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蚌埠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5日在市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人民政府市長王誠,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進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建設,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0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3.5%、9.8%、10.6%;財政收入274.5億元,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1900億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億元,增長12.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145元、13737元,增長8.7%、9.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省控目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一)精準調度服務,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行走企業”活動,為企業解決8類1452個問題。打好企業降成本“組合拳”,為企業減免抵退各項稅費55.8億元,政銀擔在保餘額52億元,續貸轉貸過橋資金、“稅融通”分別放款28億元、6億元,兌現援企穩崗補貼7260萬元。淨增規上工業企業113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00%,居全省第2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5.2%,居全省第1位。中國建材高鋁高鹼高強蓋板玻璃、盛世薄膜太陽能電池用超白基板生產線、華光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溫玻璃、比亞迪雲軌安徽製造中心軌道梁廠等建成投產。西部城區重點化工企業退市進園步伐加快,豐原集團VC及其衍生品、澱粉糖、L-丙氨酸、熱電聯產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糧生化燃料乙醇、天潤化工聚丙烯醯胺等項目加快推進,佳先化工年產7000噸二苯甲醯甲烷、沫河口工業園熱電項目開工建設,八一化工選址等前期工作全面開展。市經開區納入國家級經開區培育名單。成功創建省新型工業化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進展順利,蚌埠電商產業園、懷遠電商孵化園入圍省級示範園,淮上區獲批全省首家快遞協同發展試驗區。皖北徽商物流港入選首批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居然之家、南翔城市廣場等開業運營。淨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40戶、規上服務業企業21戶。懷遠縣上谷農貿小鎮、蚌山區國際足球小鎮入選首批省級特色小鎮,禹會區禾泉農創小鎮、淮上區智慧物流小鎮列入培育名單。大明文化園一期開園迎客,古民居博覽園主體建成。旅遊總收入234億元,增長19%。設立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啟動4個食品加工產業園和3個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產業園建設。新增國家級蔬菜標準園2個、省級4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3家、甲級隊5家。連續19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糧食總產285.86萬噸,實現“十四連豐”。
(二)擴大有效投入,經濟發展後勁增強。龍子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日豐科技電氣電纜工業園等162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豪威互動式電子白板等77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爭取中央項目補助資金9.8億元。新增項目儲備規模突破1萬億元。建立“無會周”制度,集中進行外出招商和項目推進,凱盛新型顯示、鴻路綠色生態建築產業化、南京高傳機電風力發電、誠品鮮智慧型製造等20個10億-100億元項目落戶蚌埠。與清華大學、中國電科、上海鵬欣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實際到位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900億元,增長10%。合肥科技農商行蚌埠分行正式運營。與上海久有基金公司共同設立張江高科(蚌埠)股權投資基金。安徽水利吸收合併安徽建工整體上市,雪郎生物上市輔導備案,安泰醫藥、中草香料等5家企業掛牌新三板。直接融資137億元,首破百億。與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簽署住房租賃戰略合作協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獲開行授信42億元,成為國內首例特許經營權質押貸款融資案例。
(三)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加速釋放。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駐蚌單位創新發展。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31.6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2件。總投資100億元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項目國內首片高效模組成功下線。市高新區獲批中國產學研創新示範基地。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7%。新增國家級、省級研發平台12個、眾創空間4個。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2個、“千人計畫”2人、省特支計畫領軍人才9人,新建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相繼舉辦中國MEMS感測器暨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蚌埠)高峰論壇、院士安徽蚌埠行、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暨第十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周等“科技創新月”系列活動。“多證合一、一照一碼”覆蓋面達93%。新增登記企業8889戶,增長16.1%。“皖采商城”確定為省級政府採購平台。躋身首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級示範城市。省級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全國商務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經驗獲得推廣。17個村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一戶一塊田”試點面積達21.6萬畝。二類水運口岸獲批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業務量突破4億美元,連續兩年實現翻番。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1億美元,增長7%。進出口總額18.5億美元。蚌埠玻璃研究院、豐原集團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成果豐碩。與白俄羅斯別列佐夫斯基大區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備忘錄。
(四)完善城市功能,品質能級有效提升。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218項,完成投資346億元。《淮河流域和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區域性中心城市綜合交通發展規劃》等編制完成。G206蚌埠南段、S306淮上區段建成通車,城市雲軌製造工程試驗段等項目開工建設。蚌埠民用機場、水蚌線外遷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打通淮河路西段等斷頭路。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萬套。回遷安置棚改居民1.5萬戶。成功入選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新建智慧型立體停車場2個。新建街頭綠地、遊園24個,新增園林綠化395萬平方米。安財商學院新校區、安徽科技學院龍湖校區、蚌埠職教園區等建成投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複查。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3所、中國小校75所,引進北大培文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市三院婦兒病區、市一院婦兒輔樓交付使用,蚌醫一附院腫瘤病房大樓、蚌醫二附院新院區等主體完工。市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等省運會場館基本建成,首批5個街頭體育公園開工建設。市民政園主體工程封頂。舞劇《大禹》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雙墩、禹會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立項。獲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新增638輛新能源公車輛,開通3條微公交線路。榮獲全國公交都市示範市。
(五)深化文明創建,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以全國第9、全省第2的綜合成績,一舉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三縣均榮獲省文明縣城,龍子湖區、蚌山區、淮上區獲評省文明城區。整治提升586個居民小區、12個農貿市場、139條背街小巷。新建、維修公廁158座,新增停車泊位9000多個。張劼榮膺全國“時代楷模”,彭壽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王廣發等5人獲頒“中國好人”。全面推行河長制。啟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成片造林2.9萬畝,建設農田林網76萬畝,房前屋後零星植樹80萬株。一體化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清理陳年垃圾30萬噸,建成鄉鎮駐地生活污水項目15個,完成改廁1萬戶。完成22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和26個省級、34個市級、38個縣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固鎮縣禹廟村入選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五河縣榮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龍子湖東公園生態修復項目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成功舉辦首屆淮河流域綠色發展論壇。切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沫河口工業園區等環保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持續加強工業廢氣、城市揚塵等綜合治理,淘汰黃標車3714輛,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建設1709戶,中環線內9家商砼企業全部關停外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懷遠光大生物質發電、五河秸稈生物質發電、固鎮經開區排水工程等建成投用。
(六)聚力脫貧攻堅,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選派750名幹部駐村幫扶、1.95萬名幹部對口幫扶,紮實推進九大專項行動,2.1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建成“扶貧車間”141個、“扶貧基地”424個,扶持4.83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項目5.34萬個,到村產業項目實現全覆蓋。投入65億元,完成33項民生工程。城鎮新增就業8.34萬人。城市低保和市轄區、三縣農村低保分別提標10%、19.9%、20.1%。發放救助金5.8億元,救助各類困難對象165萬人次。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城市“八連冠”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不斷加強,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等事業持續推進,公積金管理、統計、檔案、地方志、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創新基層民政工作經驗獲民政部、省政府肯定推廣。強化包保機制,信訪總量持續下降。重點時期對重點企業採取派駐工作組等措施,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防空、防震、消防、應急等減災防災體系更加健全。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堅決打擊大洪山亂開濫采和淮河河道非法采砂等行為,民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獲批全國首個國家級社會綜合治理標準化試點市。
各位代表!
2017年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為本屆政府五年來的工作劃上了圓滿句號。過去的五年,是蚌埠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
這五年,是堅持創新引領、爭先示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4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3%。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前移2位,增速連續26個季度超全省平均水平。市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上升30個位次,位列第42位。成功納入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准。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
這五年,是堅持轉換動能、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五年。二三產比重達86.7%,提高4.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7%,總量前移5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5%,“1+3”創新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翻番。蚌埠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通過驗收。獲批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這五年,是堅持改革攻堅、擴大開放,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的五年。淮河生態經濟帶納入國家、省“十三五”規劃。部署重點改革任務558項,出台制度性成果118項,“一戶一塊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八統一”等改革經驗在全國推介。保稅物流中心、鐵路無水港、蚌埠港國際貨櫃碼頭等平台建成啟用。蚌埠玻璃研究院、豐原集團等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
這五年,是堅持最佳化環境、提升能級,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累計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478個,投資1229億元。改造棚戶區(城中村)246個,12.8萬戶棚改居民實現“安居夢”。市區面積擴大355.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大38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增加22萬人。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這五年,是堅持改善民生、維護穩定,民眾福祉不斷增進的五年。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減少貧困人口10.94萬人,8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2%、10.7%。民生工程累計投入258.8億元。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最佳化,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成功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各位代表!
五年來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蚌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上級部門和駐蚌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蚌埠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不足,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經濟總量不大與質量、效益不高並存,工業支撐、帶動作用較弱,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還沒有形成規模;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動力仍需增強;開放型經濟和服務業發展短板亟需補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與中心城市定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縣域經濟發展滯緩,鄉村振興任務艱巨;大氣等生態環境尚未根本好轉;財政收支平衡和居民增收壓力較大,防範金融風險能力有待提升,脫貧攻堅依然存在短板,民生事業仍有不少欠賬;部分幹部的思想作風、能力素質還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少數幹部懶政怠政、推諉扯皮,一些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改進,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奮力開創新時代美好蚌埠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市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們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開啟蚌埠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定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城鄉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七大戰略,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加快建設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奮力開創新時代美好蚌埠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奮力激活創新基因、發展潛能,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好、用活、用足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台。以矽基和生物基為重點,依託凱盛科技集團發展壯大矽基新材料產業基地,依託豐原集團打造全產業鏈的聚乳酸產業園,建成雙千億新材料產業基地。依託中糧生化建成國內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基地。依託中國兵器214所建設MEMS產業聯盟,打造感測器產業基地。培育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藥等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2%、48%以上。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提高到3%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件,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60%。
(二)奮力實現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陣,總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聚焦工業突破,建設製造強市,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000戶,爭創“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市高新區、市經開區、蚌埠工業園區、懷遠經開區、固鎮經開區建成產值千億園區,五河經開區、蚌埠(銅陵)產業園力爭達到500億。培育3-5個千億級產業鏈、10個以上百億級企業、20個以上50億級企業。充分發展智慧經濟,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突破發展,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到50%。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比達3.5。二三產業占GDP比重突破92%。
(三)奮力推進區域協調、開放合作,加快建設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緊扣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強化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建成蚌埠民用機場,構建“米”字型快速鐵路網,建設淮河中心樞紐港,形成公鐵水空立體交叉的綜合交通網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和京滬線、京福線上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推進重大設施向縣域延伸、重大產業向縣域布局、重大項目向縣域傾斜,加快振興縣域經濟,實現總量占全市50%以上。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中高端消費等快速發展,放大對皖北其他城市產業、人才、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外溢效應,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打造皖北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和重要經濟成長極。
(四)奮力加強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打造綠色發展蚌埠樣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共建人水和諧、綠色共享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達21%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PM10、PM2.5平均濃度有效降低,空氣品質優良率提高到80%以上,水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五)奮力提升文明程度、文化自信,全面增強文化軟實力。持之以恆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鞏固提升工作,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堅持幹部帶頭,全民行動,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基本建成雙墩、禹會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延續蚌埠歷史文脈。依託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加快構建門類眾多、特色鮮明的現代文化旅遊產業體系。
(六)奮力踐行共建共享、富民惠民,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業、健康、養老、社保、住房等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教育、醫療、體育等優質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紮實做好2018年各項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6%以上;一、二、三產分別增長3.5%、9.4%和9.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財政收入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以上;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增長16.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進出口總額增長高於全省平均增速;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高於全省平均增速,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於經濟成長和全省平均增速;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國家要求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以內。
重點抓好以下9個方面工作: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釋放發展新動能
培育轉化創新成果。紮實推進“十大創新工程”。支持駐蚌科研院所創新發展,用好專項資金,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持續激發駐蚌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創新源頭作用。以蚌埠玻璃研究院為龍頭,打造矽基材料和新型顯示創新基地,爭創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中國兵器214所等轉制改企,加快中國電科41所系列化光纖熔接機、安瑞科星型壓縮機等“軍轉民”、“民參軍”項目建設,爭創國家軍民融合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推動顯示觸控一體化模組、車用MEMS元器件製造及套用、5G通訊及太赫茲測試儀器等落地開工。引導支持浮法玻璃新技術等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升技術攻關能力,加快實施航空裝備用光電信號一體化傳輸模組、高硬寬譜增透型超薄光伏玻璃等省科技重大專項。繼續開展“科技創新月”活動。技術契約成交金額22億元。
壯大創新創業載體。持續深化與大院大所戰略合作,加快與清華大學、中科院上矽所、深圳先研院、機械研究總院和中國電科集團、南京傳動院共建創新平台。建成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孵化中心、綠色谷創新中心,培育、支持電磁離合器、電子測試技術等技術研發平台升格為國家級。加快推進卡爾森國際科技產業園建設。新建8家省級以上研發平台。推動華東光電集成電器件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組建國家高端晶片創新聯盟和實體企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6%。支持各類創新工廠、創客空間、虛擬創新創業社區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40萬平方米,新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4個。
集聚各類創新人才。全面落實10條人才新政,建立產業領軍人才信息庫,力爭引進國內外產業領軍人才3人以上、高層次人才20人以上、產業基礎人才1萬人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個以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以上。實施企業家網際網路思維提升計畫,造就一支具有全球視野、開拓精神、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隊伍。鼓勵用人單位採取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投資興辦實業等方式,柔性匯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在蚌埠職教園區開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現代新型學徒制試點,全面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實施搖籃工程,加快建設各類中高端人才公寓、青年創業公寓、大眾創業社區,吸引、留住大學生在蚌就業創業,探索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多措並舉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
深度最佳化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與金融有效融合,建立從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到產業基金、上市融資的全金融產業鏈。謀劃組建市高新區科技銀行。發行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券。健全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重拳打擊侵權違法行為。大力弘揚創新文化,營造人人創新、事事創新、時時創新、處處創新的濃厚氛圍。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勢頭
紮實推進“破”、“立”、“降”。有效推動“殭屍企業”兼併重組、破產清算,為新產業發展騰出空間。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加快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突出“五大製造”,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精品製造、服務型製造。培育發展智慧經濟,加快寬頻網路光纖化改造和三網融合,推廣“智慧+”模式,實施“人工智慧+”行動計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費率有關政策,穩步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清理規範涉企保證金,大幅度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大刀闊斧降低企業經營綜合成本。
傾心服務實體經濟。常態化、精準化開展“四送一服”、“行走企業”活動,用好“千乾扶千企·千企上雲端”雲服務、大數據平台,健全限時反饋、限期督辦、自動提醒等制度,暢通企業問題受理、解決渠道,增強企業獲得感。實施重點困難企業脫困計畫,建立困難企業“一企一策”幫扶清單。開展中小企業扶助專項行動,完善中小企業產業園“一站式”服務功能,新增入駐企業200家以上。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啟動國家機械工業過濾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爭創省著名商標25件、名牌產品12個。繼續開展市長質量獎和蚌埠知名品牌評選活動。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不斷提升投資質量。嚴格落實“四督四保”,突出線上線下協同調度,開工建設凱盛科技新型顯示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泰富重裝華東智慧型製造產業園、豐原生物產業製造基地等項目,建成蚌埠捲菸廠異地技改、誠品鮮智慧型製造產業園等項目,入庫5000萬元以上項目數突破800個,力爭達到1000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投資超1200億。實施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和前期工作攻堅計畫,新增項目儲備規模1萬億元。
)聚焦工業強市不動搖,造產業升級主引擎
助推新興產業爭先領跑。強力推進矽基新材料、生物製造、智慧型裝備製造、專用電子器件“1+3”基地建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開工年產20萬噸納米二氧化鈦等項目,加快推進8.5代TFT-LCD基板玻璃、台嘉電子級玻璃纖維生產等項目,建成今上顯示智慧型視窗保護屏和顯示屏等項目。加快實施生物基新材料、通用核心器件等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力爭5G通信測試等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取得突破。支持凱盛科技、大富重工工業機器人等擴大規模。大力培育蚌埠玻璃研究院、豐原集團等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占規上工業比重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西部城區重點化工企業退市進園,建成投產豐原發酵蘋果酸、中糧生化熱電聯產項目,加快建設中糧生化燃料乙醇二期、佳先化工年產7000噸二苯甲醯甲烷等項目。開工建設新源熱電新廠區、豐原生物聚乳酸、八一化工硝基氯苯等項目。新增智慧型製造車間或生產線10個、綠色工廠4個。全面實施化工、建材、食品等傳統產業扶持改造提升計畫,完成技改投資500億元,再造傳統產業新優勢。支持本土企業加快發展,對其新增投資項目比照招商引資政策執行。培育安徽工業精品5個、新產品20個。調度推進國電蚌埠電廠二期等“十大建成工業項目”。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0戶、專精特新企業30戶。
促進開發區提質增效。探索開發區建設發展新模式,按照“一縣一區”原則,全面完成開發區最佳化整合。加快補齊市政、環保、物流等短板,推廣廠房代建,堅決不讓項目等基礎設施,堅決不讓設備等廠房。全面推行開發區內企業審批、審核事項全程代辦制度。支持市高新區開展創新政策試點示範。加大市經開區升格國家級培育支持力度。支持蚌埠工業園區、懷遠經開區、固鎮經開區擴區升級,加快沫河口高端醫藥產業園、臨港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省級以上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60%以上。
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現代服務業最佳化升級
著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電商蚌埠,新增開展電商業務限上企業10戶,網上零售額實現翻番。建成百大易商通智慧型物流園一期、普洛斯物流一期、合一冷鏈二期等項目,打造區域性物流樞紐城市。新增2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淮上區製造業主輔分離綜合改革試點。建成投運中通蚌埠分撥中心,開工建設圓通分撥中心,快遞業務量增長15%。加快曹山工業設計小鎮規劃建設,新增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
傾力最佳化生活性服務業。淨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20家、規上服務業企業30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00億元。建成運營義烏國際商貿城二期、綠地繽紛薈等項目,開工建設上海東鼎購物廣場、匯金廣場二期等項目。提升淮河路中央商務區、萬達金街、銀泰城第九街等特色商業街區運營水平。開展“消費總動員”活動,培育消費新模式,打造消費新熱點,爭創國家級信息消費試點示範市。開展旅遊新型業態培育、精品路線打造、景區管理提升,推動旅遊業大發展。加快農墾小鎮特色景區、電影工業特區等項目建設,部分建成開放古民居博覽園、白乳泉景區。啟動民宿建設三年提升計畫,新增星級農家樂12家、鄉村旅遊示範村15個、優秀旅遊鄉鎮6個。
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謀劃建設皖北金融中心、皖北股權交易中心,引進1-2家金融機構,吸引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在蚌設立財務公司、租賃公司。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新增貸款210億元。新型政銀擔在保餘額60億元。續貸轉貸過橋資金年周轉率不低於12次。新增1家企業申報上市、5家企業新三板掛牌。支持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直接融資100億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重點聚焦工業強縣,制定縣域經濟發展振興計畫。設立縣域工業發展基金,對產業集聚度高的工業園區、輻射帶動力強的工業項目給予傾斜,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縣域發展產業支撐能力。支持三縣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結對合作,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縣域落地轉化。鼓勵金融機構在縣城和鄉鎮設立服務網點。最佳化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突出發展創業經濟。完善差異化考核評價體系,力促三縣在全省考核中質量快提升、速度爭先進、總量進位次、人均上台階。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農業產業化基金規模達5億元。加速農產品行銷電商化,60%以上市級龍頭企業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經營。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新認定市級知名品牌10個,新發展“三品”認證企業60家。加快建設三縣、淮上區食品產業園,提高農副產品就地轉化率。聚焦生物質、乳品飲料、肉製品、糧油食品、水產品5大優勢產業集群,推進鵬欣大豆飼加養一體化、懷遠米老頭、今三麥等項目,三縣各引進1個產值10億元以上的一二三產融合項目,創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農產品加工產值960億元,增長6.6%。糧食產量穩定在280萬噸。開展玻璃智慧型溫室建設試點。新增設施蔬菜5000畝、大水面生態養殖1.5萬畝,創建3個部級、省級畜禽養殖示範場。新增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5個。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推進三縣、淮上區水系連通補水蓄水工程。加快淮乾一般堤加固、天公河連通、懷洪新河水系窪地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方邱湖堤防退建、天河湖平原水庫等前期工作。全面加強“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29.8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28萬畝。人工造林3.5萬畝,森林撫育10萬畝,建設農田林網示範片10個,村莊房前屋後零星植樹100萬株,提升綠化品質、結構和質量。紮實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55%。完成33個、新啟動5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完成8萬戶農村廁所改造。完成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和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持續推進市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域下沉,不斷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水平。
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開展土地入股、託管試點。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0家、服務主體100家。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清產核資工作,完成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達20%。擴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試點。完成20個村的“村改居”工作。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完善承載服務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品質能級
增強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實施蚌五高速公路、蚌固高速公路、G329蚌埠至懷遠段、水蚌線外遷等項目,建成城市雲軌製造工程試驗段、京台高速東海大道出入口。開工建設劉府高速出口連線線和中環線西北環、西南環。做好G345馬城至唐集段、G206懷遠至宿州段等項目工作。加快淮河航道等級提升、渦河航道治理,推進長淮衛港口作業區、五河城南、固鎮澮河新港碼頭等港口群建設。積極推進蚌埠南站擴建、沿淮鐵路、皖北城際鐵路、動車運用所、城市雲軌等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蚌埠民用機場、合新高鐵五河段等項目。
系統推進城市更新。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強化市政基礎、公共安全等設施規劃建設和管控,補齊功能短板。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180個,完成投資320億元。啟動高鐵新區開發建設和西部城區企業退市進園區域規劃建設。深入推進“兩治三改”,治理違法建設14萬平方米、違法用地291畝,實施棚戶區(城中村)改造1.23萬戶、老舊小區改造78個。打通大慶路北段等斷頭路,完成朝陽路等主次幹道“白改黑”。加快建設司馬莊路等3條地下綜合管廊和大禹家園等海綿城市工程。新建立體停車場5處,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4.5萬個。
穩妥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積極探索創新,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青年學生、青年教師等納入保障範圍,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加強住房市場監管,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房價大起大落,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普及高中教育,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和學齡前兒童“入托難”等問題。建成北大培文學校、行知實驗學校新校區、二中禹會實驗學校,加快建設中科院實驗學校、淮濱實驗學校等。推進健康蚌埠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成醫養護理院、蚌醫二附院新院區,推進市三院改擴建工程、市心血管病專科醫院、皖北婦幼保健院、市一院婦產兒童醫院建設,啟動皖北中心醫院前期工作。建成蚌埠民政園、淮上中科生態養老示範園一期等項目,發展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創建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塗山國家級登山步道、10個街頭體育公園,確保市體育中心等省運會場館如期建成,強化運動員備戰訓練,當好東道主,辦好省運會。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激發發展潛力活力
深入推進改革攻堅。深化“放管服”綜合改革,啟動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權力、責任、公共服務、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生活好”。穩步推進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完成省醫保管理體制改革、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等試點任務,形成成熟模式和成功經驗。統籌推進創業就業、社會治理等領域綜合改革。
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落實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破除各類歧視性限制和隱性障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開放力度,完善PPP項目價格和收費項目適時調整機制,開展民間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情況清理核查和政府失信行為專項整治,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掀起招商引資熱潮。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積極推行專業化招商、聯合基金招商等新模式,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到位資金1000億元。每個縣區引進2個20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著力引進創思特光電、國軒集團等“1+3”創新產業行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全面承接大富重工等企業搬遷轉移落戶蚌埠。強化招商引資諮詢、論證、評估、服務等全過程管理,推進綠色可持續招商,全力塑造蚌埠最佳投資目的地品牌形象。
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建成二類水運口岸、進境糧食指定口岸,申建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開闢外貿貨櫃班輪航線,打通鐵海聯運東向、南向入海通道。保稅物流中心報關總額突破6億美元。壯大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等基地,新增實績外貿企業50家。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蚌埠玻璃研究院、豐原集團等在境外建設經貿合作園區。
)堅決打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建立金融風險評估會商制度和聯合處置機制,確保所有金融活動監管全覆蓋、無死角。開展非法違規金融活動打擊行動,重點整治亂辦金融、非法集資、亂加槓桿等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行為;開展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行動,有序推進P2P網路借貸、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等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地方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降壓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穩妥處置政府債務風險,組織開展“四清四實”專項整治,著力解決政府隱性債務問題。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常態化加強全口徑政府舉債管理,加快政府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步伐,加強對融資平台、產業投資基金、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的動態監管,強化財政預算硬約束,嚴控隱性債務增量。嚴格實行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九大專項行動,確保懷遠縣如期摘帽,全市再減少貧困人口1.4萬人。加大財政存量資金扶貧投入,可統籌使用部分50%以上用於脫貧攻堅。聚焦產業扶貧,推行“四帶一自”模式,建設扶貧車間50個、“扶貧基地”60個;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培訓1000人次以上,幫扶貧困勞動者就業2000人以上;每個貧困村培養1名電商扶貧能手;打造3個省鄉村旅遊重點村。推進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保政策落實、一站式結算、大病慢性病分類救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率下降3個百分點以上。集中攻堅行蓄洪區和100個薄弱村,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切實做到 “脫真貧、真脫貧”。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打贏藍天保衛戰,完成建成區餐飲油煙專項整治,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品質省試點。繼續實施全年全域全面秸稈禁燒,拓展秸稈綜合利用,爭取懷遠龍亢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產業園獲批省級產業園,加快五河、固鎮市級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產業園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率90%,資源化利用率27.5%。嚴格落實林長制,推進曹山森林公園、生態植物園等項目建設。PM2.5平均濃度降到57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氣品質全年優良天數達75%以上。打好碧水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啟動實施湖長制。開展集中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利用率達70%以上。強力實施開發區環保基礎設施攻堅年行動,加快沫河口園區污水處理廠、固鎮經開區集中供熱二期、懷遠龍亢經開區污水處理廠等建設。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治理行動,完成八里溝、迎河、四十米大溝等黑臭水體治理,加快鮑家溝、北淝河下游等水系治理。國家考核的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75%以上。加強沱湖、三汊河等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功能區保護與管理。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打好淨土持久戰,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抓好污染土地的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大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開工建設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污泥深度處理中心等項目,著力打造靜脈產業園。
(九)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回應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統籌推進社會建設。全面完成33項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十大富民舉措”。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開展就業創業“四進四扶”活動,統籌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各類群體就業工作。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加大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孤兒、重症患者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加強計畫生育服務管理。新增、最佳化公交線路8條,新增新能源公車200台。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鞏固和促進軍政軍民團結。統籌抓好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應急管理、外事僑務、檔案、地方志、公積金管理、統計、審計等工作,加快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等事業發展。
鞏固提升文明創建成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開展交通秩序等“十項提升行動”,推動文明創建向縣、鄉、村拓展。加強煙花爆竹燃放、犬只管理,倡導文明祭祀。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持續開展“誠信蚌埠·孝善珠城”等系列活動,培厚好人之城根基。建設20座書屋、20個閱讀點,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蚌埠。啟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嚴格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和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強化信訪穩定工作,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開展安全保障監測體系建設行動、地質災害防禦行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面推進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過去的一年,我們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組織開展“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教育、警示教育。嚴格落實重點工作、重點項目“一周一分析調度、一月一督查推進”制度。建成運營電子政務移動辦公系統APP,推進政府工作檯賬電子化。“放管服”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納入全省試點,率先實現市、縣、鄉鎮、村四級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全覆蓋,92.4%的市本級審批實現“不見面”或“最多跑一次”,96.5%的公共服務事項依申請辦結。市長熱線通過省級標準化試點驗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8件、建議155件,市政協提案491件。落實省委巡視整改任務,推進依法行政,強化監察和審計工作,完善建章立制,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忠誠維護看齊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的領袖,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按照“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的要求,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加強政府系統自身建設。
(一)依法行政,塑造陽光法治的政府形象。始終把依法行政作為工作準則,堅持公正為民、嚴格執法。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開展重大決策第三方評估,廣泛徵求民眾意見,把政府決策過程變為匯民意、聚眾智、凝共識的過程。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切實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面實行領導幹部領辦機制。對議案、重點建議和重點提案,實行市政府分管領導領辦;各承辦單位辦理的所有答覆要召集會議集體研究,並報經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後答覆。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高度重視司法監督、民眾監督、輿論監督,讓行政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陽光運行。
(二)牢記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關注民生的態度堅定不移、改善民生的力度只增不減、保障民生的投入只增不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行一線工作法,更多運用“四不兩直”、現場辦公等方式,推動幹部在一線幹事,問題在一線解決。健全政務公開、政府信息發布和網路訴求跟蹤辦理等制度,提升市長熱線、政行風熱線辦理質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三)勇於革命,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放大商事制度改革效應,統籌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先照後證”、“照後減證”改革,做到審批事項全省最少。開展政務服務便民行動,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和“不見面審批”,做到辦事效率全省最高。對企業推行區域評價、多評合一,把市場能有效調節的交給市場,企業能自主決策的還給企業,做到投資環境全省最優。堅決杜絕少數單位“門好進、臉好看”就是“事難辦”等“四風”新問題,當好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店小二”,做到市場主體和人民民眾獲得感全省最強。
(四)抓鐵有痕形成務實高效的行政作風始終把抓落實、提效率作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對每項工作實行任務選單式分解、責任契約式落實、績效審計式驗收、結果問責式考核,對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堅持“一周一分析調度、一月一督查推進”。完善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堅決破除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掣肘,各項工作在全國爭試點、全省爭先進、區域爭一流,為蚌埠跨越式發展努力到殫精竭慮、奮鬥到感動自己!
(五)廉潔從政,維護山清水秀政治生態。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強化“兩個責任”,加強日常監督和審計監督,抓好巡視巡察和審計問題的整改,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堅決向行政執法中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亮劍,堅決向工程建設中的強攬工程、強買強賣亮劍,堅決向辦事服務中的索拿卡要、設租尋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亮劍,堅決向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性投資項目招投標中的暗箱操作、串標圍標、“貓鼠同眠”亮劍,堅決向侵害民眾利益的蟻腐村霸亮劍,讓破壞發展環境、損害人民利益的人和事在蚌埠無藏身之處、無立錐之地!
各位代表!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作為開啟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乾,大幹苦幹加實幹,為建設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奮力開創新時代美好蚌埠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