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嶺鄉

鴉嶺鄉

鴉嶺鄉位於河南伊川縣西北部,呈三角形,西、北依龍門山與宜陽縣豐李鎮相連,東面、南面分別與城關鎮、常(shang)川鄉毗鄰,鄭盧公路橫貫東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鴉嶺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
  • 下轄地區:轄鴉嶺、西溝、柿樹窪、許溝、北瑤溝、康溝....
  • 政府駐地: 伊川縣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300
  • 地理位置:河南伊川縣西北部
  • 面積:125.29平方千米 
  • 人口:72289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佛寺石窟
  • 火車站:洛陽龍門站
  • 車牌代碼:豫C
  • 盛產:高澱粉紅薯、菸葉、
鄉鎮概況,鄉鎮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數據,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經濟概況,農業概況,特色產業,內在優勢,外部環境,旅遊文化,社會事業,

鄉鎮概況

鴉嶺鄉位於伊川縣西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8公里,東毗城關鎮,南臨高山鄉、平等鄉,西面、北面與宜陽縣樊村鄉、錦屏鎮相連,總面積125.29平方千米。全鄉轄41個行政村,124個自然村,394個村民組,72289人(2017),6639公頃耕地。截止到2007年底該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7487萬元,財政收入5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57元。
相傳很早以前,伊河沿岸是一片汪洋,惟此地為一土嶺,常有烏鴉棲落,後人搬遷於此,故名鴉蛉。1936年置鴉嶺區,1941年改光武鄉,1947年宜南縣成立,光武鄉由伊川縣劃歸宜南縣為第一區。1949年撤銷宜南縣,復歸伊川縣,仍為第一區。1958年成立鴉嶺人民公社。1975年從中劃出康坪等4個大隊歸常川公社。1983年底改為鴉嶺鄉。1987年,全鄉有24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233個村民小組,4761戶,31417人。
該鄉溝壑縱橫,林木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歷史上十年九旱。北部西起樓子頭東至代窯的土嶺為“鶴山”;南部以鴉嶺為中心,東西綿延10公里的土嶺古稱“彥山”。甘水河縱貫南北,經殷溝、曹坡、王莊、曹窯等村入宜陽縣境。建國後,修建小型水庫13座,電灌站40多座,初步改變了水利面貌。但因自然條件局限,至1987年,全鄉有效灌溉面積僅3732畝,是縣內水利條件較差的鄉。
該鄉農作物以紅薯、穀子、豆類等雜糧為主,麥田面積偏小,當地民眾中流傳有“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諺語。由於受自然條件、科學技術諸因素影響,該鄉糧食生產發展緩慢。80年代,引進紅薯新品種“徐州18”等,增產效果明顯。1987年,全鄉有耕地面積54789畝,糧食畝產214斤,總產1505.6萬斤。
1958年,鄉內集資建康坪煤礦。1959年建起鴉嶺機械廠。1978年,黑羊村紅光油氈廠成為全鄉第一家村辦企業。之後,陸續建起機磚廠、地毯廠。該鄉在發展工業企業時,還利用建築隊多、工匠廣的優勢,發展建築業。1985年前後,鄉政府集資52萬元,選拔5個四級施工隊,成立伊川縣福利建築公司。1987年,全鄉組織起四級建築隊14個,從業800人。
該鄉農民自古就有育苗栽樹的習慣。但由於土地瘠薄,水源缺乏,成活率較低。1980年後,全鄉普及農桐間作,並利用丘陵地種植葡萄、紅果等。1987年,林木覆蓋率為2.48%,居全縣末位。
1946年,全鄉僅有完小1所,初小32所,在校學生2782人。1987年,全鄉共有中國小24所,在校學生5542人。
該鄉條編業盛行。柿樹窪村簸箕柳編織興起於清末。80年代,每年從事編織的達300多人。產品除傳統的簸箕、針線筐、斗籃外,還發展了長籃、圓籃、安全帽等,美觀耐用,暢銷伊川及周圍各縣。王莊、樓子頭兩村的石產品早在清時就開始出現,歷史上石槽、石磙等較有名。70年代起,又發展了磚型磨石、坯型磨石、圓形磨石等。

鄉鎮沿革

1956年為鴉嶺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轄鴉嶺、西溝、柿樹窪、許溝、康溝、槐樹窪、南姚溝、北姚溝、高溝、韓窪、董家溝、賈寨、於營、劉溝、代窯、梁劉、後黑羊、西窯、曹窯、尚家溝、樓子頭、北王莊、曹坡、殷溝24個行政村。2005年,伊川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常川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鴉嶺鄉管轄,鴉嶺鄉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5653

18490

17163
家庭戶戶數
8108
家庭戶總人口(總)
35614
家庭戶男
18455
家庭戶女
17159
0-14歲(總)
10976
0-14歲男
5706
0-14歲女
5270
15-64歲(總)
22193
15-64歲男
11632
15-64歲女
10561
65歲及以上(總)
2484
65歲及以上男
1152
65歲及以上女
13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5515
總人口72289人(2017)。

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2007年,嚴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廣泛發動民眾,全面推進鴉嶺的新農村建設。全鄉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851.5萬元,出動勞力9382人次,投入車輛4311台次,清運垃圾9565方,建成沼氣池2208座,新建鄉級沼氣服務站1個,村級服務站6個,修建村內雨污水排放設施20960米,整治河道450米,完成通組通戶道路28.2公里,建成了亓嶺村、常川村和殷溝村三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成效明顯。
鴉嶺鄉鴉嶺鄉

礦產資源

鴉嶺鄉資源豐富,西部山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煤、伊利石、白雲石、水泥灰岩、紅砂石、紫色頁岩、粘土礦、大理石等儲量大,品質高,有十分廣闊的開採前景。

經濟概況

鴉嶺鄉始終堅持把多渠道全方位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強工業作為大發展、快發展的首要任務來抓,著力實施民營經濟“雙增”工程。2007年新上項目12個,總投資7010萬元,其中超千萬元項目3個,超500萬元項目5個。伊川縣順源爐料廠和伊川縣大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產銷形勢良好,全鄉22家民營企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截止到2007年底該鄉非公有制經濟營業收入完成112500萬元,較上年增長33.9%;增加值完成38250萬元,較上年增長43.6%,實現利潤13500萬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的態勢。
鴉嶺鄉鴉嶺鄉

農業概況

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鞏固。依託紅薯資源優勢,以伊川縣越華薯業加工廠為龍頭,走公司+農戶+基地之路,大力發展紅薯深加工,紅薯深加工產業村發展到12個,深加工專業戶發展到1800戶,所生產的紅薯澱粉、冬粉、粉條供不應求,截止到2007年底銷售量達3500噸,創經濟效益1300萬元。菸葉生產穩定發展,全鄉收購菸葉45萬斤,實現稅收23萬元,增加菸農收入130餘萬元。畜牧產業步伐加快,全鄉規模化養殖場已達20個,其中規模化養豬場8個,存欄12500頭,規模化養雞場12個,規模化養雞戶23家,存欄15萬隻;發展肉牛專業村8個,存欄4350頭。

特色產業

該鄉歷來有種植紅薯的傳統。常年種植面積在3萬畝以上,占全鄉耕地面積的70%,素有“紅薯第一鄉”之稱。為了提高紅薯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該鄉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以越華薯業加工廠為龍頭,引進紅薯新品種和深加工新技術,開發拳頭產品,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鴉嶺鄉發展紅薯產業化,無論是內在因素還是外部環境都有其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鴉嶺鄉鴉嶺鄉

內在優勢

1、鴉嶺鄉地處丘陵地區,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自然因素非常適合紅薯生長。
2、獨特的紅粘土壤結構,產出的紅薯富含人體所需的主要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且澱粉含量高(高出外地5—10%)。市場價格也高於外地0.08—0.1元。競爭力很強,是鴉嶺鄉一大特色。
3、鴉嶺鄉人民素有種植紅薯的傳統,紅薯也一直是鴉嶺的主要經濟來源,種植積極性高,經驗豐富。
4、市、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鴉嶺鄉紅薯產業化,該鄉黨委政府也制訂了詳細周密的發展計畫,已付諸實施。即一個目標、兩個支撐點。一個目標是走公司+基地+農戶道路,大力發展紅薯產業化,把紅薯產業化這篇文章做大、做精、做強。兩個支撐點,一是積極引進紅薯新品種,籌建紅薯良種繁育基地。2001年以來鴉嶺鄉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引進名優果脯型良種“雙萬一號”“88—10”;高澱粉薯種“梅營1號”“豫薯13”“SL—19”等系列在高溝、韓窪、樓頭等村建成了千畝良種生產繁育基地。在滿足內需的情況下,向周圍市縣出售。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即以越華薯業加工廠為龍頭,帶動全鄉紅薯加工業的發展。1996年鴉嶺建成越華薯業加工廠,現擁有固定資產320萬元,占地20餘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現有全自動日產15噸粉條生產線一條,日產1噸自動粉皮機一台,日產8噸粉條生產線一條,15噸容量的大型冷庫一座。其產品澱粉面、粉皮、粉條等暢銷全國各地。為充分發揮該廠的資產優勢,帶動全鄉紅薯種植業和加工業發展,在該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努力下,該廠已發展訂單農戶5000餘戶和農戶簽訂了優價收購契約,並為每戶提供300元的小額貸款擔保,真正和農戶結成比較牢固,比較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格局已經形成。

外部環境

1.水電交通設施發達。鄭潼公路改造、鄉村公路建設以及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興建,鴉嶺鄉交通、水、電三通齊備,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隨著中國加入“WTO”後,農業面臨著新的挑戰,現行主糧價格偏高,將受到極大的衝擊。但是專家預測論證,秋雜糧卻不受影響。因此,研究開發質優價廉的秋雜糧產品勢在必行,市場前景相當可觀。
3、紅薯富含人體所需主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且生長在山區,不受化肥、農藥的污染,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營養最均衡的綠色長壽食品”,現日本就把薯片做為少年兒童每天必須食用的食品,據說可以益智健體。因此,紅薯將成為未來人類的主要食品之—。
總之,發展紅薯產業化系列開發,不僅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而且也對人類的發展大有裨益。在鴉嶺這塊沃土上,“公司+基地+農戶”的格局已經形成,鄉黨委、政府及3.6萬人民決心使“鴉嶺紅薯”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鴉嶺鄉鴉嶺鄉

旅遊文化

伊川縣鴉嶺鄉的石佛寺雖沒有古色香的建築,也沒有摩肩接重的遊客,但一千多年來,卻名聞一方地域。究其緣由,是因該處有與龍門齊名的石窟,並依山就勢建起過一座凌空欲飛的石佛寺。
石佛寺石窟始建於北魏,有2個洞穴相連而成。北側洞穴高5米,寬4.5米。正面有坐佛一尊,身高1.5米,為佛祖釋迦牟尼像,慈眉善目上,雙臂膝,線條清晰,衣初精細。其南有2個壁,高0.4米,中有產佛一尊。洞北有大坐佛一尊,佛像東西各有侍立之像,與正面坐佛結為一體,構成貨界尊貴之眾令觀瞻者如入西方天庭,心靈為之淨化。
鴉嶺鄉劉溝李窯村有一古槐,高14.3米主幹最大胸圍3.65米綠陰達270平方米,九根裸露地面的樹根,恰似九條龍同,被譽為九龍槐。站在九龍槐下,東可望萬壽寺、龍門山、萬安山、少室山。唐相李吉甫、唐相李德裕墓位其北。後唐莊宗李存勖雍陵、宋相文彥博墓、宋北京留守王拱辰墓位於南,唐齊國太夫人墓、宋相韓琦墓位其西。唐代洛陽八大景“龍門山色,”“平泉朝游”二大景觀均在附近。觀世事滄桑,評歷史興衰,別有一番韻味。

社會事業

鴉嶺鄉衛生院位於伊川縣城西北10公里,占地面積3.8畝,建築面積1630平方米,擔負著全鄉3.5萬人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任務。院內現有職工25人,其中:主治醫師2名,醫藥師4名、醫護士職稱4人,技師、士12人,門診設有外科、中醫科、兒科、皮膚科、婦產科、眼科、心血管等科室,中醫科擅長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外科能治療常見病開展下腹部手術等;婦產科能及時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及產科手術、處理新生兒各種疑難雜症。輔助科室有B超、心電圖機、制氧機、新生兒搶救台、暖箱、麻醉機、電離子治療儀等。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
投資800萬元的伊常路大修改造工程竣工通車;投資90萬元新建的鴉嶺鄉中心國小教學樓工程已竣工;投資60萬元的鄉敬老院改擴建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107名五保老人喬遷新居,全鄉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鄉全面實施,參合農民57800人,參合率達95.2%,2007年累計補償參合就醫農民16203人次,補助71.1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村民眾就醫難問題;投資1.5億元、占地110畝的500千伏亓嶺輸變電工程和投資1000餘萬元的甘水河壩系工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順利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