,由於中山市升格地級市,第五屆市委會撤銷,組建民革中山市委員會籌備組(地級),組長林紹聲。1992年1月民革中山市委會第六次全體大會召開,民主選舉第六屆委員會(地市級),林紹聲為主任委員。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民革中山市委會第七、八、九次全體黨員大會在市會議中心分別召開,民主選舉產生第七、八、九屆委員會,第七、八、九屆市委會主任委員為司徒偉湛。
目前,中山民革共有黨員177人,基層支部14個,分布在全市教育、醫療、科技、經濟和法律界等。黨員平均年齡50.7歲,其中:博士後1人,碩士22人、研究生7人,大學本科以上95人、大專27人,高級職稱51人、中級職稱88人。
此外,1980~2008年,林紹聲等4人分別當選為民革廣東省第6至10屆省委委員,司徒偉湛當選為民革中央第10、11屆委員、第10、11屆民革廣東省委常委;在第一至十二屆縣、市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先後有19人次當選為人大代表,其中蘇乾遠等6人分別當選為人大常委;在第一至九屆縣、市政治協商委員會中,先後有86人次當選為政協委員,其中林紹聲等4人分別當選為政協副主席,27人次分別當選為政協常委;有12人分別被聘為特約檢察、審計、監察、教育督導員、人民陪審員及行業監督員;蘇乾遠、何麗娟等2人被評為民革全國先進個人。2003年6月至今司徒偉湛當選為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參政議政

歷年來,民革能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發揮民革黨員廣泛聯繫民眾的特點,積極反映社情民意,通過參加座談會、民主協商會、視察、調查,撰寫提案等形式,為中山經濟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積極建言獻策。1982年建議設頤老會,建設頤老院、1984年建議興建民權路都得到政府重視採納,並實施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整體職能,從1988年起在市委會內開展“一人一議”活動,把成員提交的合理化建議經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及本黨政協委員篩選、合併、整理後,以政協委員或市委會名義向政協提交提案,至2008年向市政協提交提案827件,很多提案被政府有關部門採納並付諸實施。其中,《強化對外商投資財產價值鑑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對老城區困難老企業通過易地搬遷擺脫困境的建議》、《有效在保護耕地控制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走內部挖潛道路的建議》、《關於加快我市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建議》、《關於推進我市城鄉一體化的建議》、《關於走人文與生態相結合之路,開創中山旅遊新局面的建議》、《關於建立中山市可持續發展經濟體系的建議》、《關於制定建築施工企業的市場準入行為規範的建議》、《關於開展我市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的建議》,《關於重視我市水危機污染的建議》,《關於加快裝備製造業人才培養的建議》、《關於從德育工作角度關注網路發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響的建議》、《抓住機遇,加快我市職業教育發展》、《關於加強我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建議》、《關於培育、發展和規範行業協會的建議》、《關於加強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的建議》、《關於推進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關於加強我市城中村整治,推進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建議》等多件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和重點提案。
積極開展調研工作。圍繞地方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民眾反映的熱點問題,有計畫有組織地選準課題進行調研。近十年來,我會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主要課題有:《台商投資企業狀況》、《我市文化市場的狀況及其發展》、《小城鎮、大戰略,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建議》、《加強我市建築市場管理,保證建築質量》、《關於開展我市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的建議》、《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投資軟環境》、《中山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中山市農業產業化的現狀與發展對策》、《關於完善我市勞動力市場體系的建議》等調研報告或提案提交政府,這些報告或提案給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加強與政府對口部門的聯繫,從1990年至2007年,我會與市台務局和市建設局建立了對口聯繫單位,多年來,保持與對口單位的密切聯繫,互通情況、信息,聯合開展各種有關活動。邀請市台辦主任通報海峽兩岸形勢以及台商在我市投資情況;請建設局領導通報我市“小城鎮、大戰略”的具體措施以及提供有關城市建設及房地產發展等資料。就鎮村城市建設以及如何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問題與市建設局聯合組隊,深入鎮區開展調研。就 “台商投資企業狀況”與市台務局組隊深入到5個鎮區16家企業了解情況,寫成調研報告上交市政府。
2007年,市政府對民主黨派對口聯繫工作部門進行了調整,我會與新的對口聯繫單位——市民政局建立了聯繫關係。在雙方的努力下,初步建立了對口聯繫的工作機制,並探索出了一套與部門職能和黨派特點相適應的工作方法。2008年,市委會緊緊圍繞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與對口聯繫單位市民政局聯繫,就我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以及社區居家養老等問題與市民政局開展了聯合考察調研。主委司徒偉湛親自帶隊,市民政局韓錫江局長和陸瑞芬副局長以及民革市委委員等10多人,分別到石歧區、板芙、神灣兩鎮就相關問題聽取工作情況介紹,走訪低保家庭和“三無”人員,全面展開考察調研,並即席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加強宣傳、信息工作。信息工作也是發揮民主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市委會安排專人負責信息工作,建立信息網路,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信息,所寫稿件分別被《廣東民革》、《政協通訊》、《中山統戰》、《中山日報》所採用,其中《台灣、海外有關人士對祖國統一問題的看法》被省委辦公廳採納。2002年市委會被評為民革廣東省宣傳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至2005年辦公室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統戰系統信息先進單位;2004年至2005年辦公室連續兩年被評為市政協網站通訊先進單位,5篇宣傳通訊獲優秀作品獎。

祖國統一工作

中山市六屆台聯會領導班子中,我會共有8人次擔任市台聯會會長、副會長或副秘書長職務,多位黨員是台聯的理事。我會注意發揮人緣、地緣優勢,廣交朋友,聯絡感情,宣傳政策,爭取人心,為實現和平統一祖國,發揮應有作用。成立由副主委領導的“三胞”(港、澳、台同胞)工作委員會。每年召開台屬座談會,宣傳國家的對台政策,發揮台屬作用,加強與在台親友的聯繫,宣傳祖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消除台胞的誤解,爭取在台親友回祖國大陸觀光探親、投資辦廠等。
做好台胞接待工作,台灣中華金民愛國會主席鐘樹楠;世界中山同鄉會主席劉祟齡、副主席莫興、郭琴舫、梁立峰;台北市中山同鄉會副理事長蔡樟華、孫中山的嫡孫孫治強和孫女孫瑞英、孫瑞華、孫瑞芬、孫瑞芳;原國民黨香山(模範)縣縣長、孫中山親侄孫、旅美華人孫乾等愛國人士來訪,我會都參與接待工作。2000年民革廣東省委組織在廣州高校讀書的台灣學生一行40多人和2005年民革中央組織在台高校學生一行50多人來訪,我會認真做好接待工作,帶他們參觀市容市貌、孫中山故居、台資企業等,使他們能耳聞目睹祖國的變化,增進對祖國大陸的感情。2008年與市務局、市台聯會一起接待了由陳卓文、何振源先生帶領的台北中山同鄉會回鄉訪問團一行21人,大家互贈了紀念品,並組織了10多位民革黨員參加了在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的由陳卓文先生主講的關於職教方面的文化交流。此外,我會通過參與第四屆世界中山同鄉懇親大會的組織籌備工作,參加孫中山長孫孫治平90周年華誕宴會、與台商企業市眾康門診部的全體員工進行了聯歡、派員參與接待了原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處長姚觀順兒媳婦周廉楣母子、參與民革省委對省重點台屬的慰問、參加了原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創會會長、中山市隆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信興先生的追思會、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換屆、台聯會的活動等各種形式與港澳台和海外華人、外國朋友進行廣泛聯誼和交往。
積極為台胞排憂解難。就台商、台胞、台屬關心的問題進行座談徵詢他們的意見,並積極向上級反映。1999年台灣中部地區發生7.8級地震,我會逐一電慰問台屬,並積極協助他們與在台親友聯繫,了解災情,令台屬十分感動。2000年以來,我會就台商子女入讀重點中國小問題積極奔走、呼籲,與市教委等有關部門研究,使台商子女入讀重點中國小問題得到解決。在台灣受“非典”肆虐期間,及時向台北中山同鄉會發出傳真電報慰問。為了更好地開展祖國統一工作,民革“三胞”委成員利用自己工作上有利條件,積極為台商台屬做好事、辦實事,為祖國的和平統一添磚加瓦。如,“三胞”委副主任沈偉忠同志在三鑫雙語學校擔任副校長,負責招生工作。為了讓台商子弟能接受優質教育,積極請示學校,解決台商子弟的學位問題。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台商子弟入讀了三鑫雙語學校。2008年沈偉忠同志還光榮當選為民革廣東省“三胞”工作委員會委員;成員劉金堯,為了協助台商協會會長陳中和辦好眾康門診部,積極完善醫院各項制度,努力提高經營效益,千方百計讓台商能在中山多賺錢,做出了艱苦的努力,受到了陳會長的讚賞。又如成員李懷仁,利用在博愛醫院工作的便利,悉心照料好每一位台灣病人,關心台胞的治療情況,及時給予台胞必要的幫助,使每一位來院就醫的台胞滿意而歸。
加強與台商的溝通與聯繫,增進共識,服務台商。2005年5月,在市台務局、市台商協會以及眾康門診部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下,在市台商協會會館舉辦了“關愛台商健康體檢活動”,為50多位台商理監事及部分台商免費進行了體檢。中秋節前夕在中山紀念堂與市台務局、市台商協會聯合舉辦了“共同家園——迎中秋文藝晚會”。中共中山市委副書記李啟紅致辭,中共中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多位領導、市政府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台商、全體民革黨員共1000多人共同觀看了精彩的文藝表演。2006年在中港英文學校、台商協會的協助下與市台務局聯合舉辦了首屆台商子弟夏令營活動。夏令營安排了與紀念孫中山有關的一系列參觀活動,讓台商子弟體驗中國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童年生活及少年生活,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及生平事跡;參觀台資企業以及中山、廣州等地的市容市貌。2007年4月份,與市台務局舉辦第二屆台商子弟夏令營活動。來自港澳以及中山地區的40多位台商子弟參加了活動。5月份,組織孫中山研究小組一行10人隨市孫中山研究會一道,赴珠海市參觀交流。9月份,與市台務局在台商協會會館聯合為市台商協會理監事的台商眷屬舉辦婦女健康保健講座。2008年與市台務局、台商協商、廣東中港英文學校共同舉辦了中山市第三屆台商子弟夏令營活動。夏令營為期三天,參觀了台資企業、生態公園,參與了遊樂活動等,共吸引了30多名台商子弟參加。活動深受台商子弟的歡迎。中秋前,市委會組織市委委員和黨員台屬參與了由市台務局、台商協會主辦的在中山金鑽酒店五樓舉行的“共同家園,和諧中山”——迎中秋聯誼晚會,黨員周文婷、余侃等7人還分別表演了唱歌和舞蹈兩個節目。

孫中山研究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軀。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孫中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民革注意加強對孫中山思想的研究、學習。民革老主委蘇乾遠及現任主委司徒偉湛先後擔任過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曾當選為常務理事的有林紹聲同志,理事有劉居上、鄭家秀等兩位同志,參加研究會的民革黨員有19人。據不完全的統計,他們先後在研究會的會訊、會刊、論文集或各大報章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紀念文章共150多篇以上,參與了《偉人孫中山》小冊子的修改研討、孫中山在粵史跡調研以及各種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劉居上發表個人專著2本,並參與《少年孫中山》、《青年孫中山》編輯和撰稿工作。鄒佩叢出版了《孫中山的家世——資料與研究》一書(55萬字)。1998年、2004年,鄒佩叢應台北“國父紀念館”和中華民族教育學會的邀請,2次赴台參與海峽兩岸孫中山史料交流和“中山思想文化教育”學術交流。2007年我會完善了對孫中山思想研究的組織架構,成立民革中山市委會孫中山思想研究小組,並定期開展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孫中山思想的研究工作,宏揚孫中山精神。1991年至現在,每年我會都參與孫中山誕辰、忌辰以及辛亥革命周年紀念等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並及時做好對外的宣傳工作,擴大統戰工作的影響。

社會服務

熱心教育事業 1982~1988年,面向社會,通過獨立辦學、聯合辦學形式,先後舉辦短期培訓班、技能班、認證班,共培養學生10860多人。1982年民革、民盟、民建聯合辦學,創辦《育才業餘文化夜校》,屬於中等專業學校單科班(一年制)。1985年接受中山大學中文刊授中心的委託,與中山電大聯合設立中大中文刊授中心及面授輔導站。1993年,在我會的搭橋引線下,中山大學電子系與中山嘉華電子廠進行教學合作。中山大學提供技術,幫助嘉華電子廠開發項目,嘉華電子廠捐贈了10台電子計算機給中山大學進行教學使用。
招商引資,扶貧助學 做好海外聯誼工作,積極招商引資,發動港澳鄉親捐資辦學或參與各種公益事業活動。1989年至1991年協助有關部門引進“三資”企業5個,“三來一補”項目8個,引進資金港幣32萬,人民幣272萬,“三胞”捐贈港幣145萬,既增強了“三胞“聯誼,又有力地支援祖國四化建設。在創辦孫中山研究會期間,缺乏有關孫中山的書籍,蘇乾遠同志發動香港同胞肖炳棠幫助購書,後來,肖先生還主動捐出港幣3000元,給孫中山研究會作購買書籍之用。楊家的後人就把在美國的房產賣掉,捐贈人民幣135萬元給予中山市楊仙逸中學,使該校建設了一座科學樓。中山市決定籌建頤老院時,蘇乾遠同志積極參與建設。通過香港僑商理事會鄭震雄先生的關係,發動香港僑商會會員捐贈了100萬元建了一座大樓。1998年回響全省八個民主黨派聯合發出“集八個黨派之力,往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粵北山區聯合開展扶貧活動,幫助山區興建三所希望國小。”的倡議,籌得善款人民幣6650元。2002年向板芙鎮兩個貧困家庭捐款3800元。2005年起回響市委統戰部的倡儀,參與對阜沙鎮牛角村的扶困助學以及義診活動。組織本黨醫務人員到仙逸國小免費開展愛牙、護牙宣傳活動。組織黨員中法律工作者到各中國小和通過法律諮詢熱線進行法律宣傳以及為弱勢民眾進行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等,據統計,1989年以來,民革黨員參加慈善萬人行及捐款抗災活動,共捐款人民幣20826元。黨員們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也注重本職工作,不少黨員獲得省、市級的獎勵。
民革中山市委會正、副主委名單:
主委:司徒偉湛(市政府副市長)
副主委:劉志偉(市工商局副調研員)
何麗娟(女、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黎軍(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
辦公地址:廣東省中山市興中道2號市政協大樓7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