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鑄鼎塬(西安黃帝鑄鼎塬)

黃帝鑄鼎塬(西安黃帝鑄鼎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帝鑄鼎的荊山,史稱軒皇鑄鼎山、鑄鼎原、荊山原、中華原。位於今天陝西西安附近的三原、富平、閻良的三交地帶。這裡不僅有鼎湖、連湖、連城、錦城,還有三鼎村、鑄鼎村,臥龍村、盤龍村、化龍堡等等。在這裡,不僅黃帝鑄鼎、大禹鑄鼎,還有漢武祀鼎和武則天再造九鼎。這裡,黃帝開國,創立中華。這裡,禹秉黃制,始鑄九鼎,將中國化為九州,實行九州一統的區域管理模式。而更為重要的是,這裡孕育了中華周秦漢唐四朝盛世,而唐則以無與倫比的輝煌,為中華文明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唐興茲原,是黃帝荊山鑄鼎功德之延續。2010年首屆西安荊山黃帝鑄鼎原清明節祭祖大典隆重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鑄鼎塬
  • 地理位置:陝西西安
文化價值,祭祖大典,

文化價值

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
【唐】 王顏
惟天為大,惟帝堯則之。惟道為大,惟黃帝得之。南華經曰: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黃帝守一氣,衍三墳,以治人之性命,乃鑄鼎茲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原有為谷之變,銘記鑄鼎之神。銘曰:道□神帝,帝在子人。大哉上古,軒轅為君。
化人以道,鑄鼎自神。漢武秦皇,仙冀徒勤。
去道日遠,失德及仁。恭惟我唐,元德為鄰。
方始昌運,皇天所親。唐興茲原,名常鼎新。
細心的讀者一看《黃帝荊山鑄鼎碑銘》,馬上就會發現,在這首詩里,“黃帝守一氣,衍三墳,以治人之性命,乃鑄鼎茲原” ,而唐也興於茲原。也就是說,黃帝鑄鼎的鑄鼎原和唐興起的鑄鼎原是一個山原。在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最後一句的“唐興茲原,名常鼎新。”便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唐興於黃帝鑄鼎的鑄鼎原”了。
黃帝鑄鼎塬
《唐書·高祖本紀》及諸史料有關於上述問題的史料記載。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李虎,字文彬,北魏時僕射,封隴西郡公。西魏文帝曾賜姓大野,官至太尉,號稱八大柱國之一。卒於北周初,因佐周代魏之功而追封為“唐國公”,諡號襄。襄公是西涼李暠之後。晉元熙元年(公元419年),西涼後主李歆亡於北涼。歆子重耳逃亡南宋,後歸附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金門(今河南洛寧)鎮將李熙調為武川(今內蒙)鎮將,不久又遷居代北趙郡之昭慶(今河北隆平)生李天賜(北魏幢主、西魏贈司空)兄弟。天賜第二子為李虎,隨鮮卑內遷而初居同州(今陝西大荔),晚年舉家定於華池縣(今陝西三原)的鑄鼎原。其第三子李昺於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襲父爵,證明當時唐公已卒,李昺葬於華池縣雍南鄉趙氏里(今陝西三原縣鑄鼎原陵前鎮北境)。1968年出土的“隴西襄公夫人叱羅墓誌”是北周建德二年(573)由同州改穸於襄公墓側的。按《唐會要》:“武德元年(618)六月二十日追尊西涼王曾孫、西涼後主之孫、宏農太守重耳之子李熙為宣簡公,李熙之子天賜為懿王。鹹亨五年八月十五日又追尊李熙為宣皇帝,廟號獻祖,葬建初陵在趙州昭慶(今河北隆平)。追封天賜為光皇帝,廟號懿祖,葬啟運陵在趙州昭慶(今河北隆平)。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光皇帝次子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葬永康陵在京兆府三原縣鑄鼎原(今陝西三原縣鑄鼎原)。追尊景皇帝第三子李昺為元皇帝,廟號世祖,葬興寧陵(在京兆府鹹陽縣)。渭北的“唐十八帝王陵”都處於唐太祖永康陵的腹卵懷抱之中。《唐會要》載有唐太博士獨孤及對唐太祖的評議:“太祖景皇帝以柱國之任,翼周弼魏,肇啟王業,建封於唐,高祖因以為天下之號。” 因此,李氏家族在建立國家政權後,以葬於黃帝荊山鑄鼎原的李虎的“唐國公”為其國之稱號,這也就是我們常在史料里所見到的“唐興茲原”。李唐王朝以自己的興起能與黃帝荊山鑄鼎之原為同一“茲原”而倍感榮耀。所以,在唐的太廟裡,太祖李虎永享東向之尊。原永康陵曾植“柏城”百畝,封土三仞。並派有七品陵令和從八品陵丞各一人。清乾隆陝西巡撫華沅曾題樹“唐太祖永康陵”一碑。司馬道上,迄今仍留有不少殘雕。六十年代在永康陵附近的出土物除叱羅夫人墓誌外,還有太祖之孫、淮安王李神通墓誌、太祖同父李辨之子李和之墓,都證明了永康陵是唐公李虎陵的真實性。1992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位於三原縣黃帝荊山鑄鼎原的“永康陵”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永康陵的李虎不僅是李唐王朝開國稱號的來源地,同時,也是規模宏大的唐長安城都城建築中軸線的起始點。如今我們西安市實施“唐城復興計畫”,其建築的中軸線仍然沒有脫離唐代的這條建築基線。開放的胸襟,融合的策略,成就了大唐偉業。作為皇族的李氏集團,一個摻雜著少數民族血脈的家族,異族血統的智慧和英勇,幫助了李氏集團在戰爭中,屢屢獲勝,迎來了繼我國周秦漢三朝盛世之後又一個統一的強大的王朝。李淵之子李世民,扶扶仁義,示之威信。四夷君長,懾於聲威,紛紛遣使長安朝貢,奏請李世民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皆認可的共同首領。唐代的統治者從唐太宗開始,他們就拋棄了過去的那些帝王,狹隘的民族偏見,唐太宗說:自古帝王皆貴中華而賤夷狄,朕獨愛如一。拋棄了這種偏見他就底氣十足,就能夠以一種包羅天下,包羅萬里的思想,廣泛的吸收、容納各種不同的文化。唐的這些思想,正是黃帝的思想,也使唐有了無與倫比的輝煌。天下歸唐,李唐卻尋根問祖,把李唐之興的鑄鼎原尋宗到黃帝的荊山鑄鼎原,人們可能還不了解當時人文始祖黃帝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們從《舊唐書·李德裕傳》中可略知一二,宰相李德裕曾上書敬宗皇帝曰:“臣聞道之高者莫若廣成、玄元,人之聖者莫若軒黃、孔子。”黃帝被李唐王朝列入百族之神,百聖之首,並成為中國文化和精神的偶像。而唐也曾以自己產生的鑄鼎原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鑄鼎原感到無比榮耀。
黃帝鑄鼎塬
當年,司馬遷為了寫《史記》,走遍全中國,發現無論到哪裡,沒有人不知道黃帝的,遂列黃帝為五帝之首。司馬遷在踏訪渭北荊山時發現,黃帝鑄鼎之荊山也是大禹鑄鼎之荊山。因此,司馬遷在《史記》里寫道:“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由於我國有多地荊山,聰明的司馬遷為了防止後人曲解他的本意,曲解他辛辛苦苦得來的發現,特意在黃帝鑄鼎的荊山加了一個限定詞,這就是大禹“導汧及岐,至於荊山,逾於河。”這個荊山位於岐山以東,黃河以西。 也就是大禹導山導水取得勝利進行大型慶典活動(旅祭)的地方。黃帝鑄鼎的荊山,史稱軒皇鑄鼎山、鑄鼎原、荊山原、中華原。位於今天陝西三原、富平、閻良的三交地帶。這裡不僅有鼎湖、連湖、連城、錦城,還有三鼎村、鑄鼎村,臥龍村、盤龍村、化龍堡等等。在這裡,不僅黃帝鑄鼎、大禹鑄鼎,還有漢武祀鼎和武則天再造九鼎。這裡,黃帝開國,創立中華。這裡,禹秉黃制,始鑄九鼎,將中國化為九州,實行九州一統的區域管理模式。而更為重要的是,這裡孕育了中華周秦漢唐四朝盛世,而唐則以無與倫比的輝煌,為中華文明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唐興茲原,是黃帝荊山鑄鼎功德之延續。

祭祖大典

西安荊山黃帝鑄鼎地辛卯清明祭祖大典
4月3日上午,眾多炎黃兒女心懷虔敬,喜聚閻良荊山黃帝鑄鼎地,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共同祈福華夏繁榮昌盛。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原副主席田源、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國家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佘樹聲、政協閻良區委員會主席胡海彥、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照河、陝西宏遠集團董事長翟慕政及閻良區文體廣電局、振興街道辦、閻良荊山開發辦等單位的30多位領導、學者、社會名流與宏遠企業集團員工代表、試飛院工學院志願者、民眾代表共約1000餘人了參加祭祖大典。大典由政協閻良區委員會副主席王文鷹主持。
中午,學術界代表和區政協和宏遠集團有關同志在潤天酒店參加了荊山鑄鼎文化論壇。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國家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佘樹聲、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院張寶通、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原紀委書記、商周部主任、研究院張天恩、西安培華學院教授車寶仁、西安日報高級編輯龐進等人作了重要發言。與會同志從黃帝文化、鑄鼎地考證、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實施等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證,一致認為,閻良的黃帝鑄鼎地是一處彌足珍貴的的文化資源,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依據和考古資料佐證來看,閻良作為軒轅黃帝鑄鼎地進行文化產業開發是完全可以的,在這方面不應有更多的顧忌。建議閻良區委、區政府積極參與進來,與有關部門積極聯繫,和黃陵縣的祭陵活動形成系列祭祀活動,提升祭祀規模,擴大活動影響。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欣然為陝西荊山黃帝鑄鼎地題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