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街道(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街道)

龍山街道(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街道)

是一條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西北部的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山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 面積:32.8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魯K
  • 戶籍人口:4.6萬人
簡介,產業,行政區劃,社會事業,歷史遺蹟,

簡介

龍山街道位於威海市文登區城區西北部。轄14個社區、12個村,1.7萬戶、戶籍人口4.6萬人,暫住人口1.4萬人,面積3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7公頃。轄區內龍山路、崑嵛路、文山路、峰山路等主幹道路縱橫交錯,青威高速和桃威鐵路等主幹道路橫貫境內。
經濟綜合情況:2010年,龍山街道辦事處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9.6億元。財政收入1354 萬元,支出1354萬元。外貿出口額4600萬美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15元。
轄區內有利群購物廣場、興眾商場、德泰大酒店、富麗華大酒店、餐飲廣場、喜慶大廈、三里河家具市場、裝飾材料批發市場、大眾小商品批發市場等,是全市商業中心。

產業

工業:2010年底,全辦事處有各類企業454個,其中工業企業187個,從業人員18926人,工業企業年實現產值34.6億元,銷售收入35.2億,利稅1.2億元,有自營出口企業16個,主要行業門類有光纜、機械、紡織、電子、服裝、商業、服務業等7個行業,重點企業有宏安集團、西樓電纜廠、寶泰製鞋有限公司、威海三力服裝有限公司、威海電力變壓器廠、金城繡品有限公司、文登市長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等。
農業:2010年,農業總產值25億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85公頃,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61公頃,總產量6092噸。其中糧食總產量3867噸,蔬菜總產量1370噸,水果總產量947噸,水產品總產量110 噸。
商貿服務業:2010年,個體工商戶2800戶,商業企業84戶。經營範圍涉及銀行、商場、餐飲等。轄區內商貿服務網點眾多,郵政分局、網通分公司、移動門市、電信門市、農村信用社、農行營業部、郵政儲蓄銀行營業所、中國人壽保險行銷部、家家悅超市、利群購物廣場、長江糖酒超市等正常運營,另有集貿市場8處,其中專業市場5處。

行政區劃

西樓社區居委會、生產社區居委會、大眾社區居委會、三里河社區居委會、柳林社區居委會、西龍格社區居委會、河埠莊社區居委會、七里水頭社區居委會、泊子社區居委會、謝家莊社區居委會、江家莊社區居委會、馬家湯後村委會、李家湯後村委會、沙子村委會、西湯後村委會、管莊村委會、王埠莊村委會、北陡埠村委會、寧陽村委會、東楊格村委會、茅埠屯村委會、王家疃村委會、十里莊村委會、東古場村委會、西古場村委會、南古場村委會、中古場村委會、大觀園社區居委會、西鳳凰台社區居委會、橫山社區居委會

社會事業

文教衛生:2010年,全處有中學1 處、國小2處,教職工435人,在校學生6396人;幼稚園6所,入園兒童2102人;衛生院2處,床位176個,村級衛生所22處。
社會生活: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015元,年末儲蓄餘額29427萬元,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有4489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12827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445人。自來水普及率100%,計畫生育率100%,連村路硬化率100%,199戶農民建設沼氣,13個村(居)建起健身休閒中心,改造升級1處便民服務中心(涉及村居合併,連村路硬化村逐年減少;工業銷售收入、及產值數均為規模以上企業數)

歷史遺蹟

清代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以前,城內為仁和坊,城廂分縣前隅、東南隅、西隅和東北隅。1930年撤仁和坊,改城廂四隅為文星鎮、五龍鎮、文山鎮、棋盤鎮。城外屬四隅及溫泉都十一里、管山都七里。1952年3月,文城首次改為崑嵛縣轄鎮。1956年屬文山區。1958年8月成立紅旗公社,後改為文城公社。1982年2月,改公社為城關鎮。1984年5月改為文城鎮。2001年5月,鎮行政區劃調整,龍山街道辦事處由文城鎮析出。
龍山街道歷史悠久,文登置縣以後,朝代屢替,唐武德四年(621年)至貞觀元年(627年)在此設登州治,1944~1956年設東海專員公署,1952~1956年設崑嵛縣治,余皆於此設文登縣治。舊時建有土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萊州衛鎮撫韓整督軍修葺。城周3.5公里,高8.33米,厚3.33米,樓堡15座,東、南、西分設望海門、新建門、崑嵛門。嘉靖年間知縣胡景華、張先繼修。萬曆八年(1580年)知府劉自化、同知韓屏、知縣郭包田共同改建石城,三年落成,周2.26公里,高6.67米,厚3.33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知縣佟國瓏、鹹豐四年(1854年)知縣趙敏功先後重修。1938年冬,為防侵華日軍盤踞而將城牆拆除。所余東門於1953年拓街時拆盡。
馬家湯後古遺址。位於馬家湯後村北西100米處,1989年發現。總面積約3.9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50厘米。採集的石器有斧、礪石;陶器有罐口沿、鼎足;骨器有鹿角、獸牙等。陶為灰、黑色。屬龍山文化類型,保存較好,為威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登包子。民國年間,文登城內慶和棧的包子最負盛名。1980年代,以文山路包子鋪較有名氣。其做法是: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用雞湯作漿,精麵粉作皮,不同季節,加不同輔料;前日晚間拌餡,次日早晨包成。包子形似菊花盛開,名曰“菊花平頂包”。文登包子清香可口,滿肉丸,多汁不泄,香而不膩,時令變則味各異。
於欽(1284~1333),字思容。元代著名地理學家。祖籍文登,後定居益都。幼年隨父居於平江。年少好學,以才聞名鄉里。得集賢大學士高貫薦舉,任國子學助教。歷任山東東西道肅正廉訪司照磨,翰林國史院編修,江南行台監察御史,詹事院長史,御史等職。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任中書左司都事,歷御史台都事,壽福院總管府同知,擢兵部侍郎。著《齊乘》6卷,敘述簡明完備,考證詳贍,為元代著名的地理專著,山東最早的省級志書。
境內歷代出進士3人。鞠孝恭,文登西樓村人,元初進士,任宏文院編修。鞠思誠,文登西樓村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進士,官至登州太守。林起元,文登城關人,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任南宮縣知縣
龍山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