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鎮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由繼承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精神的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在民國37年(1948年)1月於香港正式建立的。並於1957年初民革鎮江市支部成立時,以組織成員學習為主要任務,貫徹“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同時進行民革組織的性質、任務和作用等方面的宣傳教育

組 織,活 動,學習、宣傳,參政議政,海外聯誼,社會服務,

組 織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由繼承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精神的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在民國37年(1948年)1月於香港正式建立的。
1956年春,民革江蘇省委派李世軍來鎮建立民革鎮江市籌備小組,發展黨員,至當年10月,已有黨員25人。1957年2月24日,建立民革江蘇省委直屬鎮江市支部,楊公崖為主任委員,李瑞吉、楊效顏為副主任委員。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有4名成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3月18日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由7人組成的第一屆民革鎮江市委員會,楊公崖為主任委員,李瑞吉、楊效顏為副主任委員,有黨員21人,設2個支部。“文化大革命” 中,民革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初,民革市委恢復活動,因自然減員,僅有14名黨員。1980年12月召開第二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由7人組成的民革鎮江市第二屆委員會,洪維新為主任委員,耿德星、丁國民為副主任委員。有黨員16人,設2個支部。1984年10月,召開第三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由11人組成的民革鎮江市第三屆委員會,洪維新為主任委員,耿德星、丁國民、康揚為副主任委員,後又增補劉承為副主任委員。有黨員41人,設組織、宣傳2個處和3個支部、1個直屬小組。至1985年底,已有黨員45人。

活 動

學習、宣傳

1957年初民革鎮江市支部成立時,以組織成員學習為主要任務,貫徹“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同時進行民革組織的性質、任務和作用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學習以中共在各個時期的路線、方針和中心任務為主要內容。1960年冬民革中央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民革鎮江市支部貫徹大會精神,組織成員學習毛主席著作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使成員正確認清形勢,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堅持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共同渡過暫時困難。
1979年後,重點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同時結合各種節日、紀念日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召開了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座談會,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孫中山先生逝世60周年紀念會等。還分批組織成員和聯繫人士去南京參觀,晉謁中山陵、廖仲凱墓,瞻仰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進行民革史的教育,增強民革成員的光榮感、責任感。

參政議政

1957年初民革鎮江市支部建立後,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開展參政議政活動。50年代,25名民革成員中,有4人當選為省、市人大代表,6人被推薦為省、市政協委員,其中擔任市政協副主席、副秘書長各1人。另有3人擔任市民政局、教育局、體委的領導職務。此後,歷屆省、市、縣人大和政協,都有民革成員參加。1983年,鎮江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後,民革成員中有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29人,占當時成員總數的85.3%。其中,省政協常委1人,市、區政協副主席2人,市、區、縣人大常委、政協常委5人。這些參政的黨員均能積極反映民革成員和所聯繫人士的意見,反映人民民眾的要求,就國家政治經濟生活、名城建設等方面,提出不少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修復北固山中山紀念林塔,落實全市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政策等提案被政府有關部門採納、辦理。民革市委領導成員還通過中共鎮江市委召開的“雙月座談會”,參與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海外聯誼

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一國兩制”方針提出以後,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出現了新形勢,形成了新格局。鎮江市民革成員中有“三胞”(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關係的占68.9%,其中台胞關係占42%。有些台胞是台灣軍政、經濟、新聞界有影響的人士。民革市委利用這個優勢,廣泛開展海外聯誼工作。從1979-1985年,民革成員寄發信件、賀年卡、宣傳品到台灣的368件,港、澳方面的180件,美國、日本等地的352件。
在此期間,收到寄來的信件、賀年片和其他物品,台灣方面325件,港、澳方面139件,美國、日本等地388件。民革市委還積極幫助成員和所聯繫人士去香港、美國、日本、泰國等地探親會友,接待從美國、香港、日本轉道回大陸探親的台胞。並通過多種渠道,帶出有關家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的錄音帶、照片、風光片和其他物品,聯絡感情,增進相互了解,推動祖國統一。

社會服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民革鎮江市委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以促進祖國統一為重點,開闢了新的工作領域。1981年,民革鎮江市委回響中共“廣開學路、多方辦學”的號召,創建中山業餘學校(1982年8月各民主黨派聯合辦學,改稱潤州業餘學校,1984年2月又分開辦學),現已從單一學科發展到有外語、會計等多學科及職工高中文化課、自修大學輔導班等多層次的綜合型成人業餘學校。5年來共開辦240多個班級,學員達12000多人。在歷次統考中,各科的合格率高於全市平均合格率。
1985年初,民革鎮江市委籌建中山文化經濟諮詢服務社和成立中山書畫社。先後舉辦城鄉集體企業會計培訓班,個體企業會計班,商業財務班,工業目標管理班,鄉鎮企業廠長、財務科長經濟管理班,第三產業財務培訓班等;同時堅持送教下鄉,在潤州區和丹徒、丹陽兩縣,舉辦財務培訓班,為城鄉集體企業培養財務管理隊伍;還受聘擔任10個工礦企業的常年經濟顧問,協助廠礦企業清理賬目,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中山書畫社成立後,曾免費為鎮江蠶研所赴日留學人員提供書畫數十幅,贈送日本友人;由市政協婦女組協助舉辦書畫義賣,得款6000元,全部捐贈給鎮江市少年兒童基金會;還舉辦2期書法學習班,培養青年書畫愛好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