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蜥(蜥蜴目鬣蜥科飛蜥亞科的一屬)

龍蜥(蜥蜴目鬣蜥科飛蜥亞科的一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蜥,蜥蜴目蜥科的1屬,體側扁,常有鬣鱗,背鱗大小不一。全球約有22種。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中國的橫斷山脈

基本介紹

簡介,外觀,生活習性,中國主要分布,龍蜥之最,瀕危程度,

簡介

蜥蜴目蜥科的1屬,體側扁,常有鬣鱗,背鱗大小不一。肩前方常有斜行的褶,褶部色深,被細鱗。頭長為頭寬的1.5倍,棱與上睫嵴明顯、顳部微隆起,鼓膜裸露或被鱗。舌較短,前端微有缺刻或略分叉。頭體長不到100毫米,尾長200毫米左右。約有22種。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中國的橫斷山脈
龍蜥

外觀

全長可達約30厘米。全身灰褐色並有黑斑,雄性在身體二側有黃色帶,雌性體背有時呈棕色。

生活習性

常棲息在樹幹上,有領域性。以蜚蠊、螞蟻等昆蟲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天敵包括蛇類和鳥類。
龍蜥

中國主要分布

中國產11種,分布於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台灣、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和甘肅。分布廣而數量多的是草綠龍蜥麗紋龍蜥。龍蜥棲息于海拔 300~3500米的山區或山間盆地的公路旁、坡坎上、灌叢下、河邊亂石堆中、林間空地、荒坡枯草間或菜地邊老牆上。
龍蜥

龍蜥之最

印度尼西亞有一個很小的叫科摩多的島,對探險者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因為島上有一種極其稀有的動物―― 科摩多龍蜥。這實際上是一種巨型蜥蜴,但它們是兇猛的食肉動物,能捕食山羊、野鹿、豬,甚至體壯力大的水牛,有時還吃人…巨蜥鮮為人知
龍蜥王中王龍蜥王中王
科摩多龍蜥(KomodoDragon)是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成年龍蜥身長可達3米以上,體重可達100公斤。據說這種怪獸不吃不喝能活上三個月,它們食量極大,可以一次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80%的食物,沒消化掉的能量會長成尾部的脂肪。龍蜥天生是游泳健將,能長距離游泳,從一個島嶼游到另一個島嶼。它們的壽命一般是50年左右,在動物中算是很長壽了。
科摩多龍蜥在捕獵時用它們那強勁的尾巴閃電般擊打獵物,只一擊就能置獵物於死地。然後再一瞬間就能用它們那冰冷的牙齒撕開獵物的軀幹。它們喜歡先掏出獵物的內臟,再慢慢品嘗它們的肉。龍蜥那兇狠的閃擊即使沒有擊中目標,也是十分漂亮而威風的。科摩多龍蜥不會口噴烈焰,但它們噴出死亡。這種巨蜥的唾液中有四種系列的致命細菌,能使傷口很快感染,幾天之內導致死亡。它們可怕的舌端呈細枝狀,淺黃色,上面有斑點,在嘴裡一伸一縮就像正在燃燒的火棒。舌根部有靈敏的嗅覺器官,能從11公里外感知蜷縮不動的獵物。
這一帶流行著一種說法:龍蜥很可能是中國文化中龍的原形。人們認為這很有道理。古代中國的水手、印度洋上的海盜和歐洲的探險者帶回了很多很多關於這種醜陋可憎的爬行動物的故事,於是島上有龍的傳說不脛而走。但中國的龍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徵,而科摩多龍蜥卻是兇殘的嗜血動物。
傳奇故事引來關注
真正將科摩多龍蜥公之於世的是現代旅遊業。20世紀初葉,一架飛機―――飛機被視作現代旅遊業的發動機―――偶然落到科摩多島的龍蜥中間。那是一位荷蘭的飛行員,在飛往北澳大利亞時,發動機出了故障。他幾經掙扎,終於降落在科摩多島上一片宜人的海灘上。飛行員經歷了兩天驚心動魄的時光。他一邊精疲力竭地對付著他的發動機,同時又警覺地注意著這片陌生土地上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龍模龍樣的怪獸出現,他就長時間心驚肉跳地伏在機艙里一動不動。他終於使小小的雙翼飛機離開了地面,使海灘上飢餓的龍蜥大失所望,但使他的朋友們為這故事大喜過望。
1974年這裡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龍吃人”事件,犧牲者是瑞士旅客馮・利丁・比布利格男爵,當時他正帶領
一個生物學小組在這裡考察。那是個陽光耀眼的炎熱中午,60多歲的男爵想要休息一下。在小山峰上的一片開闊平地上,他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告訴其他成員繼續往前探查,回來時再與他會合。但當他們返回時,在這裡只找到了這個不幸老人的相機和一隻撕得不成樣子、血跡斑斑的鞋。
不過謝天謝地,只有男爵一人的名字寫在科摩多龍蜥的受害者名單上。科摩多龍蜥吸引了眾多的關注,也引來了美國大名鼎鼎的狩獵家伯爾登。伯爾登1926年來到這裡,但當時的統治者―――比馬的蘇丹已下了一道保護令,所以伯爾登沒有獵獲它們。但與他同來的電影攝影師威力斯・歐伯倫卻攝下了不少精美的鏡頭:島上唯一的村莊是比馬的蘇丹下令設立的罪犯流放地,死亡的威脅時時籠罩著它;科摩多小山上險峻的懸崖,島上極為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它超凡脫俗的自然美景,隱藏在湖光山色中的危險和巨型猛獸的幽影,這一切都給歐伯倫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神奇印象。歐伯倫用這次攝下的材料,在1931年製作了影片《金剛》,該片後來被奉為經典之作。
怎樣保護龍蜥―――旅遊業的是與非
龍蜥全部生活在科摩多島及其附近的另外兩個小島上,這是一個很小的區域。有數據說龍蜥的雌雄之比為1:4,也有說是1:5的。而且據說龍蜥有吃幼蜥的習慣,成年蜥(包括幼蜥的親生母親)遇見幼蜥就會一口吞掉它。所以幼蜥一孵化出來就拚命爬上樹梢去躲避,等一歲後,有了自衛能力才返回地面。這就是說,龍蜥雖然兇猛,種群的生存能力卻很脆弱。因此龍蜥是受到印尼法律嚴格保護的動物,印尼政府將這個區域設定為科摩多國家公園
今天的科摩多島仍保有它的“黑色魔光”。村莊仍在,凶相畢露地高踞於小山之上,似乎在與巨蜥對峙。村中居民的打鬥遺蹟猶在,龍蜥們的神威卻日漸消退,已離人們昔日所見的威風凜凜的食肉猛獸相去甚遠了。人們把這種現象歸罪於日益繁榮的旅遊業。
為了讓觀光客們能夠安全地一睹龍蜥的真容,有組織地為龍蜥餵食已實行多年,成為島上的常規旅遊項目。人們牽著羊步行去餵食區,管理員將羊殺死,用繩子拴住它,然後放到河裡去,一場兇狠嗜血的龍蜥大戰就在頃刻間爆發。
這種餵食是對大自然的逆反。當管理者們發現龍蜥的行為習性正令人震驚地發生變化,它們的生存本能正在退化時,他們停止了這種做法。龍蜥原本是獨行獸,現在它們成群結隊地在餵食區探頭探腦,或懶洋洋地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印尼人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擔心龍蜥會失去它們天然生成的行為習性,更害怕它們會在“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面前被淘汰。有人曾認為科摩多龍蜥會像澳大利亞的鱷魚一樣泛濫成災,科摩多島的管理者痛心地對這種無稽之談嗤之以鼻,因為龍蜥的數量已從原來估計的5000隻降到目前的大約3500隻。
科摩多龍蜥科摩多龍蜥
現在,餵食台是一個險象四伏的處所,飢餓的龍蜥們瞪著凶光畢露的眼睛守候在那裡,觀光客們則從遠遠的鐵柵欄後面給它們拍照。儘管人們責怪旅遊業危及了龍蜥的生存,旅遊業帶來的收入對保護這種稀有動物卻是非常必須的。印尼當局仍很有信心,認為龍蜥將逐漸恢復它們的昔日之勇。

瀕危程度

其中短肢攀蜥喜山龍蜥溪頭龍蜥琉球龍蜥、宜蘭攀蜥為近危 ,幾近符合易危物種宜賓攀蜥1924年發表本種後,國內迄今沒有採到過標本,被認為野外絕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