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鎮(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

三岔鎮(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

三岔鎮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位於西部的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傍依播州區城,已規劃為未來的區城拓展區。轄4村3社,242個村民組,總人口37618人,其中常住人口3661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岔鎮
  • 外文名稱:San Ch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義市播州區
  • 政府駐地:慶遠社區
  • 電話區號:0851
  • 郵政區碼:563101
  • 地理位置:貴州省義市播州區 
  • 人口:27147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候區
  • 著名景點:台灣邨、銀頂山、爛碑堰、千口、明陽洞、白虎洞、羅氏宗祠
  • 機場:遵義機場
  • 火車站:遵義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C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土地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綜述,草莓基地,香蔥基地,社會事業,交通地理,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

行政區劃

慶遠社區,長山村,紅光村,紅星村,蘇山村,高山村,長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岔鎮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東南部,東臨團溪鎮,南接尚稽鎮,西靠區城南白鎮,北與龍坪鎮比鄰,到區城南白7公里,距歷史名城遵義20公里。

地形地貌

海拔多在850—950之間,以谷地丘陵為主要地貌,極利於各類農作物及經果林木的生長。

氣候特徵

三岔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濕候區,雨熱同季,年降雨量為1100—1200mm,年均氣溫在13.5—15.7℃之間,年均日照1150小時,無霜期270天左右,極端最低溫為-3℃,最高溫為39℃。

土地資源

全鎮國土面積119.2平方公里,有耕地57891畝,其中田26934畝,土30957畝。

人口民族

民族成分:漢族,土家族,侗族,苗族。

政治體制

羅紹衛(黨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黃國華(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工作,分管財政,負責聯繫縣政府、縣財政局、招商局、統計局、信用聯社、物價局、審計局、工商局、保險公司、供銷社、國稅局、地稅局。
陳明德(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作,分管人口與計畫生育,負責聯繫縣人大、縣人口與計畫生育局,掛包長山村。
張 旭(鎮黨委委員、副書記,鎮紀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黨建、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新農保、合作醫療、新農村工作,負責聯繫縣政協、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人勞社保局、縣文明辦、縣編委辦、縣檔案局、縣監察局、縣民宗局、縣老乾局、縣老體協、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文聯、縣工商聯、縣合醫辦、縣新農辦,掛包紅光村。
江蘇海(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城建、城管(整髒治亂、集鎮規劃區土地管理)、交通、拉法基項目後續工作,負責聯繫縣城建局、交通局,交警一中隊,掛包慶遠居。
王 霞(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分管政法、綜治、維穩、信訪民政工作。負責聯繫縣政法委、縣公安局、縣綜治辦、縣維穩辦、信訪局民政局,掛包紅星村。
倪宣毓(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農業、水利工作,負責聯繫縣農林畜牧局、縣扶貧辦、縣煙辦、縣菸草公司、縣水利局,掛包長安村。
王立建(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林業、國土、文化、教育、衛生工作,負責聯繫縣國土資源局、縣林業局、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科學技術教育局、縣科協,掛包高山村。 李 智(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分管工業、安全、武裝、招商引資工作,負責聯繫縣武裝部、縣安委辦、招商局、安監局、經貿局、發改局、煤炭局、環保局、供電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郵政局,掛包蘇山村。
楊 勇(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新農村建設、民政工作,聯繫縣新農辦、縣民政局。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來,在原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三岔鎮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已從二類鎮鄉順利升位為一類鎮鄉。2010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億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7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86元。
2014年以來,三岔鎮黨委政府更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團結和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構建和諧三岔為目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奮力拚搏,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發展速度全面提升,各項事業齊頭並進。
在工業上堅持黨政班子集體抓,主要領導親自抓的工作思路,努力營造寬鬆環境,大力搞好招商引資,至今已有28家企業落戶三岔興業(其中,投資12.3億元、年產240萬噸的法國拉法基瑞安水泥三岔生產線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11年6月將全面投產)。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可解決2000餘人就業,實現年務工收入2000萬元以上。在農業上堅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基地示範成效明顯,以紅星2000畝香蔥為核心的5000畝無公害蔬菜,以紅光村3000畝辣椒科技園為核心的全鎮9000畝辣椒,以及長安、高山、長山等3個村的9000畝優質烤菸三大產業舞出了三岔農業的新氣象。同時,我們還堅持以科技普及運用為核心,以大戶培育為重點,在全鎮培育了畜禽養殖大戶30餘戶,畜牧業正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在基礎實施建設上堅持以水利、交通和集鎮建設為重點,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和幫助,充分發揮民眾的主觀能動性,基礎實施建設不斷完善,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在社會事業發展上堅持全面協調發展,全民素質有效提升,社會治安明顯好轉,安定有序、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逐步形成。
今後,三岔鎮黨委、政府將再接再厲,緊扣改革的節拍,踩著時代的鼓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更加求真務實的作風,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帶領全鎮人民創造美好的未來。

草莓基地

三岔鎮紅光村草莓基地是我鎮重點打造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主要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良的品種,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帶動民眾共同致富。
該項目自2010年7月開始實施,第一期占地約60餘畝,土地由村委從農戶手中流轉後承包給斯開華等人種植草莓。全部採用鋼架大棚進行標準化生產,其中單體插地式溫室大棚85個,總面積l5300㎡;5連棟大棚1個,面積l600㎡;4連棟大棚1個,面積l536㎡,連棟棚總面積3136㎡。單體溫室大棚和連棟溫室大棚合計總面積為l8436㎡。主要生產從浙江引進的“奶油味”“玫瑰味”“朱古力味”等優質新品種草莓。該草莓畝栽6000株,移栽時間為8至9月,12月至次年6月為採摘期,畝產量為2500-3000斤左右,畝產值可達6萬元以上。

香蔥基地

三岔紅星小香蔥,在我鎮有數十年的種植歷史,但以前都是小面積分散種植為主。很少作為商品蔬菜出售(2006年以前,常年種植面積100-150畝)。2014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紅星村小香蔥面積逐年擴大。種植效益明顯提高,也成為該村主要商品蔬菜之一,成為當地民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2010年,紅星香蔥基地種植面積達到1125畝,產量4950噸,產值972萬元,平均每畝產量4400公斤/年,產值8640元/年(其產量構成:春末夏初正季採收2000公斤,秋季和初冬採收每畝1200公斤左右),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尚公路兩旁,距縣城較近的17個村民組,涉及468戶農戶,其中相對集中連片面積750畝,占該村總面積的67%.
紅星香蔥在不斷的栽培實踐中,民眾掌握了一整套較為先進的種植技術,主要包刮分廂起壟、打孔深栽、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措施;品種以本地馬尾蔥為主(有少量貴陽四季蔥和廣西蔥)。大部分地塊採取一年3季的周年種植模式方式,邊收邊栽,除特別嚴寒的12月-1月較少移栽外,沒有嚴格的移栽時間;種植模式有蔥---稻輪作,蔥---菜輪作等方式。

社會事業

  • 辣椒科技園
三岔鎮紅光辣椒科技園,從2007年開始規劃實施以來,通過政府強力推動,縣辣椒辦等的技術支持,現已發展成為規模4000餘畝,涉及農戶近1000戶的示範基地。
通過4年的發展,基地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7年--2010年,面積從80.5畝擴展3120.8畝;產值從30.6萬元增加到1900萬元;單產(鮮椒)由1057.8公斤增加到1522公斤,增幅43.9%;韓國泰國辣椒系列雜交良種引進,漂浮育苗地膜覆蓋、起壟栽培等先進技術得以廣泛套用;土地流轉、大戶承包經營面不斷擴大:2010年100畝以上的大戶2戶,50畝以上的大戶6戶,20以上4戶,基地內流轉土地680畝;加工、行銷體系不斷完善:2008年前由民眾自行尋找市場,2009年引進了貴三紅辣椒加工企業,2010年6月,成立了遵義縣聚益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對於定單發展、拓寬銷售渠道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辣椒科技園區建設,顯著提高了民眾的種椒積極性,2011年已訂購雜交良種82公斤,建成辣椒漂浮育苗中棚437個(規劃為21個100畝以上集中育苗示範點),雜交良種、漂浮育苗面積均超過5000畝。這必將帶動我鎮辣椒產業快速發展。

交通地理

鎮內交通便捷,南楠公路和三龍公路貫穿全境,是區城連線東南8鎮和前往黔南、黔東南的交通樞紐。鎮區西靠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傍依區城,已規劃為未來的區城拓展區。

風景名勝

飛來寺
尖山飛來寺位於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北面,交通便捷,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尖山飛來寺山腳下便是爛碑堰水庫,尖山飛來寺傍水而居。渾然天成的地里環境使得該處佛教文化、旅遊文化氛圍濃厚。飛來寺常年香火不斷,逢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的香會,從各方趕來的香客及遊玩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飛來寺有主峰兩座,海拔1050米,遠望形如兩錐體矗立,飛來寺坐落於兩山峰之間,通向山上的小道如玉帶纏繞,小道兩旁綠樹成蔭。站立尖山山頂俯瞰,四周群山延綿,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山下的爛碑堰水庫更象一顆璀燦的明珠,灑落在山間。
民間流傳金鼎山觀音菩薩飛到三岔鎮尖山山頂顯靈,居士歐群志、信眾穆文棟等先後為尖山修建了廟宇、山頂八角亭。2002年,尖山飛來寺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在新來的住持大師釋照圓的努力下,新修了法華殿、財神殿、大悲殿,2014年,本地集休閒、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觀音院及附屬工程已經建成。
在三岔鎮歷屆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已對尖山一部分25度以上的陡坡地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山上還植了樟樹、女貞樹等樹種,同時還植有桃樹、李樹、梨樹等經果林木。半山的土地已花巨資全部實施了土地治理,成階梯狀分步,已成為現代觀光農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春天的尖山,春意盎然,山上的桃花、李花、梨花和山上的野花爭奇鬥豔,次第而開。春天的尖山,更顯生機勃勃。山上還有厥苔、柴胡、折兒根等山野小菜分布其間。
尖山飛來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已成了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在這裡,你吃的不僅是無公害、無污染的農家小菜,還可以品嘗到山間野菜,更可品嘗到飛來寺自製美食一絕---包葉臭豆腐。在這裡,還可以親身體驗耕作之艱辛、勞作之喜悅。
飛來寺腳下的爛碑堰,就座落在尖山腳下。始建於1955年,總庫容147萬立方米,是一個集灌溉、人畜飲水、防洪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庫,是三岔鎮集鎮的飲用水源點。為了將該水庫更好的開發利用,2010年,三岔鎮已從其它地方選取了飲用水源點,該水庫已退出了承擔集鎮飲水重任的歷史舞台。
三岔尖山飛來寺三岔尖山飛來寺
尖山腳下的燦碑堰尖山腳下的燦碑堰
爛碑堰水庫
爛碑堰水庫四周植被保存完好,林間小道曲徑通幽。主要有松樹、柏樹、青崗樹等。近幾年,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推進,水庫周邊還發展了楊梅、梨等經果林,水庫四周綠樹成蔭。
隨著生態的不斷改善,水庫里已繁衍生息了成群結對的野鴨。漫步水庫邊,你不時可以看到它們追逐嘻戲,它們是那么的自得。而水庫邊的松樹林裡,白鷺成群,或自由傲翔在林間,或輕輕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一切都顯得是那么悠閒自得。
江山如畫,一座座頗具黔北風情的民居,象一顆顆珍珠鑲嵌其間。爛碑堰水庫庫口對岸發展空間極為廣闊,蘊涵著無窮的活力。
三岔鎮黨委書記黃東說,三岔鎮政府將利用尖山飛來寺的佛教文化、爛碑堰的自然景觀、縣城拓展區、縣城後花園的高定位,著力把尖山飛來寺------爛碑堰打造成高起點的集旅遊、娛樂、休閒、垂釣、觀光農業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未來的三岔鎮,發展前境廣闊,將是休閒旅遊的一顆璀燦明珠;投資興業的樂土;將成為你流連忘返的地方。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政府(309縣道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