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8年

1458年

中國歷史紀年1458年,在明朝天順二年,屬於中國後期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58年
  • 朝代:明朝
  • 年號:天順二年
  • 大事件:北海北岸建“太素殿”
  • 歷史大事:詔修《大明一統志》
中國紀年,本年年表,大事記,出生,逝世,歷史大事,

中國紀年

1458年,明朝天順二年。

本年年表

大事記

1)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現五龍亭處)建“太素殿”,由於用錫做材料,又稱為“錫殿”,也叫“避暑涼殿”。
2)馬提亞一世於1458年1月由布達佩斯的大議會選為匈牙利國王。
3)1458年,英宗朱祁鎮頒給李文鐵券。這塊鐵券就是上文開始時介紹的中國古代檔案珍藏之一的“金書鐵券”。
4)1458年土耳其人占領雅典後將神廟改為清真寺。
5)1458年太極宗師張三豐(1247—1458),福建邵武垓下村人,發明了內拳

出生

尼子經久(1458年12月25日—1541年11月30日),日本戰國時期出雲國的武將、大名。尼子經久以其下克上的傳奇經歷而與伊勢長氏、齋藤秀龍等人齊名,故流傳下來的生平資料有被後人修飾和誇大的可能。

逝世

阿方索五世(西班牙語:Alfonso V el Magnánimo,1396年~1458年6月27日)阿拉貢西西里國王(1416年~1458年
阿方索五世的半身像, 現藏巴黎羅浮宮在位),那不勒斯國王(稱阿方索一世,1442年起)。他是第一個同時統治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西班牙君主。在獲得那不勒斯王位後,他也被稱為兩西西里國王。
阿方索五世阿拉貢斐迪南一世之子,母親為卡斯蒂利亞公主萊昂諾·烏拉爾卡。由於在繼承王位之後,阿方索五世當眾銷毀了一份寫有反對他即位的阿拉貢貴族的名單,他得到了“寬宏的阿方索”這個稱號。
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又譯加里斯都三世、嘉禮三世(1378年12月31日-1458年8月6日),原名Alfons de Borja,1455年4月8日—1458年8月6日在位。

歷史大事

詔修《大明一統志》
天順二年(1458)八月二十四日,英宗敕諭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李賢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學士彭時、翰林院學士呂原說:我以為天下輿地之廣,不可無記載以備觀覽。古昔帝王皆留意之。我太祖、太宗皇帝曾命儒臣修之,終未完成。景泰年間雖已成書,而繁簡失宜,去取不當。今命你們折衷群書,務臻精要,繼成祖之初志,以昭示我朝統一之盛,以幸天下而傳後世。遂命李賢等為總裁官。歷經四年,於五年四月編成,英宗親自作序,名《大明一統志》,全九十卷。因襲《大元一統志》體例,參考《寰宇通志》,以兩京、十三布政司分區,下轄府州縣,再分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勝、風俗及人物、古蹟等目。最後附有《外夷》各國和地區的地理沿革等。其中所引古事,雖多有錯化,甚至句讀不通,但保存了不少史料,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劉鉉逝世
劉鉉(1394-1458),字宗器,號假庵,長洲人。永樂中,用善書征入翰林。舉順天鄉試,授中書舍人宣德時,參預修《成祖實錄》和《仁宗實錄》,遷為兵部主事,仍供事內廷。正統中,再修《宣宗實錄》,進侍講,教習庶吉士。景帝立,進侍講學士,直經筵。景泰三年(1452),以高谷薦,遷國監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願歸者停其月廩。以劉鉉之請,遂得復給。天順初,改少詹事,侍東宮講讀。天順二年(1458)十月初六日卒,年六十五。贈禮部左侍郎,謚文恭。有《假庵稿》、《文恭公詩集》。
詔訂《諸司職掌》
天順二年(1458)閏二月十九日,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李賢等奏言:洪惟祖宗創業垂統立經定製,為萬世法則,久而後備。而《諸司職掌》系洪武年間所修,彼時制度尚未有定,以後漸加增損,與前或異,或不重新編纂刊正,難於考據遵行。請令各衙門查照洪武、永樂以來,更定在京各衙門並官員職名等項,逐一備細明白開報本院,委官員數員,仍照舊式類編為書,完備進呈官為刻印,須與各衙門遵守施行。此亦是皇上繼志述事之一端。英宗允準,詔各衙門查報,以備類編成書。
頒行優老之政
天順二年(1458)正月二十二日,英宗以上皇太后徽號,頒行優老之政:軍民之間有年八十以上,不分男女,有司給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加倍給予;男子百歲,加與冠帶,以榮終身;年七十以上,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泛差役,無丁之家,有司時加存恤,勿令失所;軍官老疾不能任事告替職的,準令兒男赴部替職,免其自來;內外官有父母年老在家、頒分俸助養,準令分俸於原籍關支;兩京文官七品以上,未及三年,任內無過、其父母年至七十未受封的,先給誥敕如其子職給封,不為常例,敢有冒年,治以重罪;四品以上官年七十以禮至仕家貧不能自存者,有司年給俸米五石,以資養贍;官吏、生員有親老願回侍養的,準令回家侍養,親終赴部聽用;軍匠廚役人等,年六十五以上,筋力衰憊的,許令壯丁代替。聽其優閒;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有司開具實跡奏聞,以憑旌表。英宗強調:優老恩典,有司務當從實遵行,不許虛應故事,違者必罪不宥。
復令巡撫提督軍務
英宗復辟,石亨文臣不宜節制武臣為言,請罷巡撫提督軍務,於天順元年(1457)正月奏罷。天順二年四月,英宗認為,巡撫官革去後,軍官縱肆,士卒疲弛,是文武官不相制約之故。請李賢為朝廷舉薦有才能者充任。李賢說: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需人最急。英宗遂於天順二年五月十六日派太僕卿程信赴遼東,山東布政使王寧宣府,僉都御史李秉赴大同,監察御史徐瑄赴延綏,山西布政使陳翼赴寧夏,陝西布政使芮釗赴甘肅,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兼提督軍務。彼此以京官巡撫地方如舊制。
青陽溝之捷
天順二年(1458)十一月,蒙古孛來進犯延綏。當時,楊信充總兵官鎮延綏,都督僉事張欽副之,於青陽溝大敗敵寇,獲捷。張欽又敗於野馬澗等處。捷聞,封楊信為彰武伯,張欽為都督同知,鎮守如故。
羅綺下獄
羅綺,生卒年不詳,磁州人。宣德五年進士,授御史,巡按直隸、福建,有能名。正統九年(1444)參贊寧夏軍務,擢大理寺右寺丞,參贊如故。曾以事劾指揮任信、陳斌。二人皆為太監王振黨羽。此後屢為振黨所陷,謫戍遼東。景帝即位,羅綺冤,以于謙、金濂薦,召復故官,進右少卿。副李實出使瓦剌。英宗還,以勞擢刑部左侍郎,鎮守四川松藩。天順元年(1457)五月初一日召為左副都御史。同年六月初二日,以石亨誣陷下獄,降廣東參政。羅綺遲遲未赴任。天順二年(1458)閏二月,羅綺鄉人告磁州同知龍約自京還,與羅綺言英宗仍寵宦官,刻香木為王振形以葬,羅綺聞知微笑云:“朝廷失敗,致吾輩降黜。”再逮下獄,坐死,籍其家。家屬戍邊,婦女沒入浣衣局。憲宗立,赦為民,還其資產。
張軏(yuè)逝世
張軏(?-1458),祥符人。永樂入中罕衛,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從宣宗征討朱高煦之叛,又從成國公朱勇出塞至氈帽山。正統十三年(1448)以副總兵征麓川。積功至前府左都督,總京營之兵。景泰二年(1451)坐驕淫不道下獄,不久釋出。景帝病,軏與石亨曹吉祥迎立英宗於南宮,封為太平候,力促于謙、王文、范廣之死。其納賄亂政,為害一時。天順二年(1458)三月卒,贈裕國公,謚勇襄。
楊善逝世
楊善(1384-1458),字思敬,大興人。永樂元年(1403)任鴻臚寺序班,進右寺丞。仁宗即位,擢鴻臚寺卿。正統時擢禮部左侍郎。後使瓦剌迎英宗歸。英宗復辟,封興濟伯。天順元年(1457)三月以興濟伯兼禮部尚書署部事。天順二年五月初一日卒於官,年七十五。贈興濟候,謚忠敏。
吳與弼至京
英宗欲引賢者為己臂助,乃謀於李賢,囑其舉薦處士吳與弼。英宗遂遣行人曹隆齎禮幣前往。吳與弼以朝廷厚意,當赴闕謝恩,遂來京。天順二年(1458)五月至京師,十六日入朝,即日被授為左春坊諭德,與弼固辭。英宗於文華殿對吳與弼說:朝廷重卿之學行,特授你宮僚,希望你輔導太子。與弼終不接受。吳與弼留京師二月,遂以疾請回鄉,英宗賜敕慰勞,賚以銀幣,又遣行人送還,令有司月給米二石。
毛勝逝世
毛勝(?-1458)字用欽,初名福壽,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孫。初嗣羽林指揮使,後進為都指揮使。曾一度叛明逃往塞外,尋復自還。正統七年(1442)以征麓川功,擢為都督僉事。再征麓川,充左參將。麓川之亂平,毛勝進為都督同知。正統十四年(1449),毛勝鎮大同,不久,以武清伯石亨薦,景帝進勝左都督,率三千營操練。也先數次進逼京師,毛勝守京師,禦敵建功。事定,被定以左副總兵統河間、東昌降夷赴貴州,鎮壓韋同烈起義,封南寧伯。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貪暴不法數十事,且言勝本降人,狡猾難制,今又數通外夷,恐貽邊患。詔令巡撫覆實,不久便置而不問。毛勝天順二年(1458)八月卒。贈候,謚莊毅。
李賢請罷錦衣官校刺事
英宗恐廷臣黨比,欲知外事,多倚錦衣官校為耳目,因此指揮門達逯杲俱得寵。逯呆遣校尉偵事四出,所至之處,官吏為之震恐,多進美妓貨賄以求免,雖親藩亦懼焉。無賄者動輒被逮,每逮一人必破數大家。天順二年(1458)十月初一日,英宗屏去左右,問李賢政治得失,李賢極言官校出入,逮籍罪人之弊。英宗令人密察,果如李賢所言,遂召指揮僉事門達戒諭道:敢有不悛,罪毋赦。
鄭泰逝世
鄭泰(?-1458),字景陽,舒城人。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改吏科。正統初遷都給事中,參預銓官。正統五年(1440)十一月遷南京刑部左侍郎,辦事明允。景泰二年(1451)二月遷本部左侍郎。天順元年(1457)二月改南京吏部左侍郎,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卒。
劉廣衡逝世
劉廣衡(1395-1458),字克平,江西萬安人。永樂二十二年進士,拜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有能譽。升陝西按察司副使,民決少有冤獄。升陝西右布政使。景泰改元,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鎮守陝西。條上時政數十事,多被採用。奉命錄囚南京,多所平反。提督遼東軍務。天順改元,召還,調任刑部左侍郎,擢為刑部尚書。不久以疾乞致仕,未行,天順二年(1458)十二月十五日卒,年六十四。其為人坦誠,不立崖岸,處事通敏,為時人稱道。
昆明市金崗塔建立
金剛塔又名“穿心塔”位於昆明市官渡古鎮。該塔建於明天順二年(1458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塔上部毀壞,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1982年又加修葺,並在四周建鐵欄保護。1996年國務院公布該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剛塔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寶塔。該建築群共有五塔,建於一座方形高台基座上。台基高4.7米,邊長10.4米,東、西、南、北四道券門十字貫通,故又稱穿心塔。據說,以前人們往返經過此地都要穿行此塔,甚至連新娘的花轎也不例外。人們認為這樣可以與神相通,帶來好運。主塔高大雄偉居中,高16.05米,周圍的四座小塔僅高5米。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的一處砂石構築的典型喇嘛式佛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