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密鯝亞科魚類的統稱。常見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魚類。多分布於亞洲,中國各主要江河流域均產。

鯝魚,體側扁,長30厘米左右,口小。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鯝
  • 拼音:gu
  • 注音:ㄍㄨˋ
  • 解釋:魚類的一屬,體長而側扁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鯝魚形態,生物學特性,生產,

基本釋義

【gu】
(1)
鯝
(2)
黃鯝 [silver xenocypris],一種鯉科魚(Xenocypris argentea),體長大而側扁,大約30厘米,銀白帶黃色,口小,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
鯝
(鯝)
gù ㄍㄨˋ
(1)
魚類的一屬,體長而側扁,長約三十厘米,銀白帶黃色。生長快,為重要的食用經濟魚類。
鯝
(2)
古書上指魚腸。
鄭碼:RJEJ,U:9CB4,GBK:F6F1
筆畫數:16,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2512251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古暮切,音顧。魚肚中腸。《類篇》杭越之閒謂魚胃為鯝。
又《正字通》黃鯝,狀似白魚,長不近尺,闊不逾寸,扁身細鱗,腸腹多脂,南人譌名黃姑,北人譌名黃骨魚。

鯝魚形態

體側扁;腹部圓;有的在腹鰭至肛門間具腹棱;頭小;吻鈍;口下位或接近前位,口裂平橫;下頜具鋒利角質緣,無口須;體被圓鱗;背鰭具光滑硬棘,分支鰭條7~9,多數為7;臀鰭條3,分支鰭條8~12;肛門緊接在臀鰭起點之前,下咽齒1~3行,齒側扁而細長,頂端呈鉤狀;鰓耙短而側扁,略呈三角形,排列緊密;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

生物學特性

喜棲息在江、河、湖泊等較寬闊水域的中下層,銀鯝細鱗斜頜鯝生活於江河中下游,圓吻鯝生活於江河中上游。適應流水生活。常以下頜較發達的角質邊緣在石面或泥土表面刮取食物,主要是硅藻類,其次為絲狀綠藻藍藻細菌和植物碎屑,全年攝食強度和攝食頻率都較高。
銀鯝和細鱗斜頜鯝一般2齡性成熟。1~3月水溫低時,多在水面開闊、水較深的湖區越冬。4月分散活動,5月集群上溯到中游地區產卵。銀鯝在發洪時產卵。產卵時,2~4尾雄魚追逐1尾雌魚,十分活躍,不斷躍出水面。細鱗斜頜鯝產卵在水色澄清時進行,與洪水無關。一般在20~26℃、透明度350毫米以上,或天氣久晴、水位微漲時,會有大批魚群產卵;洪水過大時,產卵終止。卵粘性。受精卵在水溫23~24℃經30小時孵化出仔魚。圓吻鯝2齡性成熟,無明顯產卵洄游習性。懷卵量為10~20萬粒。4~8月多在晴天傍晚,尤其是連續陰雨後天氣開始轉晴、溫度上升時,可見到大批成熟親魚產卵,產卵場為江河上游地段。產卵後魚群分散,直到深秋。
鯝體長的增大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減。重量的增長絕對值1齡最小,2~4齡增長值都較大。

生產

鯝分布廣、生長快、繁殖力強、餌料來源豐富,適宜於湖泊、水庫的放養,在池塘中與其他鯉科養殖魚類搭配混養,增產效果也很顯著。能充分利用水體中大量存在的有機碎屑和底泥,一般在不增加餌料及肥料情況下畝產就可增加10%左右。鯝在池養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需進行人工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