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

民革廣州市委員會成立於 1955年5月,第一屆市委會主任委員李民欣、林一元(後)。目前是第十三屆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
  • 成立時間:1955年5月
  • 目前屆數:第十三屆委員會
  • 主任委員:于欣偉
簡介,現有組織,理念,

簡介

主任委員于欣偉,副主任委員邵靖、張永良、葛林虎,秘書長魏躍容。 民革市委下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社會與法制委員會、理論研究與學習委員會等5個專門委員會和孫中山研究學會、中山畫院。
民革市委日常工作由市委會機關負責,機關工作的領導是秘書長。機關的職能部門有辦公室、組織宣傳處和參政議政聯絡處,出版內部刊物《廣州民革》(雙月刊)。

現有組織

民革市委現有20個基層組織:其中11個總支部,8個支部(不含總支下屬支部)和1個小組。1979年民革組織恢復活動之初,僅有黨員144人,截止2012年12月,廣州民革黨員人數達1071人,在2012年的“兩會”換屆中,廣州民革共有10人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其中張永良當選為市人大常委。當選為市政協委員的有17人,其中省政協委員2人,市政協委員15人,1人任省政協常委,4人任市政協常委。

理念

長期以來,廣州民革廣大黨員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兩面旗幟,堅決擁護和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在中發 〔1989〕14號檔案發表以後,廣州民革開始了新的歷程,在民革上級組織和中共廣州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廣州市委統戰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民革市委帶領全市民革黨員,緊緊圍繞廣州市的工作大局,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在參政議政、加強自身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和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進入21世紀以來,民革市委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提案的選題上一方面側重選擇有利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展與鞏固愛國統一戰線,與民革又有歷史淵源,能體現民革特色的題材。另一方面則針對在廣州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民眾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課題調研和撰寫提案。2001年,民革市委在市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作《以黃埔軍校為龍頭,把長洲島建成廣州市的城市寶島》的大會發言,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是年8月,廣州市沈柏年副市長作出了“把長洲島定位為歷史文化保護區。逐年投入,循序漸進,堅持數年,把長洲島建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寶島”的重要批示。此外民革市委還向這次政協大會提交了《關於原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異地搬遷的建議》、《關於積極推廣垃圾分類處理,實現環衛事業的重大改革的建議》等提案。在2002年的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民革市委會作了《遏制我市愛滋病的蔓延刻不容緩》的大會發言,提交了《為鞏固我市“三年一中變”成果,建議重視解決在“穿衣戴帽”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護開發利用南海神廟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打造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亮點》等提案。這些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重視。民革市委會還以“直通車”形式向中共廣州市委主要領導建議:利用北江大堤“50年一遇”改造工程機會,引北江水濟西南、蘆苞二涌和白坭河,以改善廣州的水環境。這項“引水濟涌”的建議受到市委領導的重視。2003年,民革市委向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我市“鎮改街”以來若干問題的調研與建議》、《建議舉行紀念黃埔軍校成立80周年活動》、《關於強化廣州衛生河管理的建議》等多份提案。其中《關於強化廣州衛生河管理的建議》被評為優秀提案。近幾年,民革市委先後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廣州經濟健康發展》、《採取切實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關於修復粵軍第一師紀念陵園的建議》、《改善大氣環境,迎接綠色亞運》、《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推進我市和諧社會建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提高我市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以仁威廟為切入點,營造西關旅遊商貿圈》、《關於進一步加大對我市殘疾人就業扶持力度的建議》、《進一步加強我市對外來入侵生物的防疫與控制》、《採取切實措施,促進我市民辦幼稚園的健康發展》等提案 。其中《採取切實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關於修復粵軍第一師紀念陵園的建議》、《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推進我市和諧社會建設》被評為優秀提案。
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工作與開展海外聯誼活動方面,民革市委會認真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精神,堅決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等任何分裂祖國的言行,堅決捍衛一個中國的原則,積極圍繞一些有利於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事業,有利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展與鞏固愛國統一戰線的問題開展參政議政工作和海外聯誼活動,並先後接待了原國民黨空軍宿將容兆珍將軍,由台灣省回大陸觀光探親的原黃埔軍校同學,原國民黨新一軍舊部代表團和一些台灣省老兵等。一些黨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民革組織的特點和優勢,以親情、友情作為連線海峽彼岸的橋樑和紐帶,通過書信往來、電話聯繫、接待來訪親友,或通過赴台探親、講學、採風、舉辦書畫展,或通過為“三胞”回祖國大陸投資穿針引線等作法,積極促進兩岸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為祖國的統一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開展服務社會活動方面,民革廣州市委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和各基層組織利用在教育界、醫療衛生界、財稅金融界、科技界、文化藝術界等領域均有不少專業人才的有利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群體作用,圍繞廣州市的三個文明建設,開辦學校,開展經濟諮詢服務,送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和扶貧助學等社會服務活動。近幾年,民革市委會和各基層組織先後在白雲區、從化市、清遠市、清新縣、封開縣、增城市等地的一些扶貧點開展送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和扶貧助學和捐款捐物活動,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和好評。
為普及 9年義務教育,緩解海珠區外來工子女入學難問題,民革市委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山院校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在海珠區的鷺江地段開辦了一所以招收外來工子女為主的學校 — 博愛學校。該校已於2000年9月1日正式開學。
2003年5月份,民革市委參加白雲區教育局公開競投,在基層黨員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承辦匯僑中學的資格。這是一所“公有民辦”小區配套學校。取得承辦資格後,市委會成立了一個由民革廣州市委會、白雲區教育局、學校投資方及房地產商四方人員組成的學校理事會和一個顧問指導小組,分別負責學校的管理和指導工作。匯僑中學於2003年9月1日按時舉行了開學典禮。
當前,民革市委主要的工作和任務是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與中共十七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在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下,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緊密合作,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促進廣州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祖國的完全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三大歷史任務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