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騎兵具有快速、機動、靈活、勇猛的特點,擅長戰役偵察、遠距離奔襲、運動防禦、追殲敵人。騎兵相比步兵,不但能徒步作戰,還擅長馬上射擊和劈刺。

隨著解放軍摩托化、機械化的發展,在上世紀80年代的百萬大裁軍中,解放軍淘汰了“騾馬化”,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但騎兵將軍和騎兵士兵為共和國所創造的輝煌將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
  • 出現時間:1932年
  • 特點:具有快速、機動、靈活、勇猛
  • 意義: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歷史沿革,初創陝甘,抗日參戰,鼎盛時期,解放之後,參加大典,今日騎兵,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初創陝甘

關於我軍騎兵的早期記載,出現在1932年。當年1月初,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軍在甘肅正寧縣柴橋子宣布成立,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楊重遠任參謀長。全軍共700餘人,編為一、二兩個支隊和警衛、騎兵兩個直屬隊,強龍光任騎兵隊隊長。2月12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在正寧縣三嘉原正式成立,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委,楊重遠任參謀長。全軍共600餘人,200餘支槍,編為4個大隊:一大隊隊長閻紅彥,政委張赫;二大隊隊長吳岱峰,政委高崗;警衛大隊隊長白錫林,副隊長胡廷俊;強龍光則繼續任騎兵大隊隊長。陝甘游擊隊騎兵大隊是西北紅軍最早的騎兵部隊,雖然只有三四十人馬,但機動性好,戰鬥力很強。
1935年10月7日,紅軍長征途中的青石嘴戰鬥中,斃俘敵200餘人,繳獲戰馬140餘匹。第二天,軍團參謀長左權來到偵察連,傳達了毛主席的命令,把偵察連正式編為騎兵偵察連。於是,梁興初成為紅一方面軍第一位騎兵偵察連連長。起初大家對如何騎馬、餵馬、馴馬一竅不通,更談不上驅馬快跑。第一天訓練就有一人摔成重傷、六人輕傷。但經過休整訓練,騎兵偵察連很快掌握了騎兵技術,並接受了毛澤東等同志的檢閱。吳起鎮戰鬥勝利結束後,軍團首長又將繳獲的馬鴻賓部戰馬和固原戰鬥中東北軍的騎兵俘虜補充到騎兵偵察連,後來騎兵偵察連發展為威震敵膽的八路軍騎兵偵察團。

抗日參戰

抗戰期間,我騎兵部隊曾參加過開創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大青山、平北、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的眾多戰鬥。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組建的騎兵團,稱之為“紅色哥薩克”。騎兵團戰術、技術由從新疆調來的團長周純麟負責教授,師從蘇聯紅軍騎兵。但自幼習武、精通刀術的彭雪楓沒有採用蘇軍高加索式馬刀,而是博採眾長親自設計了一種馬刀,刀身修長,刀背輕薄,用精鋼打造,刀刃十分鋒利,戰士們愛不釋手,稱之為“雪楓刀”。

鼎盛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軍騎兵部隊發展的鼎盛時期,遼瀋、淮海、平津等著名戰役及甘、青、川邊剿匪平叛都有我騎兵的身影。解放戰爭中誕生的內蒙古騎兵,在內蒙古自治政府和內蒙古軍區的領導下,迅速成為一支以蒙古族為主,包括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漢各族士兵組成的人民軍隊。1948年1月1日,這支部佇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稱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了解放軍同國民黨軍爭奪東北的一系列戰役、戰鬥。這支威武之師在解放戰爭中,參加大小戰鬥656次,取得殲敵2.2萬多人,繳獲戰馬2.2萬多匹、各種武器1.1萬多件,敵我傷亡為34∶1的戰績,為內蒙古自治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戰功。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參加了遼瀋戰役中著名的黑山、大虎山阻擊戰。

解放之後

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後補授、晉升的在內)開國將領被授予元帥和將軍軍銜,其中,由步兵產生的將軍數量位居第一位,其次就是騎兵出身的將軍了。這是因為,戰爭時期解放軍騎兵部隊是除步兵之外的最大兵種,最多時曾達到19個師。所以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騎兵出身的將軍共有55人,其中上將2人(許世友張愛萍)、中將8人(梁興初田維揚楊秀山張達志姚喆邱創成匡裕民溫玉成)、少將45人。
參加國慶閱兵參加國慶閱兵
隨著解放軍摩托化、機械化的發展,在上世紀80年代的百萬大裁軍中,解放軍淘汰了“騾馬化”,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但騎兵將軍和騎兵士兵為共和國所創造的輝煌將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參加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參加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紅馬隊、黑馬隊共1900餘匹戰馬組成的騎兵師方隊,繼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之後,通過天安門前,成為此次閱兵的“壓軸戲”。此後,騎兵部隊又參加了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和1954年國慶閱兵。建國初期的6次大閱兵,騎兵方隊以雷霆萬鈞之氣勢,排山倒海之陣容,彰顯了我軍騎兵部隊的赫赫戰功和浩然雄風,給全國軍民極大振奮。
參加開國大典的騎兵方隊參加開國大典的騎兵方隊

今日騎兵

日前一家外國網站評出了幾支世界上“最可怕”的軍隊。所謂“可怕”並不單單指戰鬥力,更是這些部隊的裝扮以及武器配備著實令外媒感到驚訝。被該網站認為“可怕”的就有解放軍騎兵部隊。
駐守中蒙界湖的騎兵駐守中蒙界湖的騎兵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我軍精簡整編,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已然消失,全軍僅保留了幾個騎兵營連,擔負駐地執勤巡邏、搶險救災等任務。寒冬臘月,記者走進甘南大草原,目睹了駐守在金珠山下的一支“最後的騎兵”——甘肅省軍區甘南獨立騎兵連在邊關躍馬揚鞭的風采。
紅旗獵獵,刀光熠熠,駿馬疾馳,馬蹄生風。一匹匹威武的戰馬被戰士們牽了出來,在訓練場上昂首嘶鳴。隨著連長豐淑福一聲令下,戰士與軍馬並肩而立,莊嚴而神聖。在開闊地上,150米的距離內豎著高低不同7個人體目標。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位騎手策馬襲步而來,在疾速賓士中抽刀側身、接近目標、手起刀落,精準打擊目標。
駐守中蒙界湖的騎兵駐守中蒙界湖的騎兵
乘馬斬劈、乘馬越障、乘馬射擊……一個個威武颯爽的馬術動作都需要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心血與汗水。連長豐淑福介紹,騎兵的訓練要比步兵苦,馬術訓練講究“人馬合一”,得從基礎動作一個一個練起。在最初的馬術佇列訓練中,大家聽順耳的“齊步走”變成了“各馬照直前進走”,騎手要從自己走佇列的思維中解脫出來,按照成行成列、排面整齊的要求在馬場充分鍛鍊“控馬”能力。
為了練好馬架子,首先需要站蹬。雙腳踏在馬蹬上,由慢步到快步,由平原到地形複雜,稍有不慎,馬失前蹄,人便從馬上前倒在地。脫蹬是基礎訓練中最難的科目,要求騎手撤去馬蹬,僅靠大腿內側的肌肉使勁夾住馬肚,幾天下來,大腿內側擦傷嚴重,脫衣洗澡都成了問題。但戰士們從不叫苦叫累,人人都被訓練成出色的騎手。
列隊待命列隊待命
記者看到,遠方一群戰馬飛馳而來,只見戰馬不見騎兵,等到臨近時,突然間,馬背上閃現出騎兵。這是蹬里藏身,騎兵在戰場上出奇制勝的絕招。最具震撼力的是騎兵的集體衝擊。騎兵橫向一字擺開,高速向前衝擊,戰馬奔騰如海洋,鋥亮的馬刀舉起,草原上一片白色森林,飛揚的鬃毛、風馳電掣的速度、摧枯拉朽的氣勢,讓人仿佛又看到了冷兵器時代王者的風采。
騎兵的馬,不僅僅是動物,而是和戰士們親密無言的戰友,他們就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呵護軍馬。每天三次的“馬勤”(遛馬)風雨無阻,晚上輪流餵馬,為馬梳毛、刮身,增強血液循環,戰士們樂此不疲。“騎馬的時候,我們是主人,不騎馬的時候,它們是主人。”指導員韓東強告訴記者,戰士們要照顧馬吃好、喝好,不能生病。但最感人的還是老兵復員的時候。復員老兵走之前會給自己的馬加最後一次草料,而那些馬好像知道他們要走似的,老兵抱著馬流淚,馬也會流淚。
乘馬訓練乘馬訓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