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鯰

河鯰

河鯰,Parasilurus sp.,原名南方大口鯰,地方名鯰巴朗,鮎科鮎屬的一種兇猛的肉食性大型經濟魚類,分布於長江乾、支流以及洞庭湖等沿江湖泊,最大個體達40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鯰
  • 拉丁學名:Parasilurus sp.
  • 別稱:鯰巴朗、窪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鮎形目
  • 亞目:鮎亞目
  • 鮎科
  • 亞科:鮎亞科
  • :鮎屬
  • :河鯰
  • 分布區域:分布於長江乾、支流以及洞庭湖等沿江湖泊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人工養殖,人工繁殖技術,人工養殖技術,常見疾病及防治,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蟲病,非寄生性疾病,

形態特徵

體表無鱗,富粘液,頭寬扁,胸腹短肥,尾長側扁。眼小、口大、齒細密銳利,須2對,背鰭短小,臀鰭與尾鰭相連,尾鰭不對稱。
河鯰

生活習性

大口鯰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最佳25~28℃。pH值範圍6~9,最適7~8.4。不耐低氧,當溶氧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1mg/L時窒息死亡。大口鯰晝伏夜出覓食。喜群集,池塘養殖較易捕撈。大口鯰屬兇猛肉食性魚類,攝食魚蝦及水生生物,能捕食相當於自身長度1/3的魚體。池養條件下,能吃配合顆粒飼料。仔魚有群集捕食活餌能力,不食靜止死餌,但飢餓時會吞食人造動態死餌。大口鯰1~3齡生長速度最快。良好飼養條件下當年苗可長至400-600g,第二年可達2kg以上。大口鯰4齡性成熟,3~6月份在江河砂石底質的激流淺灘產卵,產卵水溫18-26℃,最適20~23℃。卵沉性、油黃色、具粘性,可粘在附著物上孵化。平均每奴親魚可產卵3 000~5000粒。受精卵水溫22~23℃需50~60h孵出魚苗。剛出膜的魚苗有一大卵黃囊,側臥水底只能緩緩顫動。

人工養殖

人工繁殖技術

(1)親魚選擇與培育。親魚源於天然水域捕撈或養殖場選留。要求健康無病無傷,4齡,體重4kg以上。雌雄比約1:1.5。雄魚胸鰭棘上鋸齒強大,外生殖突長而尖;雌魚胸鰭棘上鋸齒細弱,外生殖突短而圓,卵巢輪廓明顯。
親魚培育池應選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環境安靜的一畝水泥池,池底平坦無淤泥,水深1.5-2m,每畝放養親魚100kg。培育親魚飼料用活餌或配合飼料。活餌如泥鰍、小雜魚、蚯蚓、家魚種。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應在38%以上。定期換水,保證水質清新。臨產前30d要加大沖水量促進親魚性腺成熟。
(2)催產。水溫18℃以上即可選擇成熟親魚催產。催產藥物採用垂體、絨毛膜激素、類似物,單用或混合使用均有效,1次或2次胸鰭基部或背部肌肉注射均可。可人工授精或自然產卵受精。親魚催產效應時間與水溫和注射方法有關,水溫20-23℃時,1次注射為12~16h,2次注射為9—11h。
(3)孵化。適宜水溫18-28℃,最適23~25℃。用孵化缸、孵化槽、環道和網箱都可孵化。孵化用水須清
潔無污染,溶氧4mg/L以上,根據生產條件可用自然孵化方式。春繁時成熟度不夠或產卵率不高的親魚可
強化培育用作秋繁,可均衡供應苗種。

人工養殖技術

(1)苗種培育。由於大口鯰仔魚夜間攝食,可用水葫蘆、水花生遮陰。晨昏攝食高峰增加投飼量。仔魚飼料以活餌為佳。
①小水泥池育苗:當仔魚卵黃囊消失,體色由淡黃變成黑褐色即轉入專門培育池培育魚種。每m2可放150~250尾,飼餵水蚤,可從魚種池撈取或專池培育。開始要輔餵熟蛋黃漿。育苗池水質要保持溶氧4mg/L以上,適時加注新水。大口鯰出膜2d就會相互殘食,應供足適口飼料。在飼料充足、水溫穩定、水質清新的條件下,約20d可達3cm以上規格,進入魚種培育階段。
②大池育苗:面積667~1334m2,池埂、池底以混凝土夯實抹平,池底有坡度,設進排水口用紗窗隔攔。
或將1/3~12的池底用混凝土夯實,用篩絹隔開培育苗種。放苗前7d清塘消毒,注水50~70cm,每天潑灑
2-3次豆漿培育浮遊動物,水質太瘦可加潑豬血。也可用大草或糞肥培育水質。浮遊動物大量繁殖時放苗下塘。每畝放水花15~18萬尾。隔池飼養的,將水花放入夯底的一邊,待到1cm(3~5d)時撤網。開始2~3d,每萬尾水花日餵熟蛋黃5~10個,輔以鮮豬血、奶粉、豆漿,每天5次以上,沿池潑灑投餵。2~3d後停餵蛋黃、奶粉,以鮮豬血為主,潑灑豆漿培育浮遊動物作飼料。魚苗體長3~4cm時,夜晚可餵蠶蛹或魚粉,分池培育魚種。大池育苗要水質清新,透明度35cm,經常換水,應有微流水。魚苗1cm以上時逐漸加高池水位,魚苗體長3-4cm時轉入魚種培育。
(2)魚種培育。魚種培育每m2放養3cm規格的夏花魚種100-200尾。前期以水蚯蚓為主要飼料,每天4次投喂,飼量為魚體重的20%。達5cm規格後可用添加有引誘劑的配合顆粒飼料投喂,日飼量為魚體總重的5%~10%。飼料粗蛋白質含量在45%以上,其中動物蛋白源占30%,池中隨時要有活餌。水質要清新、溶氧充足。每隔10d將魚種過篩、分級分池飼養,以免相互殘害。10cm以上進行成魚養殖。注意晚巡塘,觀察魚種活動情況,有問題及時處理。

常見疾病及防治

細菌性疾病

爛鰓病防治技術
由柱狀黃桿菌感染所致。早期病魚少量鰓絲顏色變淡,附著污泥,後期症狀加重,鰓蓋內表面腐爛形成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整個魚體顏色變黑,最終呼吸困難而死。魚種、成魚均可發病,流行時間在主要4~8月。
防治方法:平時加強預防,潑灑複合芽孢桿菌、複合光合細菌等益生菌製劑,每半月 1 次。一旦感染該疾病,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複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時添加複方新諾明 + 維生素 C 拌餌投喂,4 ~ 5d 1個療程。
腐皮病防治技術
病原是螢光假單胞菌。病魚行動遲緩、反應遲鈍,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嚴重時魚的上下頜及鰓蓋部分充血,呈塊狀紅斑。各種規格魚種均易患此病,特別是 6、7 月份受機械操作損傷或寄生蟲侵襲後,病菌易侵入魚體,若不及時治癒易繼發水霉病致死。常與腸炎病、爛鰓病同時發生形成併發症。
防治方法:在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或者三氯異氰尿酸;一旦感染該疾病,全池潑灑硫醚沙星溶液或苯扎溴銨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時添加氟苯尼考 + 鹽酸多西環素拌餌投喂,5 ~ 7d1個療程。
腸炎病防治技術
病原菌主要是氣單胞菌類。病魚肛門外凸紅腫,用手輕按腹部有膿液流出,解剖有時可見腹水,腸道有咖啡色或白色膿液,腸壁糜爛,後腸充血發紅,患病魚發病嚴重時腸道無食物。此病主要危害大規格魚種和成魚,一般在水溫 18℃以上開始出現,4 ~ 9 月常見。常與爛鰓病形成併發症。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戊二醛、苯扎溴銨溶液或蛋氨酸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時添加氟苯尼考 + 鹽酸多西環素或者複方新諾明 + 雙黃白頭翁散+ 維生素 C 拌餌投喂,5 ~ 6d1 個療程。
白皮病防治技術
病原菌為魚害黏球菌或白皮極毛桿菌。該病主要發生在集約化培育的魚種上。患病的南方大口鯰魚種首先是尾柄處發白,隨著病情發展,繼而擴展至整個尾柄和體後半部發白,尾鰭腐爛。病魚在水面緩慢遊動,時而頭部朝下,尾部朝上。在高密度狀況下,該病若不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療,傳染擴散很快,從而引起魚種大量死亡。每年 6 ~ 8 月為流行季節。
防治方法:捕撈、運輸、放養時應儘量避免魚體受傷,發現有寄生蟲時,要及時滅殺。一旦感染該疾病,全池潑灑硫醚沙星或季銨鹽絡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時添加恩諾沙星 + 維生素 C 或氟苯尼考 + 鹽酸多西環素拌餌投喂,5 ~ 7d1 個療程。
細菌性出血病
病原菌主要為氣單胞菌。急性感染時,病魚頭頂部明顯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出血,鰭及鰭基出血,鰭條末端稍腐爛,體表充血發紅,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肛門紅腫,肌肉呈局部點狀或斑狀充血,腸道充血發炎,腸內食物減少,部分病魚肝、脾、腎等實質器官點狀出血,膽囊腫大並變色。從夏花魚種到成魚均可感染,流行於 4 ~ 10 月,高峰期常為 5 ~ 9 月,發病水溫 24 ~ 28℃,發病後 1 ~ 2d即開始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季銨鹽絡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時添加氟苯尼考 + 鹽酸多西環素 + 維生素 K3 或恩諾沙星 + 黃連白貫散 + 維生素 C 拌餌投喂,5 ~ 7d 1 個療程。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原菌主要是水霉和鰓霉。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異狀,當肉眼能看出時,菌絲不僅在傷口侵入,且已向外長出菌絲,俗稱白毛病。病魚焦躁不安,遊動遲緩,食慾減退,最後瘦弱而死。流行於早春和晚冬季節,水溫 10 ~ 15℃易發生,在四季都可能出現該病。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抵抗力,儘量避免魚體受傷;一旦感染該疾病,全池潑灑硫醚沙星或水楊酸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
鰓霉病
病原菌是鰓霉。發病魚主要症狀有:病魚失去食慾,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鰓上粘液增多,鰓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點,呈現花鰓;病重時魚高度貧血,整個鰓呈青灰色。流行於 5 ~ 8 月,鰓霉在環境適宜時,1 ~ 2d內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南方大口鯰一旦感染易呈暴發性死亡。此病一般與水質密切相關,水質惡化,特別是有機質含量很高時易發生。
防治方法: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採取預防措施:清除過多淤泥,用濃度為 450mg/L 生石灰消毒;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水質,尤其在疾病流行季節,定期灌注新水。

寄生蟲病

車輪蟲、斜管蟲病
由車輪蟲、斜管蟲寄生引起。病魚體色暗淡,食欲不振,常離群獨游,嚴重者魚體垂懸浮於水面或靜沉於池底。鏡檢魚的鰓部、體表,發現有大量車輪蟲。車輪蟲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魚大量死亡。此病主要發生於魚種(體長 2.5 ~ 10cm)階段。四季均可出現該病。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硫酸銅 0.5g/m3 和硫酸亞鐵0.2g/m3 合劑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殺完蟲後第 2 天,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濃戊二醛溶液。
三代蟲、指環蟲病
由三代蟲、指環蟲侵入鰓部、皮膚引起。病魚鰓部粘液增多,鰓絲暗灰或蒼白,呼吸困難。魚呈不安狀態,時而狂游於水中,同時食慾減退。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敵百蟲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 1 次。發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 1 次。殺完蟲後第 2 天,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濃戊二醛溶液。
中華鰠和錨頭鰠病
由中華鰠和錨頭鰠寄生引起。這兩種寄生蟲病主要發生在池養的南方大口鯰成魚和親本上,其症狀是:鯰魚在水面遊動不安,不時豎起尾鰭。病魚身體與鰓部寄生有中華鰠和錨頭鰠,粘液增多。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敵百蟲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 1 次。發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 1 次。殺完蟲後第 2 天,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濃戊二醛溶液。

非寄生性疾病

肝膽綜合徵
因營養代謝障礙引起。病魚主要症狀有:早期可見肝膽腫大,肝臟顏色變淡或土黃色,形成黃白相間的“花肝”,膽囊腫大發黑等;後期往往伴隨爛鰓、出血、腸炎等症狀。
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添加三黃散 + 維生素 C+免疫多糖拌餌投喂,做好魚類的保健預防。發病時,添加肝膽利康散 + 維生素 C+ 免疫多糖拌餌投喂,5 ~ 7d1個療程。
氣泡病
水中某種氣體過飽和,可引起南方大口鯰患氣泡病。該病主要發生在魚苗孵化期和仔魚下池後 3 ~ 5d。病魚的腸道中有白色氣泡產生,或魚的體表、鰭條、須或鰓絲上附有氣泡,魚體漂浮水面,沉不下去,遊動時像轉圈一樣,嚴重時仰臥於水面。
防治方法:培育苗種的魚池,不用含有氣泡的水不能直接施放有機肥;水溫不要相差太大;全池潑灑
1.5 ~ 2kg/667m2·米食鹽,有一定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