鮈

體小而側扁或呈圓筒形,背鰭一般無硬刺,生活於淡水下層。種類很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鮈
  • 拼音:jū
  • 部首:魚
  • 部外筆畫:5
漢字,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魚類,

漢字

鮈 jū

部首筆畫

部首:魚
部外筆畫:5
鮈
總筆畫:16
五筆86:QOQK
五筆98:QOQK
倉頡:NFPR
四角號碼:273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B88

基本字義

1. 〔~魚〕

詳細字義

〈名〉
1. 鮈魚 [gudgeon]。魚類的一屬,身體小,側扁或圓筒形,有須一對,背鰭一般沒有硬棘;生活在溫帶淡水中。
生活在江河小支流和池塘等小水體中,棲息條件為靜水或微流水環境的淺水地帶,喜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主要分布於我國雲南元江以北各河流地帶,生殖期為5月,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其次為藻類和水生高等植物。其特徵為:體長,前端幾呈圓筒形,腹部圓,頭略呈錐形。由於分布區窄,僅限于海南省南渡江萬泉河水系的局部地區。數量甚稀少,為臨近瀕危的偶見種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舉朱切《集韻》恭於切,𠀤音拘。《玉篇》𩶭鮈,魚名。
人名。《史記·五宗世家》子鮒鮈立。
《集韻》權俱切,音劬。義同。
《集韻》舉後切,音詬。鯷鮈,魚名。

魚類

鮈(Gobioninae;gudgeons)
鮈
鯉形目鯉科鮈亞科魚類的通稱。約有30屬100多種;中小型魚類,以小型為主,多數體長 80~200毫米;體側扁或略呈圓筒形,頭中等大,略側扁或近圓錐形;口下位,弧形或馬蹄形;唇簡單,無乳突,或發達且具乳突,下唇分葉;一般具須1對;眼中等大,側上位 ;背鰭大多無硬刺,臀鰭分枝鰭條6根,尾鰭分叉;下咽齒多為2 行或1行。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東亞水域最為豐富。大部分種類分布在中國,部分種類產於日本、朝鮮及西伯利亞等。生活於江河平原地區,部分為山區特有種類。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水生昆蟲幼蟲、高等植物碎屑以及類等。中國約有22屬80餘種。
常見的屬有銅魚屬、麥穗魚屬、棒花魚屬、蛇鮈屬和鰁屬等,其中銅魚屬的魚類個體大,產量較多,為產地的重要經濟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