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是指廣泛利用城市郊區的空間、農業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民俗風情及鄉村文化等條件,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施工,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生活於一體的農業區域。

觀光農業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光農業
  • 類別:旅遊業
  • 載體:農業和農村
  • 模式:新型
觀光農業介紹,發展情況,分類,發展概況,發展條件,優勢,應注意的問題,高校專業,專業名稱,培養方向,專業代碼,修業年限,學業層次,學科門類,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知識技能,相關院校,課程設定,實踐教學,就業方向,案例分享,發展概況,

觀光農業介紹

由最初沿海一些地區城市居民對郊野景色的遊覽和果蔬的採摘活動,快速發展為全國範圍內的觀光農業的全面建設。

發展情況

1、以農業(廣義)自然資源為基礎,以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文化為核心,通過規劃、設計與施工,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購物、習作、體驗、休閒、度假的一種新型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形態。
2、觀光農業是指為能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享受而開闢的可吸引遊客前來開展觀(賞)、品(嘗)、娛(樂)、勞(作)等活動的農業.觀光農業以農業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遊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遊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中國台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
⑴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闢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菜、賞花、採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
⑵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閒旅遊場所結合為一體;
⑶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台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
⑷森林公園;
⑸民俗觀光村:到民俗村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村氣息

分類

1.結構分類
⑴觀光種植業。指具有觀光功能的現代化種植,它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開發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作物品種園地,或利用現代化農業栽培手段,向遊客展示農業最新成果。如引進優質蔬菜、綠色食品、高產瓜果、觀賞花卉作物,組建多姿多趣的農業觀光園、自摘水果園、農俗園、果蔬品嘗中心等。
⑵觀光林業。指具有觀光功能的人工林場、天然林地、林果園、綠色造型公園等。開發利用人工森林與自然森林所具有多種旅遊功能和觀光價值,為遊客觀光、野營、探險、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間場所。
⑶觀光牧業。指具有觀光性的牧場、養殖場、狩獵場、森林動物園等,為遊人提供觀光和參與牧業生活的風趣和樂趣。如奶牛觀光、草原放牧、馬場比賽、獵場狩獵等各項活動。
⑷觀光漁業。指利用灘涂、湖面、水庫、池塘等水體,開展具有觀光、參與功能的旅遊項目,如參觀捕魚、駕駛漁船、水中垂釣、品嘗海鮮、參與捕撈活動等,還可以讓遊人學習養殖技術。
⑸觀光副業。包括與農業相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及其加工製作過程,都可作為觀光副業項目進行開發。如利用竹子、麥秸、玉米葉、蘆葦等編造多種美術工藝品,可以讓遊人觀看藝人的精湛造藝或組織遊人自己參加編織活動。
⑹觀光生態農業。建立農林牧漁土地綜合利用的生態模式,強化生產過程的生態性、趣味性、藝術性,生產豐富多彩的綠色保潔食品,為遊人提供觀賞和研究良好生產環境的場所,形成林果糧間作、農林牧結合、桑基魚塘等農業生態景觀,如廣東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魚、蔗互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景觀典範。
2.功能分類
⑴觀賞型觀光農業
⑵品嘗型觀光農業
⑶購物型觀光農業
務農型(參與型)觀光農業
⑸娛樂型觀光農業
療養型觀光農業
⑺度假型觀光農業

發展概況

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觀光旅遊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既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解決農業發展的部分問題,也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夠帶動農村教育、衛生、交通的發展,改變農村面貌,是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可以預見,觀光農業這一新型產業必將獲得很大的發展。

發展條件

1、觀光農業投入少、收益高。觀光農業項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設費用相對較小,而且由於項目的分期投資和開發,使得啟動資金較小。另一方面,觀光農業項目建設周期較短,能迅速產生經濟效益,包括農業收入和旅遊收入,而兩者的結合使得其效益優於傳統農業。例如:農產品在狩獵、垂釣等旅遊活動中直接銷售給遊客,其價格高於市場價格,並且減少了運輸和銷售費用。
2、中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並形成了景觀各異的農業生態空間,具備發展觀光農業的天然優勢。
3、觀光農業的一大特徵是它體現了各地迥異的文化特色。中國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習俗有著明顯的差異,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為觀光農業增強了吸引力。

優勢

一、我國觀光農業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我國氣候從南方熱帶到北方溫帶,地形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類型齊全,江河眾多,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分布著近千座城市,從而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郊農業生態類型及景觀區域組合,從南方的熱帶的珍樹奇木,果甜花香到北方的林海雪原;從東部沿海的休閒度假村到西域的草原風情、沙漠景觀,這些具有鮮明特徵的資源與景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食品,而且更為開發各類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觀光農業旅遊提供了條件。
二、觀念更新,生命力強。我國既是農業大國,又是人口大國,發展觀光農業旅遊前景廣闊。一方面我們依靠幾千年來所創立的農業文明與現代技術用於農業,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育了世界22%的人口,從而為我們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實踐基礎;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雙休日及節假日的加長,使旅遊者的觀念在不斷更新,他們已不僅僅局限於對自然遺蹟和人類文化遺蹟的旅遊,而是開始嚮往著大多傍依在各城郊周圍具有休閒娛樂參與性的觀光農業旅遊;再者,觀光農業園區給旅遊者創造了觀光的條件,它的經濟效益並不像其他旅遊景觀一樣完全依賴旅遊收入,主要還是依賴於以高科技為主的各類優質高效農業。因此,觀光農業旅遊的生命力強,發展潛力大。
三、依託都市,持續發展。目前,國內觀光農業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多位於城市近郊,這是因為城市經濟實力雄厚,農業科研院所以及院校眾多,科技力量強,為觀光農業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科技實力。此外,城市人口集中,經濟水平較高,有較穩定的客源消費市場,從而加速了對觀光農業旅遊的人流與物流運轉。另外,區內除自然農業景觀外,還可通過人造農業景觀吸引物與當地有較好基礎的農業經濟和技藝觀光相結合,開發新的農業“三高”園區,走出一條新的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發展之路。

應注意的問題

開發觀光農業旅遊的成功與否,其關鍵在於構建生產活動與觀光活動相輔相成的協調格局。為此,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地址應選在資源基礎條件好、具有產業特色、能夠形成獨特景觀、緊靠旅遊線路的地區。
二、是農業與旅遊的項目選擇要統籌,使生產功能與觀光功能可在同一載體得到表達,達到生產性與觀賞性兩相契合,實現效益互補。
三、是做到農事活動的安排和觀光旅遊活動的計畫協調有序

高校專業

專業名稱

觀光農業

培養方向

觀光園區規劃設計與施工,觀光農業園區運營管理與養護。

專業代碼

510104

修業年限

三年

學業層次

專科

學科門類

農林漁牧類 工程類 管理類 服務類

培養目標

掌握現代觀光農業和設施農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技術綜合能力和經營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成為適應現代觀光農業規劃、服務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的學生主要通過對觀光農業概論、園林規劃設計、觀光農業園區設計、現代觀光園管理、園藝設施學、室內植物裝飾與套用、旅遊學概論、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等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並受到相關實驗的專業訓練,從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套用能力。

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將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導遊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掌握現代農業觀光園設計與建設的基本知識;
3.具備農產品採摘銷售的基本技能;
4.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會利用計算機網路;
5.具備用英語導遊的初步能力;
核心能力
專業核心能力:觀光農業生產及開發推廣。

相關院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南陽職業學院(兩年制)、東北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北方民族大學、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徽工程大學、河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海南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德州學院、武漢科技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韶關學院、肇慶學院、通化師範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貴州財經學院商務學院、西安財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特色雙證、廣西外國語學院、蘇州農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等

課程設定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植物生長與環境、美術基礎、建築製圖、觀賞植物病蟲害防治、園林規劃設計、室內植物裝飾與套用、草坪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美術基礎技能訓練、建築製圖基本技能訓練、觀賞植物栽培技能訓練、觀賞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能訓練、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技能訓練、草坪管理實訓、室內植物裝飾套用技能實訓、崗位綜合實訓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基礎課程
外語、計算機套用基礎、植物及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產環境、觀賞植物栽培、植物病蟲害防治、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設施農業、旅遊基礎、旅遊心理學、觀光農業規劃設計、觀賞農業管理等。
主要課程
植物學、土壤學、園藝氣象、生態學、植物生長與環境、觀賞植物栽培、觀賞植物病蟲害防治、無土栽培技術、觀光農業概論、園林規劃設計、觀光農業園區設計、現代觀光園管理、園藝設施學、室內植物裝飾與套用、旅遊學概論、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市場行銷學、旅遊法規、導遊基礎知識、導遊業務等。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植物資源與利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都市農業經濟與管理、都市農業發展規劃等課程的教學實習及畢業論文、科研訓練、公益勞動、畢業實習等。

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觀光農業企業、設施農業企業和農工貿企業集團,從事觀光農業開發、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等工作,還可從事業觀光農業認證、管理及技術服務工作。

案例分享

臨城綠嶺生態農業觀光園
對於觀光農業的規劃,從項目定位,發展模式,產品設計以及宣傳途徑等方面對臨城綠嶺生態農業觀光園進行了深入的規劃,得出其適合綠嶺的獨特發展模式,並促成臨城縣成功申辦首屆中國核桃節,為其品牌的樹立,形象的推廣以及效益的獲取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發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徑。
項目概況
臨城綠嶺生態農業觀光園位於臨城縣城北6公里處,緊臨省道苗大線,東距107國道5公里,西距國家地質公園崆山白雲洞景區15公里,道路通暢,交通十分便利。經過十年的綜合開發治理,目前擁有薄皮核桃生產基地4個,苗圃培育基地1個,研發中心1個,產品深加工廠區1個。共種植薄皮核桃1.5萬畝,品種40多個。種植日本甜柿、冬棗、櫻桃、杏等鮮果200畝。樹下間作苜蓿3000畝,放養柴雞3萬餘只。2009年產薄皮核桃120萬斤,產綠嶺核桃苗150萬株,產柴雞蛋20萬斤。是集核桃生產、研發、加工、銷售,柴雞養殖,旅遊為一體高科技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
項目規劃
(1)觀光農業總體脈絡
以核桃園為依託,做精做細做強做響核桃品牌,並配以林下經濟、核桃深加工、新鄉村旅遊、可循環經濟、益智,延展綠色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創意農業,開展觀光農業、戶外運動、康體休閒活動,以養生農業為提升方向,集遊樂、休閒、體驗、婚慶、度假於一體的原生態、高端生活的共同體。
(2)項目詳述步驟一:做足中國綠嶺核桃品牌做足綠色農業。配合綠嶺做強品牌、做足農業,該院獨闢蹊徑開創了一套“綠嶺模式”,即核桃深加工、林下經濟、可循環經濟、新鄉村旅遊。步驟二: 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業綜合效益為核心,充分利用林下資源,創新機制,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核桃經濟周期,增加核桃業附加值,促進核桃業可持續發展,以林下養雞、種植中草藥、低矮經濟作物、牧草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力爭在規模種養、生態種養上有新的突破,形成立體生態農業,發展創意農業。步驟三:核桃休閒,核桃與人文緊密結合,提供最佳觀賞感,最佳內心感受,讓遊人體會農業之美,環境之美,自然之美,激起對農業的興趣,提升農業休閒的品味。步驟四:農業元素與現代養生元素結合起來。開展各種農養SPA、文玩核養等。a、泥療SPA: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推廣泥浴等特色療養項目,在休閒之餘,和自然泥土親密接觸,感受髒兮兮的健康。b、水果SPA:利用各式水果對皮膚、身體的益處開展水果SPA,如番茄可以平衡油脂、木瓜可以白膚、蘋果可以讓肌膚由外而內增添光澤等。c、文玩核養:玩文玩核桃一則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二則藉助其皺襞與稜角兒,刺激手掌與手指上的諸多穴位,從而疏通經絡,祛病延年,不易患高血壓、腦血栓等心血管疾病。三則揉核桃會將核桃揉出玉質感,色澤紅潤。農業休閒:a、開心農場模式:藉助網路版 “開心農場”的盛行的東風,推出現實版的“QQ開心農場”。
b、趣味田園; c、特色農業莊園——核攜萄園: 以核桃樹、各種不同成熟期的葡萄為景觀本底,以核桃形為建築風格,以田園、果樹、森林為依託,創意性的將葡萄栽上屋頂,成為各具特色的屋頂葡萄園。聘請專門的酒廠為業主製造獨有“東方波爾多葡萄酒”,設定葡萄酒窖、酒坊等,並設定休閒藝術走廊、個性雕塑小品等,形成一些不同風格的、用於常規經營和使用權出讓的核攜萄園,體現趣味性、休閒性和養生性。
步驟五:核桃節策劃:成功落地運營中國第一屆核桃節。
篁嶺農業觀光園
篁嶺農業觀光園位於婺源縣篁嶺景區。農業觀光園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題,突破其季節限制,尋求新的花海種植模式,流轉了1000餘畝梯田。利用項目優勢與技術平台,在本園區種植多季花卉,以草花景觀植物為主要植栽,錯開旅遊高峰周期輪換主題,營造梯田花海景觀、大地藝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象。使遊客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景觀與感受,逐漸發展成為婺源四季旅遊產品新亮點。為了打造四季花海景觀,新建了4000㎡婺源第一個玻璃溫室育苗基地。篁嶺打造的開心農場,為久居都市辦公室的人士送來了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時還提供了一個極具自然觀光、休閒娛樂的機會。自耕自收的田園生活,親近自然生活減壓,體驗勞動的快樂,享受豐收的喜悅。優美的花海梯田景觀,同時配合不同的主題活動,讓遊客流連忘返,留下美好記憶。

發展概況

農業觀光在國外有Aghtourism、AgMourMm、Agriculture touism、RuMltourism等多種稱謂,雖然概念側重有所不同,內容 範圍稍有出入,但內涵基本一致,以下統稱為農業觀光。研究國外 的農業觀光運作模式和農業觀光園形態,可以為我國的農業觀光 園發展提供借鑑與啟發。但各國的農業觀光園都是依據本國實際 情況進行建設的,因而發展出了豐富的類型,我們應該對這些經驗 進行有選擇的吸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觀光園發展道路。
國外農業觀光發展歷程概述

農業觀光在國外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農業觀光在歐洲以 “鄉村旅遊”的形式出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20世紀30年 代,歐洲的觀光農業有了較大發展,並逐步擴展到美洲、亞洲等部 分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後,全球緊張的政治氣氛開始緩和, 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各主要國家都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國 家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觀光農業也隨之得到了迅速 發展。觀光農業從明芽發展到成熟階段,國外己先後出現了農業 觀光園區、度假農場、家庭農園、農業公園、鄉村民俗博物館、生態 農業示他區等多種農業觀光困類型。在實際的井發過程中 型的紀合形成了多樣化的開發形式。
發展的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
這一階段既沒合明確的觀光農業概念,也沒有專門的觀光農 業區,只是作為旅遊業的一個觀光項目,主要是城市居民到農村 去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作,接待地沒有特殊的服務設施、建築 以及輔助娛樂設施。遊客在農民家中食宿,或在農民的土地上搭 起帳篷野營。這一階段也沒有專門的管理行為,農民只收取客人 少量的食宿費。
2.觀光階段
觀光農業的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中後期。觀光不再是對田 園景色的觀看,而是出現了專門具有觀光職能的農業觀光園區, 觀光內容日益豐富,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花、草、林、木、果、家 畜、家禽等皆可人園。園區內的活動以觀光為主,並結合購、食、 游、住等多種方式經營。這個時期觀光農業項目主要以觀光農牧 場和農業公園為主。
3.度假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旅遊需求的轉變,觀光農園 也相應地改變了其單純觀光的性質,觀光農園中建有大量可供娛 樂、度假的設施,擴展了度假體驗等功能,加強了遊客的參與性。
4.租賃階段
觀光和體驗、度假的觀光農困都已有許多成熟的典範。租賃 則是一種剛剛出現的新型經營方式,主要產生於土地私有化程度 高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租賃目的在日本、法國、瑞土以及我國 台灣等地不斷出現。租賃即是農場主將一個大農園劃分為若干 個小塊,分塊出租給個人、家庭或團體,平日由農場主負責雇入照 顧農園,假日則交給承租者享用。這種經營方式,既滿足了旅遊 者親身體驗農趣的需求,也增加了經營者的盈利。 根據1978年oECD(The Organizationfor Cooperation De— velopment)的報告,歐洲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中,其農民中有40% 一60%從事非農業性的兼職工作。同時在這些國家中,隨著社會 平均收入的提高與休閒時間的增多,觀光事業漸漸地朗向鄉野發 展。農業觀光已成為歐洲休閉生活趨勢之一。義大利的“農業 家”鼓吹以農村地區作為周術度假區。愛爾蘭的國家觀光組織亦 正在農莊上建造各種適合國民及國際旅社需要的住宿設施。法 國策六朗發展計畫更把觀光事業和別墅業(coKa8e Lndu姚rMs)列 為地方建設的優先事務。1982年由歐洲15個國家共同在芬蘭 舉行會議,以農業觀光為主題,探討並交換各國觀光農業的問題, 希望藉著觀光事業與農業的融合來造福更多的農業從業者和觀 光者,並促進農村的發展。
1.德國
德國的農業觀光困主要是以市民農園的形式出現。即由政
府或農民將位於都市成近郊的土地出租給城市居民,以種植花 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德國的市民農園起源於德國的 K1ein Garden(xleZn8anen),是中世紀的德國貴族,在自家的大 庭院中,劃出一小部分作為園藝用地,享受親手栽植的樂超。19 世紀初,德國政府提供小塊田地,供市民作自給自足的“小菜園”。 19世紀後半葉,正式建立市民農園的體制。

1983年,德國對市民農困法作了修訂,加入了社區發展的理 念。按照法律,德國的所有都市都有義務將市民農園提供給市 民,目標是達到10戶之中有1戶能夠利用的比率。近年來,德回 市民農園的做法與宗旨,與過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主要是轉向 農、比耕作體驗與休閒。德國的市民農園法中有很多規定,主要內 容有:
(1)鄉鎮或縣政府提供公有土地,出租給沒有農地的市區居 民來耕作。一個市民農園的用地約為2公頃,分50個單元,每一 單元100坪(1坪=3。3平方米),合計5000坪,其他為道路、停車 場等公共設施用地。
(2)承租戶依政府公告條件申請,並依申請先後順序審核。 承租人與政府訂立25—30年的租賃契約,並由承租人組成法人 管理委員會,負責市民農園的管理事宜。每個承租人一年的租金 為150馬克,另付法人管理委員會會費50馬克,作為公共事務與 環境維護清潔費用。同時,承租人每年至少應有1時以上的義務 勞動,來整理園區環境。承租人中途退出或轉讓,應告知管理委 員會,並由委員會從其他申請人中透選遞補。遞補者應合理負擔 原承租人投入的費用。
(3)在市民農園內,種花、種草、種水果、種菜、養魚或開展庭 院式的經營,皆由承租人自己決定,但所生產的農產品不能出售, 只能分贈親朋好友享用。德國市民農園的經營利用方式,既有庭 院花園,有花卉、果樹、蔬菜混合種植,也有單獨種植花卉、草、果 樹、蔬菜的,還有養殖珍奇魚類、摘迷宮式的植物栽植,可以說是 匠心獨運,各顯神通,整個農園猶如一座美麗的農業公園。
在德國的都市或中小城鎮中,到處都有不同形式的市民農園,比如僅在Menhen市區就約有8000個。德國人認為,在市民 農園裡參與農藝勞作是最高尚的休閒娛樂方式之一,很多家庭也為能擁有一個農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 市民農園可以供居民體驗農耕生活,可以作為城市公園的補充提 供休閒空間,可以為土地出根者帶來收益,還對保護自然和人文 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德國市民農園的存在表明農業既改善城市 生態環境,又能為人們觀光、休聞、 體驗、娛樂提供空間。同時,也說明城市與農業是可以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而非絕然分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