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三九

中國傳統農曆年中的某一時段,也稱“三九天”。中國俗語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之說法。與三九對應的是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後第三個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並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們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現在冬至到驚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九
  • 別稱:三九天
  • 節日時間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 節日意義:反映了華北地區人們對於氣候變化的了解與關心
  • 出處:《後漢書·郎顗傳》
  • 別意:年齡,指二十七歲
詳細釋義,最冷,冬練三九,簡寫,歲數,

詳細釋義

中國有“數九寒冬”的說法,從冬至開始數“九”以計算時令。具體計算方法是從冬至日(今公曆12月22日前後)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著數九寒天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數滿九九八十一天(至公曆3月12日前後)便是“出九”(數九結束,出了數九寒天)。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寒冷的三九天寒冷的三九天
當然,各地春天的步伐並不一致,雖已出九,但廣大北方地區並未進入氣象學上的春季。常年江南3月上中旬入春,華北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入春,而長城以北則須4至5月入春(連續五日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便是入春)。見“入春”。
老北京的習俗,冬至日起要畫“九九消寒圖”,這一習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記載,這圖是一幅梅花圖,畫一枝梅花。上面有81個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過一天就用筆染一個花瓣。待過完這81天,81個花瓣也全染過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圖”。而且在明代北京,還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圖”,在市面銷售,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這圖旁還有《九九歌》。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
七九凍河開,八九雁歸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此首《九九歌》通俗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流傳較廣。反映了華北地區人們對於氣候變化的了解與關心。
《九九歌》是利用人對寒冷的感覺以及物候現象(即因氣候環境的變化而導致動植物生命現象變化的現象,如柳樹發芽,桃樹開花,大雁飛來等等)來反映天氣的冷暖。早在南北朝時就有了。當時民間從冬至日數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過完了。而這《九九歌》大約起源於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間流行時,卻有不同的版本,內容及詳略均不同。
我們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說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雜俎》記載了當時《九九歌》的一種說法: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指大風吹籬笆發出很大的響聲。觱篥bìlì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名。);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內睡覺卻像在露天睡覺一樣冷);
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
七九六十三,布納擔頭擔(指天熱了,脫掉衣服擔著);
八九七十二,貓犬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這一說法較為詳盡。而據該書記載,當時(明代)的北菪功地區流行的,《九九歌》則遠沒這么複雜,十分簡單明了: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圍爐飲酒;
五九六九,訪親探友;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而且通俗易記。 而明代專門記載北京風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記的《九九歌》與上述又有不同:
“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鹽虎本來指古代一種虎形的鹽.這兒比喻人們所堆的雪人);
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虼蚤出。”
這最後幾句對於冬天受凍的窮漢給予了很大的同情。這兩個複雜的《九九歌》版本互有異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說法為“太陽開門戶”;後一說法為“家家堆鹽虎”。這可能反映了這兩首《九九歌》產生的時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著很大的差別。 上述明代北京地區流行的簡單版本《九九歌》中說:“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紀時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這一改動不可忽視,它反映了明代時北京的天氣比上一世紀時北京天氣要冷,以至於從物候現象表現出來,柳樹出芽長葉要相差一段時間。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為零冷的天氣讓人感到十分難熬,其實夏天也有《九九歌》,不過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樣。要畫什麼“九九消暑圖”了。夏天的九九與冬天相對應,從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據明代《五雜俎》記載為: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套用);
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
五九四十五,難戴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人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促織指蛐蛐)。”
這夏天的《九九歌》寫得十分生動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觀感覺為主。

最冷

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後,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同時,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也很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才達到最大值。由於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時節氣溫最低(當然,並非全國如此,年年如此,具體因地區、因年歲而異)。另外,“三九”前後,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熱,到夜裡就把它散發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熱多,晚上散發的熱少,這樣,每天都能積一些熱。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冬至這一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少,可是地球上還有一些儲存的熱。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地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

冬練三九

三九應注重養生,而多加鍛鍊又是重要的養生之道。《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在數九寒冬之際,練武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鍛鍊人們不怕嚴寒的堅強意志。增強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由於全身劇烈地活動後,呼吸加深,消化能力加強,新陳代謝旺盛,改善了身體條件,健康水平和運動成績就會隨之提高。

簡寫

【釋義】三:三公;九:九卿。三九:三公九卿的簡寫。指官位很高的人。
【出處】《後漢書·郎顗傳》:“陛下踐祚以來,勤心眾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
【示例】彧出自溪谷,羊質虎皮,虛受光赫之寵,跨越三九之位,犬馬猶能識養,將何以報厚施乎。

歲數

年齡,指二十七歲,見《三國演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