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鏡下額竇開放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手術名稱

鼻內鏡下額竇開放

別名

經鼻內鏡額竇開放術;內鏡下經鼻額竇開放術;鼻內鏡下額竇口開放

分類

耳鼻喉科/鼻和鼻竇手術/內鏡下鼻腔、鼻竇手術

ICD編碼

22.4104

概述

額竇開口位於額竇底,呈漏斗狀向下移行成鼻額管,開口於額隱窩。其漏斗狀最狹窄處稱額鼻峽。額漏斗的後部有篩前動脈和篩泡,前界為鼻丘氣房,外側為眶壁,內側為中鼻甲。當鉤突上端附著於顱底或中鼻甲根部時,額竇經篩漏鬥引流到中鼻道;當鉤突上端附著於眶紙板時,額竇直接引流到中鼻道。

適應症

鼻內鏡下額竇開放術適用於:
1.慢性額竇炎。
2.額竇黏液囊腫。

術前準備

1.確定診斷和手術適應證,排除禁忌證。
2.仔細閱片,確定手術方案。
3.常規術前檢查(血常規、血小板、肝腎功能、出凝血功能、心電圖和胸片)。
4.術前簽字。
5.術前1~3d用抗生素。
6.術前1d剪鼻毛。
7.術前30min肌注止血藥。
8.全麻按全麻常規。

麻醉和體位

患者仰臥位,頭部稍墊高,並略右轉,朝向手術者。局麻患者亦可取半坐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手術者於患者右側。
採用局麻或全麻,兒童和老年病人及病變較重者建議全麻。局麻:用棉片浸1%~2%丁卡因20ml+1∶1000腎上腺素1~2ml麻醉、收縮鼻腔黏膜;2%利多卡因溶液5ml+1∶1000腎上腺素1滴局部浸潤麻醉鼻丘、鉤突尾部和中鼻甲前後端。全麻:經口插管後行全身複合靜脈麻醉,用棉片浸1%~2%丁卡因20ml+1∶1000腎上腺素1~2ml麻醉、收縮鼻腔黏膜。

手術步驟

1.切除鉤突體,開放篩竇,見篩竇手術。
2.切除鉤突頭部 在30°或70°鏡下,用45°或90°的篩竇咬鉗咬除鉤突前上部至眶紙板和近顱底。
3.如果鼻丘氣房氣化廣泛,可以先切除鼻丘氣房,充分顯露額隱窩。首先辨認篩竇頂,找到篩前動脈。在篩前動脈前方有一小隱窩(容易誤認為是額竇開口),額竇開口在這一隱窩的前方。當額竇開口不易瓣認時,可以先找到篩前動脈,再向前尋找額竇開口。
4.有時,根據從額竇開口流出的分泌物,可以判斷額竇開口的位置。細心清理額竇開口周圍的病變組織,充分暴露額竇開口。通常不必擴大額竇開口。
5.用彎吸引器頭探查鼻額管,進一部咬除鼻額管開口周圍的骨片以擴大開口。儘量保留鼻額管口周黏膜。
6.如可將4mm彎吸引器頭較輕鬆地插入鼻額管,術後一般恢復良好。如鼻額管狹窄,可酌情於內鏡下行改良的Lothrop手術。

術後處理

1.手術前後全身套用抗生素。
2.手術後第2天可以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2~3次/d。
3.同其鼻內鏡手術一樣,定期隨訪,在內鏡下清理術腔,清除血塊、假膜和囊泡及息肉,連續2個月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