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就是現在的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最早的前身為1946年1月於武昌下新河創辦的國立海事職業學校,1957年1月改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1965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本部從下新河遷余家頭。1993年11月,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1998年,部分學科通過211工程預審,2000年5月27日,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和武漢工業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交通科技大學以滾動發展形式跨入211工程建設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 英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簡稱:武漢水運
  • 創辦時間:194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屬性:211工程
  • 所屬地區:中國 武漢
  • 主管部門:原交通部
  • 主要院系:航運學院、輪機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 國家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
  • 現名:武漢理工大學
學校規模,歷史沿革,

學校規模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漢市,面對奔騰浩瀚的長江,側畔風景秀麗的東湖。學校占地面積1080畝,建築面積35.5萬平方米。校園分東、西、中三區,校內終年綠樹成蔭,四季百花盛開,是一個環境優美的讀書治學的勝地。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校徽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校徽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是交通部直屬的綜合性交通運輸高等學校水陸並舉,河海兼顧為特色,面向交通全行業的綜合性交通大學。前身為1946年1月於武昌下新河創辦的國立海事職業學校。1949年7月,經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批准,在接管後的國立海事職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交通學院,院長由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交通部長劉惠農兼任,副院長曹海波,校址設在漢口寶豐路。原海事職業學校改為航業系。1951年1月,交通學院改屬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領導,更名為武漢交通學院,由漢口遷至原海事職業學校舊址。1952年改校名為武漢河運學院。1956年在武昌余家頭興建校舍。1957年1月改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1965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本部從下新河遷余家頭。十年動亂期間,停止招生5年。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後,招收4年制本科生。1985年在校學本專科生3 356人,研究生160人,函授生1316人。教職工2 030人,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90人。1993年11月,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在全國範圍開始一本招生。1998年,通過211工程預審,成為211工程大學。2000年5月27日,和武漢工業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校址為現在的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所在地。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是當時中國船舶及輪機領域知名學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輪機並立。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國內高校中最大的室內船池,在中國內河航運及船舶界擁有極高地位。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中遠集團、長江航務局、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以及我國各大港口有許多高層源自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校園是由蘇聯專家參與建設,仿前蘇聯列寧格勒水運工程學院建設的,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求學深造理想之地。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原設有航運學院、輪機工程學院、管理學院、法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和船舶機械工程系,船舶及海洋工程系、港口機械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自動化控制工程系、土木建築工程系、外語系、研究生部、基礎課部、體育課部、共5院7系3部。
學校已形成多層次辦學格局,包括理、工、文、法、哲、經濟多個學科,現有本、專科專業及專業方向49個,其中5 個學科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學科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科專業均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有國外留學生、研究生、本、專科生等各類學生9000多人。解放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交通科技人才4萬多人。
截止到1999年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專職教師11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其它高級職稱150餘人。有國家級、省部級專家13人,博士生導師12人,享受政府津貼86人。他們中間既有學術造詣很深的教授,又有一批勤奮工作,學有專長的中青年教師,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學術梯隊。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科研工作,有一整套設備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學校內設有科學研究所(室)14個,教研室63個,中心實驗室6個,實驗室43個, 擁有國內第一流的大型深淺兩用拖曳船池和操縱性實驗水池,建立了“內河船舶”和“港口機械”兩個國家產品質量控制中心,承擔國家有關產品及生產許可證發放的監督檢測工作。近十年來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41項,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128項,自然科學基金和“863”項目24 項。 有254項科研成果通過技術鑑定,其中72 項達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160項為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84 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圖書館面積12000平方米,藏書120餘萬冊,中外期刊3000餘種。學術交流、體育和文娛活動場所設施齊全,這些都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長期以來,學校注重與國際學術領域的交往,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菲律賓、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有校際(所際)關係,並聘有多名國外知名學者為學校名譽教授。近幾年來,學校先後派出教授、學者共240 餘人前往英、美、法、德、俄、南斯拉夫、意、日等國進行學習和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聘請外國專家、教師近250餘人次來校講學、 交流和任教。國際性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日趨活躍。

歷史沿革

1946年,國立武昌海事職業學校、廣東省立潮汕高級商船職業學校(部分)合併組建國立武昌海事學校。
1949年,中南交通學院,由劉惠農同志任院長,曹海波為副院長
1952年,大連海運學院上海海運學院等高校船舶專業併入中南交通學院
1954年,大連海運學院(航運專業)併入中南交通學院,中南交通學院更名為武漢河運學院
1957年,武漢交通學院更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57年,全國多所高校水運專業併入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65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本部從下新河遷余家頭
1963年,上海海運學院內燃機專業、大連海運學院船機等專業併入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63年,交通部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時,水運管理和水運經濟專業調整到上海海運學院
1981年,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等4個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4年,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2年7月,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前身為國立潮汕高級商船學校)併入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93年11月,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更名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在全國範圍開始一本招生
1998年,武漢交通科技大學部分學科通過211工程預審
2000年5月27日,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