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揚

黎德揚

黎德揚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國內科學哲學探索的先行者,著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自然科學》、《系統哲學——綜合時代的綜合哲學》、《科學技術的進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交通社會學》、《穀雨沉思》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德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8年4月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和論文,榮譽,課題,訪問講學,主要理論貢獻,組織學術團體,

人物生平

1938年4月出生,湖南瀏陽人。1958年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哲學實習助教,195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生,1962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任助教,1965年晉升講師,1981年任晉升副教授,1987年晉升教授。1984年—1997年先後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1993年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2001年三校合併為武漢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紀委書記、黨委書記等職務。湖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政府第四屆諮詢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和論文

著作26種,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教學大綱》(修訂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我們的基本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自然科學》《科學技術的進化》《系統哲學——綜合時代的綜合哲學》《熊伯龍與無何集》《社會交通與社會發展》《交通社會學》《穀雨沉思》等
論文200餘篇,主要:“數學與實踐的辯證關係” “真理能不能一分為二”“客觀真理都沒有階級性” “理論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 “同一性的涵義問題” “關於同一、鬥爭、轉化的思考”“從認識論看宗教和科學的關係” “系統原理試探”“論感覺的預設結構”“哲學教學大綱中引進主體和客體範疇的意義” “略論文化及科學技術文化” “系統科學視野中的生態文明”“辛亥革命的文化解讀”“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實踐過程——文化的實踐唯物主義解讀要點”等,分別發表於《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江漢論壇》《系統科學學報》等報刊

榮譽

1984年-1991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頒發的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三項。1995年以來獲得省部級獎勵兩項: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和交通教育貢獻獎。1989年8月,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89年9月,獲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優秀獎等。
1989年11月,獲交通部頒發的全國交通教育先進教師榮譽稱號。1992年7月,被批准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2年10月起,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課題

1、1988年以來主持省部級課題《湖北水資源開發研究》等多項。
2、1995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研究》。

訪問講學

面向實際,堅持哲學走向大眾,從1958年起,傾力投身於哲學社會科學的普及工作。自1984年始,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1992年先後到美、日、英、德等國和我國台灣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

主要理論貢獻

自1958年參加工作,始終從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培養大批學生,多數成為社會中堅。55年來,緊密結合實踐發展,本著創新意願,堅持理論創新,深化傳統哲學研究,開拓系統哲學、科技文化和交通社會學等新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穎的理論觀點,在時代前沿推進我國哲學的發展與繁榮,為我國哲學事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其成就被《中國社會科學報》、《江漢論壇》和《湖北社會科學報》等報刊專題推介。

組織學術團體

(1)1963年擔任湖北省哲學學會自然辯證法組召集人。1979年1月,發起成立湖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先後擔任秘書長、副理事長,並於1984—2003年擔任理事長,現任名譽理事長。
(2)1994年8月,發起成立中國系統科學研究會,任副會長;
(3)2005年11月,發起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被推舉為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名譽理事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