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書院

龍泉書院

龍泉書院位於荊門市龍泉中學內,龍泉書院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荊門知軍舒成龍集資於書塾舊址興建。書院有堂三間、廈四間,蓮沁有泉數孔自地湧出,故題名"龍泉書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兩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東山草堂、春華館、秋實館、敬業齋、群樂齋、寄暢軒、會心軒等。配以小橋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頗富園林之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泉書院
  • 地理位置:荊門市龍泉中學
  • 著名景點:育德堂、洗心堂、東山草堂
  • 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歷史沿革,甘肅省書院,雲南省書院,珠海市書院,泉州市書院,福州市書院,

歷史沿革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樓、尺木樓等。檐角飛翹,金碧輝煌,更具規模。再後改為龍泉中學。現存文明樓等建築與南側文明湖等景觀,明麗古粹,映襯如畫。
龍泉書院內的白鶴亭(原名聽泉亭)、洗心亭、育德堂、東山草堂、春華館、秋實館、敬業齋、樂群齋、方塘書屋等。從龍泉書院仰望象山腰,有仰止亭、觀德亭,龍泉的後坡建有泉神、西山兩祠,遠望與象山對峙的雨山,有甘雨亭,比雨山更高的白龍山,山上有白龍觀,霖蒼閣和寒亭,這些並稱為龍泉十亭
龍泉書院
龍泉象山東麓四道清泉汩汩奔涌,泉水匯入文明湖,再流入竹皮河,穿越城區,東入漢江,這就是聞名江漢的象山四大名泉:龍、蒙、惠、順。蒙泉依原蒙山(象山的原名)而得名。惠泉較蒙泉後出,因是溫泉較蒙泉優惠,所以叫惠泉。乾隆十一年(公元1740年),短州舒成龍在竹皮河上修築來龍石橋,傍田採石,在蒙泉與惠泉之間鑿得一泉,並掘出一塊碑碣, 上有南宋熙寧年間荊門知軍呂元所題的一首詩:泓泉敷潤有深功,石瀆涓涓海眼通,歲稔時和霖雨足,風雲長靜白龍宮。舒成龍便根據詩的末句,將此泉定為龍泉順泉,因位於老萊子山莊老萊子是有名的孝子,為紀念他,將此泉取名為順泉。 老萊子山莊是春秋時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萊子隱居自耕奉養雙親的莊園,是荊門歷史上的"三台八景"之一,山莊占地025公頃,1993年投資355萬元建設後試行開放,分為主殿、側殿和東、西門,殿內陳列"老萊子斑彩娛親”、"孝感動天"等二十四孝的臘像。是進行老子研究和對廣大市民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陣地。
陸夫子祠又名陸文安祠'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陸九淵在荊講學的地方由1993年重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石木結構的四合院基礎上,投資121.7萬元,祠內現有荊門歷代名宦陳列室、張自忠紀念館,盆景園1993年修建於荊門歷史上的唐安古寺和繹志園的遺址上,占地1公頃,由勛、榻、樓、閣、廊等十五組青瓦白牆紅柱的仿清建築體組成,是進行盆景生產,舉辦大型展覽和市民休閒的場所.

甘肅省書院

龍泉書院 位於甘肅和政。原名寧河書院。創建年代不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因附近有龍泉,故改名。撥學田,延聘山長,招收生員10名、童生12名。山長按月堂課兩次。二十六年由磨戶捐資重修,計有內院正房3間、耳房2間、廂房6間,外院講堂3間、書舍10間、頭門1間。楊增新撰有《稟請由磨戶捐資以作寧河書院經費》及《詳報收穫磨捐創建寧河龍泉書院動用銀兩報銷》文,載書院更名及重建情況。
龍泉書院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河州知州楊增新拔款對原官辦社學增修改設的,在今城內東角後山家屬院,為古河州南鄉興建之最高學府,與河州鳳林書院、永靖愛蓮書院並稱清代河州三大書院。
書院建於城內東側,修前後兩院,中有大廳,兩廂有講堂各三間,齋舍八間,大門一座,大門旁有一座倉院,用來儲藏租糧。據民國《和政縣誌》記載,當時楊增新給省撫的奏本中稱:於光緒已亥春“延聘山長(今學校校長),按月堂課兩次,認真訓迪。南鄉及太子寺(今廣河縣城)一帶生童,均聽赴寧河書院應課。近堡(寧河堡)有地曰龍泉,因名曰龍泉書院”。書院具有縣學資格,設山長(今學校長)1名主持校務,收童生課額各10名,每月十一、二十一日為課期。
書院講授的課程主要為《三字經》、《百家姓》、《孝經》以及《四書五經》和古詩文等。講授的方法是以個別教授法從《三字經》、《百家姓》開始,進而授《七言雜詩》、《孝經》《幼學》、四書、五經等,注重背誦。生童均發獎錢,“生員膏火(燈油費)定為十分,童生膏火定為十二分,皆於地租糧內支給。”書院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州置膏火田租糧。當時,龍泉書院的租糧膏火田為變亂棄荒之地,由楊增新請示上峰歸入書院,“作歲修膏火之資”“歲得市斗租糧四十餘石”。但數額有限,十分拮据,“惟是數十石之租糧,備諸生膏火則有餘,供山長之束修則不足”。於是,知州楊增新規定地方每輪小磨領貼1張,每貼捐錢1兩4錢;共捐得湘平銀1000兩,全部劃拔給龍泉書院,其中一部分發商生息,一部分用以購置膏火地(學田)17石(213畝),歲收租糧43石作經費補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湖南湘鄉人河標練軍哨官曾永國,駐紮寧河,助修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河州知州趙謙將寧河龍泉書院改設為龍泉初等國小堂,學生20名,教習1人,雖然書院改稱為學堂了,但膏火學田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民國十八年。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興學堂。
民國二十一年龍泉書院改為初等國小堂,有教師4人,高級生34人,初級生18人。
清代舉人丁俊在主講寧河龍泉書院時,有《寧河八景》組詩,其中在《五夜泉聲》 詩中,詠龍泉書院云:一夜燈光徹五更,欣聞滿園讀書聲。門前又有流泉繞,好借盈科訓後生。1928年,曾任新疆省主席兼新疆駐軍點司令的金樹仁在龍泉書院任教時睹物感懷,賦詩抒情:“松城荒驛幾何年,斜抱山腰枕水邊。四面雲峰莊雉堞,一渠清響溯龍泉。斷碑尚有名人句,題詩空懷學士賢。轉眼生平多感慨,文章事業兩無傳。”
龍泉書院歷時雖短,但為和政及廣河的教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奠定了基礎。

雲南省書院

龍泉書院位於雲南省石屏縣。明萬曆間知州徐應斗建。後圮,清乾隆十八年(1753)知州管學宣重建。四十五年署知州呂纘先延師課讀,捐經費,生童“蒸蒸向學”。嘉慶元年(1796)知州周理、劉大鼎捐修。四年毀於地震。十六年知府王善塏、知州張琛、高坒、李培英、訓導周存敬等先後重修。鹹豐九年(1859)毀於戰火。

珠海市書院

龍泉書院位於珠海市香洲區湖灣路74號,珠海五中對面。這是一個暨南大學學子創辦的補習社,該補習社盡心的輔導,很多中小學生在成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該書院,致力於服務珠海中小學生,同時也極其的有愛心,幫助了很多家庭有困難的大學生完成學業,也時常免費為農民工子弟作業輔導。這個一個很有實力,很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組織。在經濟高度暢行的時代,我們更加應該為這個責任感加油。

泉州市書院

位於晉江華表山草庵,洪天馨創辦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  洪天馨,字天霞,號薇峰,自署棱陵洞通衢道人,明·正德(1506—1521年)、嘉靖(1522—1566年)間晉江人。天馨學易,攻舉子業,傍及群書,是一位道德學問著於當時的名儒。(參見《泉州人名錄·洪天馨》)
洪天馨科場失利,中年喪妻,子女夭亡,灰心世路,正德年間遂隱於草庵,在草庵殿內創辦書院,專志授徒講學。因草庵寺右巨石有一尺見方的摩崖石刻大字“龍泉”,因名“龍泉書院”。(參見《泉州寺廟·草庵》)
嘉靖(1522—1566年)初,泉州有十八位士子住草庵“龍泉書院”勤奮讀書,後來十八人均舉,留下十八明賢讀書草庵的佳話。1938年,弘一法師撰寫《重興草庵石記》時,記載了此事。為此,弘一法師還在摩尼光佛坐像兩側留下一則木刻對聯:“石壁光明相傳為文佛現影,史乘記載於此有名賢讀書。”(參見《泉州人名錄·弘一法師》、《泉州寺廟·草庵》)
跟隨洪天馨讀書的十八士子,現難知其詳。據史料零星記載,僅知有:
莊用賓,晉江人。嘉靖七年(1528年)、八年(1529年)聯捷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參見《泉州人名錄·莊用賓》)
莊用晦,晉江人,莊用賓弟。嘉靖七年(1528年)中舉。
賴存謹,晉江人,嘉靖間貢生。
賴存業,晉江人。嘉靖間貢生。任廣東瓊州教喻時,獎掖庠生海瑞,並為海瑞解決婚姻案。海瑞晚年為南京吏部侍郎,以門生禮為立“兄弟明經”匾額。
王慎中,晉江人。嘉靖四年(1525年)、五年(1526年)聯捷進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參政,是與毗陵唐順之齊名的古文學家,時稱“晉江王、毗陵唐”,又與唐順之、歸有光並稱明代三大散文家。(參見《泉州人名錄·王慎中》)
張志達,嘉靖八年進士。
蔡克廉,晉江青陽蔡厝人。嘉靖七年(1528年)、八年(1529年)聯捷進土,官至戶部尚書。(參見《泉州人名錄·蔡克廉》)
蔡克熙,晉江青陽蔡厝人。克廉弟,貢生。
蔡鸞,貢生,教喻。
蔡廉,貢生,南容教喻。
莊一俊,晉江青陽人。嘉靖四年(1525年)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官戶部主事、吏部驗封司員外、浙江參議,詩文書法皆有成就。(參見《泉州人名錄·莊一俊》)

福州市書院

光緒六年(1880年),在平原鄉龍泉山麓的龍泉寺內,設立書院,稱為龍泉書院。寺內的奎光閣,作為講學場所。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縣宿儒游騰輝、林玉章、陳夢海等在此收徒授業,並利用農閒為農民掃盲。 民國9年5月,隨著新學興起,龍泉書院改為第四區公立第五國民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