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田起義

三洲田起義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三洲田起義,史稱惠州起義、庚子革命、庚子首義等,是孫中山先生領導和打響的反清革命第一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洲田起義
  • 惠州起義:又稱“庚子惠州之役”
  •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 迫解散:起義隊伍
簡介,詳細經過,

簡介

惠州起義,又稱“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孫中山鄭士良到惠州策動武裝起義,並擬親自從台灣內渡至福建,指揮全軍。10月8日,鄭士良、黃福等在惠州歸善(今廣東惠陽)三洲田集合三合會黨80餘人,猛襲新安沙灣,清軍潰逃,旋乘勝向深圳推進,直逼新安縣城。15日,起義軍與清軍戰於佛子坳,繳槍700餘枝,俘敵數十名。繼又在鎮隆大敗清軍。其後,在永湖、崩崗墟又連敗清軍。21日,經龍崗、淡水進至三多祝,隊伍發展到2萬餘人。後因日本台灣總督不準孫中山登入。孫中山派日本志士山田良政傳達其指示,請鄭士良自決行止。鄭士良在外無援軍,內乏彈藥的情況下,被迫解散起義隊伍。鄭士良等退往香港。

詳細經過

1900年10月8日,興中會會員鄭士良受孫中山委託,率領會黨民眾600餘人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當北方義和團運動全面展開,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之時,孫中山認為武裝起義的機會又來了,就親自率領一部分興中會會員到香港部署起義,但由於港英當局阻止,無法登岸,便改在船上開會,決定以廣東省新安縣的綠林和嘉應州三合會為主力,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讓鄭士良負責指揮,孫中山自己到台灣設法接濟。起義軍屢敗清軍,並很快發展到2萬多人,準備打到廈門去迎接孫中山及他的日本訂購的一批軍火。這時,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變了對華政策,下令禁止日本軍火出口,並不準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台灣活動。起義軍血戰半個多月,雖然士氣旺盛,但彈藥已盡,不得已,鄭士良只好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將大部分起義軍解散,率一部分隨從逃避香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