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慾(心理反應)

七情六慾(心理反應)

七情六慾是一個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欲是指人的生理需求願望。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情六慾
  • 出處:《禮記·禮運》《呂氏春秋》等
  •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成語典故,詞語辨析,反義詞,

成語典故

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家的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
《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三字經》:“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中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也有說法是求生欲、求知慾、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慾。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後人將六欲概括為:見欲(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
《大智度論》認為六欲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欲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詞語辨析

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慾,費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痛癢。 ★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五福》

反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釋義:“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增補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