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龍蜥

溪頭龍蜥

溪頭龍蜥(學名:Japalura makii)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台灣島等地,其標本採集自針葉林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至1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南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溪頭龍蜥
  • 拉丁學名:Japalura makii
  • 別稱:牧氏攀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鬣蜥科
  • :龍蜥族
  • :龍蜥屬
  • :溪頭龍蜥
  • 分布區域:分布於台灣島等區域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體長63~78毫米,尾長約2倍於頭體長。吻尖,端部圓。鼓膜被鱗;頭部的背面及側面覆有擴大的不規則排列的具棱鱗片。背中央的鱗列由41個具強棱的鬣鱗組成,前面7個尤其擴大,形成頸鬣。背兩側,稍擴大的鱗並間隔著1~2個小鱗形成1條斷續的副脊列;體背的鱗片尖端向著後方或稍斜向上方。四肢較短,後肢貼體前伸達眼後緣。雌體的四肢更短,後肢貼體前伸僅達到耳部。尾稍側扁,橫切面呈卵圓形,尾下鱗強烈具棱,大於尾背鱗片。身體底色為綠色,頭部眼與鼻孔之間具1條寬的黑色帶,並越過眼到前肢上部;黑色帶的下方具1個清晰的白色條紋,口腔內上齶黏膜暗灰色,下面粉紅色。頦部及喉部淡黃綠色,雄性具若干暗點並恆定存在;體背部有4條黑橫帶並伸展到腹側區。前肢有3條、後肢有5條、尾部有14條黑橫帶,身體腹面無斑點。雌性頦部及喉部無暗點,頭部及背上的暗帶不甚清晰。

生長環境

生活在森林中、樹上或地上。喜棲於離地面50~300厘米高的樹幹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南投市(海拔1500米)及屏東市。

物種保護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