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

書名。淨土宗入門典籍。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王日休居士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基本介紹

  • 書名:《龍舒淨土文》
  • 作者:南宋·王日休
  • 類別:古籍
  • 成書時間: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
簡介,流通版本,重刻序,目錄,作者小傳,

簡介

王日休居士(?~1173),字虛中,龍舒(今安徽省舒城)人,故以龍舒名其文。是書集錄有關往生西方淨土之經論、傳記等,原著10卷,即《淨土起信》、《淨土總要》、《普勸修持》、《修持法門》、《感應事跡》、《特為勸喻》、《指迷歸要》、《現世感應》、《助修上品》、《淨濁一如》等10章(一章為一卷),後人增廣為十一卷或十三卷,嘉禾僧卺〔jǐn ㄐ〡ㄣˇ〕改為十二卷,即今現行之《龍舒增廣淨土文》。
《增廣龍舒淨土文》書影《增廣龍舒淨土文》書影
其要義見於第一卷《淨土起信》9篇、第二卷《淨土總要》7篇、第三卷《普勸修持》9篇及第四卷《修持法門》15篇中。其主要思想是,應深信身外淨土之存在。佛無妄語,此語正佛所自說,雖為不可顯現而存在無疑。一般參禪者只認唯心自性於其內,除唯心淨土外,不再有淨土,除自性彌陀外,不必更見彌陀,其說法為似是而非。因西方淨土有理有跡。論其理,能淨其心,一切皆淨,為唯心淨土。論其跡,則實有極樂世界。淨土為萬人通修之教,不論官吏、醫師、禪者、富者、仆妾、漁者、屠者、罪人,也不論僧俗,只要修持,都可往生淨土。書中廣為勸說,使生正信,自能發願力行。又重視見於日用間的淨土利益,詳舉現實感應事例,以證只要按淨土修持法門念佛,人人可往生西方淨土。

流通版本

本書原著十卷,由王日休自己刊行。其後所刊行的增廣本,被收在《嘉興藏》之續藏中。
本書流通極為廣泛,民國八年(1919年)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應王弘願居士請求對此書詳加校訂,重刻流通,這就是近代以來各佛教機構流通本依據的本子。
此外,德人哈克曼(H. Hackmann, 1864~1935)之 《Laien-Buddhismus in China》(1924)一書,即為本書之德譯本,並加以評解。

重刻序

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代王弘願作)
印光法師撰
眾生心性,與佛同儔。由迷背故,輪迴不休。如來慈愍,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無奈根性,萬有不齊。非出格人,決難出離。因茲特開,淨土一門。普攝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惡,地獄相現。一念投誠,即登彼岸。等覺菩薩,德與佛齊。尚須往生,方證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煩惱。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語世人,同生信願。執持佛號,始終莫變。待至臨終,蒙佛接引。頓出五濁,直登九品。見佛聞法,親證無生。乘大願輪,普度有情。
淨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也。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上而至於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以故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一音讚嘆,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謂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敘宿因。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令其聞者,信受奉行,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不信,即已證真諦,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不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即法身大士,雖能諦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溯自大教東來,遠公創開蓮社。嗣後宗教高人,無不弘贊。如智者,慈恩,清涼,永明等。以其為初機入道之第一要門,華嚴成佛之末後一著也。由是具縛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當南宋時,吾宗先德,有龍舒居士,名日休,字虛中者。乘願再來,以身說法。雖在塵俗,不納妻室。雖入國學,不履仕途。發揮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鹹生淨土。作為此書,普遍倡導。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恐其畏難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攝群機之最勝方便。待其漸入漸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則日用云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於一茶之頃,以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願,畢生堅持十念,決定往生。況更能加功用行者乎。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緣,便能提起。如陳企被所殺之怨鬼見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現,因茲畢世念佛,臨終往生。且能歸而敘述前因,親現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預聞,則便被鬼奪命,永劫沉淪矣。所以觀經三福,初則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則獄現尚獲往生。至於一心不亂,妙觀圓成,證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須言矣。是知淨土法門,普攝群機,了無棄物,猗歟大哉。其書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生決定往生為宗。詳觀斷疑生信,普勸修持,往生事跡,特為勸諭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後所現。則上中下三根,無根不被。信願行三法,無法不彰矣。爰付剞劂,普遍流通。企酬釋迦說法,諸佛證明,列祖傳燈,居士著書之大慈悲心於剎塵海滴雲耳。
【注釋】
王弘願居士為重刻《龍舒淨土文》作序,請正於印光大師,大師乃另作題詞並序,並囑署王居士名,王居士將自序和大師題詞並序在《海潮音》第一卷第二期發表時,表示不敢掠美,說明題詞並序為大師所作。時間署佛歷二千九百四十六年己未歲冬至日。“弘願為此書序,嘗請正於普陀山法雨寺大德印光禪師,禪師為另作此篇,且囑曰:必用弘願名。弘願不敢違旨也。然亦必不敢掠美,故附志於後。弘願志。”

目錄

龍舒淨土文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
目 錄
像贊及序
丞相周益公贊
晉軒李居士贊
王龍舒國學傳
王虛中傳(節錄)
龍舒淨土文序一
龍舒淨土文序二
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
第一卷 淨土起信 九篇
淨土起信一
淨土起信二
淨土起信三
淨土起信四
淨土起信五
淨土起信六
淨土起信七
淨土起信八
淨土起信九
備說
阿彌陀經脫文
第二卷 淨土總要 七篇
淨土總要一
淨土總要二
淨土總要三
淨土總要四
淨土總要五
淨土總要六
淨土總要七
第三卷 普勸修持 九篇
普勸修持一
普勸修持二
普勸修持三
普勸修持四
普勸修持五
普勸修持六
普勸修持七
普勸修持八
普勸修持九
第四卷 修持法門 十五篇
修持法門一
修持法門二
修持法門三
大菩薩修行兼修淨土法門四
大菩薩修淨土法門五
修持法門六
修持法門七
修持法門八
修持法門九
修持法門十
修持法門十一
修持法門十二
修持法門十三
修持法門十四
修持法門十五
食肉說
觀音坐相說
第五卷 往生事跡 三十篇
一、東晉遠法師
二、東晉劉遺民
三、東晉闕公則
四、石晉翰林學士張抗
五、宋江陵僧曇鑒
六、南齊揚都僧慧進
七、後魏壁谷僧曇鸞
八、隋開覺寺僧道喻
九、唐京師僧善導
十、唐台州僧懷玉
十一、唐汾州僧啟芳圓果
十二、唐真州僧自覺
十三、唐睦州僧少康
十四、唐并州僧惟岸
十五、唐長安尼淨真
十六、唐房翥
十七、唐長安李知遙
十八、唐上黨姚婆
十九、唐并州溫靜文妻
二十、唐張鐘馗
二十一、唐張善和
二十二、石晉鳳翔僧志通
二十三、國初永明壽禪師
二十四、宋明州僧可久
二十五、宋會稽金太公
二十六、宋潭州黃打鐵
二十七、宋臨安府仁和吳瓊
二十八、宋荊王夫人
二十九、宋觀音縣君
三十、宋馮氏夫人
第六卷 特為勸喻 三十七篇
一、勸士人
二、勸有官君子
三、勸在公門
四、勸醫者
五、勸僧
六、勸參禪者
七、勸富者
八、勸貪吝者
九、勸孝子
十、勸骨肉恩愛者
十一、勸婦人
十二、勸仆妾
十三、勸農者
十四、勸養蠶者
十五、勸商賈
十六、勸工匠
十七、勸多屯蹇者
十八、勸骨肉怨憎者
十九、勸漁者
二十、勸網飛禽者
二十一、勸為廚子者
二十二、勸作福
二十三、勸誦經人
二十四、勸貴人
二十五、勸大聰明人
二十六、勸買酒者
二十七、勸開食店者
二十八、勸屠者
二十九、勸在風塵者
三十、勸罪惡人
三十一、勸病苦者
三十二、勸疾惡為神者
三十三、勸軍中人
三十四、勸惡口
三十五、勸童男
三十六、勸室女
三十七、勸八八兒口生蓮華
第七卷 指迷歸要 七篇
一、青草堂後身曾魯公
二、戒禪師後身東坡
三、喆老後身多憂苦
四、古老後身耽富貴
五、西方如現受官
六、三菩薩修兜率
七、法華尼後身作官妓
第八卷 現世感應 十八篇
一、見殺生念佛得福
二、陳企念佛卻鬼
三、鄒賓王念佛夢覺
四、張繼祖念佛薦亡
五、劉慧仲念佛安寢
六、軟嫂念佛眼明
七、閻羅王勸蔣婆念佛
八、邵安撫念佛脫難
九、念佛風疾不作
十、夢中念佛脫恐懼
十一、念佛屋壓不死
十二、念佛痁疾遂愈
十三、念佛痼疾皆愈
十四、繡佛舍利迸出
十五、佛像常有舍利
十六、夢佛遂得聰辯
十七、念佛治病得愈
十八、念佛孫兒免難
第九卷 助修上品 十六篇
一、習說
二、葛守利人說
三、施報說
四、至人延年說
五、食肉說
六、戒殺盜淫說
七、飲食男女水
八、貪折前程說
九、福慧說
十、習慈說
十一、為君子書
十二、為聖為佛說
十三、阿羅漢說
十四、楞伽經
十五、二天人說
十六、小因果說
第十卷 淨濁如一 十篇
一、情說
二、即是空說
三、六根說
四、真性說
五、心乃妄想說
六、五蘊皆空
七、廢心用形說
八、用形骸說
九、齊生死說
十、我說

作者小傳

王虛中傳節錄
知歸子彭際清撰
王虛中。名日休。廬州人也。宋高宗時。舉國學進士。棄官不就。著書名龍舒淨土文。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隸優妓之屬。鹹以淨土法門勸吊皈依。其文淺說曲論。至詳至懇。若父兄之教子弟然。虛中嘗無量壽經。稱讚西方。義蘊深廣。而自漢迄宋。譯文晦塞。罕中倫節。致我佛說經之旨不白。乃禱於觀世音。會四本而譯之。三年乃成厘為五十六分。文辭爾雅。條理燦然。遂得大行於世。乾道中廬陵李彥弼有疾。垂死。夢一人自稱龍舒居士。謂曰。汝起飲白粥疾當瘳。且汝尚憶闕仲雅教汝修行捷徑否。彥弼曰。每日念佛不輟。既覺索粥飲之。立愈。彥弼初未識虛中。既而見其畫像。與夢合。使諸子往受學焉虛中將卒。前三日別道友。勖以精修淨業。雲將有行。不復相見。及期。與生徒講書畢。禮誦如常。時至三更。忽厲聲稱阿彌陀佛數聲。唱言佛來迎我。屹然立化。彥弼聞而感之。為刻虛中像。並述其事傳遠近。自是廬陵人多供事之。
參照:【《簡明淨土宗詞典》(林克智編著);《佛祖統紀》卷二十八、卷四十七;《樂邦文類》卷三、《淨土依憑經論章疏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