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洞國有林場

黃泥洞國有林場

黃泥洞國有林場始建於1954年,地處東安新寧邵陽三縣交界處。其東與新圩江、蘆洪市、鹿馬橋三鎮相連,南與川岩鄉接攘,西與新寧縣交界,北與邵陽縣毗鄰。場部位於湖南省西部邊陲,永州市東安縣北部,轄四個國營工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泥洞國有林場
  • 地點東安新寧邵陽三縣交界處
  • 建立時間:1954年
  • 年平均降水量:1187.3mm
地理位置,自然氣候,地貌特徵,資源概述,物種分布,基礎建設,

地理位置

地理座標為東徑111°15'00″-111°22'30″,北緯26°32′30″-26°40′30″。南鎮片位於東安縣南橋鎮東北部山區邊緣,呈狹長弧形狀,北與邵陽五豐鋪林場接壤,東與祁東縣四明山林場相鄰,西、南與南橋鎮交界。天堂片地處東安縣鹿馬橋鎮的毛塘、天堂兩村交界地帶。
黃泥洞國有林場由場部、南鎮、天堂三部分組成。轄四個國營工區(南鎮、天堂、青山坳、龍井),六個集體工區(蘇家嶺、線江沖、皂水凼、黃泥洞、大寬、肖家嶺)。

自然氣候

黃泥洞國有林場居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因受季風環境及地形地勢影響,具冬暖夏涼、冬乾夏濕、光照不均、垂直變化明顯,無霜期長等特點。境內年平均氣溫14.8℃,年平均降水量約1187.3mm,無霜期長達270天。

地貌特徵

黃泥洞國有林場地處五嶺之一的越城嶺東南坡,主要構造呈一系列弧形展開的背斜、向斜褶皺,其斷裂多為壓性和壓扭性。地層古老是其顯著的特點。另一重要特點是谷深坡陡,境內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最低海拔182.0米,最高海拔1424.0米。地殼以塊狀上升為主,縱橫交錯的斷層發育,許多溪流沿斷層下切侵蝕,形成了群峰攢擁、懸石萬仞、溝壑縱橫、谷深坡陡、山勢險峻、爭妍鬥勝、氣勢磅礴的地貌景觀。境內山地土壤主要由碳系和泥盆系的頁岩、板岩、砂頁岩、矽質岩等風化發育而成,主要有紅壤、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等,其中以山地黃壤分布最廣,其次是紅壤和山地黃棕壤,各類土壤呈垂直分布和理化性狀分布律。

資源概述

物種分布

黃泥洞國有林場資源豐富。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林場境內以銻為主的礦產資源年稅達300萬元以上。該林場境內森林茂盛,樹種資源豐富,有植物128科,376居,1459種,居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2種(即銀杏、伯樂樹又名鐘萼木);Ⅱ級保護的有12種(即樟樹,篦子三尖杉、厚朴、華南石針松、楨楠、喜樹又名旱黃木、花櫚木又名花梨木、杜仲、鵝掌揪、傘花木、連香樹、半楓荷等)。野生動物豐富,境內現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93種,隸居於4綱19目38科,其中哺乳綱6目15科2I種;鳥綱10目16科53種;兩棲綱2目4科10種;爬行綱l目3科9種。居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1種(即白頸長尾雉);即家Ⅱ級保護動物有14種(露穿山甲、小靈貓、斑靈狸、金貓、林麝、河鹿、水鹿、斑羚、雀鷹、松雀鷹、縱紋腹小 、雕 、紅角 、虎紋蛙等)。

基礎建設

黃泥洞國有林場境內有水電站兩座,總裝機容量達264千瓦(95年自籌資金興建的皂水幽水電站裝機容量640千瓦,2005年招商引資籌建黃泥洞水電站裝機容量2000千瓦)。公路近40公里(其中林場至大寬段水泥硬化路10公里,雙子口至黃泥洞段及金江至林場段水泥硬化路2005年籌建)。1個移動基站塔等基礎設旋基本完善。
該林場旅遊資源特別豐富,有“飛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銀河落九天”垂直高度260m的二級瀑布;有別具一格的瑤族民俗風情;有獨特應驗的興隆寺。山勢地形,各具特色。
該林場在堅持以營林為方針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了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大力實施“林業穩場、科技興場、藥電富場、勞務活場、旅遊強場”戰略。並利用林場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優勢,發展興建規模性產業。該林場籌建了一個厚朴藥材基地和一個養羊、養豬、養雞基地。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林場土地總面積151150畝,(其中國有部分50687畝,集體部分100463畝);人口6072人,其中幹部職工146人(在職114人,退休32人)。
該林場設辦公室、派出所、計生辦、生產股、經銷股、國有工區、旅遊開發區,林場醫院,郵儲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