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冬至日)

冬至日(冬至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農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

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或農曆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後共30天範圍內之1天。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半球極夜,南半球極晝,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農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可見冬至又代表著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於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曆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基本介紹

天文現象,習俗,實例,

天文現象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即南緯23°26′),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則完全相反。地球上距南回歸線越遠的地方,太陽光線越傾斜,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相比之下,此時南半球比北半球獲得的熱量多。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個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習俗

冬至日
"冬至" 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又有 "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中古以來,雖然冬至(至日)不是年節,但人們習慣把冬至看成‘節氣年’的分界點,因為冬至日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此後便是夜漸短,晝漸長,陰消陽長,新的一個節氣年又開始了。冬至節,古來官民有吃湯圓的習俗,人們有這樣一種說法:吃了冬至湯圓,大家又增一歲嘍!
在北方,冬至日要吃餃子的,據傳說,當天如果不吃餃子,在這個冬天,要凍掉耳朵的。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出現雨雪天氣)。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實例

下表列舉了我國一些城市冬至日的晝長及正午太陽高度。可供公眾出差、旅行時用作參考。
城市
經緯度
日出時間
日落時間
晝長
正午太陽高度
北京
116°23′E,39°54′N
7:33
16:53
9h20m
26°42′
漠河
122°32′E,52°58′N
8:01
15:35
7h34m
13°40′
上海
121°38′E,31°14′N
6:49
16:56
10h07m
35°21′
台北
121°31′E,25°03′N
6:35
17:10
10h35m
41°32′
三亞
109°30′E,18°14′N
7:09
18:12
11h02m
48°20′
烏魯木齊
87°36′E,43°47′N
9:41
18:36
8h55m
22°49′
拉薩
91°08′E,29°39′N
8:47
19:01
10h15m
36°56′
曾母暗沙
112°17′E,2°33′N
6:30
18:29
11h59m
64°01′
寶雞
107°08′E,34°22′N
7:54
17:46
9h51m
32°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