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山(鐵嶺龍首山)

龍首山(鐵嶺龍首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鐵嶺龍首山位於鐵嶺城東二里。因它從東南賓士而來,到了柴河岸 邊突然昂起,象巨龍的頭,故名龍首山,是鐵嶺著名的風景區。每年五月,山崗上、山谷里開滿色彩艷麗的薔薇,醉人的花香隨 風飄蕩。這裡的春光美,秋景更為雅致。涼爽的秋風吹紅了漫山楓葉,在層層密密的樹叢中,遊人不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首山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遼寧省鐵嶺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鐵嶺龍首山,簡介,環境,建築,歷史,鐵嶺龍首山,簡介,景區名勝,高鶚詩碑亭,魁星樓,歷史傳說,版本一,版本二,地理位置,

鐵嶺龍首山

簡介

中國·遼寧·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坐落於鐵嶺市繁華的中心地帶,山勢走向由北向南,蜿蜒而至秀麗的柴河河畔,有如一條盤踞在遼水之濱的巨龍之首,故得名龍首山。山上樓台雅致,草木蔥蘢,是鐵嶺市的一處著名景區。有關龍首山的神話傳說眾多,使其更加神秘而令人嚮往。

環境

龍首山上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龍山公園就坐落於龍首山上,與龍首山渾然融為一體,可謂山中有園在,園在山中存。公園集觀光與娛樂功能於一體,既有秀美的龍山風光供遊人遊覽,又有梅花鹿、孔雀等動物供遊客觀賞,還有設施齊全的遊樂場供人們遊玩,是廣大市民休閒旅遊的良好去處。每逢佳節,公園中都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建築

被譽為“華夏玄門第一樓”的鐵嶺魁星樓坐落在龍首山上。魁星樓氣勢雄偉宏大,風格獨特壯觀,為我國玄門(道教)塔樓之最,是遼源市的標誌性建築。魁星樓高66米,樓基直徑40米,樓身直徑24米,九層八角。整體建築按照道教太極、兩儀、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設計合於天地十方自然之數,雕樑畫棟,氣勢恢弘,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塔樓,被譽為“玄門第一樓”。上面七層為宗教活動場所。高高矗立在龍山之巔的魁星樓直插雲霄,景象蔚為壯觀,不但成為鐵嶺的一道美景,也給鐵嶺賦予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在龍首山南麓有一處依山而建的道教宮殿建築群,那就是東北最大的道觀之一——遼源福壽宮福壽宮始建於清光緒23年(1897年),開山祖師為道教金山派大師王坐全道長。選址於龍首山南麓,背依龍山之首,青山蒼翠,腳下東遼河蜿蜒東來,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鐘靈毓秀。經過王坐全等數位祖師50多年的修葺擴建,至遼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層大殿組成的傳統宮殿建築群。後福壽宮不幸於戰火。經過文革浩劫,昔日樓台蕩然無存。文革之後,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鐵嶺地區人文景觀,百廢待興。適逢遼寧省道教協會會長王全林大師回鄉探親祭祖,訪拜母廟,潸然淚下,遂生重建母廟之宏願。大師多方募化,歷時兩年,至1994年出資人民幣150餘萬元,恢復重建成慈航殿、三宮殿、護法殿、二進東西配殿、齋堂僚舍、碑林、武場、角門、圍牆等較具規模之建築。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宗教活動。福壽宮重新開光之日,鐵嶺市10萬人參加了開光法會。人天同慶,自此宗教活動興旺,信眾雲集,香火旺盛。福壽宮之修葺再建,從未停止。現今的福壽宮已成為了十方善男信女進香朝拜的聖地。
龍首山

歷史

“龍首山”,最早叫“大疙瘩山”,是以後改名叫“龍首山”的,這是遼源老年人都知道的事。據說過去山上有城,有過戰爭,至今城毀無存。從前人們游山,有人偶而揀到過鏽蝕的鐵箭頭,已成而今僅見的烽煙往事痕跡。1947年,國民黨軍隊207師駐守西安(遼源)時,在山上挖戰壕曾在山上挖出不少銅盆、銅碗、銅匙等器物。因為當時正處於國、共兩軍激戰之時,沒有人管,被國民黨士兵都扔了。這些東西不知是什麼朝代留下的,今日已無法考證了。
早年龍首山上有三座大廟,一座是南山頭上的道教“福壽宮”,一座是東腰嶺子上的“保全寺”,一座是北部山上的“彌陀寺”,一座山上有三座廟,這為龍首山增加很多的風光。早年在山上還有“魁星樓”、“九眼透龍碑”、“鎖龍井”、“老炮台”等歷史遺蹟。
解放前,龍首山上只有一道門(西門),是民國年間修建的,它是進山唯一的一個通道。當時在山上建有四座涼亭,在遊人走過的山道兩側,還修建著很多比較小的長方形水泥凳子供人休息用。當時在今天“縛龍亭”(現修塔處)那裡建有一座“龍門亭”,是龍首山上最高的一座涼亭。那時遊人站在“龍門亭”上,可以遠眺城南廣大鄉村原野和東遼河的十里煙波,使人視野開闊,心情十分舒暢。今天龍首山上的“大疙瘩亭”,過去叫“樂育亭”,它是今天龍山公園內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舊涼亭。雖然面目全非,但仍是一處舊時遺留下來的一個痕跡。曾有人給它叫“河本亭”或“日本亭”,這是不對的,是搞錯了。據我市“風光照相館”退休的王新老師傅講,當年他經常在這個涼亭前給遊人照相,記得十分清楚涼亭上掛的大匾上面寫的是“樂育亭”三個大字。他說自己記得非常清楚,這是一點也不會錯的事。為什麼把一個涼亭的名字搞錯了呢,這裡邊是有原因的。偽滿時在龍首山上有一座“河本亭”,是為日本人河本大作修建的一座涼亭,命名叫“河本亭”。可是解放以後,龍首山涼亭上面的匾都沒有了,時間一長了,人們也就記不太清了。特別是一些青年人,就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而在七十年代,日本人河本大作夫人,從日本到遼源來故地重遊時,非要到龍首山上去看一看,昔日為他丈夫建的“河本亭”不可。當時山上只剩下一座沒有匾額的老涼亭了。為了答對外賓,接待人員只好領她到這箇舊涼亭看一看。因為年久日深,變化太大了。她也記不清了,也就把這座涼亭當成昔日的“河本亭”了。這可好,從此以後,一些青年人就都誤認它是“河本亭”了。有人更能耐,還給它起了一個“日本亭”的名字。這事是要糾正過來的,它不是“河本亭”,它是過去的“樂育亭”,這才是正確的答案。昔日的“河本亭”早已經扒掉了,它的舊址人們都記不太清了。當年在龍首山上還建有一座“萬和亭”,其地點人們也記不清了。這些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老年人越來越少,誰也搞不清了。看來對歷史還真得做點記錄,否則將來有用時就是麻煩事兒。
今天,在鐵嶺市民間仍然保存有昔日“龍門亭”、“樂育亭”和“河本亭”的老照片,但“萬和亭”的老照片,至今沒有被發現。今日龍首山的老山門(西門)已按原樣恢復重建了,民國年間的老涼亭--“廉亭”,也按原樣恢復重建了,這些昔日的舊景觀,都是按保存下來的老照片恢復重建的,使人們又看到了一些半個世紀以前的風景了。

鐵嶺龍首山

簡介

鐵嶺是一座位於遼北地區古老的城市,龍首山是遼北地區文明的象徵。龍首山位於鐵嶺市銀州區內,是遼寧省著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區。山勢自北向南連綿起伏,最高處為轉燈山,海拔156米。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1公里,山中植物生長繁茂,約有300多種。景區林木以松、楓、槐、杏、丁香等為主。崗巒相連,峽谷縱橫,植被茂盛,花草相間,綠樹蒼翠,蟲鳥時鳴。還有慈清寺秀峰塔魁星樓、四望閣、駐蹕塔、周總理詩碑、洗心亭等30餘處古今人文景觀點綴其間。山下柴河蜿蜒,樓廈林立,虹橋飛架,車水馬龍。真可謂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遊人到此,無不流連忘返。
鐵嶺龍首山圖片鐵嶺龍首山圖片
鐵嶺歷史悠久,龍首山是鐵嶺古老而文明的象徵。龍首山位於鐵嶺市區內,是遼北的遊覽勝地。它東臨柴水,西望遼河,由龍首、龍尾諸峰相連組成,狀若飛龍,起伏蜿蜒十餘里,被稱為鐵嶺的天然屏障,在龍首山上有許多古代建築。

景區名勝

包括有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龍首千秋”山門,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王堃騁題寫的“龍首山”石碑,還有龍園、季園等遊園和城市小品。龍園景點,山石嶙峋,青松垂柳,亭台迴廊,曲橋水榭。方形水池中的一尊雙人雕像,傳頌著美麗動人的戰勝邪惡和忠貞愛情的民間故事。整個景區構成美麗、別致、壯觀、神奇的景象。
古老的慈清寺坐落在龍首山北峰之巔,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稱三清觀,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寺院為一座古樸的四合院落式建築,有正殿、東西配殿、藏經閣、醉翁樓。院落前還有半牆、宿雲兩座碑亭。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檐下有廊,橫枋有鮮艷的彩繪。殿內供釋迦牟尼等三尊佛像,並立有八大金剛泥塑。醉翁樓原為山門,1921年重建時改為木結構硬山式二層小樓,一樓為進出寺院的通道,二樓原為文人墨客品茗賦詩之處,現改為貴客休息室,藏有多幅名人題詠龍首山的書畫。
慈清寺慈清寺
秀峰寺塔位於慈清寺南百米處,為八角九級實心密檐式磚塔,也建於明弘治年間,1591年重修。塔身有磚雕佛像、佛龕。秀峰寺塔的北面有陶然亭,南面是滴翠亭,滴翠亭南有魁星樓。秀峰寺塔的東面還有一座小石亭,亭內的石碑上記載著古塔的重修經過。慈清寺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駐蹕塔,俗稱城南小塔。位於龍尾陡峭的山峰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後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聖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鐵嶺並登上龍山於此駐蹕,從此得名。此塔為青磚結構,是八角密檐式九級空心塔,由於年代久遠,塔身磚瓦時有脫落。2000年5月鐵嶺市政府決定投資對此塔進行修復,在拆除頂端磚瓦時,從塔頂南側背靠塔剎處發現一磚砌碑龕,碑龕中放有2塊銅板和2塊石碑。銅板上陰刻《重修靈應寺塔記》,對塔的維修情況做了詳細記載,第一塊銅板是正文,背面是修塔的主持者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其弟李成材,其子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30人;第二塊銅板正面刻的是李成梁夫人宿氏等24人,背面刻有住院僧等9人。
塔旁有駐蹕亭,亭內的詩碑上刻有當年康熙皇帝滿情豪情的《鐵嶺》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州近遠,驥鳴廣陌東西。”這首詩不僅寫出了龍首山之美,而且表達了他立志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高鶚詩碑亭


高鄂——鐵嶺人,清乾隆、嘉慶年間曾任閣中書職,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碑亭選其詩一首:“老去風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高其佩詩碑亭:高其佩——鐵嶺人,中國指畫創始人,以大量指畫作品聞名於清康熙、雍正年間。碑亭選其親筆指頭畫詩:“天設精良自有意,山開懷抱其無心,等閒未許任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高其佩詩碑亭、高鶚詩碑亭等。近幾年,龍首山上又新建和維修許多供遊人觀賞的新景觀。
八景亭
位於龍首山中部,因繪有鐵嶺八景圖(龍首尋秋、柴河晚渡、白塔橫雲、鴛湖泛月、紅崖積雪、蓬渡風帆、帽峰雲樹、山廓朝煙)而得名,此亭高大壯觀,造型優美。亭名為書法家沈延毅所書,亭身彩繪之多,頗為罕見,有鐵嶺八景,八大仙人、八種名花、八種動物和八卦圖等。

魁星樓


始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54),後毀。1982年、1999年兩次重修,樓內有“八仙過海”和“琴棋書畫”等彩繪圖畫。綠蔭環繞著它,花牆緊簇著它,那精巧的四角飛檐,圖案別致的四格窗欞,都獨具一格,令人賞心悅目。

歷史傳說

版本一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鐵嶺原本沒有山,只在城的東面有一條麒麟河,河西住著一戶姓郝的父女倆,靠打魚為生。一天傍晚,父女倆打魚歸來,遇到了一夥強盜。強盜打倒了老漢,搶走了郝女。正在危急時刻,一位叫柴義的武士挺身而出,殺死強盜救下郝女。不料,一個沒死的強盜飛出一支毒鏢,刺中武士的左臂,武士忍痛拔出毒鏢,殺死了垂死的強盜。郝氏父女倆把武士抬回家,精心護理。從此,三個人在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
三年後的一天,麒麟河突然狂風大作,河水泛濫。一位道士說,河中有一條惡龍在作亂,坑害百姓。柴義聽後義憤填膺,決心與惡龍搏鬥,為民除害。柴義來到河邊,在郝氏父女和全村人的助威下,跳入河中與惡龍廝殺在一起。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河裡風平浪靜。惡龍被斬成兩段死在河中,但卻不見柴義的蹤影,河岸上只留下柴義的一頂帽子。郝氏父女和村民把惡龍就地埋了,並把柴義的帽子埋在了惡龍的南側。後來,埋惡龍的地方漸漸長出一座山來,人們便取名叫龍山,龍山中間有一條通道,北段就叫龍首山,南段叫龍尾山。埋柴義帽子的地方也長出一座高山來,人們取名叫帽山。為紀念和感激柴義,人們把麒麟河改名為柴河。

版本二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這裡原來沒有龍首山,柴河不叫柴河,而叫麒麟河。麒麟河龍王有個女兒,叫小龍女,長得活潑可愛,非常漂亮,遠近聞名。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時,遼河龍王就叫烏龜婆當紅媒,帶著珍珠瑪瑙黃金白銀等貴重禮物去給它兒子——遼河小龍保媒。
烏龜媒婆到了麒麟河龍王宮,奉上聘禮,說明來意。麒麟河龍王一則見聘禮豐厚,二則想到遼河龍王勢力強大,便一口答應下來。送走烏龜媒婆之後,麒麟河龍王便叫來女兒小龍女,說了將她許配給遼河龍王酌兒子遼河小龍的事兒。可是小龍女堅決不同意。因為小龍女聽說遼河小龍遊手好閒,沾花惹草,吃喝嫖賭,無所不為。麒麟河龍王怎么勸說也沒用,勸皮勸不了瓤。小龍女下定決心要自己找個如意郎君。
這一天,小龍女變成一個漁家姑娘,手拎一個魚簍,在麒麟河邊的小路上輕盈地走著。她這是要去南邊的集市上以賣魚為名而實際上是要物色一個自己的心上人。魚簍里裝著幾條活魚,還不時地搖頭擺尾直動彈。她走過開滿各色野花的芳草地,走過蔥蘢碧綠的青紗帳,走進了一片樹林裡。樹林高大茂密,遮天避日,小路上空只能看見窄窄的一線天。她走著走著,突然從樹林裡邊跳出幾個蒙面強盜,劈手奪去小龍女手裡的魚簍,還把小龍女夾起就往樹林深處跑,欲行不軌。小龍女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同時手抓腳踹拚命掙扎。但是強盜全然不顧。正在萬分危急時刻,一個青年武土聞聲趕上,手揮寶劍,與幾個強盜一陣廝殺,救出小龍女
小龍女見青年武士英俊瀟灑,武藝高強,頓生愛慕之心。便斂衽施禮,感謝救命之恩。青年武士急忙還禮,連說“不謝不謝!”通過交談,小龍女知道青年武土姓柴名郎,孤身一人,在此之前因為打抱不平,攤上官司,所以漂泊四方,今天正好路過這裡,聽到救命喊聲,不由又拔劍相助。小龍女聽了這些,從心裡更喜愛青年武士了,便大大方方地對青年武士說,小女子的二位老人在不久前先後病逝,小女子也是孤身一人。今天打了幾條魚,想拿到前邊集市上賣了換些米麵,沒想到竟遇上強盜,多虧武士大哥相救,也算命中的緣分。如果大哥不嫌棄的話,小女子願與大哥結為夫妻,一起生活,相依為命,互相都有個照應。
青年武土見小龍女美麗可愛,境遇讓人可憐,就一口應承下來。從此武土與小龍女就在麒麟河邊共同生活起來。白天,二人一起到河裡打魚,早晚,武土練劍,小龍女洗涮做飯。日子雖然清苦些,但是二人恩恩愛愛,和和美美。小龍女感到無比甜蜜、幸福和滿足。神仙一日,人間一年。再說遼河小龍,這一天在外面玩膩味了回到家裡。遼河龍王對它說,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該 收收心了。明天你應該去看看你沒過門的媳婦,商量一下結婚大事。遼河小龍也早就聽說小龍女長得如何如何美麗,只是還沒有見過面,也很想見見。便高高興興答應了。
第二天,遼河小龍到了麒麟河龍王宮,見過未來的岳父大人之後,便要見小龍女。麒麟河龍王叫人去喚,半天也沒見小龍女出來。遼河小龍再三追問,麒麟河龍王支支吾吾半天才說,小女兒近幾天沒在家。遼河小龍追問到哪兒去了,它要親自去見小龍女。麒麟河龍王張了幾下嘴,回答不出。遼河小龍心生疑惑,不僅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麒麟河龍王派蝦兵蟹將四處尋找小龍女,見小龍女與柴郎在一起生活,便將龍王意圖跟小龍女說了。小龍女讓蝦兵蟹將回去跟父王說,她不願意回龍宮,願意與柴郎永遠生活在一起。
訊息不長腿,但傳得比風快。小龍女與柴郎結為夫妻共同生活在麒麟河邊的事,很快傳到遼河小龍耳朵里。遼河小龍認為這是奇恥大辱,馬上興風作浪,進行報復,要把柴郎與小龍女居住的房屋沖毀淹沒,要把柴郎葬身魚腹。波濤洶湧,河水上漲,看看馬上要淹沒河邊村莊了。村里人們驚慌失措,哭聲震天。小龍女見柴郎也望水興嘆,這才不得不把實情說出。柴郎聽後,既為小龍女的真愛所感動,又為遼河小龍的報復所憤慨,便手持寶劍,與小龍女並肩站在水邊,對著洶洶上漲的河水高喊:遼河小龍,莫逞狗熊,一人做事一人擔,不要危害無辜百姓!有種的你出來,我與你一決雌雄!
喊聲洪亮,在河面上迴蕩。剎時,只見河中浪花翻騰,接著一聲響亮,一條泥鰍色的長龍穿出水面,張牙舞爪,直向柴郎撲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柴郎一抖,甩掉披在身上的衣服,騰身躍起,揮舞寶劍和遼河小龍搏鬥起來。他倆一會兒躍上波峰,一會兒扎進水底,直殺得波濤翻滾,天昏地暗。沿河邊站立哭喊的村民,見此情景,先是驚慌不已,接著都看得目瞪口呆。足有半個時辰,波濤不那么翻滾了,河水撤退了,河面先冒出一股紅血,接著浮出遼河小龍的屍體,已被攔腰斬斷,一分為二,漂到岸邊。可是卻不見柴郎的蹤影。小龍女和村民們站在河邊等啊等啊,直等到傍晚,還不見柴郎的蹤影。小龍女不禁失聲痛哭。人們也跟著紛紛流淚。
正是暑天,氣溫很高,遼河小龍的屍體開始腐爛,發出難聞的臭味。人們就七手八腳把那兩截屍體弄到岸上,挖兩個長形大坑埋了。天黑了,還不見柴郎的蹤影。小龍女痛哭不停。人們念及柴郎一人挺身而出保住全村利益的好處,就點起燈在河邊與小龍女一起守望。直等到半夜,還不見柴郎蹤影。最後,小龍女哭著和鄉親們把柴郎脫在岸邊的衣服裝進棺材,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埋了一個衣冠冢。並在冢內冢外都點上長明燈,用意是照著柴郎轉生到光明世界。
一切都做完了、龍女撲在柴郎衣冠冢上撕心裂肺地放聲痛哭,幾次哭得背過氣去。鄉親們拽也拽不開,勸也勸不住。直哭得天落細雨,東方發白。最後,小龍女站起來,走到河邊,一頭扎進河裡不見了。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解救全村人脫離苦難的柴郎和小龍女,便將麒麟河改稱柴河。後來,埋遼河小龍兩截屍體的墳和點著燈照柴郎轉生的冢都漸漸長大起來,而且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長成了大山。但是點燈照柴郎轉生的冢的地方總比埋遼河小龍兩截屍體的地方高一些。人們就把它們叫做轉燈山、龍首山和龍尾山。而外地人不知道底細,分不太清楚,就把整個山都叫成龍首山了。叫來叫去,後來當地許多人也不再細分,而把整個山也叫做龍首山了。
傳說,小龍女回到龍宮,認遼河龍王做了公公,勸說它消除了怨恨,並且始終沒有再嫁,每年裡有一半時間侍奉公公,一半時間侍奉父親。但是心中總也沒有忘記柴郎。直到今天,每逢暑天夜晚,14歲以下沒有說過謊的孩子還能在柴河邊聽到小龍女對柴郎無限思念的淒清哀婉、如泣如訴的悠悠歌哭。

地理位置

地址:鐵嶺市銀州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