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問題式學習的縮寫)

PBL(問題式學習的縮寫)

PBL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PBL
  • 外文名:Problem-Based Learning
  • 起源:20世紀50年代
  • 範圍:醫學教育
  • 適用於:素質教育
問題式學習的縮寫,定義,基本要素,教學思路,優勢,教師要求,學生要求,PBL醫學教育,

問題式學習的縮寫

PBL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有五大特徵:
1.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學習,這個問題被稱為驅動問題(driving question)。
2.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驅動問題展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類似學科專家的研究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及套用學科思想。
3.教師、學生、社區成員參加協作性的活動,一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與專家解決問題時所處的社會情境類似。
4.學習技術給學生提供了腳手架,幫助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升能力。
5.學生要創製出一套能解決問題的可行產品(products)。這些又稱製品(artifacts),是課堂學習的成果,是可以公開分享的。

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 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此類教學法出名的包括荷蘭頂級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等世界著名院校。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 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鈎,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定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基本要素

PBL 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
2 .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 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
3 .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較少講述法的教學;學習者能通過社會交往發展能力和協作技巧;
4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
5 .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
6 .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教學思路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師備課中,首先要根據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後編寫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課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後,課下分組進行討論,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回答不足之處,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後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改變了“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預習-聽課-複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scaffolding)與教練(coach)的作用,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facilitator)、學科專家、信息的諮詢者

優勢

首先,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鬆、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 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其次,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儘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還可鍛鍊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後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教師要求

PBL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紮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並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要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於樂、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師要學習和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於樂。

學生要求

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從準備資料開始,就要結合提綱、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並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這樣的學習,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於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由於中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部分學生只滿足於獲取好的“分數”,所以對PBL教學改革形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這也是一種依賴於以往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的表現,因此,學生也應從自身出發,完成角色轉換,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

PBL醫學教育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醫學教育與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異。PBL於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產生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80年代後期在北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至1991年,美國70%的醫學院已不同程度地採用PBL模式教學。自90年代後,歐洲部分醫學院也開始進行PBL課程的試驗。香港大學醫學院於1997年開始進行PBL教學,目前PBL教學已占該校全部醫學教育的60%,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已全部套用PBL教學取代LBL教學。
2000年5月,我國各主要醫學院校的校長或負責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加了《醫學教育改革·香港的經驗》研討會,學習了香港PBL教學的經驗。
PBL醫學教育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北京大學醫學部從2004年開始PBL醫學教育模式的試驗和改革。PBL醫學教育是醫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專題或某一具體病例的疾病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的學習過程。根據所討論問題及學習內容的深度不同,PBL教學可分為三種水平,即低年級學生的初級或基礎(Base)水平,逐步過渡到高年級學生的中級或加重(Extension)水平,最後為高級(Advanced)水平。所選擇的病例,在初級水平為模擬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在以後的學習中為真實病人(Real Patient,RP)。標準病人的病案是事先由多學科教師在一起討論而制定的,同時,制定出通過對這一病案的討論,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這些知識可通過學生的會後自學及查找資料而獲得。這些知識不僅是醫學方面的,還包括其他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主要涵蓋以下4個方面: 1.健康與疾病情況下的人體生物學: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藥理學、臨床醫學、行為科學等,這些內容多是純醫學的學習內容,占考核內容的60%。2.醫患關係:培養醫生與病人交流的能力,正確評價疾病給個體帶來的影響等。這部分內容占考核內容的10%。3.醫療與社會的關係:包括對人群的社會關係、社區結構、人口結構、疾病的發病與流行、基層醫療結構與社區保健、醫療過程中健康與衛生經濟的綜合考慮。這些內容占考核內容的20%。4.如何成為一名醫生:強調人格及專業的不斷發展,醫生與其他醫務人員合作的重要性,注重病人出院後的隨訪工作及病人社會、經濟關係等對疾病的影響。這些內容占考核內容的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