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000戰鬥機

I-2000戰鬥機

I-2000屬於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與第四代戰鬥機相比,在飛行上具有機動性更強、可超聲速巡航飛行,全球信息把握能力、多用途作戰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能力、短距起降能力的隱身能力等都更勝一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2000戰鬥機
  • 生產國家:俄羅斯
  • 型號:第五代
  • 屬性:輕型
項目起源,性能特點,後續發展,

項目起源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F-22JSF俄羅斯是否無動於衷呢?米格的米格1.44與蘇霍伊S-37是針對F-22而設計的高檔戰鬥機,而對於JSF,俄羅斯也提出了相應的LFI/LFS計畫。LFI是俄文(Legkij Frontovoj Istribityel)“輕型前線截擊機”的縮寫,LFS則是俄文(Lyogkij Frontovoj Samolyot)“輕型前線飛機”的縮寫。
I-2000戰鬥機
與美國的JSF戰鬥機側重對地攻擊的概念不同,俄羅斯的LFI“輕型前線截擊機”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以對空作戰為主,不強調對地攻擊。原因在於俄羅斯想得到一種低成本的,能夠取代米格-29的輕型戰鬥機,並期望大量出口。在對地攻擊性能上只要求超過米格-29。 稍後俄羅斯又提出了LFS計畫。LFS相當接近JSF,側重對地攻擊、並要求短距/垂直起降能力。技術難度不亞於JSF。LSF主要用於補充米格-29SMT(米格-29的重大改進型,俄空軍計畫把現役的米格-29標準型都改進為SMT型),並替代蘇-25前線攻擊機。
I-2000的競爭對手——S-54I-2000的競爭對手——S-54
目前,米格的I-2000和蘇霍伊的S-54方案都已經出台,這兩種方案都是針對LFI計畫提出的。I-2000具有明顯的隱身外形,而S-54就像是蘇-35的單發縮小型。在這方面米格的I-2000無疑先進許多,但資料披露的較少。
俄羅斯的三個主要戰鬥機設計局:米格、蘇霍伊、雅克夫列夫都參與了LFI/LFS計畫的競爭。米格的米格1.44和I-2000方案技術很先進;蘇霍伊近年來由於蘇-27系列戰鬥機出口形勢良好,資金充沛;雅克短距/垂直起降技術世界一流。三個設計局各有優勢,但是如果要加入短距/垂直起降起降要求,米格和蘇霍伊方案還要重新改過才是。
I-2000戰鬥機
俄國空軍對LFS的期望還是很高的,要求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機身內主要武器艙、一定的隱身能力、短距/垂直起降。並要求LFS裝備單具留里卡-土星的AL-41F發動機,與未來的先進重型戰鬥機和蘇-34的發動機相同,以減少購買與服役成本。
與正在成型的JSF相比,LFI/LFS計畫還要走過漫長的歷程,尤其是在俄羅斯財政困難的今天。
模擬I-2000模擬I-2000

性能特點

I-2000戰鬥機是米高揚設計局利用二十一世紀的技術研製的輕型戰鬥機。I-2000戰鬥機早在80年代就開始進行設計研究,該機在設計時要求具有較好的雷達和紅外隱身性能;採用機身/中央機翼融合技術和厚翼中央布局結構,前緣和後緣均為曲線形;非常規氣動布局和裝有一台大功率推力矢量RD33發動機。I-2000戰鬥機具有極好的機動性,專門設計的能以大仰角起降的起落架實現了短距起飛和降落。I-2000戰鬥機身長14.1米,翼展12米;起飛重量約為12噸,最大起飛重量16噸。I-2000戰鬥機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控系統,為提高對空、對地一體化作戰能力,機載的火控系統採用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可同時攻擊20多個目標,並充分利用飛機上的多種感測器探測目標,以便先敵發現、先敵攻擊。
I -2000戰鬥機與所有戰鬥機相比,在作戰方式上有三大絕招:一是可利用後視雷達與R-73後射型空空飛彈對尾追目標實施打擊。該飛彈可實施全方位攻擊,具有“發射後不用管”及同時攻擊多目標的能力,徹底改變了傳統空戰面貌。二是採用推力矢量技術,即直接依靠發動機推力的橫向分力來改變飛行方向,這比通過操縱翼面變換方向的效率高的多,近距空戰時機動性更強。三是以最新研製的KS-172兩級超聲速遠程空空飛彈搶先發起攻擊,最大射程400千米,在遠距空戰時能搶先發起攻擊,這是目前各國無可抗衡的武器系統。
I-2000戰鬥機
I-2000戰鬥機原計畫於2005年裝備部隊,但是隨著LFI/LFS計畫的流產,I-2000項目隨之被取消。

後續發展

在2002年的競標中落敗後,米格公司決定繼續進行自己的第五代戰鬥機研製計畫,即LMFS(俄語“輕型多用途戰術飛機”的簡稱)。該公司認為,LMFS較低的成本優勢在競標評估中被忽略了,而且在原型機對比試飛之前就做出決定是不恰當的。失去了政府支持的LMFS的後續研製工作舉步維艱,需要來自其他方面的財政支持。
大約一年後,LMFS幸運地迎來了復活的曙光。印度在經歷了“輕型作戰飛機”(LCA)戰鬥機發展中的重重困難後,決定在其第五代戰鬥機“中型作戰飛機”(MCA)的研製中尋找一家俄羅斯合作夥伴,這與米格公司不謀而合。與此同時,隨著多項米格-29戰鬥機出口契約的簽訂,米格公司的資金開始充沛起來,為繼續LMFS研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早在2001年6月,俄印兩國就開展過聯合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初步探討。2003年1月,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聯合研製下一代戰鬥的協定。印度要求完整地參與新機的研製過程,目的是通過聯合研製提升本國的航空工業實力,並滿足本國空軍的要求。而此時只針對俄空軍需求的PAK FA已經完成了設計,所以印度更加傾向於尚在設計中而且成本較低的LMFS項目。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空軍也恢復了對LMFS的興趣,俄羅斯空軍司令在去年1月宣布:“俄羅斯正在發展兩種第五代戰鬥機,一種中型機(PAK FA)和一種輕型機(LMFS)。”這也標誌著LMFS的復活。
米格公司認為,LMFS比PAK FA輕,而且具有成本優勢,就目前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水平而言,LMFS無疑是更為現實的選擇,也更容易吸引國外客戶。與起飛重量21噸的PAK FA相比,LMFS的起飛重量只有15噸。預計2010~2025年間每年花費13億美元就可以為俄羅斯空軍換裝足夠數量的LMFS,而換裝PAK FA每年需要的費用為20億美元。
LMFS很可能沿用米格1.44驗證機的鴨式三角翼氣動布局。米格公司曾對米格1.44模型進行了大量的風洞試驗,所獲得研究成果將套用在LMFS的研製中。
LMFS安裝的發動機的數量目前還沒有確定。按照最初的計畫,LMFS將安裝兩台單台推力102.9千牛的VK-10渦扇發動機,此型發動機是米格-29上使用的RD-33系列裡頭最頂級產品的重大改進型。鑒於研製VK-10的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已經併入米格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發動機分部,因此LMFS沿用VK-10的可能性較大。
由於俄羅斯空軍和潛在的合作夥伴印度更傾向於LMFS安裝一台發動機,故這種方案也在討論之中。單發的LMFS將安裝一種同樣在PAK FA上使用的AL-41發動機的改進型,而且這種發動機的推力將被增加到196千牛以上。單發方案將更加便宜,但需要等待新型發動機發展成熟,達到可以服役的可靠性,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另一種可能是採用117A發動機,土星117項目就是某種程度而言就是"縮小尺寸/降低推力/用上更新的技術"的AL-41F,後者推力等級在190kN一級,對於PAK FA或LMFS來說有可能太大了。117A的加力推力大概是160kN,當然技術上要比AL-41F“更新穎、更新潮”...)
AL-41F矢量推力發動機,2006年的資料說明其最大加力推力將是19986kgf以上一級的
在雷達方面,俄羅斯穩相加速器公司(NIIR)為米格-35研製了俄羅斯第一種戰鬥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甲蟲”-MAE,而LMFS將裝備該雷達的改進型號。LMFS的其他機載設備和感測器將保持和PAK FA較高的通用性。目前,米格公司已經獲得了穩相加速器公司的控股權,故兩家公司的合作將更加順暢。
據米格公司稱,一旦獲得充足的資金,只用30個月就可以製造出LMFS的原型機。隨著LMFS的出現,目前風頭正勁的F-35將遭遇真正的對手,無論是在未來的國際市場還是空中戰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