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菌病

鼠疫菌病簡稱為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因其傳播速度快、發病迅速、病死率高等特徵,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甲類傳染病。鼠疫菌可感染人體任何組織並在相應部位繁殖引起相應部位或全身病變,臨床上根據鼠疫菌引起的病變部位而將鼠疫分為不同的臨床類型,分別有:肺鼠疫、腺鼠疫、敗血型鼠疫、眼鼠疫、腸鼠疫、皮膚鼠疫、腦膜炎型鼠疫和其他型鼠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鼠疫菌病
  • 外文名:The plague disease
  • 致病菌:鼠疫耶爾森菌
  • 症狀:腹痛、腹瀉等
症狀表現,檢查診斷,注意事項,

症狀表現

感染後表現為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常類似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和腸系膜淋巴結炎。繼腸道感染後四肢皮膚可出現結節性紅斑、多形性紅斑、圖狀紅斑等皮膚損害,以及非化膿性關節炎、虹膜炎及肌痛等,此系明顯Arthus反應的表現。

檢查診斷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抗體滴度升高(1∶160以上)及糞便細菌培養陽性。

注意事項

1、在鼠疫疫源地區的居民,要在嚴格個人防護(穿長筒靴、襪等)和施行預防接種的情況下,進行耕作、放牧及其他野外活動。嚴禁打獵,嚴禁剝食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禁止小孩玩鼠。
2、鼠疫可不依賴人而在自然界的老鼠間相互傳染,並以此保持鼠疫在自然界的長期存在,人感染鼠疫的途徑:
(1)在野外被染疫病鼠身上的跳蚤叮咬,或由貓狗等從野外帶回來的疫蚤叮咬;
(2)直接接觸或剝食鼠疫病、死鼠或其它染疫動物(如狐狸、旱獺和野兔等);
(3)肺鼠疫病人通過咳嗽,把鼠疫菌以飛沫形式散布在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後感染。
3、在臨床上,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鼠疫敗血症及皮膚鼠疫等。人感染鼠疫後, 一般3~5天發病,有時一天就會發前病,病人突然惡寒戰慄、發燒、體溫達39℃以上;同時出現頭昏頭痛、呼吸和脈搏加快;很快進入極度虛弱或昏迷狀態,面色蒼白或潮紅,步態蹣跚,孕婦常常流產。腺鼠疫除呈持續性高燒外,大腿根、頸部、腋下等處有腫大明顯、疼痛劇烈的腫塊。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燒達40~41℃,隨後咯血痰、氣短、氣喘、呼吸困難、顏面和肢體青紫。對鼠疫患者要嚴格隔離,就地治療。接觸者亦要隔離留驗9天(鼠疫的潛伏期)。用鏈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四環素以及磺胺類藥物即可治療。對重症患者亦可採用鏈黴素與其他幾種藥物或抗鼠疫血清合用的聯合治療法。對待鼠疫,只要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就能夠防止其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