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2月16日在揚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市長張愛軍代表揚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回顧,今後五年工作,2017主要工作,目標,

政府工作回顧

2016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巨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較好地完成了七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49.4億元,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5.3億元,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88.7億元,增長15.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659元和18057元,分別增長8.2%、8.7%。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88%。
1.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
工業經濟加快轉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五大主導產業產值6816億元,占規上工業67.5%,其中機械、汽車產業產值分別達3521億元、1326億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2家,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占規上工業44.7%、43.6%。新開工工業重大項目54項,新竣工投產46項。新建省級以上智慧型車間12個。建築業產值3350億元,增長8%。
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5%。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業務收入841億元,增長40.2%;從業人員突破3萬人。旅遊業總收入86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7.5%。新增4A級物流企業1家、3A級3家。新增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20家,新設金融機構7家,直接融資318.9億元。科技服務業收入增長15.3%。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8%,新增文化服務業列統企業76家。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550億元,增長50%以上。建成運營城市商業綜合體5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9%。
現代農業穩步推進。雖然遭遇不利天氣影響,糧食總產量仍穩定在30億公斤左右。積極化解農民賣糧難,糧食收購總量21.2億公斤。開工建設農業重大項目32個,新建高標準農田20.45萬畝、設施農(漁)業13.9萬畝。積極抵禦流域性洪水,防洪抗災取得勝利。更新改造小型泵站521座,新建防滲渠道400公里,水利事業持續發展。在全省率先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工作,農業機械化水平85.1%。創成“三品一標”農產品174個。新增家庭農場698個、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4個。在全省率先實現農產品產地檢測監控鄉鎮全覆蓋。江都創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儀征建成全省首個國家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示範區。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增長10.4%。農業開發、供銷、氣象等在“三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2.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成功入選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創成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獲批籌建國家玉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揚州國家高新區正式掛牌,高郵湖西新區生態科技新城獲批建設省級高新區。新建科技綜合體和眾創空間106萬平方米,入駐企業突破1200家,新增國家級孵化器3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11家。新引進知名高校研發平台、央企和世界500強創新中心46家。新建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74家。20個項目獲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1.68億元。341名高層次人才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引進培養計畫。
改革攻堅持續深化。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新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出台“1+5”實施意見,化解造船產能83萬載重噸,消化煤炭產能28萬噸,全市商品住房庫存去化周期降至7.4個月,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全覆蓋。“營改增”改革全面推開。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實施PPP項目29個。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新增軍民融合企業27家。
開放開發步伐加快。新落戶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項目6個。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41.9%。完成外經營業額8.19億美元、境外投資額6億美元。揚州出口加工區獲批國家綜合保稅區,維揚開發區創成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省級以上開發區承接上海、蘇南園區億元以上項目25個。揚州泰州機場升級為國際機場,新開闢國際航線5條。
3.城鄉面貌明顯改變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寧啟鐵路開啟動車。連淮揚鎮鐵路揚州站站場開工建設。邗江南路全線通車,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灣路、S611等加快推進。西區新城、生態科技新城、廣陵新城建設明顯提速。完成國慶路南段、渡江路等骨幹道路整治。改造區域供水支管網220公里。推進10大生態中心和城市公園體系建設,新改擴建公園626萬平方米。成功申辦省園博會和世界園博會。
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制定推進鄉鎮差別化發展指導意見。加快實施居住證制度,基本實現戶口遷移“零門檻”。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合理配置基礎教育資源,來揚務工農民工子女就學享受市民待遇。建成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5家。11個村入選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全市城鎮化率達64.4%。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彰顯。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污染企業30家;淘汰10蒸噸以下小型燃煤鍋爐1296台套;淘汰黃標車7813輛、老舊汽車6206輛;取締露天燒烤點65個。市區空氣優良率71.6%。完成6條市區河道整治。實行地表水“斷面長制”,9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11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全市成片造林2.5萬畝,恢復濕地5650畝,創成省級綠化示範村56個。古運河成功創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率先啟動江淮生態大走廊規劃建設,並上升為省級戰略。
4.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完成農產品專項抽檢1500批次,新改建蔬菜基地2052畝。市區新改建農貿市場12個,取締馬路市場20處。新改建公共停車場3座、公廁76座。整治翠崗、康樂、寶帶等老舊小區72萬平方米,實施公房解危3.6萬平方米,完成棚戶區改造2411戶。新辟最佳化公交線路26條,主城區公交分擔率達26.6%,鎮村公交覆蓋率80%。新改建農村道路206公里、危橋65座、危房1260戶,完成漁民上岸安居1432戶。疏濬縣鄉骨幹河道81條。實施經濟薄弱村物業增收項目73個。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萬人。全年創業培訓1.3萬人,扶持成功創業7231人。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農民2.1萬人。市區、縣(市)最低工資月標準分別提高至1770元、1600元。全市35%的人均年收入低於7000元農戶實現脫貧。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全面實施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和城鎮職工大病補充保險,為4300多名參保人員報銷大病費用3400多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財政補助提高至425元,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提高至76%。新增養老保險參保1.24萬人、醫療保險3.19萬人、工傷保險3.75萬人、生育保險3.57萬人。企業、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上調6.5%。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調至115元。實施醫療救助近11萬人次2900萬元。
5.社會發展和諧繁榮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改造中國小校舍10.2萬平方米。新創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55所。高考普通類本一本二上線人數增幅全省第一。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交付使用。揚州技師學院建成國家職教示範校。廣陵學院新校區、江蘇旅遊職業學院開工建設,提標建設揚州老年大學。成功承辦第六屆江蘇書展和首屆江蘇原創戲劇節雙年展。高郵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增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院等醫療聯合體。人口計生指標完成情況全面好於省定標準。省運會籌備工作有序推進。新建更新健身設施1700餘件。成功舉辦第六屆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台灣事務、外事、僑務、科普、檔案和工會、青年、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老齡、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社會治理有力有序。建成市綜治法治指導協調中心,市縣鄉村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四級貫通。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2項,出台《揚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和《大運河揚州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辦法》2部政府規章。3個社區創成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全市7個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創成省級示範視窗。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廣陵區“志願服務文明積分”項目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蟬聯全省法治城市先進市。榮膺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市稱號。文明城市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成效顯著。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市區技防城建設通過省驗收,公眾安全感達95.8%。開展危化品專項整治,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平台,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升級“陽光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事項辦結率97%、積案化解率89%。民族、宗教、仲裁、應急等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6.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行政行為規範有序。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開展政府協商,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意見。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38件,政協提案337件全部辦復。在市級37個部門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啟動重大政策舉措第三方評估工作。創成省行政複議工作規範化建設示範單位。
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加快職能轉變,編制行政權力標準化清單和辦事指南,實現行政權力“三級四同”。完善“一辦兩中心”服務體系,部門對視窗授權率80%以上。探索並聯審批、多圖聯審、多評合一等舉措,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精準化服務。建成並開放全市政務數據服務網。“揚州發布”“揚帆”上線運行。
廉政建設得到加強。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新近頒布的各項準則、條例。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市政府常務會學法學紀制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查處“四風”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本屆政府履職以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優生態、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實現“十二五”順利收官、“十三五”良好開局。可以說,過去五年是揚州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五年來,始終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發展水平實現新提升。連續3年制定實施服務企業“2號檔案”,推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2011年的1.69倍、1.58倍,人均GDP在蘇中蘇北率先超省均。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邁入萬億元門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服務業增加值均比2011年實現翻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以上,沿江100億元、沿河50億元重特大項目實現全覆蓋。
五年來,始終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榮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創成國家高新區,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揚州(高郵)國家農業科技園,建成8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和12個省級科技產業園。深入開展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所有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均與上海、蘇南開發區結對共建。醫藥衛生、食品藥品監管、城市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等順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5.2億美元,落戶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項目39個。
五年來,始終以文化生態為特色,名城建設形成新格局。建成文博場館120家,7家文化館全部躋身國家一級館,科技館獲批省科普教育基地。原樣複製《四庫全書》。編制發行《揚州市志(1988-2005)》。牽頭沿線城市成功申報中國大運河為世界文化遺產。基本建成9大生態中心,80個生態體育休閒公園建成開放。創成10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榮獲國家生態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以紀念建城2500周年為契機,滾動推進30項重大城建工程。揚州泰州國際機場、瘦西湖隧道、新萬福路和萬福大橋等標誌性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段、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線開工。全市配電自動化實現全覆蓋。五年實施城建項目1400個,累計完成投資1830億元。
五年來,始終以為民惠民為根本,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階。每年制定民生工作“1號檔案”,新增財力70%用於民生。大力實施“八老”改造、“1161”菜籃子工程、“115”鮮奶工程,市區三區社會保險和民政福利“同城同步同標”,區域供水在蘇中蘇北率先全覆蓋。持續推進“不淹不澇、清水活水”城市建設,實現主城區道路漬澇全消除和市區骨幹河道活水全覆蓋。2016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1年1.59倍和1.66倍。全面完成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脫貧目標。
五年來,始終以共建共享為追求,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進平安法治建設,公眾安全感連續13年超過95%,連續9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安全市;榮獲全國首批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建成市縣鄉村四級文化共享工程服務網路。各地均創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市高考成績穩居全省第一方陣,成功引進南郵通達學院。創成省體育強市和首批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和“15公里半徑醫療急救圈”基本形成。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實體經濟困難較多,轉型發展、提質增效任重道遠,創新驅動能力有待增強;沿江沿河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扶貧攻堅工作仍需繼續努力;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夠均衡,民生工作與民眾的期望還有差距;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完全到位,幹部能力作風及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工作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兩聚一高”,辦好“十件大事”,以“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揚州”為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發展進程,奮力譜寫好中國夢第一個百年夢想的揚州篇章。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
——經濟實力再上台階。堅持“穩中求進”,奮發有為,持之以恆做強實體經濟。GDP年均增長8%左右,人均GDP穩定超省均。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其中工業投入占比55%以上。到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
——創新動能顯著增強。持續“聚力創新”,突出企業主體,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平台。強化人才培育、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生態構建,打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力爭早日成為區域性創新創業中心。到2021年,主要創新指標達到或超省均;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48%、45%。
——生態文明特色彰顯。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打造美麗中國的揚州樣板,把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成為清水大走廊、綠色大走廊和安全大走廊,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五年新增植樹2500萬株,林木覆蓋率提升至24%。
——城市品質全面提升。以籌備省運會、省園博會、世界園博會為契機,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凸顯“人文、生態、精緻”城市特質,打響宜居、宜業、宜創、宜游城市品牌,不斷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加快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到202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以上。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突出“聚焦富民”,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到2021年力爭城鄉居民收入達到省均水平;進一步推動城鄉居民“文起來、動起來、樂起來”,努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揚州樣本,傾力建設民眾幸福指數高、獲得感強的快樂家園。
實現“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揚州”目標,需要政府有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大的作為,一張藍圖繪到底、點點滴滴抓落實。具體做到“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把建成全面、高水平、人民民眾認可的小康社會作為建設新揚州的首要任務。始終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七個更”工作要求。強化富民增收造血功能,積極鼓勵創業、促進就業,五年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扶持自主成功創業2.5萬人。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均達98%以上。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總體實現省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要求。居民健康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人民民眾安全感持續增強。
二是堅持把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作為建設新揚州的根本路徑。持續推進創新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聚焦發展軟體和網際網路、智慧型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成型機械、車船裝備等傳統製造業,大力發展新能源、半導體照明、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五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3000件、創省級以上品牌175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超過100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6%。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加快集聚區域競爭新優勢。最佳化“東水西山一路連、南江北湖一河牽”的中心城市發展格局,基本建成廣陵新城,完成生態科技新城、“三河六岸”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提升西區新城、南部新城。加快發展縣城鎮,特色發展重點中心鎮,精心打造20個特色小鎮,推進沿江沿河聯動發展。到2021年城鎮化率達70%。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精心打造秀美揚州。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實施公園體系建設行動,全面建成10大生態中心。到2021年,PM2.5年均濃度五年下降20%,地表水省控以上斷面優於Ⅲ類水質的比例達到75%。全市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21%以內。高水平推進開放發展,著力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完成“510”外資併購行動計畫、新一輪“530”招商行動計畫。全面推進共享發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是堅持把落實大戰略、主攻大項目、構建大交通作為建設新揚州的強大支撐。主動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揚子江城市群、跨江融合發展和寧鎮揚一體化等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加快形成區域融合發展新優勢。突出效益為先,堅持“項目為王”,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每年新開工120個重大產業項目的任務落實,尤其是在100億元、50億元重特大產業項目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快速路網,推進328國道改造、京滬高速擴容及南延,建成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段及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揚馬、寧揚城際等軌道交通過江通道規劃研究和前期工作,推動北沿江高鐵、京滬高鐵寧揚聯絡線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化研究城市捷運規劃、建設。實施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提檔升級工程。加快揚州港建設和港口資源整合。推進堅強智慧型電網建設。
四是堅持把系統化思維、項目化推進、精細化實施作為建設新揚州的有效保障。圍繞市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十件大事”,按照“五可”要求,一項一項抓推進、一件一件抓落實,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協調性、精準性和組織程度。在工作重點上,著力推進六大攻堅工程:聚力聚焦“12345”創新發展工程、美麗中國的揚州樣板工程、健康中國的揚州樣本工程、構築多層次人才體系工程、縣域經濟提升工程、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工程。在工作路徑上,制定實施六大行動計畫:1.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推動全國“兩創”基地城市示範和三大創新板塊取得實質性進展,努力成為省“一中心一基地”重要增長極;2.“大學生城”建設行動計畫,傾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加快實現100萬人才總量目標;3.縣域經濟振興行動計畫,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著力推動縣域綜合實力爭先進位;4.特色城市建設行動計畫,持續深度挖掘大運河申遺價值,凸顯文化生態兩大優勢,承辦好第十九屆省運會、第十屆省園博會和2021年世界園博會,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5.民生幸福行動計畫,聚焦居民收入增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惠民能力,建設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快樂家園;6.社會建設水平提升行動計畫,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現代城市治理機制,鞏固和諧社會建設水平。

2017主要工作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喜慶之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積極籌備省運會、省園博會的決勝之年。政府工作既面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發展任務,也面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轉型壓力;既面臨多個發展戰略規劃的融合疊加,也面臨區域經濟地理重塑的競爭挑戰;既面臨彰顯文化與生態特色的倒逼要求,也面臨推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的發展重任。
根據中央“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也立足為轉型升級留出較大空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正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高於省定目標,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完成節能減排省定目標。
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1.振興壯大實體經濟,進一步推進產業集聚、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能級,築牢經濟發展穩定向好的基本面
強化企業發展主體地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2號檔案”要求,靠實舉措,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持續監測實體經濟運營質態,支持存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穩住市場份額,守住經濟基本面。引導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實施“專精特新”培育計畫,推動200家以上企業實現核心裝備“數控一代”全覆蓋。推進質量強市,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20個以上,培育智慧財產權密集型企業50家,創省級以上品牌30個。加強企業家人才梯隊建設,選樹青年企業家和“創二代”先進典型,營造尊重企業家、有利於創新型企業家發展的社會氛圍。
擴大有效投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高投資效益,增強重大項目落地率、產出率。全年新開工重大工業、服務業、農業項目分別達50個、40個、30個,重點抓好21個列省重大項目,工業招商項目比重達60%以上,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升至55%。大力招引民營企業500強項目,激發民間投資潛能。強化金融服務創新,持續推出金融產品,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構建第三方指標為主的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工業技改投入增幅17%以上,全市淨增工業列統企業100家。
突出智慧型化發展方向,打造高端製造業新能級。實施智慧型製造“四個一”提升工程,逐步構建以智慧型製造為重點的新型製造體系,創成1個省級高端裝備示範和特色產業基地,新建成智慧型車間10個以上,工業機器人保有量達2000台(套)。開展“特色高端裝備引領行動”,大力發展以數控工具機、糧食機械、節能環保機械、建材工程機械等四大領域為主要支撐的裝備製造業,實施雷射工具機、精密液壓、特種電纜等重大項目10項以上。著力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壯大省級乘用車生產基地規模,推進省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加快船舶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提高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開發生產能力。打造智慧化工園區,提升綠色化發展水平。提檔升級新能源、半導體照明、智慧型電網、高端新材料研發與套用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醫藥等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6.5%。
放大集聚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百千”工程,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在研發設計、流程最佳化、市場行銷、物流配送、節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促進業務收入年增長30%。科技廣場建成運營,建立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和技術轉移聯盟,科技服務業收入突破80億元。著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實現各類直接融資200億元以上,加快揚州金融集聚區建設。推進發展航空物流,貨郵吞吐量力超8000噸。出台並實施服務來揚旅遊旅行者“3號檔案”,提升全域旅遊發展水平,推動東關街申創5A級景區、瘦西湖申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發展,旅遊業增加值占GDP比重7.7%。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實施“網際網路+商貿”行動計畫,電商交易額增長30%。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持市區房價穩定。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6%以上。
著眼提質增效,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推動農業多元複合經營,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繼續實施糧食綠色增產“1120”工程,新建糧食倉庫10萬噸以上。紮實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6個50億元產值連片特色產業基地。新建高標準農田15萬畝以上。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開發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30項,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30個以上。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大農業招商力度,每個縣(市、區)新招引1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新上1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技改項目,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幅8%。觀光休閒農業年營業收入增長10%。在重視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新增農村電商銷售企業60家。
2.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改革牽引,全面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構建發展新優勢
強化科技創新,充分激發經濟成長新動能。啟動新一輪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全國“兩創”基地城市示範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雙百”工程、“兩化”融合提升工程、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工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5%以上。推進三大創新板塊建設,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科技產業綜合體和眾創空間,入駐企業總數超過1600家。加大創新企業培育力度,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5家、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50家。持續推進開放創新,探索離岸孵化機制,引進知名高校和企業研創中心30家以上。紮實推進“綠揚金鳳”“英才培育”等重大人才工程,引進100名高層次領軍人才、1000名支柱產業發展急需專業技術人才和10000名基礎性人才。
全面最佳化功能載體質態,提升園區集聚度、貢獻率。做大做強市開發區半導體照明產業園等13個特色產業園。繼續深化南北合作共建,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承接上海、蘇南億元項目3個以上。江都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生態科技新城、高郵湖西新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健全市級開發園區考核評價淘汰競爭體系,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位次前移,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提升。
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加速經濟國際化進程。鼓勵各地出台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招商引資政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6個、重大外資併購項目2個,新簽約央企合作工業項目15個。實施外貿快進快出戰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超過15%。鼓勵企業“走出去”,全市外經營業額同比增長10%。爭取10個較大規模的國際會議、賽事和活動來揚舉辦。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15%以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繼續推進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有序關停、搬遷落後產能和低端劣質企業,削減鋼鐵產能80萬噸。深入推進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打造“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台體系,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的政務服務“一張網”。高郵市、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市級公共衛生、農業、水利等領域推行“一個部門一支隊伍管執法”試點,儀征市、廣陵區整合組建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制度,建立“六統一”體系。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建成運行縣鄉村一體化醫聯體。
3.聚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構建協同融合、緊湊有序的空間體系,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強化功能定位,持續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圍繞“一核多組團”,整體推進古城保護和利用,完善南河下等片區服務配套功能,江廣融合區規劃建設“七河八島”和“三河六岸”濱水工程,西區新城改造提升明月湖周邊區域,南部新城推進三灣公園、瓜洲旅遊度假區等片區建設,蜀岡-瘦西湖景區加快實施唐子城保護和利用等項目。加快寶應、高郵、儀征老城區改造。繼續實施高郵市和邵伯、月塘、氾水等鎮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市縣聯動、分層分級,啟動首批10個特色小鎮建設。
立足資源稟賦,培大做強縣域經濟。壯大優勢產業,推動縣域差異化發展。引導邗江工具機製造、寶應輸變電裝備產業向高端製造提升,促進江都船舶特鋼、高郵電線電纜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快儀征國家級品牌轎車和零部件生產基地、廣陵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建設。寶應、高郵南北共建園區重點招引補鏈擴鏈項目,邗江環保產業園爭創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汽車產業園、安宜創業園加快創建省高新區,促進鄉鎮工業集中區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放大文化生態優勢,實施寶應園藝作物標準園和設施農業園項目,推動環高郵湖和邵伯、灣頭、瓜洲等地旅遊資源開發。儀征加快省園博會主展區、主展館和園區內外道路管網、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展、住、行、游”等綜合配套能力。
推動城鄉一體,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新改建農村道路380公里、危橋50座,鎮村公交覆蓋率提升至83%。疏浚河道50條,整治河塘300(條)面,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新創成省級“美麗鄉村”10個、省級綠化示範村50個。培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示範合作社40個。扶持沿河、沿江地區65個市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分別達40萬元、50萬元。
4.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推進生態財富和物質財富同步累積
搶抓戰略機遇,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科學謀劃江淮生態大走廊揚州段總體布局,重點實施沿線黑臭河道整治等27個項目,開展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良好湖泊保護行動,實施“三退三還”工程,退漁還湖面積6.5萬畝,建設生態防護林3000畝。全面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工業集中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確保南水北調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堅持高點定位,加快生態中心和公園體系建設。突出生態中心建設中生態用地占比、生態廊道綠化率等指標,融入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等元素,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全面完成生態體育休閒公園體系“111”工程。注重植造珍貴、彩色樹種,提升城鄉綠化水平,全市新增植樹500萬株、成片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23.4%,市區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
順應民眾需求,狠抓重點環境問題治理。堅決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紮實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淘汰化工落後產能,壓降燃煤發電和非電用煤,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空氣品質優良率70%以上。實施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完成湯汪、高郵海潮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河長制”長效管護。完成150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啟動污染場地土壤綜合治理與修復。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搬遷。規範沿江危化品碼頭運行管理。新建寶應垃圾焚燒廠。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
5.主動融入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放大區位優勢,提升功能品質,進一步增強城市持續發展能力
主動對接承接,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以快聯快通為目標,改擴建328國道,加快推動北沿江高鐵、京滬高鐵寧揚聯絡線等重大交通項目前期工作。以便民惠民為根本,完善寧鎮揚三地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和社會保險關係順暢轉移接續機制。以功能互補為原則,強化與寧鎮兩地在旅遊、科研、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以產業融合為方向,加快寧揚毗鄰地區融合發展,打造儀征-六合353省道沿線健康養老生態休閒帶,積極承接江北新區汽車、電子、新材料等產業。
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全面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東部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灣路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涉鐵路段京滬高速擴容、揚子津路等骨幹工程。完成江廣高速改擴建路基工程,宿揚高速建成通車。新建G345儀征段、S331寶應段、S333高郵東段等國省幹線,建成S611沿湖大道,S352江都段主體完工。實施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一期擴建工程,建成國際貨運區。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繼續推進長江鎮揚河段三期工程建設,啟動長江堤防提標加固和通揚線揚州段航道整治項目。
完善功能布局,增強城市承載力、輻射力。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推進各類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全面提升城市設計,強化文昌路、江陽路沿線規劃控制。加快實施主要道路、交叉口、重要節點的園藝化改造和城市南部快速通道沿線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推進“不淹不澇、清水活水”城市建設。實施明月湖清淤和沿山河疏浚工程,建成瓜洲外排泵站主體基礎工程。推行城市污水管網規劃、建設、監管、養護“四統一”,堅持截污控污為先,新鋪設污水管網42公里。開展省“公交優先示範市”建設,積極申創國家“公交都市”,新購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公車200輛,新辟調整公交線路10條。推進安全(消防)通道、救護避災通道和公共空間建設。試點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力度。
推進市縣聯動,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立足常態化長效化管理,實施“五提升一整治”行動,確保通過文明城市國家複查測評。提升城區街面秩序。取締市區馬路市場17處,推動出台《揚州市違法建設防控與查處條例》。提升環衛保潔質效。主城區街巷保潔市場化作業實現全覆蓋,道路機掃率90%,各縣(市)城區道路機掃率提高5個百分點。提升街景容貌。綜合整治市區80條路段,美化出新14條路段“城市家具”,清理旅遊景點、高速道口、縣城區中心地帶“六亂”現象。提升數位化城管效能。將江廣融合地帶納入主城區數位化城管監管範圍,推動縣(市)數位化城管系統規範運行。提升執法管理能力。推進執法事項屬地化管理,向鄉鎮(街道)下移執法重心,主城區實現派駐執法全覆蓋。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突出學校、醫院、農貿市場及大型商業綜合體周邊等重點區域,狠抓八類交通違法行為整治。
6.普惠發展社會事業,最佳化區域資源配置,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舉全市之力,紮實做好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加快省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建成開放游泳健身中心、射擊運動中心,完成市體育公園改造提升工程,推進明月湖和體育公園的連通改造。開展比賽場館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重要道路沿線及可視範圍內的立面改造。加強備戰訓練,確保本屆省運會綜合排名處於歷史最好水平。積極辦好鑒真國際馬拉松賽、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等其他賽事。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民眾健康。開展十大主題健康促進行動。啟動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推進高郵市人民醫院爭創國家三級乙等醫院,儀征、寶應人民醫院創建國家三級醫院,異地新建江都人民醫院。全部建成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以村(社區)為單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中國小食堂推進“透明廚房”建設。實現乳製品、肉類、食品添加劑等生產企業電子追溯系統全覆蓋。健全計生家庭獎勵扶助機制。
立足學有優教,公平優質發展各類教育事業。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創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50所。新改建幼稚園10所,建成8所中國小。高考普通類本科上線率保持全省前列。辦好職業教育集團,啟動揚州技師學院遷建。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加強與揚州大學等駐揚高校深度合作。探索建設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統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城市軟實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331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中心,新開設城市書房10家以上。加大非遺人才培養力度,創作揚劇、揚州彈詞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施行《大運河揚州段世界遺產保護辦法》,實施淮揚運河主線槐泗段等大運河遺產保護項目,推進隋煬帝墓、龍虬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鳳凰水街、寶應泰山殿歷史文化景區等文化旅遊項目,加快建設上海(揚州)網路視聽產業園,推進486等非遺產業園區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
7.注重共建共享,多措並舉加快富民步伐,讓民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注重創業帶動就業,大力拓寬居民增收渠道。實施促進充分就業行動。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萬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強化創業信息資源和平台整合,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和統籌力度,完善專業化、網路化創業服務體系。新建創業指導中心9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10個,發展10個專業化眾創空間,開展創業培訓1.5萬人,支持成功創業7500人,新增就業創業20萬人次以上。降低小額擔保貸款門檻,豐富創業融資模式。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新增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農民1.5萬人。加快建築業做大做強,推進農民增收。
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築牢民生底線。落實各類社保政策,發揮全民參保登記成效,市區新增養老保險5000人。繼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啟動編制市區養老設施布局規劃。全民醫保覆蓋率98%以上。推進被征地農民剛性進保。嚴格執行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孤兒保障標準增長機制。推進自然災害保險全覆蓋。
努力辦好12項重點民生實事,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數。(1)交通治堵方面,積極打通“斷頭路”,完成念泗路西延工程,啟動江平路西延、真州路北延、大學路南延等建設;促進交通微循環,拓寬改造瘦西湖路與江平東路交叉口、揚子江北路與揚州北高速出入交叉口、新328國道與渡江南路交叉口等交通堵點。(2)有序停車方面,建設智慧型停車系統,實施市區停車收費管理一卡通。市區新建公共停車場2座,在城市東、南、西、北出入口分別設定大型臨時換乘中心。每個縣(市)新建公共停車場2座以上。(3)食品安全方面,市區新改擴建農貿市場10個,重點改建、新建以葉菜類為主的“菜籃子”工程基地2000畝以上,創建標準化養殖示範場10個。(4)環境保護方面,完成七里河等22條黑臭河道整治,寶應、高郵、儀征、江都至少完成1條城區主幹河道整治;關閉搬遷844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106個小船廠、砂石場;關停36家化工企業,加快推進揚農、通裕、聯環藥業退城進園。(5)“八老”改造方面,全市整治老小區52萬平方米,市區完成“城中村”改造15個,具備條件的老小區和老城區通上天然氣。(6)住房保障方面,市區實施公共租賃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450戶、經濟適用住房保障300戶;全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2300套,基本建成11000套。(7)精準扶貧方面,以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為目標,寶應、高郵、儀征城鄉低保標準以縣為單位實現同標,全部達到580元/月以上。(8)文化惠民方面,建成廣陵公共文化中心、揚州戲曲園,推進新大劇院建設。(9)教育提升方面,完成中國小校安工程8.6萬平方米,建成廣陵學院新校區,江蘇旅遊職業學院建校招生。(10)醫療衛生方面,啟動建設市婦女兒童醫院、公共衛生中心,改擴建市傳染病醫院。(11)社區建設方面,市區探索打造高標準鄰里中心3個,建設頤養示範社區9個。(12)公共安全方面,市區改擴建8個公安派出所業務用房,在視頻盲點、治安複雜地區新增1000個高清探頭。建成廣陵新城消防站。
8.彰顯公平正義,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注重軟硬體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工作。鞏固村(居)減負增效成果,推進“三社”融合發展,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力度,積極培育社會組織,提高承接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整合各類信息系統,打破“數據煙囪”“信息孤島”,打造大數據服務平台,啟動建設“雲上揚州”。落實信用聯動獎懲政策,推動“誠信揚州”建設。
強化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和協會民間調解聯動。完善立體防控網路,建設“反電信網路詐欺犯罪中心”,依法打擊涉眾非法集資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各類犯罪。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強化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控。做好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進“八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堅持法治引領,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建立法治政府建設報告制度。加強地方立法,健全立法項目公眾徵集機制。科學實施“七五”普法規劃,落實“誰主管、誰普法”責任制。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繼續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目標

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本次人代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政府。新一屆政府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踐行“兩聚一高”,辦好“十件大事”,努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揚州。為此,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職責使命,時刻堅守為民情懷,時刻秉持嚴實作風,全力建設規矩規範、開明進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政府。
強化權責法定,打造法治政府。嚴格執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界定全面、清晰的政府權力清單,推動政府及其組成部門職責法定化。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健全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機制。加強對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考核,切實提高辦理質量。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發揮好政府法律顧問作用,完善第三方評估工作機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動縣(市、區)全部設立行政複議委員會。以政府誠信建設推動商務誠信,帶動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強化務實高效,打造服務型政府。構建政府、企業、民眾“命運共同體”。更大力度培植實體經濟,提高服務新興經濟市場主體的快速回響能力。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中梗阻”治理,持續推動權力下放、服務下沉,切實為服務基層“清障搭台”。辦好政府服務熱線和《寄語市長》,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堅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把民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著力打通政策落實、為民服務“最先和最後一公里”,提高基層和民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
強化開明開放,打造創新政府。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一屆政府必須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銳氣和勇氣,加快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調適責權關係、事權關係,充分調動市與區(縣)、市與部門多個積極性。進一步改進作風,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以進取開新篇,以實績論英雄。更多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推動發展,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生機勃發。
強化職責使命,打造擔當政府。應對經濟轉型新挑戰,贏得區域競爭新優勢,政府必須主動作為,機遇面前不遲疑,矛盾面前不迴避,困難面前不退縮,實幹苦幹,頂真較真,善作善成。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機制,加大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地區和部門激勵支持力度,讓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敢於碰硬的實幹者有機會、有舞台;完善嚴格的考核機制,層層傳遞壓力,對各類失職失責行為保持“零容忍”,嚴肅督查問責,讓有令難行、遇事推諉、慵懶散漫的不作為者丟位子、受懲戒。
強化清正嚴明,打造廉潔政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堅持把紀律建設貫穿於政府工作各個方面。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馳而不息狠剎“四風”。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經費”,延伸“三直接”十大關鍵環節操作規範,強化工程招投標、質量安全、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的風險防控。加強執法、效能、廉政監察,加大財政收支管理、專項資金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嚴格控減政府債務,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和程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更多地用在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揚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奮發有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揚州”、譜寫好中國夢第一個百年夢想的揚州篇章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