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長城穆陵關遺址

齊長城穆陵關遺址

齊長城穆陵關遺址(Mulingguan)位於山東省臨沂沂水縣馬站鎮境內,北與臨朐接壤,為世界文化遺產古齊國所建長城最重要的關隘,是當時的天下第一雄關。

穆陵關總占地面積4,600餘公頃,公元前319年齊國將以前零星修築的長城加以延長,西起平陰、東至琅琊台,蜿蜒500公里。穆陵關一段大都建在山嶺上,城牆為混合沙土夯築,基寬3-5米,保存較好的有4段:穆陵關東西兩段各5公里,楊莊鎮東、西溝子至鳳鳴峪一段長4公里,垛莊光光山一段長1.5公里。高矮不等,最高處一段即穆陵關東段,高出地面1-2米。

穆陵關是齊長城的重要關隘,自齊國始,歷代均視為戰略要地,派兵駐守。今尚存明嘉靖年間修葺關樓時所立石碑。長城遺址逶迤起伏,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1978年沂水穆陵關遺址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隨齊長城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齊長城修繕工程啟動,臨沂穆陵關位列十大節點之一。

基本介紹

為防魯、楚等國入侵,齊國將以前零星修築的長城加以延長,西起平陰、東至琅琊台,蜿蜒500公里。沂水境內一段齊長城,從沂山南麓泰薄頂入境,經沂水,全長120餘華里。穆陵關一段大都建在山嶺上,城牆為混合沙土夯築,基寬3-5米,保存較好的有4段:穆陵關東西兩段各5公里,楊莊鎮東、西溝子至鳳鳴峪一段長4公里,垛莊光光山一段長1.5公里。高矮不等,最高處一段即穆陵關東段,高出地面1-2米。穆陵關是齊長城的重要關隘,自齊國始,歷代均視為戰略要地,派兵駐守。今尚存明嘉靖年間修葺關樓時所立石碑。穆陵關山谷峻狹,古稱“齊南天險”。登關四覽,沂水、沭水盡收眼底,長城遺址逶迤起伏,氣勢磅礴,雄偉壯觀。1978年,齊長城穆陵關遺址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穆陵關原有關樓、常將軍廟,今已坍塌,舊址猶存。北有平頂山,相傳是齊王巡行時的駐址。關北約2公里又有第二道城牆,對這段長城當地廣泛流傳著常將軍的故事。傳說當時齊宣王派一位姓常的將軍帶領民工修長城,常將軍曾和民工說定,他走到哪長城就修到哪裡,當快修到穆陵關時,常將軍想到家中看望一下,但忘記與民工說明,便拐彎向北走去,民工就跟著把長城修到了常將軍家草亭村。後齊宣王得知,便以私自探家誤修長城之罪殺了常將軍。不久楚軍北上攻齊,攻破了穆陵關一段長城,但卻被第二道長城擋住,齊國才免遭損失。齊宣王認識到多虧常將軍誤修的第二道城牆,於是下令建廟、鑄像以作紀念。清《沂水縣誌》記載:“常將軍曾為五郡牧,姓常,名元通,因築城失主意斬之······縣城西北峴山嶺有台如城垣,東西不計數里,疑即將軍築。”穆陵關在古時即是該地區數百里內一大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