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588.7億元,是2006年的1.9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2億元,是2006年的2.9倍;全市糧食總產277.2萬噸,實現“八連增”;城鎮累計新增就業41.9萬人,農村勞動力累計轉移就業139.7萬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50.7元,分別是2006年的1.9倍和2倍。我們科學謀劃制定了“十二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初步探索了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發展之路,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持續了經濟社會好的發展趨勢、態勢和氣勢,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 類別:工作報告
  • 時間:2012年
  • 行政級別:許昌市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開篇語,五年工作總結,問題與不足,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開篇語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人員

五年工作總結

(一)加強運行調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結合實際,科學決策,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持續實施投資促進計畫,增強經濟成長拉動力。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8.7億元,是2006年的3.2倍,許繼風電產業園、許昌捲菸廠易地技術改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大力實施重點企業服務計畫,穩定經濟成長基礎。建立完善政銀企洽談會和政策諮詢會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服務,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4.7億元,是2006年的2.9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經濟成長內生動力。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4.9億元,是2006年的2.5倍。這些措施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加強了薄弱環節,既戰勝了特殊困難、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推進中心市區、縣(市)城區、中心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城鎮化率達到43%。堅持實施中心帶動,五年累計實施城建重點項目和城中村改造項目409個,完成投資270.5億元,開工建設安置房303.2萬平方米。全面啟動許昌新區建設,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許都大劇院、博物館、體育館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建成投用,市區八一路、文峰路、新興路等主幹道完成改造提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許昌至長葛、鄢陵、襄城快速通道建成投用,城市組團聯繫更加緊密;初步形成了以零距離換乘中心為標誌的綜合交通體系,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堅持城鄉統籌,確定實施了30箇中心鎮區和一批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累計解決農村安全飲水97.4萬人,新改建農村公路3251公里,建設戶用沼氣28.3萬口,完成農村改廁61.1萬戶。南水北調中線及配套工程進展順利,丹江口庫區移民16514人安置任務圓滿完成。切實加強城市管理,持續提升城市“三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先後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花木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河南省數位化城市管理示範城市”。
(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全市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89%,比2006年提高4個百分點;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8.9%,比2006年提高3.4個百分點。進一步完善現代工業體系,謀劃建設了“一帶十區二十個產業集群”,中原電氣谷上升為省級戰略,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培育壯大了三大主導、四大特色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044.7億元,是2006年的2.1倍,4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上市公司達到7家,創河南省省長質量獎1個,河南省名牌產品43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花木、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持續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8%,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45家,其中省級以上41家,總數居全省第2位;加快發展物流、文化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許昌銀行、市農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機構規模迅速發展壯大,交通、光大等4家外埠股份制銀行入駐許昌;不斷完善自主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5%,連續10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積極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5.14%和20.59%。
(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努力消除體制障礙,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累計完成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217家,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和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基本完成,成功推動了許繼集團的戰略重組,實現了企業跨越式發展;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教育、文化、衛生、財政、金融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政府機構改革如期完成,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提升開放帶動能力,成功引進國家電網、中國平安等一批戰略投資者,許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功獲批,累計引進市外資金2211億元,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73家,實際利用外資9.7億美元,成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和河南省發製品出口基地;不斷擴大出口規模,累計出口45.8億美元,是上個五年的2.9倍。
(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大主題,堅持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工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五年來,全市用於改善民生的財政支出累計達293億元,年均增長35.9%。加快發展教育事業,許昌電氣職業學院、許昌陶瓷職業學院申報成功,人民民眾關心的入學難、大班額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累計完成中國小危房改造及校舍安全工程49.7萬平方米,建成公辦幼稚園41所,“兩免一補”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受益學生達到536.3萬人次,16萬人次農村貧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補助,城鎮學校共接收3.7萬多名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全面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初步建立了基本藥物制度,有效防控了愛滋病、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全市新農合參合率達97.4%,建設改造了5所縣醫院、31所鄉鎮衛生院、1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2300所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養老、醫療、住房等保障水平,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3252套,全面建立孤兒生活保障制度,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以上,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以上,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60.8%;持續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建成了一批遊園廣場。社會福利院、民眾藝術館、殘疾人康復中心等一大批社會事業項目建成投用,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集中供熱。完成了9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解決了近10萬人的脫貧問題。文化、人口、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六)加強政府建設,推進民主法制。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495件;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紮實開展“強兩基、重民生、轉方式、促發展”主題活動;切實推進“五個堅持、兩轉兩提”,大力倡導清新簡約、務本責實的良好政風;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由2006年的268項精簡至193項;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更加有力,政務公開不斷擴大;“五五”普法任務圓滿完成;社會治安防控網路日益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逐步健全,安全生產監管不斷加強,連年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先進省轄市”、“全省食品安全優秀城市”;軍政軍民、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全面加強,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連續3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地方史志、機關事務、檔案、統計、地震、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這五年,是許昌克難攻堅、砥礪奮進、成就顯著的五年;這五年,是許昌昂首闊步、奮發有為、亮點紛呈的五年;這五年,是許昌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惠民最多的五年。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群策群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駐許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許昌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持把貫徹科學發展觀與立足許昌實際結合起來,求客觀規律之真,務科學發展之實;必須堅持把注重持續與善於統籌結合起來,突出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持續探索走好“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必須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結合起來,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以改革開放的新突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著力在加快發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合力。

問題與不足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許昌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經濟結構不優、服務業比重偏低、要素約束趨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更加緊迫;社會事業發展還比較滯後,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產業集聚度不夠,重大項目較少,開放水平不高,發展的後勁、活力有待增強;一些幹部科學運作、破解瓶頸的能力有待提高。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統籌協調,認真解決。

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是我市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推進各項事業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經濟的大調整、大變革、大發展,為我們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我們發展帶來了更加難得的機遇;許昌多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積澱,為今後蓄勢崛起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們要認清新形勢,搶抓新機遇,發揮新優勢,鞏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形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市六次黨代會提出的指導思想,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加快新型城鎮化為戰略重點,圍繞“兩高兩好”總體目標,著力“三化”協調,著力項目帶動,著力改革開放,著力創業創新,著力改善民生,致力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奮力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開創率先崛起、富民興許新局面。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經濟發展速度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發展質量和生態環境好於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4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處於全省領先位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5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城鎮化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達到52%以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為到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實現上述目標,事關全市人民福祉,事關許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將按照市六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牢記使命,求真務實,頑強拼搏,加倍努力,不負眾望,致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改革開放、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根據今後五年的目標和任務,2012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9%,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1%;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左右;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上述目標,今年將重點抓好以下6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引領作用,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認真落實市六次黨代會、全市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擴內需、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綜合性舉措,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
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樹立全域規劃理念,推進“五規合一”,促進城鄉規劃有機融合,紮實推進中心市區組團式、縣市城區內涵式、中心鎮區特色式、新型農村社區集聚式發展。抓緊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高標準編制城市專項規劃、重要區域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提高市區“二級組團”規劃建設水平。加強鎮村規劃編制和管理,突出抓好中心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力避騎路規劃、沿路建設老模式。堅持規劃兩級審批和“三位一體”審批機制。完善規劃監督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多種措施,做好已批規劃的過程監管。建立完善城鄉規劃公示、企業誠信管理、聯動協調處理等制度,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堅決有效制止私搭亂建,確保規劃有效執行、落到實處。
全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基點,堅持“政策先行、科學規劃、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民眾自願”,統籌做好中心鎮區和鎮域內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建設。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政策,著力解決“地、房、保、錢、管”等5個方面的問題,充分調動基層和民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按照“兩個優先”和“五化十有”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堅持多策並舉,注重市場運作,創新建設模式,抓好計畫啟動的77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集中力量,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切入點,加快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全市作出示範。
加速推進許昌新區建設。按照“四區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和“主副兩中心、四區加兩翼”的空間布局,堅持“四個優先”,全面掀起建設高潮。突出“國際視野、許昌特色”,認真落實新區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主副中心城市設計,高標準、高水平抓好建設。實施“1516”項目投資計畫,抓好總投資425億元的153個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加快主、副中心建設,著力推進“十路一軸一湖一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承載能力。積極推進社區改造和管理,紮實做好民眾就業、就醫、入學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維護民眾利益。
加快“一中心、五組團、30箇中心鎮”建設。把中心城市作為以城促產、以城帶鄉的主導力量,科學謀劃藉助鄭州、強化支撐、加快崛起的重要舉措,積極與鄭州高效聯繫、融合發展。加快老城區改造提升、東城區完善提質、開發區提速增效,實施好124個城建重點項目和5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54.9億元和85億元,著力增強中心市區輻射帶動能力。合理確定5個組團城市的功能分工,打造比較優勢,完善城市功能,實現各展所長、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內涵提升。堅持用現代城市的理念和標準規劃建設小城鎮,全面啟動30箇中心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布局、提升水平。加快推進新元大道、許禹快速通道、國道107線長葛北段改建工程,做好許昌至新鄭機場、禹州至襄城、長葛至禹州等快速通道建設前期工作,完善中心城市和縣(市)組團間的城際快速交通體系。堅持以創建促管理,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認真落實創建工作3年工作方案,確保一年鞏固基礎、兩年抓好提升、三年全面達標。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專項整治,積極拓展數字城管套用領域,實現環城公路以內區域和許昌新區全覆蓋,全面提升城市數位化、精細化、燈飾化管理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