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嘎斯

xia ga shi
“黠嘎斯”是唐朝對古代居住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民族的稱呼。在中國史書上曾先後被漢譯作“鬲昆”、“堅昆”、“結骨”、“黠嘎司”、“轄嘎斯”、“乞兒吉思”、“吉利吉思”等。柯爾克孜族之先祖。元代始稱吉爾吉斯,清代稱為布魯特。
漢代該國地在今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上游。從事畜牧,兼營農業和狩獵。有文字,今稱“鄂爾渾—葉尼塞文”。漢初被匈奴冒頓征服,後與丁零等族一起與匈奴抗爭。 漢朝降將李陵曾為右校王,統領該國。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前53年左右],匈奴郅支單于西遷右地,再次擊敗堅昆,並建王廷於其地。
漢征服匈奴後,大部分擺脫了匈奴統治。一部分隨匈奴西遷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亞一帶。
北魏時曾為高車(“高車”是丁零人)一部,名為護骨。突厥興起時為鐵勒(“鐵勒”乃丁零人的另一種音譯)一部,名為“契骨 ”。為突厥征服,然常伺機反抗。唐代名為黠嘎斯。貞觀22年[648]內服唐朝,唐以其地位設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封黠夏斯癟領左屯大將軍堅昆都督。710年後先後受後突厥、回鶻統治。
公元840年,黠嘎斯攻破回鶻國都,導致回鶻大量西遷西域。時黠戛斯擁眾數十萬,勝兵八萬,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亂。黠嘎斯欲鼎定天山南北,極力剿滅西遷回鶻人,但未得到唐朝允許。黠嘎斯終因戰線太長而成為強弩之末,不但沒有統一西域,而且也沒有力量威脅建牙帳於焉耆的龐特勤所部回鶻。不久,黠嘎斯人只好退出塔里木盆地。繼而又退出天山北麓。
黠嘎斯人在蒙古高原作了80年左右的主人。直到924年遼太祖阿保機率部挺進蒙古,將黠嘎斯人驅逐到葉尼塞河上游和西方草原。到遼太宗在位時,遼國的疆土已經擴大到東至大海、西至阿爾泰山,北至克魯倫河、南至白溝,幅員萬里。黠嘎斯的大部分遷至天山西部地區,與當地居民融合,成為現代我國柯爾克孜族和中亞吉爾吉斯人
13世紀接受元朝統治,在葉尼塞河上游曾設萬戶府。為改變當地面貌。元從內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農民遷至謙州(今烏魯克木河南鄂依瑪克處之古城),進行陶冶、冶煉、織造、製造舟楫和漁具等手工業生產;鼓勵軍屯、民屯,備給耕牛、農具、衣服,發展農業生產,並建庫廩,設糧倉,開鹽礦,辟驛道,加強了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吉利吉思地區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同時,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遷至今東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東等地,後融合於當地民族。
元亡以後,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爾克孜族的處境開始惡化。被迫遷至帕米爾和天山荒僻的深山裡。後來,一部分柯爾克孜族人民為擺脫準噶爾貴族的統治,又遷至中亞塔什乾、費爾乾納及其附近;一部分遷到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和喀喇崑崙山一帶及其附近地區。原本完整的柯爾克孜族被分開來,人口也激劇下降。
近代考古發現,漢代堅昆境內曾建有完全漢朝風格的宮殿。據專家推測為李陵時期所建,可見李陵對漢朝的感情很深,後來的堅昆人傳說自己是李陵的後裔,如唐朝安西都護蓋嘉運所作的《西域記》中就說:“堅昆國人皆赤發綠睛,其有黑髮黑眼睛者,則李陵之後,故其人稱是都尉苗裔。”這種傳說反映了當地民族與漢族混血的基本事實,而且這種混血的過程在很早的古代就開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