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紀念館

黃道婆紀念館

2003年3月21日,黃道婆紀念館在上海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開館,與清幽古樸的黃道婆墓相鄰相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道婆紀念館
  • 所屬區域:中國上海
  • 門票:免門票
  • 開放時間:9:00-16:00
景區簡介,景區概況,黃道婆簡介,黃道婆的貢獻,

景區簡介

2003年3月21日,黃道婆紀念館在上海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開館,與清幽古樸的黃道婆墓相鄰相伴。紀念館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踏進院內,就見矗立著的高達2.2米的黃道婆塑像,門柱上寫著“一梭穿行宇宙,兩手織就雲裳”的對聯,橫批是周谷城老先生寫的“衣被天下”。
黃道婆紀念館黃道婆紀念館

景區概況

紀念館設三個展館,主展廳展示黃道婆的生平事跡以及她對中國紡織事業作出的歷史功績,其他兩個展廳分別展示不同時期的紡織工具和棉紡織品。紡織工具展廳里,彈花機、紡紗機、織布機樣式各異,共有30多台(件)。在棉紡織品展廳里,各種花色的棉土布、藍印花布、棉織衣褲、圍裙肚兜床單被套等物件有300多件,其中不少是明清時期保留下來的珍品

黃道婆簡介

黃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又名黃婆,黃母,漢族。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6)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涇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捍(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她所織的被褥巾帶,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由於烏泥涇和松江一帶人民迅速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廣傳於大江南北”。當時的太倉、上海等縣都加以仿效。棉紡織品五光十色,呈現了空前盛況。黃道婆去世以後,松江府曾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
黃道婆紀念館黃道婆紀念館
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順帝至元二年(1336),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後因戰亂,祠被毀。至正二十二年(1362)鄉人張守中重建並請王逢作詩紀念。
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張之象塑其像於寧國寺。清嘉慶年間,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小廟。黃道婆墓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於1957年重新修建並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上海豫院內,有清鹹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在黃道婆的故鄉烏泥涇,至今還傳頌著:“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二匹布”的歌謠。

黃道婆的貢獻

黃道婆是我國棉紡業的先驅,十三世紀傑出的紡織技術革新家。她有著不畏艱辛、勇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她把在海南學得的棉紡織技術帶回家鄉,在上海松江一帶推廣傳播。並經過改革,創造出一套先進的棉紡工具和紡織技術,不僅澤被故里,造福一方,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棉紡業。為弘揚元代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的豐功偉績和激勵後來者,2003年徐匯區文化局、華徑鎮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在墓地旁建造了黃道婆紀念館,陳列展品300餘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貢獻。
黃道婆紀念館內展出的織布機黃道婆紀念館內展出的織布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