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5月25日在許昌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許昌市人民政府市長胡五嶽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7年度
  • 地點:許昌市
  • 類型:工作報告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拉高標桿,做強產業,兩手發力,加快發展,全面完成了市六屆人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極大激發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353.1億元、居全省第4位,人均生產總值5.4萬元,均是2011年的1.6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9億元,是2011年的1.8倍;固定資產投資2263.8億元,年均增長20.3%。許昌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2016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居全省第2位、第3位,分別是2011年的4.1倍和3倍。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量居全省第3位,企業研發平台數量較2011年翻了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9%,連續6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約占經濟總量80%,比2011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有效激發了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民營企業達到5.1萬家、從業人員156萬,占全市就業總量90%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民營企業5家,其中4家連續3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鄭許融合上升為省級戰略,許昌在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石武客專建成通車,鄭萬、鄭合高鐵和禹亳鐵路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許昌段順利通水。新興產業加速擴張,傳統產業穩步升級,森源電動汽車產業園、中原電梯產業園、許繼智慧型電網裝備製造基地等,一大批帶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相繼實施。土地、資金、人才、技術、信息和平台等生產要素得到進一步最佳化配置,支撐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三大水利項目”竣工投用,“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系景觀驚艷呈現,許昌由一個嚴重缺水城市嬗變為“北方水鄉”。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62%,綠色已成為許昌的鮮亮底色。“美麗鄉村”建設富有實效,神垕鎮成為國家級特色小鎮,4個鎮被列為全省首批重點示範鎮。成功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成為唯一一個既在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又被中央媒體集中巡禮報導的地級市。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復檢,在全省唯一獲評2016年度全國質量魅力城市。大美許昌,正在從願景走進現實。
——人民生活繼續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016元、14357元,年均分別增長9.6%和10.5%。累計新增城鎮就業46.3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5萬人。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26萬套,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172個貧困村、19.4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人民民眾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持續精準發力,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制定實施了穩增長保態勢一攬子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組合拳”,全市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突出穩工業,設立資金池調貸,協調金融機構增貸,引導企業上市融資,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支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量均居全省前3位,境內主機板上市企業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3家,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43家。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15.3億元、年均增長11.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0.5%,服務業占比提高7.8個百分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9個,特色農業和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累計謀劃實施重大項目741個、完成投資3118億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8314.7億元。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2%,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二)把調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推進轉型升級,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形成。制定實施中國製造2025許昌行動綱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計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計畫和“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工業競爭力居全省第3位。提升發展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集群規模達到1742億元,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超過50%,其中智慧型製造占比超過40%。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產值占全省15%以上。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大市場等創新平台,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22家增至8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0.6%,成為全省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業態迅猛發展,全市套用電子商務企業3900家、年交易額達到409.6億元。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成為全國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相繼建成眾品冷鏈物流園、中原農產品物流基地等大型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金融機構達到117家,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連續2次榮獲全省優秀金融生態省轄市。加快載體建設和提質發展,全市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5個省級服務業“兩區”全部達到星級標準。
(三)把城鎮化作為重要引擎,統籌城鄉發展,城鎮化質量持續提升。強化規劃引領,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獲批實施,城鄉規劃體系逐步完善。著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08平方公里,人口96萬。累計實施城建重點項目754個、完成投資656億元。城區道路、廣場、遊園、公廁等基礎設施不斷改造完善,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持續鞏固提升。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核心區建設初見雛形,發展成效開始顯現。許昌縣撤縣設區,城鄉發展空間格局得到最佳化。中心城區至組團縣(市)城際公交全面開通,成為全省首批公交優先示範城市。“五城聯創”全面啟動,海綿城市建設順利推進,城市管理3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心城區和5個縣(市)全部入圍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城市發展“1+5”PPP投融資協定成功簽約,被確定為全國重大市政工程領域PPP創新工作重點城市。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改造提升農村公路2100公里,行政村通車率100%,改造危房7240戶,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126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38%,比2011年提高8.46個百分點,城鎮的承載能力、產業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在新型城鎮化“趕考”中,交出了一份發展勢頭好、城鄉變化大、民眾得實惠的答卷。
(四)把抓改革作為根本之策,擴大對外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強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開展“三去一降一補”專項行動,關閉退出煤礦19處、壓減產能397萬噸,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區間,企業減稅政策全面落實。國企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營改增改革順利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五證合一”改革全面啟動,在全省率先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書。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全部整合,保留行政審批事項全省最少,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推行,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建設,市中心醫院深化改革順利完成,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平穩推進。全國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試點獲批,農村、環保、城管等改革紮實有效。實施招商引資行動計畫,堅持每季度在沿海發達地區舉辦專題招商活動,三國文化旅遊周、花博會和藥交會等市內招商活動成效顯著,累計引進省外資金項目1848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802億元。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與德國、東協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不斷加深,中德(許昌)產業園上升為省級戰略,再生金屬生態城、年產80萬噸精密不鏽鋼連軋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累計落地境外資金項目57個、實際利用外資29.2億美元。積極擴大對外貿易,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海關等開放平台設立運行,進出口總值增速居全省前列。
(五)把惠民生作為根本目的,順應民眾期待,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堅持每年辦成一批民生實事,全市財政民生支出累計80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72.2%。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實現低保線、貧困線“雙線合一”。合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重點源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污染治理,去年全市優良天數達到226天,居全省第3位。清潩河五年水變清目標提前實現,省定出境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100%,全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位居第一。著力擴大就業創業,就業保持穩定增長,成為全省唯一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的省轄市。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累計新增幼稚園407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123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1.8%、100%、92%,規劃建設職教園區,在全省率先實現職教強縣全覆蓋,全面啟動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行動計畫。四級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健全,中醫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2016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6.21‰。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到不低於260元和137元,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於4000元和3000元。城鄉居民醫保完成整合,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8%,全覆蓋的養老保險體系、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市、縣公共腳踏車系統互聯互通,三級農產品市場體系建成投用。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74個,建設面積385萬平方米,11.2萬人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實施,為更多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人民民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六)把促和諧作為重要職責,防範化解風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推進依法治理、平安建設,科學預判、妥善處置各類風險,非法集資、問題樓盤、信訪積案三類突出問題基本得到有效化解。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化解企業財務風險資金490筆44.5億元,金融業保持穩定有序發展。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理整頓,連續5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活動,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465家餐飲單位實施“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工程。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連續3次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2016年全市經濟發展、行政、法制3項環境指數均居全省第1位,人民民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五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和法治宣傳教育,“六五”普法圓滿完成,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顧問、“三重一大”決策等制度。擴大政務公開,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著力打造陽光政府。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慵懶怠政、為官不為等問題,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政府執行力、公信力明顯增強,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與此同時,我們深入推進軍民融合、軍地協調發展,海軍某護衛艦被命名為“許昌艦”,建立了首個楊根思擁軍社區,第5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全面加強,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工作健康發展,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地震、人民防空、對口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
經過五年的艱苦奮鬥,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顯著改變,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許昌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擔當有為、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駐許部隊官兵、武警指戰員、公安民警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許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需要倍加珍惜、發揚光大。一是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只有堅持黨的堅強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講政治貫穿政府工作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含糊、不動搖,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才能為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二是必須堅定不移抓發展。只有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產業發展這一重點,不懈怠、不折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才能切實維護好、鞏固好許昌的良好發展態勢。三是必須應時合勢搶機遇。只有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準確把握髮展大勢、深刻理解大政方針,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開拓進取,才能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四是必須改革創新破難題。只有把改革、開放、創新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以改革推動發展,以開放帶動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才能突破瓶頸制約、擺脫路徑依賴、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活力。五是必須全心全意惠民生。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辦好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才能贏得人民最廣泛的理解、擁護和支持,形成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主要是: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傳統動能持續減弱,新興動能尚未形成規模,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偏低,發展質量效益有待提高;城鎮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優質資源供給不足;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各類矛盾風險交織疊加,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加大;政府職能轉變仍有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全局意識、責任意識、為民意識、法治意識樹得不牢,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仍然存在。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我們將牢記責任使命,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突出問題,決不辜負人民厚望。
二、今後五年總體思路和2017年重點工作
今後五年,是許昌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改革開放的機遇期,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期。做好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打好“四張牌”為總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建設“四個強市”為重點,著力推進鄭許融合發展,著力推動轉型發展,著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防風險惠民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建設實力許昌、活力許昌、魅力許昌,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前,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世界經濟成長乏力,全球貿易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三期疊加”,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許昌自身發展同樣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困難不容忽視,信心不可動搖。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實施“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許昌成為鄭州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市,這些都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市七次黨代會為許昌未來五年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吹響了建設“三力許昌”、“四個強市”、決勝全面小康的集結號。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奮力拚搏,我市發展一定能夠創造新的輝煌。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到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5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年均增長9%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城鄉居民收入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幸福指數明顯提高。經過五年奮鬥,全市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優勢大幅提升,“一極兩區四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成為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成為讓中原更加出彩的“領頭雁”之一。
根據市“十三五”規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發展目標,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增長7%,進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商投資保持穩定,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今年將召開黨的“十九大”,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鄭許融合發展,開創許昌發展新格局。建設鄭州大都市區是國家的大戰略、全省的大舉措,推進鄭許融合發展是許昌發展的大機遇,也是廣大民眾的大福祉。要把鄭許融合作為牽動全局的一號工程和主戰略,依託鄭州、對接空港、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在加快融合發展、建設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市進程中走在前列。
加強規劃引領。高標準編制鄭許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空間布局規劃、許港產業帶總體規劃,做好許東生態城、國家級高新區、高鐵北站組團等關鍵節點規劃,統籌生態布局、道路交通等專項規劃,著力完善規劃體系。
加強功能對接。推動中心城市北進拓展和組團式發展,主動承擔大都市區部分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旅遊、養生、宜居等核心功能,放大綜合優勢,突出發展特色,實現與鄭州互動發展。
加強交通對接。堅持交通先行,協同推進高速鐵路、貨運鐵路、城市快軌、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鄭許間立體交通體系,建成許港快速物流通道,年內開工建設機場至許昌快速軌道交通,著力打造與鄭州中心樞紐功能互補、緊密銜接、輻射豫南的大都市區門戶樞紐。
加強產業對接。以中心城區和長葛市域為重點,強力推動許港產業帶建設,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臨空產業和高端服務業,致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中德(許昌)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高端製造業項目,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加強生態對接。依託全市90萬畝花木林海,鞏固擴大生態環境優勢,打造魅力彰顯的鄭州“南花園”。加快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支持鄢陵打造全域花海,加快京廣高鐵等生態景觀廊道建設,促進生態、健康、養老、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加強平台對接。深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平台,加快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和功能性口岸規劃建設,推動信息、研發、金融、結算等公共服務平台與鄭州對接,實現互聯共享,努力構建相互銜接、高效便利的開放發展支撐體系。
(二)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經濟成長質量新提升。突出穩定工業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升級,穩定貿易出口,鞏固擴大我市良好發展態勢。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監測預警,深化服務企業工作,一企一策解決企業困難。強化企業資金保障,落實與省級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協定,力爭新增貸款175億元;通過企業上市、發行債券、投資基金等,實現直接融資100億元以上;積極開展“銀政通”業務,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認真落實企業上市培育行動計畫,加強政策扶持和全程服務,新增境外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以上,新培育壯大一批大公司大集團。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實施“18925”投資促進計畫,突出抓好180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900億元以上,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以上。堅持完善市級領導分包重點項目等推進機制,落實聯審聯批、模擬審批、並聯審批等制度,保障要素供給,加快建設速度。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促進消費擴大升級。落實國家、省擴大和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實施城鎮商品銷售暢通等十大行動,進一步放寬服務業準入,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健康護理、體育健身、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加強農村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高質量、高水平產品有效供給。創建“放心消費城市”,完善消費政策,最佳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讓民眾少煩心、多舒心。
擴大外貿出口規模。落實國務院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發揮區位和產業優勢,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建設外貿強市。推動發製品等產業提質轉型,擴大電力電氣設備、汽車零部件、綠色農產品等出口份額,提高機電產品出口比重,促進出口穩定增長。加快外貿公共服務平台和跨境電商口岸建設,鼓勵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三)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以大數據為引領,以信息化為支撐,以智慧型製造為抓手,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突出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深度融合創新,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邁進。
著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堅持最佳化存量與擴大增量並舉,培育新動能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並重,實施中國製造2025許昌行動綱要和“許昌製造7475”工程。開展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壯大電力裝備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重點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的比重超過40%。深入推進制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加快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和“機器換人”,推廣套用智慧型車間、智慧型工廠建設模式。鼓勵大企業集團加大創新投入、改善經營管理、積極併購重組,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優”發展。突出抓好中原矽材料產業園、許昌生物醫藥產業園等110個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96億元。加快產城融合試點市建設,推動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建國家和省級高新區。加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檢驗檢測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健全質量競爭機制,創造更多“中國名牌”。
著力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落實“1242”服務業發展計畫,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經濟成長新引擎。大力發展康養產業,以生態資源為依託,發揮中醫藥產業特色優勢,促進醫養結合,支持現有醫療和養老機構開設新業務,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養老資源,規劃建設許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重點推動鄢陵縣、禹州市、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一區三園”健康養生養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許昌綜合物流園區,推動多式聯運、冷鏈物流、城鄉郵政、快遞運送融合發展,初步建成四級物流配送網路。以冷鏈物流為龍頭,完善交易平台,加快建設集疏中心、生產加工、倉儲設施和冷鏈裝備製造等冷鏈項目,打造中原地區最大的“冷谷”。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支持發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縣(市)分支金融機構,支持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創新,規劃建設市商務中心區金融中心,增強金融綜合服務能力。突出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市、縣兩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發製品、蜂產品等特色電商產業,全市電商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加快魏都區、鄢陵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推進神垕國家級特色小鎮等項目,積極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力爭新增1—2家4A級景區。加快服務業“兩區”提速增效,實現產業集聚、特色培育和功能提升,促進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業態集聚,加快現代服務業核心區開發和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打造東城區商圈。
著力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以增加農民收入、強化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聚焦“四優四化”,實施“五大工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完成43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糧田2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萬畝,糧食產能穩定在280萬噸以上。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推廣種植優質專用小麥40萬畝,壓減玉米種植20萬畝,適度擴大花、菜、藥、煙、菌、薯等優勢特色產業規模;促進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畜牧業示範縣和標準化示範場;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企業家,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000家以上。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積極培育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和特色示範基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鼓勵和支持發展外向型農業,全面提高現代農業外向度。促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模式,盤活資產,增加農民民眾財產性收入。
著力建設網路經濟強市。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和民眾普遍受益。大力實施光纖網路改造提速工程,落實國家降低網路資費政策,全面提高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速率。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推進大數據產業園、政務雲和公有雲計算中心建設,加快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促進“政產學研用”聯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大數據共享採集、開發使用體系。將物聯網技術逐步融入物流運輸、電網調度、智慧型裝備等重點領域。推動跨境電商與農村電商有機結合,加快鄢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建設。完善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科學編制《許昌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讓創新成為引領許昌發展的第一動力。
壯大創新主體。突出抓好企業創新,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壯大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強全社會持久創業創新動力。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15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3家。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爭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源頭支持,努力在引進大院名校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匯聚創新人才。積極實施“許昌英才計畫”,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新組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暢通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建立領軍型人才柔性引進機制,改進人才評價體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許昌創新創業。
構建創新平台。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台,爭取國家級高新區獲批。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抓手,新建省級創新研發平台3—5個,新建市級以上創新研發平台30個,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做大做強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完善體制機制。積極利用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深化產教融合和校地校企合作,形成全方位開放創新格局。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深化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落實創新支持政策,完善科技創新投入和獎勵制度體系,讓創新創造蔚然成風。
(五)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豐富城市發展新內涵。堅持以人為核心,以建設中原宜居城市為目標,著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加強中心城區建設。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為引領,最佳化發展舉措,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推進實施“城市提質1421工程”,重點抓好220個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53億元。加快推進曹魏古城、城市中軸開發和市文化藝術中心、市體育中心等項目,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曹魏文化特色,彰顯城市文化內涵。加快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提升中心城區西部區域發展。以創建“中國人居環境獎”為統領,深入開展“五城聯創”,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整治城區易澇區段,有效治理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加強中心城區河湖水系管護及周邊環境整治,完善水系配套設施,讓清水長流、碧波永駐,進一步提高許昌的宜居性和美譽度。
大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圍繞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等,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強化頂層設計,科學確定城市定位,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充分彰顯城市魅力,逐步實現從拉大框架向提升質量轉變。全面落實許昌城市發展“1+5”PPP投融資協定,加快推進580個總投資2070億元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謀劃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加快縣級城市內涵式發展,加大“三城聯創”力度,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縣城。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快構建以居住證制度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讓落戶城市的人“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堅持產業為基,以產業帶動就業,為農民進城創造條件。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範圍,完善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體系。擴大教育資源供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教育權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支持禹州、長葛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建設。
提高房地產業發展質量。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輿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實施動態調控機制,加強房地產市場形勢研判和監管,科學把握住宅用地供應節奏。最佳化房地產增量,實現多樣化商品房供給,引導和規範發展養老地產、旅遊地產等新型地產。推進建築業改革發展,提高設計水平和工程質量。建立建築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引導龍頭骨幹企業組建聯合體參與市場競爭。實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計畫,今年啟動改造項目44個,新開工3.16萬套,完成年度投資90億元,真正讓民眾成為棚戶區改造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完善現代交通體系。加快許昌境內鄭合、鄭萬高鐵及4個高鐵站建設,抓好國道107線許昌境改建、國道311線許昌境改建、新元大道東延、忠武路及地下綜合管廊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強運輸場站和交通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公路運輸和服務網路。倡導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積極爭創國家公交都市。
加快中心鎮和鄉村建設。實施重點鎮建設示範工程,支持神垕、大周、陳化店、五女店等重點特色小鎮加快發展。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620公里,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34.2萬人,完成中心村和貧困村電網改造目標任務。統籌解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遺留問題。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加強古村落保護,延續文脈,留住“鄉愁”。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堅持改革推動、開放帶動,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增強內生動力,增添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堅決淘汰不達標落後產能,退出煤炭產能306萬噸;建立健全降成本工作協調機制,全面落實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政策措施。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再取消或下放一批審批事項,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著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實現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全覆蓋。持續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探索試行“多證合一”,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探索發展各類產業基金,籌建森源集團金融租賃公司。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最佳化支出結構,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政府投融資平台市場化轉型,建立多元融資制度,積極推動PPP項目,全面提升市、縣兩級投融資平台融資能力,爭創省級投融資試點城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完成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不斷擴大開放招商。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鞏固擴大與歐盟、東協成員國合作成果,深化對德合作。堅持引資引智引技並重,實現“招商”向“選商”轉變,瞄準國內外500強、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創新招商方式,辦好專題招商,注重項目落地,提高招商實效。改善投資環境,維護市場公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鼓勵富餘優勢產能“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深入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民營企業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激勵、企業風險化解機制。用足用活金融工具,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發揮擔保機構作用,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紮實推進“企業家隊伍培養十百千行動計畫”,壯大現代企業家群體。進一步最佳化政務環境,著力營造“親”“清”政商關係。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載體,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讓許昌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實施環境治理攻堅。保持大氣污染防治高壓態勢,強化揚塵和散煤治理、工業污染源監管、禁燒禁放等重點措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確保PM10、PM2.5濃度穩定下降,空氣優良天數207天以上,全面完成省定任務。加強水污染治理,全面實行“河長制”,堅持一河一策、水陸統籌,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升水環境質量,徹底消除縣(市)城區黑臭水體。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有效防控污染土壤環境風險。讓民眾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
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實施“綠滿許昌”行動計畫,推動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建設,加快山區、礦區、河道生態修復和平原綠化進程,加強城郊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積極構建生態廊道網路。全面提升村鎮綠化美化水平,打造20個都市生態農業(林業)園,形成半小時城郊休閒觀光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2.56萬畝,打造結構穩定、功能完善的綠色屏障。
推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實行綠色建築全覆蓋。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畫,提高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能效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循環經濟示範縣(市)、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靜脈產業園建設,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實現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踐行共享發展新理念。從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竭力抓好各項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牢記使命擔當,樹立為民情懷,把握“精準”核心,下足“繡花”功夫。認真落實“1+N”政策體系,嚴格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堅持“六步工作法”,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完成44個村、2.17萬貧困民眾脫貧任務。按照“六個一”的要求,全面查擺整改存在問題,著力抓好檔案資料規範化建設,確保實現“三個零差錯”、“三個顯著提高”,一次通過復檢、走在全省前列。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村電商、光伏發電等產業,確保脫貧不返貧,在扶貧路上決不丟下一戶、落下一人。
大力促進就業創業。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貧困家庭勞動力、去產能企業分流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做好軍隊轉業幹部、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促進“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統籌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完善創業擔保貸款制度,打造大眾創業高地。繼續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以上,全市新增城鎮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各6萬人,讓廣大民眾既安居又樂業。
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計畫,紮實推進“全面改薄”和職教攻堅,加快建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擴容工程,今年新建改擴建幼稚園50所以上、中國小100所以上。加快職教園區、許昌二高二期、許昌高中北校區改建等重點項目建設。以優質均衡為導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培育和引進更多名師、名校。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完善教育投入機制,逐步提高教師待遇。深化集團化辦學,快速放大優質教育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進優秀管理團隊,加強對外合作,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支持學校多樣化發展,滿足民眾特色教育需求,讓許昌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讓更多外地人慕名來許昌求學。
加強公共文體服務。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市級媒體融合發展,推進市融媒體產業發展基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啟動靈井“許昌人”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投資1.2億元,新增桌球、籃球、羽毛球等公共體育設施和兒童遊樂設施398處(套),著力打造“十五分鐘”健身圈。
加快“健康許昌”建設。實施《“健康許昌2030”行動規劃》,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加快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整體遷建等11個衛生項目建設。加強與省內外優質醫療機構合作,柔性引進和大力培育高素質醫療人才,大幅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建立市、縣、鄉三級救治網路體系,打造中心城區半小時、市域範圍2小時急救圈。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新建和規範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實現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提高人民民眾就醫滿意度。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加強重大疾病、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控。支持社會資本辦醫,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加強鄉村醫療用藥監管和技術指導,提高鄉村醫生待遇水平。改革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落實“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家庭和諧幸福。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推進社會保險“五險合一”,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推動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於45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於3300元。加強公租房管理,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申報程式,讓住房困難民眾及早入住。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關心幫助軍烈屬和孤寡老人,讓困難民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隱患排查治理等活動,抓好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繼續抓好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加強政府債務管控,完善金融監管體制,依法打擊各類金融違法行為,制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預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繼續治理非法集資、問題樓盤、信訪積案三類突出問題,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及時排查調處各類糾紛。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化平安許昌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全方位提高人民民眾安全感。
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宗教關係和諧,全面加強外事、僑務、港澳、對台工作。紮實做好統計、史志、檔案、社科研究、氣象、地震、對口援疆等工作。
(九)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科學發展新能力。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殫精竭慮,勤勉工作,永不懈怠,努力建設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和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意識,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完善推進機制,把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原則和要求貫穿於政府立法、決策、執行的全過程。切實改進政府立法,嚴格行政執法,加強執法監督,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動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嚴格遵守憲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堅持執政為民。強化宗旨意識,始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自覺把人民民眾的冷暖放在心上,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為民眾和市場主體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堅持務實重乾。強化發展意識,求規律之真,務發展之實,不做表面文章,不求數字好看,不動搖、不折騰,腳踏實地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乾。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幹事者鼓勁,為擔當者擔當。完善常態化督查問責機制,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團結帶領廣大幹部主動作為,發揚拼勁、狠勁和韌勁,以實幹推動發展,以實幹贏得未來。
堅持清廉為政。強化廉潔意識,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增強“四個意識”,強化政治擔當,落實“一崗雙責”,切實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準則》和《條例》,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懲治侵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格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20條意見,一以貫之糾正“四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降低行政成本。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以反腐敗的實際成效保障發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振奮精神,凝神聚力,真抓實幹,克難攻堅,為加快建設實力許昌、活力許昌、魅力許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