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鑼開道

鳴鑼開道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聲勢,開闢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鳴鑼開道
  • 外文名:to prepare the public for a coming event
  • 屬性:詞語
  • 拼音:míng luó kāi dào
成語解釋,詞語辨析,成語書證,英語翻譯,

成語解釋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常用以為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輿論,創造條件,開闢道路。
鳴鑼開道

詞語辨析

舉例:汽笛一聲長鳴,好像在為他鳴鑼開道。
鳴鑼開道亦作“鳴鑼喝道”。①封建官吏出行,有人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迴避。其中,鑼鳴七下,表示縣太爺乘轎或行轅出行;鳴鑼九下,是府一級的官員出行;鳴鑼十一下,代表省、道一級的官員出行,皇帝出行,則要鳴鑼十三下。②比喻為某事物的出現大造輿論,開闢道路。
鳴鑼開道
在封建社會裡,大小官員上街都要有差役在前“鳴鑼開道”。“鳴鑼開道”也是一種等級待遇,縣一級官員上街,鳴鑼七下,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府一級官員上街,鳴鑼九下,意思是“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省一級官員則鳴鑼十一下,意思是“文武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如果是中央一級的官員,就要鳴鑼十三下,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
【近義詞】:搖旗吶喊
【反義詞】:無聲無息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正音:鳴,不能讀作“wū”。
成語辨形:鳴,不能寫作“嗚”。

成語書證

  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一回;“說罷,便辭了出來,上了綠呢大轎,鳴鑼開道,徑回衙門”
  2.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時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轎里,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英語翻譯

to prepare the public for a coming eve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