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年

373年

公元373年,即癸酉雞年),東晉寧康元年,前涼昇平十七年,代國建國三十六年,前秦建元九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73年
  • 類型:公元紀年
  • 天干癸酉年(雞年
  • 歷史記載桓溫入朝
紀年,大事記,桓溫入朝,桓溫病卒,崇德太后臨朝攝政,國外,出生與逝世,出生,逝世,史料記載,

紀年

癸酉雞年);
東晉寧康元年
前涼昇平十七年
代國建國三十六年
前秦建元九年

大事記

桓溫入朝

東晉大司馬桓溫鹹安二年(372)七月以來,一直拒絕入朝。直到寧康元年(373)二月,才到建康朝見孝武帝。二月二十四日,孝武帝下詔,命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出城迎接桓溫。當時,建康城內人心惶惶,謠傳桓溫將要誅殺王坦之謝安二人,然後篡奪帝位,王坦之十分恐懼,謝安卻神色不變,說:“晉祚能否存在下去,決定於此行了。”桓溫到後,百官拜迎於道帝旁。桓溫陳列大量衛兵,宴請朝臣。公卿大臣見此情景都膽戰心驚。王坦之嚇得汗流不止,衣服濕透,手版也拿倒了。只有謝安從容入席,從定之後,對桓溫道:“我聽說諸侯如有道義,四鄰都是他的守衛,你何必安置如此眾多的衛兵呢?”桓溫命衛兵撤下,然後與謝安笑談。郗超桓溫謀主,桓溫讓郗超臥在帳中聽謝安談話。誰知突然颳風將帳揭開,謝安看見帳中的郗超,笑著說:“郗生真可謂入幕之賓。”由於謝安的從容應對,桓溫沒有發難。當時皇帝幼弱,幸虧謝安王坦之等人效忠,晉朝才得以安寧。桓溫入建康後,懲治與盧悚入宮事件有關的人,將尚書陸始交付廷尉審判,免除了桓袐官位,遷毛安之為左衛將軍,其他受牽連者很多。不久,桓溫得病,在建康停留了十四日,三月七日返回姑孰(今安徽當塗)。

桓溫病卒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人。東晉宣城太子桓彝之子。生於西晉永嘉七年(312)。永和元年(345),任荊州刺史,繼庾氏之後執掌長江上游兵權。永和二年(347),率兵西征,滅成漢。後又進攻前秦,入關中,因軍糧不足而退回。永和十二年*356),收復洛陽,然後屢請東晉朝廷將都城自康遷回洛陽,但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對而未成。太和四年(369),領兵北伐前燕,兵至枋頭(今河南濬縣西南),因糧運不繼,受挫而還。太和六年(371)十一月,聽從參軍郗超之言,廢掉晉帝,改立簡文帝,自己以大司馬鎮姑孰,遙祝制朝政。寧康元年(373)二月,入朝孝武旁,不久,得病返回姑孰。病重期間,派人向朝廷求九錫,因謝安、王坦之的延宕而未成。七月十四日,病卒。

崇德太后臨朝攝政

桓溫死時,晉孝武帝年方十歲,謝安以天子年幼,欲奏請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攝政。王彪認為:前代皇帝尚在襁褓中,太后才攝政,並且凡事不能擅自決斷,必須徵求大臣意見。如子將及冠婚,反令從嫂(崇德太后於孝武帝系同輩從嫂)臨朝,尤其不妥。”謝安不想委任桓溫弟桓沖為輔政,故而願太后臨朝,使自己能夠裁決諸事,不受他人掣肘。因此不聽王彪之的意見。寧康元年(373)八月,崇德太后臨朝攝政。

國外

公元373年,羅馬皇帝派遣騎兵長官提奧多西帶兵前來鎮壓。經過幾次血戰,未分勝負,只是由於某部落的叛賣,費里姆才戰敗身亡,起義被鎮壓了下去。
聖奧古斯丁於公元373年轉信摩尼教。他學習了修辭學、辯證法、幾何學、音樂和數學。他還希望依照他父親對他的期望,去學習法律,並且因為他語言上的天賦,他想進入律師行業。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發生了轉折:因為他才開始學習法律,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如果不是因為塔迦斯特中產階級僱主羅馬尼亞努的資助,他的未來就會很快受到來自於經濟上的威脅。

出生與逝世

出生

王鎮惡(373年6月11日-418年3月7日),東晉名將,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前秦丞相王猛孫。年少時因前秦敗亡,關中擾亂,隨叔父王曜南投東晉,客居荊州(今湖北荊沙)。好讀兵書,長於謀略,處事果斷。

逝世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

史料記載

烈宗孝武皇帝寧康元年(癸酉,公元三七三年)
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二月,大司馬溫來朝。辛巳,詔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迎於新亭。是時,都下人情洶洶,或雲欲誅王、謝,因移晉室。坦之甚懼,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決於此行。”溫既至,百官拜於道側。溫大陳兵衛,延見朝士,有位望者皆戰懾失色,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遂命左右撤之,與安笑語移日。郗超常為溫謀主,安與坦之見溫,溫使超臥帳中聽其言。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時天子幼弱,外有強臣,安與坦之盡忠輔衛,卒安晉室。
溫治盧悚入宮事,收尚書陸始付廷尉,免桓秘官,連坐者甚眾;遷毛安之為右衛將軍,桓秘由是怨溫。三月,溫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還姑孰。
夏,代王什翼犍使燕鳳入貢於秦。
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溫薨。初,溫疾篤,諷朝廷求九錫,屢使人趣之。謝安王坦之故緩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嘆其文辭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謝安見其草,輒改之,由是歷旬不就。宏密謀於彪之,彪之曰:“聞彼病日增,亦當不復支久,自可更小遲回。”宏從之。溫弟江州刺史沖,問溫以謝安、王坦之所任,溫曰:“渠等不為汝所處分。”其意以為,己存,彼必不敢立異,死則非沖所制;若害之,無益於沖,更失時望故也。溫以世子熙才弱,使沖領其眾。於是桓秘與熙弟濟謀共殺沖,沖密知之,不敢入。俄頃,溫薨,沖先遣力士拘錄熙、濟而後臨喪。秘遂被廢棄,熙、濟俱徙長沙。詔葬溫依漢霍光及安平獻王故事。沖稱溫遺命,以少子玄為嗣,時方五歲,襲封南郡公。
庚戌,加右將軍、荊州刺史桓豁征西將軍,督荊、楊、雍、交、廣五州諸軍事。以江州刺史桓沖中軍將軍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揚、豫二州刺史,鎮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鎮尋陽。石秀,豁之子也。沖既代溫居任,盡忠王室,或勸沖誅除時望,專執時權,沖不從。始,溫在鎮,死罪皆專決不請。沖以為生殺之重,當歸朝廷,凡大辟皆先上,須報,然後行之。
謝安以天子幼沖,新喪元輔,欲請崇德太后臨朝。王彪之曰:“前世人主幼在襁褓,母子一體,故可臨朝;太后亦不能決事,要須顧問大臣。今上年出十歲,垂及冠婚,反令從嫂臨朝,示人君幼弱,豈所以光揚聖德乎!諸公必欲行此,豈仆所制,所惜者大體耳。”安不欲委任桓沖,故使太后臨朝,己得以專獻替裁決,遂不從彪之之言。八月,壬子,太后復臨朝懾政。
梁州刺史楊亮遣其子廣襲仇池,與秦梁州刺史楊安戰,廣兵敗,沮水諸戌皆委城奔潰。亮懼,退守磬險。九月,安進攻漢川。
丙申,以王彪之尚書令謝安為僕射,領吏部,共掌朝政。安每嘆曰:“朝廷大事,眾所不能決者,以咨王公,無不立決。”
以吳國內史刁彝為徐、兗二州刺史,鎮廣陵。
冬,秦王堅使益州刺史王統、秘書監朱肜帥卒二萬出漢川,前禁將軍毛當鷹揚將軍徐成帥卒三萬出劍門,入寇梁、益;梁州刺史楊亮帥巴獠萬餘拒之,戰於青谷。亮兵敗,奔固西城。肜遂拔漢中。徐成攻劍門,克之。楊安進攻梓潼,梓潼太守周颺固守涪城,遣步騎數千送母、妻自漢水趣江陵,朱肜邀而獲之,颺遂降於安。十一月,安克梓潼。荊州刺史桓豁遣江夏相竺瑤救梁、益;瑤聞廣漢太守趙長戰死,引兵退。益州刺史周仲孫勒兵拒朱肜於綿竹,聞毛當將至成都,仲孫帥騎五千奔於南中。奉遂取梁、益二州,邛、莋、夜郎皆附於秦。秦王堅以楊安為益州牧,鎮成都;毛當為州刺史,鎮漢中;姚萇寧州刺史,屯墊江;王統為南秦州刺史,鎮仇池
秦王堅欲以周颺為尚書郎。颺曰:“蒙晉厚恩,但老母見獲,失節於此,母子獲全,秦之惠也。雖公侯之貴,不以為榮,況郎官乎!”遂不仕。每見堅,或箕踞而坐,呼為氐賊。嘗值元會,儀衛甚盛,堅問之曰:“晉朝元會,與此何如?”颺攘袂厲聲曰:“犬羊相聚,何敢比擬天朝!”秦人以颺不遜,屢請殺之,堅待之彌厚。
周仲孫坐失守免官。桓沖冠軍將軍毛虎生為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以虎生子球為梓潼太守。虎生與球代秦,至巴西,以糧乏,退屯巴東。
以侍中王坦之中書令,領丹楊尹。
是歲,鮮卑勃寒寇掠隴右,秦王堅使乞伏司繁討之。勃寒請降,遂使司繁鎮勇士川
有彗星出於尾箕,長十餘丈,經太微,掃東井;自四月始見,及秋冬不滅。秦太史令張孟言於秦王堅曰:“尾、箕,燕分;東井,秦分也。令彗起尾、箕而掃東井,十年之後,燕當滅秦;二十年之後,代當滅燕。慕容?父子兄弟,我之仇敵,而布列朝廷,貴盛莫二,臣竊憂之,宜翦其抱魁桀者,以消天變。”堅不聽。
陽平公融上疏曰:“東胡跨據六州,南面稱帝,陛下勞師累年,然後得之,本非慕義而來。今陛下親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滿朝,執權履職,勢傾勛舊。臣愚以為狼虎之心,終不可養,星變如此,願少留意。”堅報曰:“朕方混六合為一家,視夷狄為赤子。汝宜息慮,勿懷耿介。夫惟修德可以禳災,苟能內求諸己,何懼外患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