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走廊

三國走廊

位於當陽市中心市區的長坂坡古遺址,乃三國時趙子龍顯威之地。這裡為荊山余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崗嶺地帶,古曰“當陽長坂”,或曰“當陽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國走廊
  • 地點:當陽市中心市區的長坂坡古遺址
  • 性質:三國時趙子龍顯威之地
  • 古語定義:“當陽長坂”
長坂坡古遺址,景區簡介,陸遜演兵場遺址,猇亭古戰場,子龍閣,文物,人文,

長坂坡古遺址

位於當陽市中心市區的長坂坡古遺址,乃三國時趙子龍顯威之地。這裡為荊山余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崗嶺地帶,古曰“當陽長坂”,或曰“當陽坂”。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為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坂坡自古以來為中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坂坡之戰就發生於此。
據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滅北方群雄之後,揮師南下荊州。此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逝,其子劉琮不戰而降,屯兵樊城的劉備感到形勢孤危,被迫帶領人馬和不願降的荊州官兵及百姓向荊州重鎮江陵轉移,曹操聞訊,恐其得江陵成為後患,令精騎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至當陽長坂坡。兩軍遭遇,劉備倉猝應戰,兵潰,棄妻子倉皇出逃。而擔任護衛劉備眷屬的趙子龍在危難中奮不顧身地與曹兵展開了一場鏖戰,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劉禪而聲威大震、名揚天下。地以人顯,人以地重,從此長坂坡這條高無峻秀之峰、低無隱棲之谷的山崗便成了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勝地。
明代萬曆十年,地主當局有識者為紀念趙子龍長坂坡大戰中的功業,在此樹立"長坂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弔。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又作重刻,至1936年由當陽縣長熊杏圃與當地駐軍王禹九團長協力在這裡興建長坂坡公園,隆其觀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被侵略者掠去。抗日勝利後,當陽縣長鬍次平於1947年重刻“長坂雄風”碑,復其舊制。
解放後,長坂坡公園經過多次修建,已成為人們休憩遊覽之所。1979年當陽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長坂坡公園管理處,陸續不斷投資興建、擴建、修、造、建、築,並塑造趙子龍雕像,再現其當年雄風。1980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全省遊覽區之一,正式對外開放。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當陽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將長坂坡公園管理處更名為“長坂坡之戰遺址”管理處,擴大景區管理範圍,進一步落實規劃與建設。碑已重新整修,並著手籌“長坂坡之戰”陳列館,向世人展示有關長坂坡之戰的歷史文化。同時,將當代楹聯、詩詞、書法名家作品和歷代文人墨客詠長坂坡的留題付石鐫刻,建立長坂坡碑廊,讓遊客觀光之餘,在此飽覽王粲的賦,范曾的詩,以及啟功李鐸的墨寶,以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此外,附近的“太子橋”、“娘娘井”和“張翼德橫矛處”均整修一新,這些都是長坂坡古戰場的勝跡。

景區簡介

位於宜昌市,從枝城,過宜昌,穿當陽,達遠安,將古三國勝跡串連一起,形成聞名遐邇的三國文化長廊。宜昌市域內的古三國遺址、遺蹟,主要分布在沮漳二水之間,於是形成了沮漳河三國走廊。其主要勝跡有:陸城,位於枝城市城區,為東吳大將陸遜所築,現存陸遜演兵場等遺址。猇亭,位於宜昌市區長江北岸,相傳劉備為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率兵駐此,有名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帶。長坂坡,位於當陽市城區,三國時長坂坡大戰就發生在這裡。為紀念蜀將趙子龍,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元)在此立有“長坂雄風”石碑一塊,1934年在此修建了長坂公園,1979年後又整修了公園,建造了“子龍閣”,塑造了趙雲單騎救主的塑像。長坂坡上還存有三國包、望兒坡、太子橋、娘娘井等三國遺蹟。麥城,位於當陽市城東,瀕臨沮河,傳為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兵退麥城即此,現存有古城殘跡,長約600米,寬100米,高約20米,形似一座小山,當地俗稱朝陽山。周倉墓,位於當陽市城東南,麥城之西,相傳三國蜀將周倉葬身於此,後立青石碑一塊,上書“漢武烈侯周諱倉將軍之墓”。糜城,位於當陽市東南22公里處,三國時蜀將糜芳在此營壘,故名。城周長15公里,面積4萬平方米。壩陵橋,位於沮河北岸,相傳是三國蜀將張飛橫矛斷橋於此。
三國走廊三國走廊

陸遜演兵場遺址

陸遜演兵場遺址位於宜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三國時吳軍都督陸遜在此築城拒蜀,故名陸城。在陸城尋蹤,有當年吳軍掘井取水的四十八井、練兵的陸遜洲。公元222年,陸遜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夷陵之戰”,火燒蜀軍連營,以少勝多,使劉備敗退白帝城。
陸遜演兵場遺址面臨長江、清江、漁洋河匯合處,北靠遠山,猶如畫屏,近臨三江,波濤滾滾。陸城景點著名的有八景:①晴霄山帶;②碧水回瀾;③斷岸垂虹;④蒼戀積雪;⑤銀屏洗雨;⑥玉鏡涵天;⑦晚吹江帆;⑧遠浦漁燈。
三國走廊
陸遜演兵場遺址過去“三宮六堰”、“五巷二口”。“三宮”即炎華宮、佑聖宮、老勁宮,“六堰”即丁家堰(現陸城房管所處)、山峽蘇堰(現食品公司處)、 李家堰(現中醫院處)、劉家堰(現政府宿舍處)、南台堰(現廣播電視大樓處)、江家大堰(現教育學院處);“五巷”即唐家巷、王家巷、童家巷、向家巷、鄧家巷,“二口”即橋河口、新街口。

猇亭古戰場

始得名於三國時期,劉備伐吳“兵於夷道猇亭”,即此建有一造形優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象犬獸形,是為猇,即名為猇亭。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跨東經110°24′-30′,北緯30°28′-34′,東西寬約9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氣候宜人,地勢平坦。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擁有宜昌市城區獨一無二的大片平整工業用地。自古以來,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衝。猇亭區地處黃陵山地與江漢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帶,處於山區型向平原型過渡地段,江面由狹窄而趨於開闊。境內地貌大致分為低山、丘陵、崗狀平原三種類型。其中低山、丘陵約占70%,一馬路至猇亭一帶海拔57—59米;往東北為低山丘陵分布,海拔在100—200米之間。
三國猇亭古戰場雄踞峽口,南北兩岸懸崖陡壁,群峰疊嶂,在虎牙山的絕壁上有一條長1500米的古棧道,猶如一條巨龍遨遊在懸崖峭壁之間。“猇亭”這一地名的由來,與一個三國故事相關。公元208年,三國蜀漢虎將張飛任宜都郡太守。有一天他來到虎牙灘下,看見這裡地勢險要,懸崖峭壁,江水湍急,暗礁叢生,便令工匠在此修亭以示紀念。亭即將竣工,張飛前來視察,只見亭的楹欄上刻有動物的圖案,形似虎類犬,張飛看後雙眼圓瞪,勃然大怒,責問工匠此為何物,工匠嚇得渾身發抖, 忽然急中生智答道:此乃虎獵食時的姿態,名為猇,是顯示將軍的神威。張飛隨即轉怒為笑,命人在亭中刻“猇亭”二字。猇亭因此而得名,流傳至今。
猇亭乃彈丸之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曾在此發生十多次戰爭,最為著名的如三國時期決定蜀國命運的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兵敗猇亭。這次戰役是毛澤東所說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在虎牙山之顛有反映楚之西塞的標誌性建築楚塞樓。它古樸典雅,造型別致。

子龍閣

趙子龍為救劉備妻小,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斗。從此,趙雲獲得了蓋世英雄的美譽。“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的石碑,以作標誌,供人憑弔。1934年,長坂坡始建公園。1979年,又重修了長坂公園。三開大門旁屹立著青石雕琢的雄獅、大象,威武壯觀。園內正中矗立著高大的青石古碑,“長坂雄風”4字格外醒目。滿園百年老樹蒼勁挺拔,亭榭建築古色古香。

文物

1、青銅罍。1979年12月在城關鎮三江村原9組發掘出土青銅罍1個,青銅罍高23厘米,口徑20厘米,低徑15厘米。經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俞偉超鑑定為殷商前期(約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巴人文物,該銅罍在全國僅發掘2個,此事被載入宜都縣誌。
青銅罍青銅罍
2、銅鼎。1985年修建陸城鎮辦公樓發掘出土銅鼎,系東漢遺物。
3、孫家河遺址。該遺址為新時期時代中期偏早的文化遺址,1984年由湖北省博物館考古工作者主持發掘,面積為140平方米,出土文物320多件。
4、花廟堤、栗窩子遺址。兩處遺址於1984年11月由湖北博物館考古工作者主持發掘,出土文物300餘件。
5、陸城古墓群。1985年6月27日,陸城鎮人民政府在解放村劉家老屋進行基建施工時發現古墓群。同年7月14日,由宜昌地區博物館和宜都縣文化館考古工作者聯合主持發掘。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共發掘古墓18座,出土金、銀、銅、鐵、陶、瓷、玉、漆、木器等九大類的文物257件,漢磚標本100餘塊。古墓群中,有磚室墓、土坑墓;墓葬形制有單室墓、雙室墓。據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宜昌地區博物館副館長高應勤初步鑑定,有西漢墓1座,東漢墓9座,三國至晉代墓87座。在土坑墓的漢磚中,有“永平十年十月十一日”和“永平十八年”字樣的記時磚,準確記錄了此墓的埋葬時間;在磚室墓的漢代文物中,有4把長1.1米的鐵劍和1枚銀質龜鈕印章,還有瓷鼎、瓷盆、倉、灶、井、碓、罐、圈、斧以及部分金銀器物等。

人文

楊守敬(1839——1915)。字鵬雲,號惺晉,晚年自號鄰蘇老人,生於陸城。他博學多才,曾隨清朝公使黎庶昌出使日本,回中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存古)學堂總教長等職。他是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著有《水經註疏》、 《歷史輿地圖》等書,被當時人們稱為“曠世絕學”。解放後,在董必武郭沫若李四光等同志的關懷下,《水經註疏》於1955年由科學出版社影印出版。楊守敬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和金石文學家,其書融北碑南貼為一體,博採眾長,自成一格,並撰有《楷法溯源》、《學書邇言》等著作。楊守敬出任駐日欽使隨員時,與日本文化界人士廣泛交往,在日本學道界引起強烈反響。日本各地有不少專門研究楊守敬書法的學者和團體。1987年8月,由日本京都教育大學教授、日本書法交流史研究會會長杉村幫彥率領的日本書法學術交流訪華團,專程來陸城參觀楊守敬故居,拜謁楊守敬墓。楊守敬還是著名的藏書家,他收藏的數十萬卷書籍中,僅海內孤本就逾萬卷,許多書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987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枝城市人民政府在陸城楊守敬故居建立了“楊守敬紀念館”,同時成立“湖北省楊守敬研究會”,湖北人民出版社亦將整理出版《楊守敬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