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鎮

官渡古鎮

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官渡古鎮大門(大牌坊)位於昆明東南郊 8 公里處,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公里。 官渡古鎮文化古蹟眾多, 人文景觀豐富, 在不到 1.5 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渡古鎮
  • 外文名稱:The ancient town of Guandu
  • 地理位置:雲南省昆明市東南郊
  • 氣候類型: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金剛座寶塔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雲南省昆明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歷史溯源,古鎮美食,古鎮非遺,榮譽,交通信息,

簡介

官渡古鎮大門(大牌坊)位於昆明東南郊 8 公里處,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公里。 官渡古鎮文化古蹟眾多, 人文景觀豐富, 在不到 1.5 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官渡古鎮因其歷史文化深厚而 遠近聞名,歷史文化古蹟雖有損毀,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以保留下來。古鎮中那些 用螺螄殼和著粘土舂夯而成的院牆,依然在風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實屬難 得。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官渡曾是一個譽滿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古鎮之一,唐宋時已是滇池東昆岸的一大集鎮,元代與昆明同時設縣,明清已成為商業、手工業很發達的鄉鎮。昔日官渡,商賈雲集,高塔輝映,有五山、六寺、七閣、八 廟和眾多人文景觀, 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文化建築遺址。
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官渡原名“窩洞”是滇池岸邊一個螺絲殼堆積如山的漁村。這裡雲水淼靄,薰風無浪,風光如畫。早在唐代,“窩洞”便是南詔王公遊覽滇池時理想的駐足之地。宋代,大約在1180年至1190年間,駐守“鄯闡”的演習高生世,常乘舟至窩洞遊覽。高生世的船繩於岸邊,於是便把窩洞命名為“官渡”。高氏似乎對官渡情有獨鐘,乾脆把官渡劃為自己直接管轄的治所,於窩洞置官渡縣治,並修建了城池。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官渡作為風景旅遊名勝區,成為達官貴人修建行宮別墅,名流賢達光顧流連的寶地。“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歸”,古老的官渡沉浸在一片絲竹管弦之聲中。
當然,最早在此駐足的,不僅有南詔大理國的王公貴族及其侍從,還有與他們形影相隨的宗教文化。官渡建造時間最早的寺廟是始建於唐朝的供奉摩訶迦羅(大黑天神)的土主廟和宋代的法定寺。現在的土主廟大殿體量較大,前廊後廈,穿斗式七檀梁架結構,特別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翹如意斗拱,規模宏麗,繁富華美。法定寺體量不大,但舉架較高。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於裝飾。正面外檐裝飾華麗,明間檐下飾雙鳳朝陽透雕,檐柱頂端飾木雕麒麟,四角梁出頭刻成鳳形狀,造形生動,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築的風貌,具較高建築藝術價值。它們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溯源

官渡“六寺之首”妙湛寺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後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遷建於現址古鎮的中央。寺內建有東、西兩座13層密檐實心方形磚塔。後來西塔毀於地震,而東塔保留至今。當然,在官渡古鎮宗教建築中名氣最大,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妙湛寺前的金剛寶座塔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天順二年(1457年)重修妙湛寺時,“乃即寺之前闢地復造浮圖一規”,這“浮圖一規”就是金剛寶座塔。建金剛寶座塔的倡導者是特進榮祿大夫鎮守雲南總兵沐璘,出資者是鎮守雲南太監羅珪,他們都是當時統治雲南的頭面人物。新建石塔的目的是為了“造功德”,“求延壽”,“順習俗穩民心”,“而以不治治之也”。這裡說的“順習俗穩民心”,指的是民間有螺絲怪興風作浪的傳說,故建塔以鎮之。在我國現存的十餘座金剛塔中,妙湛寺金剛塔是建造時間最早,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這座金剛塔,與妙湛寺的兩座密檐磚塔相輝映,不僅體現了“有容乃大”、“顯密並舉”的佛門精神,而且建築上高低錯落,品字布局,十分壯觀,構成了官渡鎮古建築群的核心。
金剛寶座塔原為印度伽耶城尼連禪河畔釋迦牟尼佛得道成佛處的紀念塔,稱為“佛陀伽耶大塔”。又被稱為“壇城”,即“神壇”。塔座四角各建一幢小方形塔,拱衛著中間一座高大錐形塔。五個塔代表五方佛,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來,四周四幢依順時針代表阿閦如來、寶生如來、彌陀如來和不空如來。
官渡金剛寶座塔由基座、塔體兩大部分組成,基座的平面為正四方型,邊長為10.4米,高4.7米。基座的底部跨空,有東西南北四道券門相通,可過往行人車馬。基座之上,五塔聳立。中央建高16米的主塔,四角配以高8.84米的小塔。主塔宏巨雄偉,小塔小巧玲瓏。主塔與小塔都由須彌座、塔身、塔頸和塔剎組成,但式樣不同,風格迥異。大小塔相映生輝,十分諧調。高聳俊秀的塔剎,簇擁聳立,猶如雨後春筍,爭相破土,形象輕盈俏麗,有一種飛動之美。
官渡金剛寶座塔不僅整體構思意象飄逸,令人沉思遐想。細部的銅鑄石刻也十分精美。無論是主塔須彌座上的五種坐騎動物形象和四角的金剛大力士,還是佛龕中的佛像,雕工都極為精細,無不細膩逼真,活靈活現。銅鑄傘蓋上的手持寶劍、琵琶、珍珠傘、花狐貂等法器的四大天王,以及跨空的塔基頂部中心嵌砌的鑄有九尊佛像的銅質金輪,鑄刻也極為精美,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官渡是藏傳佛教進入昆明地區的登入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築留下了藏式密宗佛塔深深烙印,這鮮明地體現在喇嘛塔式的塔身建築上。後來建造的北京大正覺寺碧雲寺和呼和浩特慈雲寺金剛塔的塔身都是典型的漢式多層密檐塔,喇嘛塔式塔身的金剛塔全國僅此一例。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官渡金剛寶座塔既浸透著宗教文化的靈光,又洋溢著建築藝術詩意的魅力,給人以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至今,我們已無法知道是誰設計和建造了這一件精美的藝術傑作,史書只記載了倡議和捐資官員的名字,但這座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的石塔,永遠是他們智慧和才華在後人心中樹立的豐碑。
元代,孔子樓也在官渡建立起來,這對官渡子弟讀書習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這裡走出了著名文人王思訓。王思訓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任過江西學政,他曾當過幼年雍正皇帝的老師,康熙帝曾賜他書萬卷。王思訓榮歸故里之後,建賜書堂典藏。至今賜書堂猶存。到了清代,官渡古鎮在今螺峰、秀英、西莊和尚義4個村子的範圍內已形成洋溢著濃濃文化色彩“六寺七閣八廟”的建築群。這些壯觀的建築與自然風光相融合,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圖,形成了所謂官渡八景,即“古渡漁燈”、“螺峰疊翠”、“雲台月照”、“杏圃牧羊”、“凌雲煙繚”、“滇南草坪”、“金剛夜語”和“筆寫蒼穹”。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當年,走進官渡,只見一望無際的滇池水清波蕩漾,鷗戲魚肥;浩瀚的天空中雲展雲舒,變換無窮。湖邊蘆葦叢中嬉戲著成群的野鳥,螺峰山百株柏樹依山腳層疊至山頂,碧綠層疊。寺廟裡的鐘罄之聲和書院裡朗朗讀書聲透過朝雲暮雨悠悠飄來;高聳的密檐塔和金剛塔直指蒼穹,猶如神人大師揮動大筆,讚美天地,祝福人間。岸邊大片杏樹林中,牧童捉迷藏,玩遊戲,充滿稚氣的歡快;遊客賦詩、飲酒,對奕作樂,笛韻悠揚。街市上車來人往,人頭攢動,每逢廟會期間,不僅市區居民前來參加廟會,鄰縣居民也蜂擁而至。五穀寺西旁草坪空地上,人山人海,熱鬧異常,遠非當時一般市集所能比擬。入夜,渡口燈塔上升起一串明亮的紅色燈籠,引領官船漁舟徐徐駛來;月明時節,雲台宮倒影於常年水清如鏡的水池中,清風拂過,宮影蕩漾;金剛橋上,偶爾傳來金剛竊竊私語。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湖岸線逐步退縮,官渡的自然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老的廟堂建築逐漸陳舊破敗,有的甚至被拆除,著名的金剛寶座塔也沉陷了一米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坑。2001年4月,官渡古鎮文化古蹟搶救工程動工,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各級政府投巨資,將1350噸的金剛寶座塔整體抬升2.4米,並重建了妙湛寺及西塔,修復了孔廟,武廟,賜書堂,法定寺,土主廟,觀音寺,上、下閣樓等古建築。鎮上的傳統民居也在有計畫的修繕,同時,民俗民間文化活動以及傳統風味小吃逐步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在規劃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聯繫著悠久燦爛歷史和光輝未來的古老而又年輕的的新官渡
官渡古鎮圖片官渡古鎮圖片

古鎮美食

土主廟旁的李家麥粑粑, 土主廟正對面的眼鏡麥粑粑。涼粉,炸洋芋,烤臭豆腐,木瓜水,醃菜、官渡粑粑、木瓜果脯等、“尿”泡梨、涼米線、涼麵、涼粉、泡菜、包漿豆腐、小鍋米線、泡雞腳、甜白酒、抓抓粉……

古鎮非遺

雲南圍棋廠: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學校辦工廠改名為雲南圍棋廠,生產 “雲”字牌圍棋,雲南圍棋廠生產的雲子,正面微凸,底面扁平,弧線自然,古樸渾厚,手感舒適。白子晶瑩似玉,黑子烏黑透碧,猶如天然玉石磨製而成。2012年搬遷至官渡古鎮,創辦了雲子棋館,主要用於接待圍棋高端比賽、精品雲子展覽及雲子商品展示等。雲子棋館建造獨特,進門可見用黑白雲子鑲嵌的陰陽太極圖,大廳可見用黑白鵝卵石鋪設的棋局地面。雲子展示中心更是收集展示了各種款式的珍貴雲子。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於2013年1月竣工,屬於公益性設施,全年免費向市民開放。自2011年至今已在此舉辦了三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活動。基地可概括為二館三中心:官渡民俗博物館、官渡民間繪畫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中心、官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目前該基地已授牌建成“雲南省文化活動基地美術示範點”,“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官渡民間繪畫博物館”,“官渡區、空港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和“官渡區、空港經濟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人才培訓基地”。
烏銅走銀傳習館:烏銅走銀的傳承人金永財先生於2010年8月出資120萬元,在官渡古鎮建立了總面積247平方米的烏銅走銀傳習館,至今已培訓學員286人次,每年接受參觀人數達到80000餘人。目前,烏銅走銀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屬傳統民間金屬製作工藝,走銀即鍍銀,烏銅走銀即在銅胚上鏤刻出精美的紋飾圖樣,然後在陰刻的紋飾內鍍銀或金,再將銅胚表面處理成黑色,使其在莊重深沉的黑底上襯托出銀(金)光閃閃的燦爛飾紋,使工藝品顯得雍容華貴,瑰麗多彩。其造型奇巧,製作工藝精湛,作品形態各異,種類十分廣泛,因烏銅走銀成品製作工藝精湛,文化特色濃郁,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收藏價值。烏銅走銀的代表佳作是陳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雲南廳的風景畫。此畫高1.2米,寬1.5米,在烏黑錚亮的底色上,昆明西山、滇池、大觀樓分別用金、銀鑲嵌其間,十分精美,堪稱藝術珍品。
官渡餌塊傳習館:建立於2011年1月30日,傳習館面積320平方米,總投資80萬元,平均每天參觀人數有300餘人。目前,官渡餌塊被評為昆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餌塊為雲南特有,是雲南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作為民俗,餌塊還是雲南人過春節必吃的食物之一,可燒、可煮、可炒、可鹵、可蒸、可炸。由於味美、易食等特點名揚四方,並逐步演變成為不分季節的美食。2008年官渡餌塊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製作工藝十分講究,成品白膩、耐煮、經泡、爽口而遠近聞名,與官渡米線,官渡粑粑並稱“官渡三寶”。
官渡滇劇花燈傳習館:成立於2011年4月26日,傳習館面積500平方米,總投資300餘萬元,每天接待遊客有100餘人。官渡滇劇花燈傳習館命名為古渡梨園,以民間傳承和學校傳承等方式,對滇劇、花燈進行挖掘、保護和傳承。目前傳習館是雲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滇劇、花燈傳習館。傳習館經常舉辦滇劇、花燈傳承培訓班,還組織形式多樣的“滇劇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學生。目前,傳承館已培訓學員300餘人,演出650餘場次。受到官渡人民的廣泛青睞,演出現場更是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熱鬧場面,這裡演出的一曲曲滇劇,一段段花燈勾起了官渡人民對“老雲南”的回味與懷念。目前,滇劇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榮譽

2000年,官渡古鎮被昆明市政府列為昆明市首批明星小城鎮;2002年被列為昆明市20個明星城鎮之一; 2003年被五部委列為“全國重點建設小城鎮、科技示範小城鎮”;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評為“國家級重點小城鎮”;2005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官渡古鎮漢族文化保護區”列入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2006年被雲南日報評為“雲南十大名鎮”;2010年5月被國家旅遊局、住建部正式批准為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示範名鎮”; 2011年4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10月順利加入雲南省旅遊景區協會並成為常務理事單位;2011年12月被國際休閒產業協會授予“國際休閒養生古鎮”稱號;2012年1月“昆明市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成功落戶官渡古鎮,2012年3月柯潤企業在“建行杯”2011年雲南省優秀文化企業評選中被評為“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稱號;2012年8月官渡古鎮被昆明市旅遊局等部門、昆明報業傳媒集團、都市時報評為“昆明十佳傳奇小鎮”;2012年12月官渡古鎮被授予“中華美食名城 官渡美食文化休閒小鎮”稱號;2015年8月被雲南省文化廳、雲南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雲南日報業集團評為“雲南特色文化產業示範街區(市場)”……

交通信息

市區乘坐169路、185路、185跨站快線、253路可直達官渡古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