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非處方藥)

otc(非處方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縮寫,即非處方藥,是指那些不需要醫生處方,消費者可直接在藥房或藥店中即可購取的藥物。otc是在1996年正式提出藥品分類管理。

非處方藥是由處方藥轉變而來,是經過長期套用、確認有療效、質量穩定、非醫療專業人員也能安全使用的藥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處方藥
  • 外文名:OTC,Over The Counter
  • 含義:不需要醫生處方的藥
  • 種類:兩種(中成藥、化學藥品)
  • 中成藥:4621種(包含重複說明書) 
  • 化學藥品:1188種(包含重複說明書) 
  • 建立時間:在1996年正式提出藥品分類管理
  • 適用人群:非醫療專業人員
釋義,發展歷史,發展現狀,OTC區別,保健日,電商之路,

釋義

非處方藥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可在櫃檯上買到的藥物)的縮寫,在醫藥行業中特指非處方藥;
OTC(Over The Counter)非處方藥物,我國衛生部醫政司是這樣定義的:它是消費者可不經過醫生處方,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品,而且是不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藥品,即不需要憑藉執業醫師或助理醫師的處方即可自行選購、使用的藥品。
OTC中又分甲類OTC和乙類OTC。甲類(紅色)的可在醫院、藥店銷售;乙類(綠色)的是可以在醫院、藥店、超市、賓館等地方銷售。
相對於OTC,RX是指必須憑藉執業醫師或醫生開取的處方方可購買的藥品。
由於非處方藥可不需醫師的指導自行服用,所以非處方藥的藥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特點。有關人士專門將其特點歸納如下:
  1. 不需醫生處方,不在醫生指導監督下使用。
  2. 適應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斷的病症,藥品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3. 一般能起到減輕病人不適之感,能減輕小疾病初始症狀或防止其惡化,也能減輕已確診的症狀或延緩症情的發展。
  4. 不含有毒或成癮成分,不易在體內蓄積,不致產生耐藥性,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5. 在一般條件下儲存,質量穩定。
  6. 不同使用對象的非處方藥品規格不同,說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標籤、說明書的指導下正確使用。
  7. otc藥品的特點:安全,有效,方便,經濟。otc藥品投放市場前,都已經過多年的臨床檢驗,並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目前我國公布的OTC類藥品化學類一共有1139種,中藥類有4376種(截止到2008年4月15日),全部信息可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查詢: OTC化學藥品說明書範本、 OTC中藥說明書範本。

發展歷史

非處方藥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 它是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自我藥療意識日益提高的產物。OTC已經成為一種產業,須知藥品生產也已成為一種獲利空間巨大的領域。
世界一些國家早已實行非處方藥品管理制度,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醫療改革必須與之接軌。西方已開發國家從70 年代開始實行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將一些處方藥轉化為非處方藥,鼓勵個人承擔一些醫療費用,如一些“小傷小病”使用非處方藥。
我國政府在1996年正式提出藥品分類管理,同年由衛生部牽頭,七部委共同成立非處方藥(OTC)辦公室。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後,OTC管理工作由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司負責。1999年7月22日,我國正式出台《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處方藥目錄(西藥部分和中成藥部分),該《管理辦法》於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資料調查,目前世界各國人民對OTC及自療情況為: ①60%~95 %的病症最初是用某種自我護理(或保健) 形式處理。②平均占世界總人口的60%的人每天服用1種藥品,其中57%屬於自我藥療。③在美國,出現疾病問題時用OTC藥治療者要比找醫生治療者多4倍,92%消費者對OTC 藥療效滿意。④據韓國1991年調查63%的小毛病是在藥房諮詢後得到治療的。⑤經常去醫院者也經常為一些小毛病去藥房。⑥自我藥療的趨勢在貧富之間沒有差異。⑦使用OTC 藥品總體情況:美國33% ,澳大利亞28%,德國28%,西班牙24%,英國24% ,瑞士22%,墨西哥21% ,義大利20% ,日本16%。我國醫療費逐年升,1978年以來,公費醫療費用支出平均年增長率為20.8% ,超過了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
我國現有醫療制度費用來源單一,覆蓋面窄(只能保證不足1/5人口),社會化程度低,過份強調福利性。世界各國實行分類管理後,不僅為公眾提供了安全有效、質量可靠、使用方便的非處方藥,也為減少醫療費用、合理利用有限衛生資源、改變公眾保健觀念、推動醫療保健制度起了重大的作用。

發展現狀

發展狀況
中國非處方藥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容。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OTC市場還只有約253億元市場,但到了2011年,中國OTC市場規模達到1750億元,10年間增長近6倍,並且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OTC市場。
不過,國內OTC行業的整體競爭格局非常分散,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單獨的份額超過10%。OTC行業中前四十家典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只占中藥和化學製藥行業銷售總額的20.22%,市場集中度偏低。
國內OTC生產企業中不乏修正藥業、雲南白藥、哈藥集團、江中藥業、東阿阿膠等大型知名企業,更多的卻是資金和技術都相對較弱的中小型企業。眾多的國內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進入,決定了中國OTC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混亂,“名牌唱戲,品牌求異”是其主要特徵。
市場概況
由於處方藥市場低迷,眾多醫藥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OTC,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異常活躍。2007年OTC市場持續擴大,品牌OTC產品銷售普遍增長,各個品類領先的OTC品牌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國的OTC藥品直接面向消費者,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自行選購,不需要經過醫生,比處方藥顯出更多的一般消費品的特徵,對消費者願望和需求反應比較敏捷,因而市場具有非常大的潛力。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藥品市場之一,OTC銷售額可以達到全球藥品銷售額的30~40%,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藥品市場。
另外,中國城鎮人口每年以200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城鎮居民對非處方藥的需求將促進這個市場的發展;中國人口老年化趨勢加快,這部分人群的醫療消費越來越大;城鎮居民收入增加較快,其醫藥衛生費用也相應快速增加;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體制改革等都大大加快了非處方藥品市場的壯大。隨著農村“兩網建設”、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推廣,農村藥品市場逐漸成為新熱點。中國的OTC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OTC區別

藥品分類管理是根據藥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則,依其品種、規格、適應症及給藥途經不同,對藥分別按處方藥和“OTC”進行管理。這種分類有著嚴格的法規、管理制度 並實施監督管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將藥理作用大、治療較重病症、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的各類藥品規定為處方藥,患者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使用。處方藥是醫生為幫助病患者的病症在臨 床上用藥的主體。所以開此類藥的醫生必須有醫師的職業資質,而病患者須在醫生的監護指導下購買、使用。
非處方藥則是方便消費者自我保健,用於快速、有效地緩解輕微病症的藥品,不需要請醫生來開處方,可以自行判斷、選擇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主要包括感冒藥、止咳藥、鎮痛藥、助消化藥、抗胃酸藥、維生素類、驅蟲藥、滋補藥、通便藥、外用藥、避孕藥、護膚藥等。被列入非處方藥的藥物,一般都經過較長時間的全面考察,具有如下諸多優點: 具有確切療效,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便於貯存等。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還明確要求:非處方藥的標籤與說明書要十分詳盡,藥品說明書內容項目除有藥品名稱外,還要求該藥的主要成分、藥理作用、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 反應、禁忌症、注意事項、生產日期、有效期、貯存方法以及批准文字等,以便利病患者能夠按照自己身體出現的症狀作出自我判斷,然後對照說明書進行自我治療。
有人認為,“OTC”比處方藥療效差。有的不按說明書服用,加大劑量或縮短間隔時間使用;有的則不相信“OTC”,有病仍是按習慣跑醫院找大夫,耽誤了不少功夫。其實,這 兩種情況都是認識上的誤區。在臨床上,一些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也常常利用非處方藥來為病患者治療,為的是減輕處方藥的毒副作用或增進其功效。由此可見,處方藥與“OTC”並 非療效的“好”與“差”之分。
儘管“OTC”方便了病患者治療療效,但是,我們不能忘卻“是藥三分毒”的民俗警語,要警惕因使用不當而致病的現象出現,應根據病情套用,杜絕盲目以大劑、重劑治療的 不良傾向。同時,欲購非處方藥,一定要到懸掛全國統一的紅十字燈箱、店內懸掛《藥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正規藥店購買藥品。要找店內有藥師證的營業員諮詢購買 什麼藥好。同時建議使用非處方藥的患者,要建立買藥記錄本,將用藥後有無過敏反應以及使用方法和療效如何作詳細記錄,以備為今後購藥提供參考依據。
非處方藥在國外稱之為“可在櫃檯上買到的藥物”(Over The Counter),簡稱OTC,此已成為全球通用的俗稱。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不是藥品本質的屬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是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其中非處方藥主要是用於治療各種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疾病。
甲乙類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由處方藥轉變而來,是經過長期套用、確認有療效、質量穩定、非醫療專業人員也能安全使用的藥物。不過在非處方藥中,還有更細的分類,紅底白字的是甲類,綠底白字的是乙類。甲乙兩類OTC雖然都可以在藥店購買,但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乙類非處方藥除了可以在藥店出售外,還可以在超市、賓館、百貨商店等處銷售。
怎樣識別非處方藥
(1)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非處方藥的包裝必須印有國家指定的非處方藥專有標識(OTC)。甲類非處方藥標識為紅色,乙類非處方藥標識為綠色。
(2)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流通管理暫行規定(試行)》的規定,進入藥品流通領域的非處方藥,其相應的忠告語應由企業醒目地印製在藥品包裝或藥品使用說明書上。具體內容為: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不良反應特點
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處方藥物較為安全,也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則以不用非處方藥物為好。若用藥後不見效或有病情加重跡象,甚至出現皮疹、瘙癢、高熱、哮喘以及其他異常現象,應立即停藥,去醫院診治。
我國第一批非處方藥西藥為23類165個品種,中成藥有160個品種,但每個品種的藥物都含有不同的劑型。
廣告宣傳
世界上的所有實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均嚴格規定處方藥不得對公眾做廣告宣傳,但允許其產品信息在醫學工業學術雜誌上傳播。我國規定:“處方藥只準在專業性醫藥報刊進行廣告宣傳,非處方藥經審批可以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廣告宣傳。”而其他國家對非處方藥面向公眾做廣告的限制也各有不同,如美國、英國、德國、紐西蘭等國允許非處方藥廣告,而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對可報銷的非處方藥及使用處方藥品牌的非處方藥不允許做廣告,除此以外的非處方藥則需有認可證書方可做廣告。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允許處方藥做電視廣告,但必須有"該藥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的用語。
關注非處方藥目錄變化
非處方藥規定實施後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每隔3~5年還要進行一次再評價,推陳出新,優勝劣汰,確保O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藥大量上市,對每一種OTC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有的處方藥不太可能成為非處方藥,但經過改變劑型或減小規格劑量後也可能變成 OTC,也就是說把那些性能更優良,更安全有效的非處方藥增補進去,淘汰一部分過時的非處方藥,如世界OTC的主要類別有以下6種:解熱鎮痛藥、鎮咳抗感冒藥、消化系統藥、皮膚病用藥、滋補藥、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劑。而下列幾類藥物可能經轉換後上市成為OTC:止喘藥,口服避孕藥,肌肉鬆弛藥,心血管藥(不包括鈣拮抗劑)和抗感染藥。

保健日

每年的7月24日是“國際自我保健日”。為了面向公眾普及“自我保健”、“負責任的自我藥療”的理念、知識和技能,教育公眾正確認知、科學使用OTC藥品,增進公眾健康,經世界自我藥療產業協會(WSMI)倡議,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藥學會和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率先於2011年7月24日在中國發起設立“國際自我保健日”。7月24日寓意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人們時時刻刻都要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2012年7月24日,為了紀念中國2011年國際自我保健日的成功舉辦,WSMI決定於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舉辦面向全球的國際自我保健日。2012年的主題是“自我保健:善待自己”表達了通過自我保健來關愛身體對個人自身益處的兩個方面。自我保健是一種“雙贏”行為,有利於公眾的公共健康、節約公共醫療保健預算,提高醫療保健專員有效利用時間的效率,並鼓勵高效和有競爭力的產業供應自我保健產品。

電商之路

中國的醫藥電商起步於2005年,藥房網拿到國內首個醫藥B2C牌照。演變至今,開展醫藥電商的企業需申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包括第三方平台資質的A證,醫藥生產、批發企業B2B資質的B證和自營醫藥B2C資質的C證。
2016年11月,天貓、1號店等電商平台已不能提供OTC藥品線上交易,僅保留了藥品信息展示及貨到付款。醫藥電商以自營渠道為主。
第三方平台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被叫停,給醫藥電商的雙十一狂歡潑了一桶涼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