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瓦房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瓦房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一年來,在中共瓦房店市委的領導下,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快工業強市進程,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3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億元,增長14.9%;全口徑工商稅收15億元,增長2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7億元,增長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6127元,增長17.5%。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列第44位,在遼寧省首屆生活質量排行榜中位居縣(市)第一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瓦房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瓦房店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2007年1月9日
2006年工作回顧,2007年主要任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結構調整與升級,進一步深化改革,增添發展活力,全面擴大開放,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強化財政金融工作,搭建資金保障平台,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經濟續發優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瓦房店,關心民眾生活,實施民本工程,加強政府建設,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以來,在中共瓦房店市委的領導下,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戰略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快工業強市進程,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3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億元,增長14.9%;全口徑工商稅收15億元,增長2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7億元,增長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6127元,增長17.5%。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列第44位,在遼寧省首屆生活質量排行榜中位居縣(市)第一位。
——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啟動5個省級、28個大連市級示範村試點工作,投入7500萬元進行村屯集中整治,投入1000萬元建設文化體育設施;吸納社會資金20億元,開工建設各類項目80餘個,新農村建設迅速展開。我市進入全國無公害果菜十強市行列,“駝峰”牌紅富士蘋果被評為中國名牌;農業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產量43萬噸,水果產量42.3萬噸,蔬菜產量60萬噸,畜禽產量30萬噸,水產品產量27.8萬噸,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建設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110處;新建、擴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0家,扶持銷售額千萬元以上經紀人26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河道管理得到有效規範,完成農田水利重點工程120項;全面實行封山禁牧,植樹造林17萬畝、4000萬株,建設生態河127公里、綠色通道396公里。村民民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面貌發生較大改觀。
——工業強市實現新的跨越。在建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30個,其中億元以上28個。市級3個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6億元,開發土地7.9平方公里,平整場地13.5平方公里,完成部分電力、道路、給排水等工程;引進項目52個,投資總額90億元,開工項目28個,投產項目21個,實繳稅金2億元;大工具機機電園、瓦軸工業園項目部分投產,投資28億元的大化搬遷改造項目和投資5.7億元的深藍重工項目開工建設。鄉鎮工業區引進項目280個,投資總額43億元。新增規模企業134家,總量達350家,實現產值155億元,增長50%。開工投資千萬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30個,完成投資4.5億元,增長18.9%。通過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企業35家;新增省名牌產品2個。出台政策,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爭取上級扶持資金6300萬元。新增民營企業472家、個體工商戶3354戶。
——服務業業態有了新的提升。1.1萬平方米的大商集團(瓦房店)新瑪特超市正式營業,發展中小連鎖企業21家,新城區百貨大廈、購物廣場和娛樂城等開工建設;“千村百鎮”市場工程深入實施,建成農家連鎖店225個;復州城鎮躋身中國商業名鎮20強。龍門溫泉等旅遊項目穩步推進;一日游、農家游蓬勃發展,新增遊客8萬人次;全年接待遊客275萬人次。銀行貸款餘額75億元,增長23.8%;房地產、運輸、信息服務等產業快速發展。
——開放型經濟保持良好態勢。舉辦國內外大型招商活動6次,批建外資項目25個,契約外資2.5億美元,增長28.2%;實際使用外資5670萬美元。到位內資100億元,增長63.9%。自營出口3.29億美元,增長26.5%。外派勞務3000人。外資企業上繳稅金4560萬元,增長5.2%。
——財稅工作邁上新的台階。不斷強化納稅評估、發票管理、房產稅清理、稅務稽查等項工作,工商稅收快速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加額達2.6億元,連續4年排名全省縣級第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5.8億元,增長32%,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等投入增幅較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全部納入零餘額帳戶管理體系;非稅收入全部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和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節省了大量資金。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的突破。核電項目正式在我市進行稅務登記,並實施在地統計;完成了核電一期場地平整、核島負挖、施工用電、生活用水等工程。雙西線、瓦交線、申複線等幹線公路部分路段大修改造工程竣工;濱海路完成路基工程36公里;將軍石漁港完成800米防波堤和引堤建設,松木島港泊位基本建成。松樹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完成溢洪道工程,基本完成副壩工程。新建220千伏變電所1個,改建66千伏變電所4個,改造供電線路3條。長興島外部鐵路、高速公路、供水、供電等配套項目征地動遷前期工作結束。加大城市規劃和土地招拍掛工作力度,城市建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鑽石街景觀帶改造全部完成,安裝路燈800盞,治理瓦軸河500米,修築攔河壩1座;環境衛生清掃拓展到城鄉結合部,保潔面積增加100萬平方米。
——部分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安排8500萬元專項資金,解決市屬集體企業相關問題,當年投入1900萬元,解決了部分市屬集體企業補繳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四險”和“三部分人員”待遇問題,解除了3800餘人的後顧之憂;籌措4100萬元,解決了原玻璃廠、啤酒廠、陶瓷廠、造紙廠、化肥廠、大燈廠等10戶市屬國有企業5000餘名職工內欠等問題;有計畫、按比例償還部分公辦教師歷史拖欠工資1100萬元。
為民辦實事工程圓滿完成。23.3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項目成功摘牌,完成拆遷1.3萬平方米,建成3.5萬平方米;為農村殘疾、生活困難民眾新建、修繕房屋499戶。安置城鎮就業2.2萬人,清理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234萬元,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待遇,全市最低工資標準由380元提高到500元。新建市政道路10條,新建和維修城區公廁101座,鋪設步道方磚30萬平方米。大規模改造老城區及瓦軸地區供暖、供水、供氣管網,增加自來水受益人口6萬人;開工農村人畜飲水工程20項,可解決2.5萬人飲水困難;建設農村公路67條、26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為100個村安裝無線廣播,增加農村有線電視用戶2.4萬戶,城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7萬戶。完成農村移民搬遷265戶;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例達86.3%;發放城鄉低保補貼3013萬元,發放救災救濟款2539萬元。新建400平方米愛心救助超市1個。新增公交線路3條,延長了10條線路末班車時間,更新公車15輛。組建法律援助中心,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60案次。在城區10個農貿市場建立了藥殘和食品有毒有害物質檢測點。發放農戶小額貸款7.2億元。人民劇場改造工程完工,體育場改建工程完成基礎部分。實施農村中國小免費義務教育,免收課本費、學雜費3285萬元;扶貧助學1.2萬人次,補貼225萬元。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項目107個,引進高新技術成果30項,引進各類人才600人。一國中教學樓投入使用,五國中教學樓主體工程完工,為中國小配置電腦4700餘台, 新增辦學設施標準化學校10所,撤併農村國小27所;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83%;義務教育輟學率控制在1.22%以內;妥善解決了四國中和文化國小建設遺留問題。市委黨校辦公樓竣工。市急救中心、婦幼保健站投入使用。以遼劇為代表的地方戲曲文化在全國產生影響,復州皮影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計畫生育家庭發放獎勵和補貼資金127萬元。建成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8所, 新增社區用房12處、3600平方米,退役士兵培訓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其他各項事業均取得新的進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建設顯著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重點建議和提案辦理滿意率達100%。市民法律意識普遍增強,人民調解工作成效明顯。信訪形勢趨於好轉,民眾來信來訪數量下降。實施平安瓦房店創建工程,初步構建起六大技術防範系統,社會治安狀況有所好轉。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有力促進了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機關紀律作風整頓,狠剎領導幹部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公款吃喝、公款旅遊、鋪張浪費等歪風,機關作風進一步好轉,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兩城同創”目標圓滿實現。經過艱苦努力,我市圓滿完成創建工作,一舉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中,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數十萬民眾共同參與,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創建工作改善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全體市民的思維理念和文明程度。“兩城同創”的成功,標誌著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我市又一張靚麗的名片。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瓦房店在破解難題中實現了快發展,在更高起點上實現了新突破。發展令人振奮,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得益於天時地利、政通人和,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瓦部隊、中省市駐瓦單位,向關心、支持瓦房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一是城鄉間、區域間發展不夠協調,農村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二是三次產業比例不盡合理,經濟結構調整任務仍然艱巨,工業缺少規模大、支撐力和牽動力強的項目,服務業發展存在結構性問題,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較低;三是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 社會就業不夠穩定,社會保障體系不很完善,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尚需艱苦努力。四是發展環境仍存在一些問題,土地、資金等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比較突出; 個別政府部門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不高,社會治安問題仍然壓力較大。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問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2007年主要任務

2007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加快發展、全面振興的重要一年。在這一年裡,黨的十七大將要召開,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觀當前形勢,我們既面臨著世界經濟保持增長、我國經濟處於新一輪增長周期的良好機遇,也面對著石油價格波動、人民幣升值等嚴峻挑戰,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特別是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長興島開發、環渤海經濟帶建設將逐步加快,遼寧省和大連市也將給予我市更多的政策扶持。同時,我市工業強市戰略深入人心,水、電、路等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西郊、祝華、松木島三大工業區以及部分鄉鎮工業區建設初具規模,核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些都將為我市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強勁動力。全市上下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確保2007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力爭3-5年挺進50強,繼而儘早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列。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為目標,以創業、富民、和諧為導向,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工業強市,在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瓦房店等方面實現突破;不斷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建設管理創新型政府,確保政令暢通、合力增強、任務落實,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繁榮、富強、文明、和諧的瓦房店。
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14‰以內。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加強示範村建設,在試點和示範基礎上,將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開。堅持多予少取,逐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市鄉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重點用於產業項目、公益事業、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等方面補貼和獎勵。
調整結構,最佳化產業。加快結構升級,拓展產業領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初步構建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穩定糧食產量,壯大優勢產業,建設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69個;建設標準化水果示範園50個,新植果樹5萬畝;建設規模溫室小區50處,發展保護地果菜3萬畝;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創新海產養殖技術,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建設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5個,申報綠色食品標識5個、有機食品標識1個。
貼近市場,以工促農。用現代經營形式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新建、擴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家,新建農產品批發市場2處,建設千噸以上農產品儲藏庫8座,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20個,培育銷售額千萬元以上經紀人10名,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動名牌農產品創建工作。
科技帶動,加速轉移。著力強化現代農業技術、現代農業人才等項工作,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30個、示範戶1000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完成培訓5000人,轉移就業1.5萬人。
強化建設,固本強基。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組織好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的小城鎮規劃建設,開展衛生村鎮創建活動,搞好小城鎮垃圾、污水集中處理規劃。著力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建設生態文明村28個;加快新能源發展,建設大中型沼氣池8個、戶用沼氣池1000個,推進秸稈氣化示範項目;建設實用型農田水利工程120項。

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增強綜合經濟實力

全力打造中國軸承之城。以瓦軸為龍頭,整合、最佳化、提升軸承產業,創建中國軸承之城。加快推進包括市場行銷、技術培訓和質量檢測為主要內容的軸承服務中心建設。制定並落實政策措施,扶持規模以上軸承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發揮軸承協會作用,規範行業生產經營秩序,扶優扶強,提升整體品牌形象和對外競爭力,把軸承產業打造成我市第一工業品牌和城市標誌性品牌,努力建設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軸承產業基地和產品集散地。年內實現軸承產值80億元。
積極培育規模企業。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企業技術改造、增資擴建。開展星級企業評定活動,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企業集團4個;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做大機械裝備、食品加工、紡織花邊等地方名牌企業,提升在全國的影響力。開工投資千萬元以上擴建項目45個、技術改造項目50個。新增規模企業150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183億元,增長18%;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20家。通過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企業30家,獲大連市級以上名牌產品5個。
迅速擴大工業區集群優勢。松木島化工區增擴鹽田4平方公里,完成三期回填、道路、污水處理、電力、供水工程,以及港口圍堰等工程;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0個,開工15個;完成投資10億元,實現稅收5000萬元。大化搬遷改造項目完成主體工程。西郊工業區開發1平方公里,推進場地平整、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項目20個,開工15個,投產11個;完成投資20億元,實現產值30億元,稅收1.5億元。祝華工業區加快1.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項目12個,開工10個,投產8個;完成投資8億元,實現產值20億元,稅收1億元。加強鄉鎮工業區建設,引進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90個。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結構調整與升級

加速商貿業調整升級。出台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服務業結構調整。培育新城區商貿業,推進百貨大廈、購物廣場和娛樂城等項目建設;發展連鎖企業20家;提升市場建設水平,推進農貿市場超市化,完善廢舊物資收購、機動車維修和殯儀用品經銷市場。依託製造業特色,逐步發展工業設計、科技研發等現代生產服務業;扶持和規範運輸業發展,促進地產工業品和農產品流通。加快“千村百鎮”市場工程建設,實現農家店村村連鎖。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商業。
提升旅遊產業發展水平。開工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旅遊項目8個,銘湖度假區投資5000萬元完成溫泉項目;龍門溫泉度假區十洲雲水項目主體完工,地中海溫泉項目竣工投入使用;仙浴灣耗坨島開發要有突破性進展。創建國家AAAA級度假區1個、AAA級度假區2個。加強宣傳促銷,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新增遊客1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0億元。

進一步深化改革,增添發展活力

加強扶持,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面落實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安排專項資金,爭取上級資金,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建立銀企對接機制,為企業融資搭建平台。實施“321”工程,幫助民營企業培訓高級管理人員300人,中級管理人員2000人,技術工人10000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民營企業招商,為民營企業做強做大提供舞台。新增民營企業530家,個體工商戶3200戶;新建投資50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5家。
推進改革,創造發展新優勢。加快農村財政體制、醫療衛生體制、教育體制等綜合改革,進一步解決新農村建設的體制障礙。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推進流通體制改革。落實公務員法,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實施公務員工資制度和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

全面擴大開放,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進一步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夯實基礎,建立市鄉兩級招商引資項目庫;創新激勵機制,加快招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進程;以專題招商為重點,組織好國內外招商活動;集中精力進行大項目招商,重點推進韓國大洲水泥等項目;加速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提高項目質量。全年完成契約外資2.5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000萬美元;實際使用內資120億元,增長20%。
加大外貿出口和勞務輸出力度。擴大出口規模,最佳化出口結構,推動優勢出口產品上規模、上檔次,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加強協調服務,扶持出口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自營出口3.62億美元。擴大勞務輸出,外派勞務3300人。

強化財政金融工作,搭建資金保障平台

嚴格稅費征管,依法治稅理財。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欠繳稅收,嚴厲打擊偷抗騙稅行為;完善資源稅、土地稅等稅收管理,繼續清理房產稅, 進一步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納稅評估,擴大稅收增長點。積極扶持納稅大戶做強做大。完善非稅收入管理辦法,提高征管水平。進一步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在財力安排上,重點向解決民眾困難、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傾斜,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規範招投標管理,建設政府項目公開交易綜合大廳;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保證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加大對低收入鄉鎮的扶持,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加快解決關係職工切身利益的產改遺留問題和拖欠公教人員工資問題。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範財政風險。努力化解村級債務。
加強金融環境建設,強化信貸資金支持。推進金融安全區建設,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積極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業,全面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建立考評激勵機制, 鼓勵和促進金融機構全面服務於地方建設。鼓勵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在瓦房店拓展業務,支持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強保險、證券業自律建設,引導保險業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經濟續發優勢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逐步解決發展瓶頸。全力支持,最佳化服務,確保核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和施工服務區等工程順利推進。完成松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爭取年內通過驗收。加快電力設施建設與改造,完成西郊、松木島、趙屯、閻店、土城等66千伏變電所建設,進行220千伏復紅線和66千伏虎爐線、三長線、寶水線等線路改造。啟動風電項目建設。完成將軍石漁港一期工程。實施雙西線、復紅線公路部分路段改擴建工程,瓦交線、龍李線公路部分路段大中修工程; 繼續推進農村公路網建設;濱海公路完成路面75公里,完成路基、橋涵95公里;積極配合做好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繼續支持長興島開發。圍繞城八線公路、長興島開發和核電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城八線經濟帶和核電能源服務區。
加強規劃建設,著力改善城鄉環境。鞏固創衛、創模成果,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爭取通過省政府批准;大力提高城市建設綜合效益,重點做好城市商貿區、住宅區、景點景區和主要路街規劃設計,並嚴格按規劃實施。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完成西內環南北段等14條路街建設,新鋪步道方磚15萬平方米,新建公廁5座,為20條路街安裝和完善路燈;新建、改建供暖管線13公里、供水管線5.4公里、供氣管線3.8公里;加強路街、廣場、小區綠化的養護管理,新植樹木15萬株;實施西山公園整體綠化工程,園內住戶全部搬遷。採取社會化運作和政府補貼的辦法,組建非封閉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公司,逐步解決部分住宅樓棄管問題。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瓦房店

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啟動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加強環境設施建設,增強環保監管能力,推行工業企業排污許可制度,治理汽車尾氣;進行海域綜合整治,嚴格控制改變海洋環境、破壞海洋生態的用海項目,全面遏制海域污染;治理回頭河4公里、瓦軸河1.4公里;進一步整頓城市經商、交通、衛生秩序,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飲用水安全。強化資源保護,全面規範礦山開發、河道采沙等行為,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推進生態綠化工程,植樹造林15萬畝、3000萬株,建設綠色通道100公里、生態河50公里;啟動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東風項目區建設,治理水土流失7萬畝。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為主的社會公德教育,努力營造蓬勃向上、和諧共處的城鄉氛圍。建設創新型城市,實施科技創新項目80項,引進開發高新科技成果30個,培育做大民營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0個。重視人才引進和引智工作,引進各類技術人才400人。深入進行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教師交流制度,完成五國中整體搬遷;給予政策扶持,促進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快速發展;加強中國小安全管理,確保校園秩序和師生安全。加強醫療體系建設,結核病防治所業務用房投入使用,疾控體系標準化建設基本達標,探索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加強醫藥行業價格監管,開展城市醫生下鄉服務活動,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快健康城市建設;改造無害化廁所1500個。深入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提升遼劇水平,完成體育場改建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實施免費婚前體檢。認真做好婦女兒童工作。開展好在地統計工作。規範社區管理,建設示範社區18個;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建設高標準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5所;完成復州殯儀館改造工程;爭創省雙擁模範城。
全力以赴做好社會穩定工作。強化生產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開展普法教育,規範律師從業行為。認真做好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積極預防、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對邪教組織的打擊力度;深入開展打擊非法傳銷專項行動。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增強社會安全感。

關心民眾生活,實施民本工程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就業崗位,強化就業培訓,安置城鎮就業2萬人;發展和諧勞動關係;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確保社會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加強城鄉低保工作,做到應保盡保。
深入開展扶貧幫困工作。認真做好救災救濟,改造農村生活困難家庭危房474戶,為貧困、殘疾人家庭配置彩電2000台,繼續加大扶貧助學工作力度。
解決好涉及民眾利益的實際問題。建設人畜飲水工程10項,解決1萬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為城區6個封閉農貿市場增設藥殘和食品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設備;創建農村“放心店”200家。為100個村安裝無線廣播,增加農村有線電視用戶2.5萬戶;完成城鄉居民門牌安裝工作,基本實現戶戶通郵。完成棚戶區改造22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確保當年回遷10萬平方米以上。安裝居民樓道防盜門500個;增設非封閉住宅小區燈光設施,規範保全服務,建設平安小區。開展創建公交文明服務視窗活動,更新公車30輛,新增公車20輛,主要線路實現5分鐘一個班次;進行城市公交化運營模式向農村延伸試點。從嚴治理價格欺詐行為,確保物價穩定。

加強政府建設,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強化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規範政府工作規則,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切實做到文明執法、公正執法;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責任追究制度,從嚴治理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人民團體、社會輿論的廣泛監督。
強化公共服務,推進效能政府建設。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度,主動為基層、企業和民眾解決實際問題。深入開展政府機關紀律作風整頓,加大行政效能監察力度,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各類審批事項原則上全部進入中心辦理,嚴格實行“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完成市政府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平台建設,實現政府部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強化制度監督,推進廉潔政府建設。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財務審計和行政監察,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積極推進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建立健全專家諮詢、社會聽證等制度,重大決策、重大項目、政府採購、土地招拍掛、大額專項資金使用等,在集體決策的基礎上,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樹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實現瓦房店的崛起與振興,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已經處在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讓我們在中共瓦房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積聚全市百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繼往開來,埋頭苦幹,開拓創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為瓦房店的明天更加美好,為早日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列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