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山集》題詞

《劉中山集》題詞

這篇文章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劉中山,即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東北)人,西晉末年至東晉初年的名將,有輯本《劉中山集》。這篇文章就是張溥為《劉中山集》所作的題辭。文章體現了“知人論世”的思路,評述了劉琨英勇北伐、忠貞報國的事跡及其“英雄失援”的不幸遭遇,以此來推論其文章“勁氣直辟,回薄霄漢”的風格。全文寫得駢散相間,用典貼切,富有感情和氣勢。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晉劉司空集十卷(1),在宋時已多缺誤,今日欲睹全書,未可得也。越石兄弟與石崇賈謐友善(2),金谷文詠(3),秘書唱和,詩賦豈盡無傳?顧乃奔走亂離(4),僅存書表。想其當日執槊倚盾(5),筆不得止,勁氣直辟(6),回薄霄漢(7)。推此志也,屈平沅湘(8),荊卿易水(9),其同聲耶?晉元渡江(10),無心北伐,越石再三上表,辭雖勸進(11),義切復仇,讀者苟有胸腹,能無慷慨?以彼雄才,結盟戎狄(12),揚旌幽并,身死而復生,國危而復安(13),間患差跌(14),不病驅馳(15)。及同盟見疑(16),命窮幽縶(17),子諒文懦,坐觀其斃(18),為之君者,孝非子胥(19);為之友者,仁非魯連(20);殷勤贈詩,送哀而已。
夫漢賊不滅,諸葛出師(21);二聖未還,武穆鞠旅(22)。二臣忠貞,表懸天壤(23)。上下其間(24),中有越石。追鞭祖生(25),投書盧子(26),英雄失援,西狩興悲(27)。予嘗感中夜荒雞(28),月明清嘯(29),抑覽是集,仿佛其如有聞乎?

作品注釋

(1)劉司空:劉琨在愍帝司馬鄴時,拜司空,都督並、冀、幽諸軍事。
(2)越石兄弟:指劉琨與其兄劉輿。石崇,字季倫,西晉時著名的富豪。賈謐:西晉的權幸,當時任秘書監,許多文人依附他。劉琨兄弟也在其間,號稱“二十四友”。
(3)金谷:地名。也叫金谷澗,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石崇在此築別墅,名金谷園。許多文人出入其間,吟詠詩賦。
(4)顧乃:只是。
(5)執槊:執長矛。
(6)勁氣:剛勁之氣。直辭:正直之辭。
(7)回:迴蕩。薄:接近。霄漢:雲漢。這裡指高空。
(8)屈平:屈原。沅湘:二水名,流經湖南境內。屈原被放逐,在沅湘間作《離騷》、《九章》等。
(9)荊卿易水:荊卿,指荊軻。荊軻前往秦國行刺,在易水與送別者分手時,曾慷慨作歌。
(10)晉元:晉元帝司馬睿。316年,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市)即位,建立了東晉
(11)勸進:勸即帝位。司馬睿剛到建康時,稱吳王,不肯即皇帝位。後來在群臣的推動之下才正式即位。劉琨也曾先後四次上表,他的表中不僅是勸進,還有許多激勵晉室恢復失地的話。
(12)結盟戎狄:劉琨聯合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磾,抗擊石勒
(13)“身死”二句:劉琨先在并州(今山西省)拉起隊伍,抗擊石勒,被石勒打敗後奔幽州(今河北省北部一帶),與段匹磾結為同盟,又拉起隊伍。故而說“身死而復生”。
(14)間患差跌:有時為失敗而憂慮。差跌:失足跌倒。比喻失敗。
(15)不病驅馳:不以奔走效力為難。
(16)同盟見疑:指段匹磾因截獲一封密信,開始猜疑劉琨。
(17)命窮:命運困厄。幽縶:囚禁。指劉琨被段匹磾猜疑入獄,最後被殺。
(18)“子諒”二句:子諒:即盧諶,字子諒,曾為劉琨的主簿,與劉琨同有的恢復山河的志向。但劉琨遇難時,盧諶缺乏膽量和能力,未能解救劉琨。
(19)“為人君者”二句:為之君者:指晉元帝。子胥:即伍員,字子胥。春秋時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到吳國,引吳兵破郢都,時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屍,以報父兄之仇。這兩句是說:晉元帝不能恢復中原,為懷愍二帝復仇,沒有伍子胥那樣的孝心。
(20)“為之友者”二句:為之友者:指盧諶。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齊人。他曾為趙解圍而不受賞賜。這兩句是說:盧諶缺乏魯仲連為人解難的能力。
(21)漢賊:指曹操。諸葛出師:諸葛亮出師表》說:“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22)二聖:指被金人俘去的宋徽宗宋欽宗。武穆:岳飛的諡號。鞠旅:誓師。
(23)二臣:指諸葛亮、岳飛。表:特出。
(24)上下其間:指在諸葛亮、岳飛之間。
(25)追鞭:鞭馬追趕。祖生:祖逖,劉琨的友人,也是愛國志士。劉琨曾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本傳)
(26)投書盧子:當指劉琨《答盧諶書》。
(27)西狩興悲:劉更能《重答盧諶》詩:“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春秋末年,魯哀公在城西狩獵時捕獲到麟,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哀嘆麟出現得不是時候,並說:“吾道窮矣。”(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劉琨藉此典故比喻自己生不逢時。
(28)中夜:半夜。《晉書·祖逖傳》載:祖逖與劉琨同睡,“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9)月明清嘯:《晉書·劉琨傳》載:劉琨守晉陽,被胡騎包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胡人聽了都悽然長嘆。

作者簡介

張溥(1602—1641),字天如,號西銘,明代文學家,太倉(今江蘇省太倉縣)人。1631年(崇禎四年)進士,授庶吉士。後請假回家養親,不再出仕。他和同郡張采組織復社,結交四方人士,成為“東林”黨之後著名的在野政治社團,與閹黨餘孽進行鬥爭。後來成為抗清的愛國社團。他曾編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錄齋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