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魁茶

黃魁茶

據民間記載: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建平西南,茶林間產異茶,每年四月上旬,萌發嫩梢,其色玄黃,其味絕殊,族人以為瑞茶。根據記載區域,2008年,安徽宏雲制茶有限公司在郎溪縣畢橋鎮(建平西南)發現葉色黃化的茶樹單株,並在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家指導下,對葉色黃化的茶樹單株進行保護性發掘和利用,最終通過人工選育,獲得性狀穩定、芽葉金黃的珍稀茶樹新品種——“黃魁”。

“黃”字說明其表象,“魁”字描述其內質特徵,即命名“黃魁”。

黃魁茶的特點:

黃魁屬黃茶類,是採摘黃魁茶樹嫩芽,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茶湯杏黃明亮,香味悠長,滋味鮮爽、醇厚,回甘微甜,葉底金黃富貴;富含胺基酸、茶多糖、葉黃素及黃酮類等多種有益身體健康成分,是集色、香、味、形與營養價值於一體的好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魁茶
  • 外文名:Huangkui
  • 別稱:中華黃
  • 主要原料:鮮葉,加工成乾茶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胺基酸豐富,葉黃素和水浸出物
  • 主要食用功效:胺基酸、葉黃素,清除人體自由基等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茶葉愛好者
  • 副作用:新茶易上火
  • 儲藏方法:避光、乾燥、無異味,溫度在5度左右。
品種特徵特性,新梢萌發期,鮮葉產量,黃魁新梢顏色黃化程度高、適應性強,品種適宜區域及栽培要點,

品種特徵特性

“黃魁茶”樹型為灌木型,樹姿半開張,發芽密度中。芽葉顏色為金黃色,芽葉茸毛少,芽二葉百芽重17.4 g,葉片著生狀態為上斜,葉長平均為6.7cm、葉寬2.6 cm,葉面積平均值為12.2 cm2 ,為小葉種葉形長橢圓形,側脈對數9對。“黃魁”新梢黃色,“黃魁”葉面微隆起,葉身內折,葉片質地中,葉緣中部葉齒銳度鈍,葉齒密度中,葉齒深度淺中,葉基楔形,葉尖為鈍尖,葉緣微波。 近3年的盛花期為11月10日前後,萼片數5,萼片顏色綠色,花萼片外部茸毛少,花冠大小3.4cm,花瓣顏色黃白色,花瓣質地中,花瓣數4~6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柱頭淺裂,柱頭高於雄蕊。果實形狀多呈三角形,果徑3.1 cm,果皮厚度0.1 cm,每果種子3-5個,種皮顏色棕褐色,種子半球形或腎形,種徑1.4 cm,種子百粒重99.5 g。
黃魁茶

新梢萌發期

2012、2013和2014年連續3年,於3月上旬開始進行物候期的觀測。每份供試材料選取3個900 cm2的樹冠為觀測點,觀察統計新梢中各個展葉期的數量,計算各個品種各次測定的萌展值。結果顯示:“黃魁”新梢一芽一葉初展期為2014年4月1日、2013年3月27日、2012年3月30日。

鮮葉產量

春茶采一芽二葉和同等嫩度對夾葉;夏、秋茶未做產量統計。連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統計產量,豐產茶園每畝的春茶的鮮葉平均產量是120斤左右,因夏、秋茶還未充分開發和利用,目前對夏、秋茶暫無數據。
備註:茶園在科學的管理下,四個周年的茶園可稱為豐產茶園。

黃魁新梢顏色黃化程度高、適應性強

經系統馴化,該品種適宜在低山丘陵地栽植並正常生長,黃化程度相對穩定,未見異常,全樹新梢呈明黃色;且其抗寒性強,在經歷了2012年1月21日-2012年1月25日的-3 ~ -5℃、2012年12月22日-2012年12月31日的-5 ~ -7℃、2013年12月20日-2013年12月30日的-3 ~ -6℃、2014年2月10日-2014年2月13日的-3 ~ -5℃的四次極低氣溫情況下,“黃魁”茶樹抗寒性表現優異,受凍葉片僅為7%-15%,受凍級別為1級 。

品種適宜區域及栽培要點

適栽地區皖南及皖北地區、江蘇南部、浙江東、西部、江西茶區、四川和貴州茶區、以及湖北和湖南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土壤為紅黃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值4.5~6.5。
不適宜種植的地區包括:廣東、福建、台灣和雲南的傳統茶區。
栽培要點:宜選擇土層深厚地塊,採用雙條栽茶園規格種植,按時定型修剪,摘頂養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