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28(IL-28)

伊爾-28

IL-28一般指本詞條

伊爾-28(俄文:Ил-28,英文:Ilyushin IL-28北約代號Beagle,中文:獵兔犬),是蘇聯空軍第一種雙發輕型噴氣轟炸機,按照對前線軍事目標和水面艦艇進行戰術轟炸要求設計。

伊爾-28,由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1948年7月8日首飛成功,1950年開始在蘇聯空軍和海軍服役,持續達三十年之久。該機是蘇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噴氣式轟炸機,60年代開始逐漸被雅克-28輕型轟炸機取代。

伊爾-28主要型號為:伊爾-28轟炸機、伊爾-28R偵察機、伊爾-28T魚雷轟炸機和伊爾-28U教練機。伊爾-28出口到世界上20個國家,改型有偵察機、魚雷機、反潛機、靶機等,各型伊爾-28總計大約製造2000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爾-28
  • 英文名稱:Ilyushin IL-28
  • 研製時間:1940年代末
  • 服役時間:1950年
  • 俄文:Ил-28
  • 北約代號Beagle
  • 綽號獵兔犬
  • 首飛時間:1948年7月8日
  • 研製單位:伊留申設計局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服役出口,延伸型號,基本數據,外形尺寸,重量載荷,動力裝置,性能數據,飛機乘員,服役情況,中國引進,中國轟-5,裝備國家,西方世界得到的第一架IL-28,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蘇聯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只有以螺旋槳發動機為動力的轟炸機。而上世紀40年代初德國首先研製成功噴氣式轟炸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製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於1942年7月首次試飛,後來由於希特勒的堅持,Me-262曾被用來執行轟炸任務,它可載兩枚重500公斤炸彈,從事轟炸任務。於此同時,德國阿拉多公司研製了另一種Ar-234型噴氣式轟炸機,可載彈1400公斤,轟炸地面目標。德國的Me-262和Ar-234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僅有的兩種噴氣轟炸機。
Me-262戰鬥機Me-262戰鬥機
德國噴氣式轟炸機的出現,給蘇聯留下深刻印象。但由於蘇聯噴氣發動機技術滯後,無法啟動噴氣式轟炸機的研製。鑒於噴氣式轟炸機速度快、機動性好,當蘇聯解決了噴氣發動機製造難題後,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出了研製噴氣式轟炸機的計畫。根據蘇聯政府下達的任務,蘇聯伊留申飛機設計局開始設計研發新的噴氣式輕型轟炸機。新機採用平直機翼、雙渦噴發動機翼上布置,新型機編號為伊爾-28(IL-28)。
Ar-234轟炸機Ar-234轟炸機

服役出口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飛機設計局試飛員V.K.克契納奇駕駛伊爾-28轟炸機原型機首飛成功。1950年5月1日該機首次公開飛行,同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並服役達三十年之久。
蘇軍伊爾-28機群蘇軍伊爾-28機群
伊爾-28是蘇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雙發亞音速前線轟炸機。從60年代開始逐漸被雅克-28輕型轟炸機替代。伊爾-28採用平直上單翼常規氣動布局,流線型圓形截面機身,最前部是領航兼投彈員的玻璃機頭座艙,稍後的機背上部有一個氣泡形飛行員座艙蓋,下部是轟炸雷達罩。機身中部內設一個機內炸彈艙。
機尾是活動手控自衛炮塔,內可坐一名射擊員(兼通信員),翼下可掛魚雷、火箭彈,翼梢可掛副油箱。伊爾-28轟炸型是伊爾-28的基本型,可攜帶常規炸彈或小型核武器。此外還有伊爾-28Y教練型,將機頭領航員艙改為第二座艙,拆除了機炮。伊爾-28曾出口到20個國家,改型有偵察機、魚雷機、反潛機、靶機,大約製造2000架。(另外有資料顯示,世界各國生產的各型伊爾-28總產量達6,316架。)
伊爾-28初號機伊爾-28初號機
該機為常規布局,兩台克利莫夫噴氣引擎置於平直機翼的下方。投彈手位於玻璃機頭內,在機尾則是裝有兩門機炮的自衛炮塔。如果加以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特徵和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幾乎如出一轍。唯一較為新穎的設計是帶後掠的水平尾翼以及提供給駕駛員的水泡座艙和彈射座椅。因此,Il-28可以說是一種融合了新舊兩個時代技術特徵的飛機。
伊爾-28輕型轟炸機伊爾-28輕型轟炸機
伊爾-28於1947年首次試飛,1950年“五一”節首次公開出現,同年開始裝備前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伊爾-28共生產幾千架,該機已於1980年代從前蘇聯空軍戰鬥序列中退役。

延伸型號

伊爾-28 Beagle-轟炸機基本型
伊爾-28剖視圖伊爾-28剖視圖
伊爾-28R-偵察型
伊爾-28T-魚雷轟炸機型
伊爾-28P-民用郵政機改型
伊爾-28U-教練型
轟-5-中國製造的轟炸機型
轟-5魚-中國製造的魚雷轟炸機型
轟教-5-中國製造的教練型
轟-5R或(轟偵-5)-中國製造的遠程偵察機改型(已退役) 轟電-5-中國製造的電子對抗改型(已退役)
轟-5測試平台-專用於測試彈射座椅的飛行試驗平台,由瀋陽殲-6改造的實驗平台代替
B-5-轟-5的出口型
B-228 - 捷克斯洛伐克空軍給Il-28的名稱
伊爾-28三視圖伊爾-28三視圖

基本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 21.45米機長 17.65米
機高 6米
機翼面積 60.8米2

重量載荷

空重 12,89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 18,400公斤
超載起飛重量 21,200公斤

動力裝置

發動機為BK-1A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2×2,700公斤
機身兩側可安裝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飛推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900公里/小時
蘇聯空軍伊爾-28蘇聯空軍伊爾-28
巡航速度 415公里/小時
升限 12,300米
爬升率 900米/分
航程 2,260公里
起飛滑跑距離 875米
著陸滑跑距離 1,170米

飛機乘員

3名乘員,駕駛員和領航員艙在機頭,機尾有密封的通信射擊員艙,伊爾-28可在炸彈艙內攜帶4枚500公斤或12枚250公斤炸彈,也能運載小型戰術核武器,翼下還有8個掛架,可掛火箭彈或炸彈。機頭機尾各裝兩門馬卡洛夫AM-23機炮,兩門同時射擊時,可達到2300發一分鐘,總備彈量為650發(每門325發)。

服役情況

中國引進

1950年蘇聯援助中國一批圖-2轟炸機,這是中國轟炸航空兵早期的主要裝備。這些圖-2轟炸機不僅擔負空軍的對地轟炸,還要擔負對海作戰。在1955年1月10日攻擊台灣"中權"號坦克登入艦時,這些轟炸機使用的是250公斤的普通炸彈。由於當時海上風浪大,登入艦停泊在大陳島港灣中,而且其航速低機動性差,又缺乏防空武器,無法對付中國空軍圖-2轟炸機的中高空水平投彈。運載大量燃油和彈藥的登入艦被命中後,發生了大爆炸。當時參加轟炸的圖-2編隊在離大陳島十多海里外爬升到了3000米以上高度,致使轟炸航線超過了港灣中的台灣高射炮的有效射擊斜距,很多台灣高射炮火全部打空。而此次轟炸只炸中了停泊艦群中笨重的運輸艦隻,這已經顯現中國轟炸航空兵缺乏對海上作戰艦艇攻擊能力。由於沒有有效打擊台灣海軍作戰艦艇,這些戰鬥艦艇依舊對即將發動的登入作戰威脅很大。因此,幾小時後,中國空軍再次動用強擊機對港灣和大陳近海的台灣作戰艦艇進行俯衝轟炸,將其中的錨泊的"太和"號護衛艦炸成重傷報廢。
中國志願軍的圖-2轟炸機群中國志願軍的圖-2轟炸機群
中國轟-5中國轟-5
螺旋槳活塞發動機圖-2轟炸機在二戰期間的對海作戰中,並沒有取得過很好的對海軍艦艇的戰果。隨著戰後噴氣式飛機時代的到來,轟炸機也很快全部噴氣式化,中國在1952年開始引進生產蘇聯的伊爾-28轟炸機。在引進噴氣轟炸機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機載反艦武器的引進。與伊爾-28配套的РАТ-52航空火箭魚雷同時引進,作為對艦艇的主要攻擊武器。
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
中國引進生產的型號改稱為魚-2火箭魚雷。蘇聯海軍對於航空魚雷有自己獨特觀點。在設計РАТ-52魚雷時,依靠火箭發動機推進,採取空中彈道和水下彈道相結合地方式。РАТ-52魚雷與其說是魚雷,卻更象類似跳彈攻擊的火箭彈。採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中部有很大的彈翼,適合在空中飛行及水下滑行穩定彈道。РАТ-52由伊爾-28攜帶,投放高度最高可達1000米,相對二戰期間有很大的作戰靈活性。作戰過程是由伊爾-28轟炸機攜帶,利用機上雷達搜尋目標。當接近到離目標約5000米距離時,飛機將РАТ-52投放。魚雷在空中有5000米的最大飛行彈道和500米的水中彈道。這種作戰方式大大縮短了魚雷攻擊時間。在1953年蘇聯海軍的演習中,成群的被稱為"獵兔犬"的伊爾-28轟炸機接二連三投下РАТ-52,這些大小外形與海豚類似的魚雷,由火箭助推從空中飛出4000多米後扎進水中,魚雷助推發動機脫落,主火箭發動機點火,推進魚雷在水中沖向目標。這種攻擊氣勢宏大摧枯拉朽,當時令北約海軍十分震撼。中國海軍航空兵在50年代初獲得了伊爾-28轟炸機生產線和РАТ-52魚雷,中國產型號分別為轟-5轟炸機和魚-2魚雷,這讓中國海軍航空兵初步具有航空反艦能力。
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

中國轟-5

轟-5(H-5)轟炸機,是中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IL-28)噴氣轟炸機的仿製品,在上世紀50年代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
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飛機設計局的試飛員V.K.克契納奇駕駛伊爾-28轟炸機原型機首飛。1950年“五一”節首次公開出現,同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共生產幾千架。伊爾-28其他型號還有伊爾-28Y教練型,將機頭領航員艙改為第二座艙,拆除了機炮。當時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現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在維修護理蘇式轟炸機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相當的技術經驗。中國空軍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發動的解放一江山的三軍聯合戰役中使用了杜-2和IL-28轟炸機,成功地掩護了登入部隊作戰,有力打擊了敵人的環島防禦工事和守軍艦隻。此事令軍方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並開始歸劃國產第一代轟炸機。解放軍曾打算獲取蘇聯授權組裝生產伊爾-28,但在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後,只好通過局部改進伊爾-28的設計,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自行仿製生產,代號為轟-5(H-5)。
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機
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試飛成功。1967年4月,轟-5進入量產,隨後裝備部隊。1984年停產。採用了兩台渦噴-5甲型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是殲-5使用的渦噴-5的改型,單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蘇聯空軍的伊爾-28最初使用BK-1A離心式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2700千克。蘇空軍還在伊爾-28機身兩側加裝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飛推力,但中國空軍的轟-5未見安裝相關設備。
埃及伊爾-28畫埃及伊爾-28畫
主要設備包括轟炸雷達、自動領航儀、敵我識別器及各種通訊導航設備等。炸彈艙在機身中部,正常載彈量1000千克,最大載彈量3000千克。機頭一門固定航炮,機尾炮塔有兩門活動航炮。轟-5在IL-28的基礎上更改量達40%,主要更改是:
1、將蘇聯原機兩半扣合的結構改為普通結構,減重110千克
2、機載設備則儘量與當時同期仿製的新型轟-6轟炸機通用,如採用轟-6的尾炮塔,引起了機尾結構的一些變化(經查證,轟-5很可能長期使用著原裝進口的蘇聯尾炮塔。直到1984年,上級計畫以轟-6的PX-1炮塔為基礎為轟-5研製國產PX-2型炮塔,但因轟-5早已停止生產,而PX-1炮塔又與之相似,因此取消了PX-2研製計畫。)
伊爾-28埃及改型伊爾-28埃及改型
經過這些修改,轟-5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達探測距離加大,新瞄準具擴大了瞄準角和觀測角,轟炸精度和敵我識別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統電氣操縱隨動性好,備彈量增加,射速大、射程遠。
轟-5機組包括3名乘員,領航員艙在機頭,駕駛員在其身後氣泡形駕駛艙內。機尾有與前方不連通的通信射擊員艙。炸彈艙內攜帶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彈。中國空軍轟-5沒有實際裝載核武器,這與中國尚無法研製小型核武器有關。轟-5機翼下還有8個掛架,可掛火箭彈或炸彈。機頭機尾各裝兩門23mm機炮,總備彈量為650發。

裝備國家

中國:蘇聯向中國出口的首批60架伊爾-28轟炸機於1952年10月在齊齊哈爾交付。至1956年,對中國出口171架。曾參加了中國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試驗。中國的仿製型號轟-5於1963年開始仿製,1966年首飛,1967年量產,1984年停產。伊爾-28/轟-5在中國的各種改型有照相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魚雷機、教練機(轟運教-5)、投放照明彈引導殲擊機的照明機。轟-5甲核彈投放機的改裝代號“2152工程”,1968年完成。中國於1971年起分兩批向羅馬尼亞出口了12架轟-5,後來又出口了2架轟教-5教練機
伊爾-28裝備各國示意圖伊爾-28裝備各國示意圖
埃及:空軍是伊爾-28最早的顧客之一。由於該機帶來的巨大威脅,以色列空軍蘇伊士運河危機、六天戰爭和贖罪日戰爭中均將其當作了攻擊的優先目標。
伊拉克伊爾-28伊拉克伊爾-28
古巴:蘇聯共向古巴送去了42架伊爾-28N,但在古巴飛彈危機發生後由赫魯雪夫下令又將這些飛機撤回了國內。
奈及利亞空軍從埃及空軍那裡得到了四架二手的伊爾-28,隨即又從蘇聯那裡得到了兩架同類型飛機,這批飛機在內戰期間參與了戰鬥。
葉門內戰中同樣可以看到伊爾-28的身影。
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是轟-5的使用者。中國生產的型號中主要包括轟-5基本型(轟炸機),轟教-5教練機和轟偵-5偵察機,以及較後開發的轟電-5型電子對抗飛機
波蘭伊爾-28波蘭伊爾-28
阿富汗:阿富汗空軍在1957年從蘇聯得到了54架伊爾-28,包括四架Il-28U教練機。1994年以後,只有教練機還在使用。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空軍使用過十一架伊爾-28/轟-5飛機。1957年,該國從蘇聯得到了一架伊爾-28,但在1971年,該機作為交換條件的一部分被移交給中國以換取十架中國生產的轟-5。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空軍使用的該型號飛機中包括了蘇聯製造的伊爾-28和伊爾-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產的B-228和CB-228。
捷克斯洛伐克伊爾-28捷克斯洛伐克伊爾-28
東德:民主德國空軍主要將伊爾-28用作拖靶飛機或引擎試驗平台
曾經裝備伊爾-28轟炸機的國家還有: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印尼、伊拉克摩洛哥葉門奈及利亞、波蘭、索馬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敘利亞、越南等國家。
蘇聯:從50年代起,蘇聯空軍,蘇聯海軍和蘇聯海軍航空兵先後使用了超過1500架伊爾-28,其中一部分直到八十年代還留在作戰序列中。除了軍用外,還有一小部分伊爾-28被改造成郵政飛機交給蘇聯民航使用。
芬蘭:
1960 年芬蘭接收了 4 架伊爾-28S,其中編號 NH-1 的首架伊爾-28S 為轟炸改進型,剩餘 3 架為偵察型號伊爾-28R。由於芬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的巴黎和平條約禁止芬蘭使用“任何具有炸彈艙的轟炸機”和“擁有任何的轟炸機中隊”,因此這些伊爾-28 只能歸屬到運輸機中隊。伊爾-28 也僅能從事航拍、海事監測、污染監控的工作。雖然受到了種種限制,但伊爾-28 恰好滿足了芬蘭空軍的需求,且表現十分出色。1981 年當伊爾-28 開始退役的時候,芬蘭空軍甚至還難以找到合適的後繼機型。退役後的編號 NH-4的伊爾-28R 存放在 Keski-Suomen 博物館。
芬蘭空軍伊爾-28R芬蘭空軍伊爾-28R

西方世界得到的第一架IL-28

1965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八師廿二大隊(團)的飛行員李顯斌駕駛的一架編號為0195的IL-28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後叛逃到台灣,降落於桃園軍用機場。降落過程中飛機的鼻輪折斷,原因有可能是天雨跑道濕滑導致飛機落地失控或李顯斌降落時因緊張而操作失誤,但也有一說是李顯斌故意摔壞鼻輪使得飛機無法起飛,以向國民黨守軍表明投誠的意向。這是冷戰期間西方陣營得到的第一架完整的IL-28。

總體評價

伊爾-28轟炸機是蘇聯空軍、海軍在20世紀50~70年代曾大量使用,並援助過許多國家和出口到多國的冷戰時期著名機種。該機經過改裝可執行核打擊任務。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被迫從古巴撤走所有攻擊性飛彈的同時,也撤走了當時正在古巴組裝的伊爾-28轟炸機
羅馬尼亞伊爾-28羅馬尼亞伊爾-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