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與辛亥革命

華僑與辛亥革命

《華僑與辛亥革命》是2011年上映的由中山市外事僑務局、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中山廣播電視台出品的紀錄片。《華僑與辛亥革命》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追溯歷史,真實而全面地展示了百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對於中華民族以及世界都具有非凡意義的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僑與辛亥革命
  • 出品時間:2011年10月10日
  • 出品公司中山市外事僑務局、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中山廣播電視台
  • 首播時間:2011年10月10日
  • 集數:10集
  • 每集長度:30分鐘
  • 類型:電視紀錄片
  • 上映時間:2011年
  • 線上播放平台: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
基本信息,相關資料,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華僑與辛亥革命

相關資料

據了解,攝製組將分成兩個分隊於5月初前往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以及國內進行採訪拍攝。據中山市外事僑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僑與辛亥革命》總計10集,每集30分鐘,將於2011年10月10日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的製作與上映,對於緬懷華僑對祖國的功績,凝聚全球華人的信心和力量,使海外同胞積極繼承和發揚華僑的愛國傳統和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揭開了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序幕。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民族民主運動中,無論是革命組織的建立還是革命輿論的傳播,無論是對革命事業的經濟支援還是對革命武裝鬥爭的參與,海外華僑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鑄就了華僑革命史的燦爛輝煌。海外華僑始終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始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動力量。孫中山先生為此讚譽“華僑為革命之母”,高度概括了海外華僑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勳。海外華僑是革命思想的啟蒙者、傳播者。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約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奔走于海外,他始終站在為祖國求獨立、為人民謀福祉的立場,在海外華僑中開展大量教育啟蒙和宣傳工作。上世紀初,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保皇勢力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為使海外華僑從保皇轉向革命,華僑中的仁人志士逐漸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展開了大量有關革命先進思想的啟蒙、宣傳、教育工作。他們創辦報刊、印刷書籍、開設閱書報社、組織集會演講、街頭演出等,積極宣傳革命主張。通過各種努力,海外華僑在促進中國社會從改良走向革命、從保皇走向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實現反帝救國的覺醒中,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為推進民主共和做了重要的思想輿論準備。從辛亥革命開始,海外愛國華僑所秉承追求的自由進步、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先進思想,成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重要精神脈源。
海外華僑是革命組織的重要支柱。從興中會到同盟會,海外華僑始終是革命組織的重要支柱。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首批成員20多人都是華僑。興中會在海外華僑的支持下,規模不斷擴大,在香港、日本、美國、南非、台灣、越南等地先後建立組織。到1905年,興中會會員中華僑占70%以上。可以說,沒有華僑的參與和支持就沒有興中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並陸續在香港、南洋、歐洲、美洲等地建立了分會,這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大大推動了全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1910年11月,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檳榔嶼召開著名的“庇能會議”,策劃驚天動地的黃花崗起義(又稱廣州“三·二九起義”)。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海外華僑不顧個人的安危,毅然加入革命組織,僅新馬地區的同盟會會員人數就達三、四萬人。形成了“凡華僑所到之地,幾莫不有同盟會員之足跡”的局面。
海外華僑是革命經費的基本來源。辛亥革命期間,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建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組織武裝起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活動經費和巨額軍餉,這些,大都由海外華僑鼎力支持。雖然海外華僑支持革命活動受到清王朝的威脅,其國內親屬有被株連的危險,但他們為了革命而義無反顧,可謂“解囊相助,不遺餘力”。整個辛亥革命期間,海外華僑對革命的捐款總數約達700萬-800萬元。辛亥革命的經費基本來源於華僑的捐贈。
海外華僑是武裝起義的核心骨幹。辛亥革命期間革命黨人組織實施了20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和暗殺活動,有十多次的核心骨幹是海外華僑。1895年孫中山策劃的廣州起義,核心力量就是檀香山華僑鄧蔭南等人。惠州三洲田起義是鄭士良帶領數百名華僑及三合會志士發起的。1907年的潮州黃岡起義是新加坡華僑許雪秋等組織實施的。惠州七女湖起義則是華僑鄧子瑜、黃耀庭等領導的,參加者多是新加坡華僑。至於廣西、雲南一系列起義,主要是以越南華社為運作中心。在這些武裝起義中,海外華僑前赴後繼,衝鋒在前,義無反顧,為國捐軀。由趙聲、黃興等人領導的著名的黃花崗起義,主要力量來自海外華僑,其中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回國參加起義的華僑不下500人。在殉難的黃花崗86位烈士中,華僑烈士有31位。
辛亥革命使不同方言、不同幫派的華僑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打破了原先狹隘的地緣血緣觀念,他們由“家鄉認同”轉向了“國家認同”,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的新思想在華僑社會得到傳播。到20世紀初,海外華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得到強化和升華,這為後來華僑支持抗日戰爭、支持祖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辛亥革命促進了華僑社會的進步,培養了大量政治人才,開創了華僑社會的新時代。辛亥革命是華僑歷史上首次有明確政治綱領指導、眾多華僑深度參與的愛國政治運動。海外華僑在革命實踐中學會了政治參與和政治鬥爭,發展了華僑文化宣傳事業,成立了現代意義上的政治組織。當海外華僑從落葉歸根轉為落地生根時,他們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為住在國的民族獨立、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作出了新貢獻。
辛亥革命加深了海外華僑與中國的關係,他們與祖國、家鄉的交往交流更加緊密。辛亥革命的勝利和民國的建立,密切了海外華僑與祖國的聯繫。海外華僑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不斷得到強化,華僑與祖國、家鄉的關係更加密切。海外華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大潮中得以盡情迸發。
我們要繼續弘揚海外華僑的愛國主義精神。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彰顯了華僑的愛國主義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海外華僑繼續發揚愛國傳統,掀起波瀾壯闊的抗日救國運動,為祖國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華僑熱情幫助新中國發展對外友好關係,打破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搭起了中外交流的橋樑。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更是全方位的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積極開拓者、參與者、貢獻者。一百年來,海外僑胞的赤誠愛國主義精神一以貫之,這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要繼續高舉振興中華的偉大旗幟。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堅韌不拔的奮鬥。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特別是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描繪的藍圖,大多已經實現。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繼續團結奮鬥,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們要繼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國家一天不統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一直是海外華僑的宏願,也是辛亥革命先驅的未竟事業。目前,全球由華僑華人成立的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組織已有180多個,分布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了海外僑胞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強烈願望。在海內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全面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推進政治互信、經濟互惠、文化互融和社會互通。堅持和平統一的信心不動搖,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團結海內外同胞,為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