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蚌埠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2月21日在市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代市長王誠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克難攻堅,奮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蚌埠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11項主要經濟指標中,6項總量、9項增速位居全省前5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385.8億元,同比增長9.4%、居全省第3位,連續22個季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財政收入251.2億元,增長10%。規上工業企業1162戶,實現增加值743.2億元、居全省第3位,增長9.9%、居全省第4位。糧食產量280.5萬噸,實現“十三連豐”。蟬聯“全國電商百佳城市”。
——“兩個中心”定位確立。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蚌埠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納入國家和省“十三五”規劃,蚌埠發展定位更高、空間更大、機遇更多。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成功納入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啟動建設。榮獲全省唯一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獲批全省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示範城市。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第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彭壽獲傑出工程師獎。大富光電OLED顯示器及組件列入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占規上工業33.2%、居全省第1位。
——深化改革亮點頻現。“一戶一塊田”試點、公共資源交易“八統一”改革受到肯定,在全國推介。榮獲國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明顯予以激勵支持城市”。入選全國首批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市。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8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9778名貧困人口脫貧,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9%,居全省第4位、第1位。新增城鎮就業8.32萬人,占全省1/8。城鄉低保全面提標,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十二連增”。完成48個省、市重點計畫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和12個集貿市場標準化改造。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綜合施策穩增長,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全面落實“營改增”等國家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減免抵退各項稅費50億元。兌現援企穩崗幫扶資金6639萬元。“4321”政銀擔在保餘額30.44億元,新增13.71億元。續貸轉貸過橋資金、“稅融通”分別放款27.93億元、6.21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406.2億元,增長17.2%。組建50億元“淮河興業”退市進園融資平台,首期30億元矽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基金投入運營,設立安徽高新賽伯樂電子信息、育珠設計等9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達130.85億元。爭取省代發地方政府債券64.6億元。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雙環電子創業板上市獲受理。固定資產投資1666億元,增長14.3%。北方通用MEMS產業化基地一期、新知科技產業園一期等125個重點項目建成,中光電8.5代TFT-LCD玻璃基板、泰富重裝華東智慧型製造產業園等217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二)創新驅動調結構,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3.7%、9.3%、11.5%,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省級矽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綜合考核居全省第4位。市級生物製造、智慧型裝備製造、專用電子器件基地啟動建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10.8億元、增長24%。新組建省級以上研發平台15家,新增院士工作站5家,與中科院合作設立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孵化中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27.28億元,增長16.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6件,增長34.5%。高新閃創空間、藍莓星創天地納入國家級眾創空間,青年創業園入圍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5家西部化工企業退市進園協定全部簽訂,豐原集團、中糧生化、天潤化工入園項目相繼開工,豐原集團年產1萬噸明膠和環酸項目竣工投產。蚌埠銅陵(五河)現代產業園獲省批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增長12.9%。銀泰城、海吉星二期等投入運營。旅遊總收入197億元,增長21.4%。新增懷遠香飄飄、五河新一禾、固鎮百萬隻肉羊等一二三產融合項目。200畝以上土地流轉面積占總流轉面積44%。新增國家級農業合作示範社3家,省級示範社6家、示範家庭農場14家。連續18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五河縣榮獲全國節約集約用地模範縣稱號。
(三)改革開放添活力,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新增註冊企業7644戶、認繳資本565億元,分別增長25%、24%。全面完成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國有林場改革基本完成。“一戶一塊田”試點6.87萬畝。市縣區全面實行公共資源交易“八統一”。專利權質押貸款突破8億元。省級“多規合一”試點基本完成。加強與央企合作,中建材太陽能薄膜電池用高溫玻璃項目落地開工。新簽約高橋特種防火電纜等知名民企合作項目81個,項目數、投資額均居全省第3位。比亞迪、武漢光谷藍焰等知名企業落戶蚌埠。實際到位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820億元、增長10.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億美元,增長8%。實現進出口總額17.6億美元。蚌埠港二類水運口岸獲批籌建。保稅物流中心業務量超2億美元、增長45%。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促進了對外招商引資。
(四)統籌城鄉促協調,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實施大建設項目147個,完成投資256億元。新啟動棚改項目40個,回遷安置2.28萬戶。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4086套,分配入住9026套。長淮衛淮河大橋和G104五河段、S306沫河口段、S307懷遠段等連線通道改造竣工通車。二鋼新村、大禹家園等“海綿城市”和鳳陽東路、治淮東路等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開工建設。2015年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成績位居前列。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老齡委、關工委等群團和社會組織作用,廣泛開展“誠信蚌埠·孝善珠城”、“我愛我家·行走蚌埠”等活動。完成4條商業大街、12個重點鄉鎮整體提升改造。開展“毀綠種菜”專項整治,恢復綠地2.9萬m2。新增路邊停車泊位3965個。數位化城管系統正式啟用。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大力開展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等綜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建立水污染跨行政區域聯防聯控體系。“十二五”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居全省第1位。三汊河濕地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津浦大塘公園等161個園林綠化提升項目完成。新增綠地344.9萬m2,改造綠地319.3萬m2。成片造林7.5萬畝,補植補造5.83萬畝。美國白蛾防治取得明顯成效。啟動27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20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項目全面完成。固鎮縣、五河縣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先進縣,我市綜合成績居全省第3位。
(五)傾心服務惠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投入資金55.2億元,完成33項民生工程。發放殘疾人救助資金5341萬元。補助“一戶多殘”家庭445萬元。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至420元。城市、市區農村、三縣農村低保標準年分別提高720元、1020元、780元。住房公積金繳存率達63%,居全省第2位。新建、改擴建幼稚園49所、中國小校183所。資助各類貧困學生31261人、資金5270萬元。市一院綜合病房大樓輔樓和市三院、蚌醫一附院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基本建成。現代泗州戲《綠皮火車》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銀獎。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大禹》在安徽大劇院精彩上演。美術館、少兒圖書館建成開放。市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等場館開工建設,成功舉辦第十四屆市運會暨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統計、氣象、檔案、地方志、社會科學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民族宗教工作繼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紮實推進,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各類事故起數、死亡總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分別下降14.2%、18.5%、33.3%。對全市1047家餐飲單位進行油煙設施改造,打造龍子湖區延安北路、經開區藍天路等8個小餐飲示範街(區),榮獲省首批食品藥品安全城市。防空、防震、消防、應急等減災防災體系更加健全。特警張劼榮膺全國“公安楷模”、“中國好人”。啟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化解信訪積案929件,上訪總量下降28.6%。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主城區重點區域全覆蓋。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人民民眾安全感持續提升。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我們付出的努力異常艱辛,收穫的成果彌足珍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蚌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上級部門和駐蚌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蚌埠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創新發展牽動力不強,科教資源、研發成果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激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有待最佳化。工業經濟主導地位不突出,龍頭企業少,大項目少,知名品牌少。部分工業園區主導產業不明晰,基礎設施特別是環保設施建設滯後。重大項目儲備偏小、偏少,投資後勁不足。債務、金融等領域特別是非法集資、電信網路詐欺的風險隱患依然存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電商、健康養老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充分。通達輻射能力和集聚虹吸效應有限,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與質量不優並存,中心城市能級亟需提升。生產、消防、食品領域安全隱患仍然較多,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治理任務艱巨。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強、總量不大,農業產業化特別是農產品精深加工短板突出。脫貧攻堅任務較為繁重,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自我加壓,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決不辜負人民的期待!
二、聚力擔當,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發展轉型期,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國家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全面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速發展中原經濟區、淮河生態經濟帶等,一系列優勢和機遇在蚌埠交匯疊加。經過多年來特別是“十二五”時期的發展,蚌埠創新發展有優勢、協調發展有後勁、綠色發展有潛力、開放發展有機遇、共享發展有基礎。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蚌埠建成“兩個中心”的關鍵時期、實現“兩個全面”的決勝階段,我們將牢記使命擔當,堅定不移用新發展理念統領全局,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把長板拉得更長,把短板補齊補強,加快建設經濟強、城市美、百姓富、環境優、文明程度高的新蚌埠。
一是實施創新發展行動,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走在前列。高舉創新大旗,全力推動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轉化中心,爭創國家級創新型城市。著力創建國家級矽基新材料和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推動合蕪蚌金融服務自主創新綜合改革、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統籌建設科教強市、技工強市、製造強市。市高新區、蚌埠工業園區建成千億級園區,蚌埠經濟開發區、懷遠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培育4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加快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90%。
二是實施協調發展行動,在中心城市能級提升上乾在實處。鞏固和放大區域中心、交通樞紐、工業大市、商貿重鎮、科教之城、創新高地優勢,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再完善、征遷棚改全掃尾、公共服務提質效、城鄉面貌增顏值,持續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和虹吸效應。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推動合淮蚌城市帶建設。配套完善主城區功能,推動城南、高鐵、淮上、濱湖、馬城等組團發展。圍繞“皖北領先、省內進位”要求,大力實施縣域經濟振興工程。依託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加快建設特色文化名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全面建設全國文明城市。
三是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打造樣板。把建設人水和諧、綠色共享的淮河生態經濟帶作為綠色發展的引領工程,紮實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和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做活水文章,全面實施淮河蚌埠段主要乾支流污染治理、方邱湖堤防退建和主要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推進懷洪新河水系窪地治理、大型灌區建設,打造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沱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綠色發展名片,構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體系。創建安徽省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20%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
四是實施開放發展行動,在雙向開放合作上闖出新路。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關建設,把蚌埠打造成為皖北對外開放門戶、淮河生態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京滬線上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統籌實施民用機場、鐵路、高速公路、航道提升等重點工程,加快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和零換乘系統。積極探索與滬蘇浙合作共建開發園區。提升保稅物流中心、鐵路無水港運營水平,建設皖北首家綜合保稅區,積極參與省爭創自貿區。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建成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五是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懷遠縣摘帽。就業、健康、養老、社保、住房等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全力承辦好第十四屆省運會,打造民眾體育大市、競技體育強市。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造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地和龍頭企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推動公共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建設,讓人民民眾物質更富足、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幸福!
三、加壓奮進,全力做好2017年重點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目標,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主題,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主抓手,始終以“蹦起來摘桃子”的精氣神,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一、二、三產分別增長3.5%以上、10%以上和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財政收入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以上;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增長16.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進出口總額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國家要求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以內。
(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經濟成長內生動力
做強創新平台。緊抓領軍企業、重點項目、產業鏈條、產業集聚四大環節,依託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電科40、41所、兵器工業集團214所、豐原集團發酵技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糧生化技術中心等科研院所,實施“0.15mm以下極薄浮法電子玻璃工藝及產業化關鍵技術”、“航空裝備用大功率微波開關”、“智慧型多感測數據融合MPSoC處理晶片”、“生物新材料”、“微生物菌劑”等科技重大專項。加強面向企業的研發機構建設,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35%,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40萬m2,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創建省級矽基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籌建江淮智慧型汽車關鍵技術研究中心、甲骨文科技創新園產學研基地,新建省級以上研發平台10個。
加速成果轉化。推進中科院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孵化中心、綠色谷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建成創新一站式雲服務大廳,爭創科技創新走廊。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駐蚌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孵化科技成果,建設一批綜合性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建立與駐蚌高校院所部隊聯席會議制度,研究部署項目對接、建設等重大事項,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關鍵一公里”。新增高新技術產品120件,技術契約交易額突破20億元。
強化創新合作。完善需求銜接和管理機制,在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科技協同創新、聯合應急救援等方面拓展廣度和深度,爭創國家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示範區。推進雙環電子、方圓機電等“民參軍、軍轉民”項目產業化進程。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台和信息技術交流平台。建設高端人才公寓、學術交流中心。依託後青春工業設計研究院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平台,打造工業設計、矽基新材料等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論壇。
營造創新環境。推進金融與科技融合,合肥科技農商行蚌埠分行開業運營。制定重大裝備首台(套)突破及示範套用補助、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券等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侵權打擊力度。大力實施人才新政,推進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三權”改革,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不低於70%用於獎勵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等政策,加快合蕪蚌人才金港、蚌埠人才特區建設。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專業化分類改革。創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工作站2個以上、院士工作站2個以上,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0個以上。
(二)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建設工業強市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構建“1+3”創新產業體系,矽基新材料、生物製造、智慧型裝備製造、專用電子器件產業基地產值分別突破500億元、400億元、400億元、600億元。緊盯尖端領域、前沿技術,實施大富光電OLED顯示器及組件等重大專項,研究建立“1+3”創新產業研究院,精準強化源頭創新。開工建設樂朋年產100萬噸安瓿聚酯瓶片、華特科技10KK/月指紋識別模組等項目,加快推進中光電8.5代TFT-LCD玻璃基板、中國電科41所現代通信儀器及自動化裝備製造中心、泰富重裝華東智慧型製造產業園、鴻路鋼構產業園和豐原集團年產30萬噸胺基酸、15萬噸聚乳酸、12萬噸維生素、20萬噸有機酸等項目,建成比亞迪雲軌安徽製造中心、中建材光電觸控螢幕用保護玻璃、凱盛光伏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一期、兵器工業集團214所EMCCD器件等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1200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4%。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展“網際網路+製造”行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改造升級智慧型工廠或數位化車間10個。新增專精特新企業40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30戶。鼓勵企業運用零地技改、機器換人等模式,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產能提升。建成國電蚌埠電廠二期、蚌埠捲菸廠易地技改項目。加快推進西部化工企業退市進園,建設八一化工、佳先股份搬遷項目,續建天潤化工聚丙烯醯胺等項目,竣工投產中糧生化燃料乙醇及供熱、豐原集團熱電聯產一期項目。支持沫河口工業園培育高端醫藥產業。
全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圍繞大型骨幹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幫扶、規模以下企業成長,常態化開展“行走企業”活動,建立“千乾扶千企”服務機制,分類走訪調研,實行清單管理,逐一銷號解決問題。實施打造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培育百億企業百年老店計畫。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糧生化實現百億突破。淨增規上工業企業200戶。支持安徽水利、中城建六局2家百億建築企業發展壯大,淨增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5戶。開展質量品牌示範年活動,推進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新培育省級以上工業精品、新產品20個。開展首屆“蚌埠知名品牌”評審,新增省級以上著名商標20件、名牌產品10個。建設濾清器等國家質檢中心。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深入推進“去降補”。開展嚴禁新增過剩產能專項整治,嚴禁違規審批、建設限制類和淘汰類項目。建立健全“殭屍企業”資料庫,實現50%以上“殭屍企業”出清重組。推進市區城中村改造全面貨幣化,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70%以上。完成去化商品房庫存70萬m2。引導符合規劃要求的商業辦公用房轉為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養老和服務設施等。推進“4321”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設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基於風險評估的“循環貸”,續貸轉貸過橋資金、“稅融通”業務規模達20億元、6億元。新增申報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證券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新增貸款210億元、直接融資100億元。全面抓好省降成本20條、市降成本35條政策落實,降低企業用能、用地、物流、人工等成本。圍繞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薄弱環節,推進補短板項目建設。
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堅決破除制約民間投資體制機制障礙,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抓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紮實開展知名民企合作,推動瑞晶電子產業園、中港IC產業園等17個省調度項目儘早竣工。加強與央企合作,力促中建材1.5萬噸高強度空心玻璃微珠、國顯液晶顯示模組二期等落地開工。嚴格落實“四督四保”制度,建成運行項目網上調度平台,健全推進和責任追究體系,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轉化率。開展項目謀劃專項行動,建立五大發展行動重點項目庫,主動對接國家重大工程包、專項建設基金等政策,上半年新增項目儲備規模3千億元以上,全年達到1萬億元。
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的新業態,加強電商核心競爭力建設,鼓勵電商、快遞企業通過“網際網路+”拓展空間、融合發展。蚌埠電商產業園、蚌山跨境電商產業園爭創省級示範園區。加快推進新港物流園、高遠物流園、皖北雜糧市場等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深入推進“15分鐘”便民服務圈和綠色消費圈建設。引進天天、韻達等快遞知名企業建設皖北分撥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實現鄉鎮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四)加快振興縣域經濟,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加快縣域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落實和完善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政策,放大三縣產業發展比較優勢。支持懷遠縣突出新型城鎮化、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五河縣突出生態立縣、推動綠色崛起,固鎮縣突出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支持縣域特色經濟、配套經濟發展,推動縣域產業融入全市產業鏈和創新體系,全面推進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支持蚌埠銅陵(固鎮)現代產業園加快發展,推動懷遠龍亢經開區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加快蚌埠銅陵(五河)現代產業園建設,三縣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二、三產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投資2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用地實行全市統籌,在產業發展基金等方面給予支持。設立農業產業化基金,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900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0%以上。深化城鎮建設管理提升行動,三縣完成大建設投資215億元。推動中心城市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縣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施“縣道提升、鄉道暢通”工程,建設縣鄉公路270公里、鄉村道路530公里,改造30戶以上自然村泥水路600公里。開展22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完成26個省級中心村和34個市級、38個縣級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進農村垃圾清掃保潔全部市場化,實施溝渠疏浚、貫通、補水工程,積極開展村莊房前屋後綠化。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深入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糧食產量280萬噸。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最佳化糯稻、雜糧等經濟作物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創建國家和省級蔬菜標準園6個。新增大水面生態養殖面積2萬畝,創建3個部、省級畜禽養殖業示範場,支持華信禽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實施農業品牌提升工程,創建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20個,新增農產品認證30個。啟動創建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鄉鎮和示範主體。新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500家、服務主體100家。主要農作物機械化耕種收綜合水平達81%。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產業集群產值達100億元1個、50億元3個。三縣各引進1個產值10億元以上的一二三產融合項目。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要求,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特色城鎮經濟和鄉村旅遊經濟。著力推進適度面積土地流轉。實施新一輪水利設施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推進五河整縣溝渠連通補水蓄水、淮河幹流一般堤防除險加固、西淝河窪地應急治理、天河張公湖龍子湖水系連通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全域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工作,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562萬畝。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有序推進”原則,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加快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有序推廣“一戶一塊田”。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財產性收入。實施10個重點鎮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展第二批20個“村改居”工作。培育禾泉、沱湖等特色小鎮,每個縣區創建1個市級特色小鎮,全市爭創2-3個省級特色小鎮。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五)加強四個能力建設,提升中心城市能級
提升通達力。強化與淮安、信陽等城市的溝通合作,建立常態工作機制,共同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在國家層面實施。啟動編制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和交通綜合體系建設規劃,一體推進交通、水運、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開發建設。加快蚌五高速公路及G206南段一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G329蚌埠至懷遠一級公路、蚌固高速公路、解放南路與鳳陽連線線、京台高速東海大道出入口、水蚌線外遷、城市雲軌試驗段等工程。實施淮河航道等級“三升二”。加快G345黃疃窯淮河大橋、五河-固鎮-懷遠(機場)-蒙城快速通道、高鐵蚌埠南站動車運用所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騰湖民用機場開工。謀劃南陽-駐馬店-蚌埠-鹽城、合肥-新沂蚌埠連線線、三門峽-蚌埠-洋口港等鐵路。
夯實承載力。實施大建設項目290個,完成投資400億元。加大城市征遷改造建設力度,全面完成“363”框架沿線和城市主幹路兩側棚戶區改造。推進中環線北環、西環(淝河路-淮上大道)和西南環(黃山大道-山香路)等建設,全面貫通中環線。開工建設延安路淮河大橋,實施航華路等25條“斷頭路”貫通工程,加快朝陽路等74條主次幹道“白改黑”建設。加快市體育中心、市體育場綜合提升改造、龍子湖體育公園等場館建設,新建18個街頭運動場,規劃建設城區體育公園、塗山國家級健身步道。建成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完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改建供水管網20公里,鋪設天然氣管道35公里。開展智慧型立體停車場建設試點。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實現市區主要公共區域免費WIFI全覆蓋。
增強吸引力。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按照“三個留住”要求,積極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青年創業園、“雙創一條街”建設。實施中心城區落戶“五個零門檻”購房政策,實行農民戶口變動與“三權”脫鉤,保障新市民住房需求。保稅物流中心業務量突破4億美元,啟動綜合保稅區籌建工作,爭取納入省自貿區創建。建成二類水運口岸,加快進境糧食指定口岸等申建工作。推進雙墩-禹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花鼓燈藝術世界非遺項目申報工作,加大寶興麵粉廠、篾匠街、科學文化宮、二七文化宮等“蚌埠記憶”的保護性開發力度。繼續建設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啟動創建龍子湖(古民居)5A級旅遊景區,推進大禹文化活動中心前期工作。開放大明文化產業園、古民居博覽園部分景區,加快皖北旅遊集散中心、白乳泉景區改造提升、花博園二期、新文化館建設。建成投用文學藝術中心、婦兒活動中心。引導社會資本上山下鄉,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採摘體驗、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旅遊,創建2個以上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
拓展輻射力。搶抓國家“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機遇,加強國內外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引進和培育力度,完善集團化、社會化辦學辦醫體制機制,打造區域教育、醫療中心。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3所,建成城南九年一貫制學校、濱湖新區新城實驗學校等,開工建設北師大附屬學校三期、北大培文學校等項目。加快職教園區建設,確保入園學校秋季順利開學。建成投用安財商學院新校區、安徽科技學院產學研基地。推進與蚌埠醫學院共建醫科大學。充分發揮安徽財經大學、蚌埠學院等“智庫”作用。堅持以“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為重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快建立以醫聯體、醫共體和重點學科為依託的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改革支付方式,擴大按病種付費覆蓋面。加快蚌醫總醫院、市一院婦產兒童醫院、市二院心血管醫院、市三院綜合改造等建設,力爭完成蚌醫一附院、二附院在建項目。加快實施淮上中科生態養老示範園、固鎮醫養一體、懷遠老年康復護養院、民政園等醫養結合項目,支持蚌埠五院做大醫養結合規模,大力發展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積極創建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加快推進中恆城市廣場、國購廣場等建設,建成運營天洋國際大廈、南翔城市廣場一期。淨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40戶、規上服務業企業20戶。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構建個性化、信息化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
(六)深化改革開放,持續釋放體制機制活力
攻堅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擴大“證照合一”覆蓋面,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和電子營業執照。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推進政府投融資平台轉型發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融資能力。主動對接省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調整完善市對區財政體制。強化預算約束,規範市本級財政資金審批程式。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規模和融資成本。實施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落實“營改增”試點政策。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完成城市管理領域機構綜合設定。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提升企業家信心,讓企業家專注創新、安心創業、愉快創造。統籌推進創業就業、社會治理等領域綜合改革,有力回應社會期待與訴求,讓改革帶著溫度落地。
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密切關注科技前沿和產業轉移新動態,實行“點對點”精準招商,推進全產業鏈板塊招商、以商引商,探索“網際網路+招商”、“招商外包”等新模式,推動京東方、人民電器、青年新能源汽車等落戶蚌埠。強化縣區、開發區招商主體責任,每個縣區至少引進投資20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2個。開展招商引資環境提升年活動,在法定許可權範圍內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市實際利用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900億元。
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加大赴歐美、日韓、台灣等國外、境外招商力度,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億美元以上。大力支持骨幹企業“走出去”,加快實施豐原集團巴西、匈牙利玉米深加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奈及利亞玻璃生產線、蚌埠國合辛巴威福利中學等項目。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強化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嚴格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全面加強環境監管工作,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絕不手軟,絕不搞下不為例。積極配合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紮實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前期工作。開展藍天行動,持續加強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等綜合治理,強力推進建築砂石生產、儲運全覆蓋全封閉管理,推動市區商砼企業退市進郊,嚴格實行秸稈禁燒,PM10平均濃度降到73微克/m3。開展清水行動,全面推行“河長制”,強化“一河三湖”為主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沱湖中上游拆網還湖,實施城市圈堤外灘地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全面整治黑臭水體,水質優良率75%以上。建設老城區雨污分流管網二期工程、秦集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網工程。推進縣城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淨土行動,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強化土壤污染監管執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
補齊園區環保設施短板。解決高新區市第四污水處理廠收水不足、進水濃度偏低問題,推進沫河口精細化工園區一期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二期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完善懷遠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加快蚌埠銅陵(固鎮)現代產業園、懷遠龍亢經開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固鎮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排水改道工程等。
節約高效利用資源。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立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資源環境正向激勵和倒逼機制,能源消耗增速控制在2.75%以內。加快推進五河上海電氣生物質電廠建設,支持萊姆佳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研究,開工建設武漢光谷藍焰生物綜合利用項目,啟動建設以秸稈為原料的現代環保產業示範園區。建成運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新建建築垃圾處理廠、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提高污泥處理率,建設以垃圾綜合處理為基礎的生態環保產業園。
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加快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積極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綜合保護、合理開發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沱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植樹造林2萬畝,森林撫育20萬畝,建設農田林網示範片10個。啟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工作,深化綠滿珠城行動,加快曹山森林公園、虎山公園、陶山植物園等建設,新增城鎮園林綠化344萬m2,改造綠地225萬m2,新建街頭遊園19個,建成城市綠道50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
(八)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紮實推進脫貧攻堅九大專項行動,逐戶逐人落實幫扶措施,確保減貧21225人以上。增強集體經濟薄弱村“造血能力”,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生產經營模式。建立貧困人口慢性病門診醫療救助機制,落實“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政策。完成236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定期開展脫貧成果“回頭看”,實現750個有扶貧任務村市縣級督查全覆蓋。加快形成防逆機制鏈條,確保真脫貧、不返貧。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確保財政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全面完成33項民生工程。重點抓好健康脫貧兜底“351”及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訓等6項新增民生工程,提標擴面就業扶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公共衛生服務及婦幼健康、計生特扶等 5項民生工程,繼續實施老舊小區整治等22項民生工程。原農村五保供養及運行維護、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生活無著落人員社會救助等9項民生工程項目整合歸併為3項,項目數減少6項,基本內容未改變。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取向,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公共資源向民生傾斜。積極推進“創業珠城”行動計畫,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萬套,基本建成1.17萬套。完善救急難工作機制,推行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固鎮模式”。改革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提升全覆蓋生育保障和全流程健康服務水平。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適應企業和居民需求,開通3條“微循環”試點公交線路,新增、最佳化公交線路7條,新增新能源公車300台。
(九)強化文明城市創建,全面提升文明水平
堅持日巡查、周調度、月評比、季兌現、年總評考查考核機制,深入實施交通秩序、經營環境、市民素質等十項提升行動,決戰決勝、全力衝刺全國文明城市。
提升文明交通水平,整治交通秩序。整治亂停亂放、機非混行等交通亂象,開展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活動,開展非法載客營運的電動車、燃油三輪車、黑頭車、“殭屍車”專項整治。提升管理水平,整治經營秩序。開展以整治出店(出線)經營、占道經營、騎路經營“三種經營”為主的專項整治行動。提升經營環境,整治集貿市場。鞏固提升12個示範集貿市場的環境和管理水平,年內再完成12個示範集貿市場的改造提升任務。提升全域文明水平,整治鄉村環境。整治鄉鎮政府所在地髒、亂、差現象,35%以上村鎮達到縣級及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三縣達到省級文明縣城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整治不文明行為。深化“革除陋習,做文明有禮蚌埠人”系列活動,積極倡導文明用語、文明用餐、文明旅遊、文明祭祀、文明上網等文明行為。提升市民生活環境,整治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整治86個老舊小區、88個背街小巷。提升城市顏值,整治市容市貌。全面推進地面(水面)、立面、空中綜合整治改造,以整治髒、亂為主的地面(水面)環境衛生行動,以整治沿街建築(構築)物外形、店招店牌雜亂、色調不協調為主的立面行動,以改造各類管線、取締亂披亂掛、拆除違章建設、油煙亂排放為主的空中整治行動。提升服務功能,整治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整治完善主次幹道、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缺失損毀、坑窪積水,整治各類管線的地面配套設施,增置一批城市街景遊園。提升公益廣告宣傳水平,整治廣告亂象。整治各類戶外廣告亂象,提升公共場所公益宣傳檔次。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深化民眾性創建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五大創建”,持續開展“誠信蚌埠·孝善珠城”主題系列活動,完善四級志願服務網路,倡導網路道德和網路文明。
(十)深入推進平安蚌埠建設,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嚴格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和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推進“網際網路+社區治理、管理和服務”。加強社會治安和社區服務格線化管理,推進格線員隊伍專職化。加快推進“天網”四期工程建設和視頻整合套用,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路詐欺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深入實施食品藥品風險分級監督管理,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構建可追溯、全流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紮實推進各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工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
築牢安全生產防線。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突出抓好危化品、特種設備、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研判、預警、防範、處置、問責閉環管理機制。加強監管執法,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加強法治教育,擴大法律援助。繼續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深入開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紮實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基本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徵集共享體系,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建設、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實現全省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和雙擁模範縣全覆蓋。
四、夙夜在公,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過去的一年,我們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確保各項事業沿著黨中央確定的正確方向前進。在全省率先公布實施市級公共服務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梳理確認公共服務事項1202項,行政權力中介服務事項保留192項、精簡41.1%。積極參與、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城鎮綠化條例》和《城市管理條例(草案)》起草、修改等工作,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11件、建議14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442件。全市“三公”經費下降34.5%。公務用車運營維護費用減少39.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同時,重審批、輕監管現象依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時有發生,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不擔當、不作為、等靠要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等等。
新的一年,我們將始終保持對事業的敬仰之心、對人民的敬重之心、對權力的敬畏之心,自覺接受、堅決服從市委領導,著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高效政府。
(一)強化“四個意識”,堅守責任擔當。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地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以臨淵履薄的危機感、慢進即退的緊迫感、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全力推進蚌埠新一輪大發展大提升。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為敢闖敢試者撐腰,為創新創業者鼓勁。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勇於擔當中幹事創業,在苦幹實幹中為民服務,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二)強化法治思維,堅持依法行政。積極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讓依法辦事成為自覺習慣,真正做到再忙不忘法、再急不違法、再親不枉法。強化重大決策法定程式的剛性約束,所有報送市政府的重大請示事項全部由市法制辦進行合法性審查,實現“四維”全覆蓋。堅持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強化政務公開標準化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廣泛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強化職能轉變,提高工作效率。堅持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動態調整,公共服務清單、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全部進入網上辦事大廳辦理,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協調解決問題“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周”。健全“問題導向、舉一反三,建立清單、對賬銷號,完善制度、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重點工作和項目“周分析調度、月督查推進”制度。倡導快節奏、高效率的“快樂工作法”,開展辦公桌每天“清零”行動,檔案簽批日清日結,常務會議紀要、專題會議紀要會後1天內簽發,審議通過的檔案會後3天內印發。實行政府年度會議計畫管理,落實“無會周”制度,把“無會周”變成“招商周”、“項目周”。實現政府及組成部門機關協同辦公系統一體化,建成運行掌上移動辦公系統,用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服務人民、推動發展!
(四)強化民本理念,加快轉變作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把執政為民理念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深入開展“三訪三促”活動,通過訪基層企業、訪基層組織、訪基層民眾,促進政府科學決策、政策落實和公信力提升。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市縣區大數據共享,全面推進網上審批。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切實加強基層為民服務體系建設,打通聯繫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健全網民訴求和網路輿情辦理處置機制,相關責任單位在第一時間答覆網民訴求。加強政風和機關效能建設,堅決杜絕光說不練胡亂哈、推諉扯皮踢皮球、虎頭蛇尾炒剩飯、年初不努力年底抓瞎的不良風氣,堅決杜絕不調查研究、不結合實際、簡單轉發檔案的“假落實、亂落實”。堅持抓重點、重點抓,在全面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著力調度推進四個十項重點,即實施十大創新工程、建成十大工業項目、落實十大富民舉措、推進十大文明提升,讓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三個口袋”更加充實,不斷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城市競爭力!
(五)強化廉政建設,嚴守紀律規矩。認真貫徹執行《準則》、《條例》,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強化對人權、事權、財權的剛性約束。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等重點領域從嚴監管。編印機關幹部正負雙面言行“激勵+提醒”讀本,嚴格規範政府工作人員言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把有限的財力用到發展最重要、民眾最需要的地方。嚴肅查處以權謀私、失職瀆職案件和腐敗問題,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重任在肩,唯有夙夜在公、擼起袖子加油乾,才能不負重託。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全心全意為人民,為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