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鯝

銀鯝

銀鯝,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 1868),俗名密鯝、銀鰺、刁子,屬鯉形目鯉科鯝亞科鯝屬的一種魚類,是廣布於江河、湖泊、水庫中下層水域的小型經濟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鯝
  • 拉丁學名: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 1868)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科
  • :鯉科
  • 亞科:鯝亞科
  • :鯝屬
  • :銀鯝
  • 分布區域:廣布於江河、湖泊、水庫中下層水域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分類學,生活習性,年齡與生長,繁殖習性,人工繁殖,親魚選留和培育,人工催產,受精卵胚胎髮育,受精卵人工孵化,苗種培育方法,成魚養殖,營養價值及烹飪,

形態特徵

銀鯝體長而側扁;頭小呈錘形;口小、下位,呈一橫裂;上下頜具有發達的角質邊緣;體背部為灰黑色,腹部及體下側為銀白色。鰓蓋有明顯的桔黃色斑塊。背鰭Ⅲ-8,臀Ⅱ9-10,叉尾型。側線588-9/5-664,脊椎骨39-40,肋骨14-15對。體長為體高的39.2倍,為頭長的4.39倍。咽喉齒3行:2.4.6/6.4.2;腸長為體長的4-5倍。
銀鯝
湖南衡陽、邵陽等地早就有在池塘搭養銀鯝的習慣,其產量可達總量的10%—20%。
棲息於江、湖的中下層。刮食著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魚可達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產卵,卵漂流性。天然產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數量更多。

種群分布

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分類學

溫性魚類

生活習性

銀鯝適應性強,屬廣溫性魚類,主要分布於珠江、長江、黑龍江等水域,通常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以其發達的下頜角質化邊緣,在池底或底泥中刮取食物。在自然條件下銀鯝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同時也攝食硅藻和固著藻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春、夏季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兼食少量固著藻類,秋、冬季則完全以腐屑底泥為食。
銀鯝銀鯝

年齡與生長

在天然水域中,1-2齡魚平均體長13.3-15.7厘米,平均體重43.8-69.0克;3-4齡魚平均體長18.1-9.4厘米,平均體重103.3-129.6克。銀鯝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遞,最大體重可達270克。銀鯝的生長速度以第1齡增長較快,2齡以後,生長速度減慢,這與銀鯝2齡開始性成熟有關。在人工養殖條件下,1冬齡銀鯝平均體長可達13.0-13.2厘米,平均體重34.5-39.5克,2冬齡平均體長14.7-14.9厘米,平均體重52.8-55.1克。

繁殖習性

在自然條件下,銀鯝2冬齡達性成熟,屬一年一次產卵魚類。繁殖季節為3-5月份,4月份為繁殖盛期。銀鯝的懷卵量與魚體大小有關,懷卵量一般為1萬—3萬粒。卵徑小,為漂浮性卵。受精卵在20-22℃水溫條件下,經30小時即可孵化出膜。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繁殖,必須經人工催產。

人工繁殖

親魚選留和培育

選留人工繁殖的親魚必須達2齡以上,最小體重50克以上,並且膘肥體壯,無病無傷。選留的時間一般結合冬季捕撈和乾池進行。親魚培育池面積一般為600—700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放養親魚1000—1500尾。培育池水質要求肥沃,透明度25—30厘米。培育水質以有機肥為主,翌年春季適當加餵豆渣、麥皮等精飼料。
銀鯝銀鯝

人工催產

催產季節 每年4月中、下旬當水溫穩定在18℃以上,選擇晴朗天氣,適時催產。
親魚選擇 雌魚背腹寬闊,胸鰭略呈圓形,腹部膨大、鬆軟,卵巢輪廓明顯,泄殖孔微紅。雄魚體型狹長,胸鰭略呈三角形,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催產藥物和方法 銀鯝催產藥物以鯉魚垂體和LRH—類似物效果較好,雌魚每章節附注射垂體0.5個或LRH—類似物30微克,雄魚減半。用4號針頭做胸腔注射。在18—24℃的水溫條件下,效應時間10—15小時。

受精卵胚胎髮育

銀鯝受精卵為青灰色,晶瑩圓滑,為浮性。在21—23℃水溫條件下胚胎髮育全過程約需112小時。

受精卵人工孵化

銀鯝受精卵比重輕,為浮性卵,孵化方法與青、草、孵化方法基本相同,一般用環道流水孵化,要求水質清新,水溫在18℃以上。銀鯝魚卵的卵徑比家魚小,脫膜後的稚魚也小,所以孵化環道的濾水紗窗布要密些,一般採用55目的尼龍窗布。孵化時間的長短與水溫密切相關。水溫20—22℃,經28—32小時即可孵化脫膜;水溫23—36℃,孵化時間只需26—28小時。在正常情況下,稚魚孵出4天后點腰即可下池培育。

苗種培育方法

1 清培消毒
魚苗下塘前一個星期,育苗池必須清塘消毒,剷除池邊雜草,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曝曬2—3天后,每667平方米施糞肥150—200千克,水深保持40—50厘米,培肥水質,繁殖浮游生物,以魚苗下池即能吃到食物。
銀鯝銀鯝
2 魚苗培育方式
銀鯝苗種培育通常採用單養,每667平方米下苗20—25萬尾。經15—20天培育,當魚苗體長達2厘米時,要及時打網分塘飼養,每667平方米放養8—10萬尾。以後視魚苗的生長情況逐步調整養殖密度。
3注意調節水質
銀鯝魚苗培育通常是淺水下塘,魚苗下池時水深50—60厘米,這樣水溫上升快,有利於有機物分解和浮游生物繁殖。隨著魚苗的生長,要逐漸加深池水,魚苗下池5—6天后,應適當加進新水10—15厘米,以後每3—5天加一次新水,最後池水深達1—1.5米。
4 加強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和生長情況,發現病害要及時防治。

成魚養殖

銀鯝屬小型經濟魚類,體肥、肉味鮮美,很受消費者喜愛。我國從南到北廣大地區均可養殖。在以青、草、鰱、鱅為主的池塘中搭養一定比例的銀鯝,不僅可攝食鰱魚不能利用的固著絲狀類,與鰱、鱅魚食性不矛盾,而月可大量攝食腐屑底泥,減少有機物分解帶來的耗氧,淨化水質,加速水中物質循環,變廢為利促進主養魚增產。
銀鯝以第1年生長最快,主要靠群體增加產量,池塘搭養銀鯝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養殖方式
池塘養殖銀鯝有混養和套養。混養:採用隔年老口魚種,冬季一次放足,年底一次起水;套養:是將當年人工繁殖的魚苗,培育到夏花階段,5月份套養在成魚塘中;若放養數量較多,供應翌年做魚種;若放養數量少,當年年底即可起水上市。
2 放養數量
肥水塘,餌料充足,每667平方米混養老口魚種10—15千克(8—10克/尾),年底可起水銀鯝商品魚100—120千克;中等水質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混養銀鯝老口魚種8—10千克,產量可達70—80千克。餌料條件較差的池塘,混養老口魚種5—7千克/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60千克。
3 養殖銀鯝注意事項
銀鯝食性雜,疾病少,按常規管理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銀鯝耐低氧能力較差,每當天氣悶熱、氣壓低時,銀鯝最先浮頭“泛塘”。因此,池塘養殖銀鯝,要經常加注新水和增氧,保持水質肥而爽。

營養價值及烹飪

銀鯝肉質鮮嫩,富含脂肪,鈣質含量也很高,為人們所喜食。
為常見魚類,家常食用多清蒸、紅燒。
選購:應選購魚體上無斑點、潰瘍,外觀完整沒有破損或出血,眼睛微凸、清澈透明,魚體有彈性的個體。
保鮮/蓄養:保持水質清、爽,氧氣充足。銀鯝不耐高溫,存養密度不宜過大。
提示:患瘡疥者慎食,不要與茶同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