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頭鄉

高頭鄉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東南部,東鄰漳州市南靖縣,西南與湖坑鎮相連,北接古竹鄉,面積30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高北村,距縣城 46 公里。全鄉轄 5 個村民委員會, 38 個自然村,82 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 4 個。 2000 年,全鄉有 2273 戶 9912 人,屬漢族客家人,講客家方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頭鄉
  • 外文名稱:Gaotou Town
  • 別名:(金豐里)刀頭村、渡頭村、卓頭村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
  • 政府駐地:高北村
  • 電話區號:0597
  • 郵政區碼:364108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東南部
  • 面積:30平方公里
  • 人口:約1萬
  • 方言:客家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承啟樓
  • 火車站:永定站
  • 車牌代碼:閩F
建制沿革,區域位置,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社會事業,基礎設施,交通概況,旅遊資源,高頭江氏,

建制沿革

唐、五代時期,為汀州長汀縣屬地;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汀州新置上杭縣,屬上杭縣金豐里刀頭甲;元時,俱屬上杭縣金豐里刀頭甲;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汀州新置永定縣,改屬永定縣金豐里刀頭(後嫌不雅,改名高頭)村;清時俱屬永定縣金豐里高頭村。
民國時期為上金區高頭保,後為高竹鄉管轄;建國後,屬南溪區(第三區);1957 年撤區設鄉,成立永定縣高頭鄉;1958 年,設永定縣高頭人民公社;1970 年,高頭公社與古竹公社合併,稱古竹公社,後改為古竹鄉;1998 年,從古竹鄉分出,復稱永定縣高頭鄉。2014年12月13日,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巖市永定區,屬於龍巖市永定區。

區域位置

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東南部,東鄰漳州市南靖縣,西南與湖坑鎮相連,北接古竹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銀、等多金屬礦藏。

經濟概況

1998~2000 年,該鄉先後提出以“引進外資,科教興鄉,建設山區一流僑鄉”為奮鬥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全鄉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2000 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 4575 萬元,比 1998 年 4209 萬元增長 8.7%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2378 萬元,比 1998 年 1032 萬元增長 1.3 倍;工業總產值 421 萬元,比 1998 年 256 萬元增長 64% ;年財政收入 129 萬元,比 1998 年 120 萬元增長 7.8% ;農民人均純收入 2953 元,比 1998 年 2834 元增長 4.2% 。
1998 年以來,該鄉大力實施山地綜合開發,調整大田種植結構。充分利用高海拔、早晚溫差大的特點,在梅花石村建立第一個 200 畝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種植西紅柿、牛角椒、青刀豆等。全鄉有連片果園 1997 畝,水果年產量達 2584 噸,其中紅柿產量 1915 噸,占水果總產量的 74% ,是永定紅柿主產區之一。還有數個山地示範場,其中有廈門知青陳志強投資興辦的千畝果場,有港胞江浩台先生投資興辦的 2000 畝果園和江忠慶、江良慶兄弟投資的千畝速生林基地及江俊良投資的千畝種果、養豬、釀酒一體化觀光農場。在發展高優農業的同時,其它產業也協調發展。市場經濟活躍,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個體企業從漳州、廈門、龍巖永定等地進貨,市場貨物品種齊全,價格實惠。經濟發展多元化,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一、二、三產業比例由分鄉前的 6 : 3 : 1 調整到 5 : 3 : 2 。 2000 年,該鄉耕地面積 7992 畝。糧食總產量 3728 噸,比 1998 年增加 652 噸,增長 21% ;生豬出欄 8324 頭,存欄 6850 頭,分別比 1998 年增長 38.5% 和 2.8% ;肉類總產量 690 噸,比 1998 年增加 269 噸,增長 64% ;烤菸總產量 111 噸。
該鄉主要企業有高北機磚廠、高東電站、高北電站、茶廠、服裝加工廠等,效益良好,特別是服裝廠,加工的產品大部分銷往漳州、廈門等地。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00 年,全鄉有 1 所完中, 5 所完小, 11 所初小。在校中學生 2210 人,小學生 1075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 100% 。有衛生院 1 所,病床 6 張。華僑江醒民捐建的診療大樓,設備完善、齊全,擁有心電圖室、 B 超室和檢驗室。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有線電視實現聯網,電話普及率 70% 。
高頭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三胞熱心家鄉公益事業。香港永靖同鄉會會長江兆文先生先後捐資完善金豐中學和國小的基礎設施建設,到 2000 年底,他為本縣文教衛生和公益事業累計捐資 875 萬餘元。

交通概況

交通便利,是閩南金三角的腹地,是永定通往廈、漳、泉經濟特區的咽喉和捷徑。全鄉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其中,鋪設鄉村水泥路面 15 公里。

旅遊資源

土樓景觀和旅遊資源頗多,有歷史悠久的圓樓王——承啟樓,“土樓博物館”——僑福樓收集了許多有關土樓文化的稀世珍品,其中有 300 多塊墓志銘及各大名家的字畫和各朝代的錢幣。名勝古蹟還有金山古寨、銀山寺等。

高頭江氏

一、源流
江姓為高頭主要人口,占全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高頭鄉江氏自宋末繁衍至今有七百餘年,子孫遍及海內外,是江氏的主要祖源地之一,著名僑鄉。
江氏源自淮陽,而望出濟陽。唐憲宗元和年間,因淮西蔡州節度使吳元濟僣叛割據,州郡紛亂,宰相裴度用李塑統兵討征,徽調嚴急,避亂移徙,遂南遷入閩,始居汀州寧化石壁鄉。其後轉徙上杭綿村九磜。先朝祖公傳下幾世幾支失記,至南宋紹興年間,上杭土寇猖獗,田地拋荒,始祖百四郎(又名百念四郎、九磜公),妣邱六娘,自九磜攜三子招落永定金豐苦竹大溪寨下村。二世祖百五郎,妣馬四娘、三世祖百七郎(又名金豐公),妣戴八娘。百七郎生下七子。宋元鼎革間(約公元1271年前後),七子攜家分移各地。
金豐公百七郎長子百八郎,妣周氏二娘,生下二男:長男千五郎公,次男千十郎公。宋元鼎革之際,百八郎公率弟、子、侄,翻山越嶺,遠赴漳州,卜居漳浦縣安仁鄉海濱里象頭村(後屬新開詔安縣三都象頭)。後百八郎公自漳州象頭村返回金豐鄉祖地,與次男千十郎公溯金豐溪而上,移居於本鄉刀頭村(今永定高頭鄉)。二弟百九郎(妣黃三娘)遷大埔縣小靖龍窟坪,三弟百十郎(妣何七娘)下大埔縣湖寮,四弟百十一郎(妣胡九娘)朝廣東三饒(今饒平)葛藤凹落戶,五弟百十二郎(妣陳十娘)居陳東和詔安霞葛,六弟百十四郎(妣蔡四娘)遷平和縣大溪開基,七弟百十五郎(妣唐十娘)遷平和縣莒溪。此百八郎兄弟,人稱金豐祖派。
江百八郎到高頭,在今銀山崬西南坡崗北頭居住下來。到明永樂年間,8世成海生五子:長子添沮、二子添濟分別外遷海澄石斧崗頭、平和葛布;留在村裡的三個兒子分居三山:三子添澄居村東,稱東山房;四子添洧居村北,稱北山房;五子添滿居水南,稱南山房。從此裔孫蕃衍旺盛,到了明朝末年人口已達千餘之眾。到了清朝乾隆年代江氏裔孫極為興旺,多達五千之眾,以至人們紛紛外出謀生,遠者至四川、廣西、廣東、浙江、台灣諸省定居,近者到本縣境內的湖坑鎮南溪、永定縣城、下洋鎮月流、陳東鄉落戶。加之瘟疫、戰亂,人口銳減,至清朝末年村內僅剩千餘人。民國鼎革以來,裔孫再次蕃衍旺盛。但軍閥混戰,政府橫徵暴斂,人民生活十分艱苦,人口又紛紛外流,此時遷移的方向主要是東南亞各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人口迅速增長,到目前已達萬餘人。尊百念四郎郎為一世祖,代數已達32代。
昭穆 註:4世百八郎開高頭,5—8世多單傳。
塘角頭房(9—17世)添紀似祖近水(旁)東孟景。
東山房(9—19世)添紀水(旁)尚寬致元孟景漢在。
北山房(9—16世)添源保受魚(旁)有伯得。
鯉公房(17—18世)映瀾。
南山房(9—13世)添保顯積世。
世德房(14—21世)萬伯心吾泰志聚輝。
世寬房(14—18世)萬伯心文球。
世琥房(14—18世)山伯心文球。
高頭鄉江氏人口分布表
鄉鎮名
村名
人口(人)
開基祖
裔孫房派
高頭鄉
高東
約5000
添澄
百八郎東山房
高北
約3000
添洧
百八郎北山房
高南
約1000
添滿
百八郎南山房
梅花石
約800
添滿
百八郎南山房
大嶺下
約1000
添滿
百八郎南山房
合計
10800
二、宗祠
塘角頭宗善堂(似海公祠)位於高頭鄉高東村塘角頭村中。由11世似海公裔孫創建,明隆慶三年(1568)竣工,清順治、鹹豐年間維修,光緒四年(1878)換大梁,1949年翻蓋,2000年再次修整。單座磚木燕尾結構,坐卯朝酉,正門朝午。正堂有百八郎公(4世)及似海公一脈宗支神主牌。祠前有池塘。
東山敦睦堂(尚富公祠)俗稱東山祠堂。位於高頭鄉高東村背頭山南坡。始建年代無考,清嘉慶四年(1799)拆舊重建。上世紀70年代被毀。1986年原址重建。單座磚木燕尾結構,坐北朝南,五開間,正門朝東。寬約15.6米,深約13.5米。祠前有鵝卵石庭。正堂有尚富公(12世)及其一脈宗支神主牌。
北山紹詒堂(添洧公祠)俗稱北山祠堂。位於高頭鄉高北村後龍山南坡。始建於明弘治年間,由受鑾公(12世)率裔孫建造。清初修葺,1935年再次維修,文化大革命被毀。1989年冬,原址重建,1991年6月竣工。單座磚木燕尾結構,坐北朝南,三開間,正門朝東。正堂有受鑾公及其一脈宗支神主牌。祠前有池塘。
南山崇本堂(添滿公祠)位於高頭鄉高南村東部。始建年代無考,明末遭賊燒毀,清康熙四十年間(1072—1073)重新架造。道光十三年(1833)修葺,1928年重修。1989年再次整修。單座磚木燕尾結構,坐東南朝西北,三開間,正門朝西南。正堂有添滿公及其一脈宗支神主牌。
三、陵墓
百八郎公墓位於高頭鄉西部塔下山頂大岌頂塔邊蜈蚣形申山酉向。為高頭開基祖百八郎公妣合葬墓。明嘉靖、萬曆、崇禎各修一次,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金骨俱佳。坐南朝北(坐丁向癸),風字型三合土結構。供桌1.2×0.4米,碑高1米,碑石0.8×0.5米。碑文:“清乾隆十二年申山 高頭始祖考百八郎江公 妣周老太孺人之墓 嗣孫三大房同立”。
四、祖訓
《江氏金豐祖訓》
自石壁而遷九磜,自九磜而遷金豐苦竹大溪。傳世久遠,子孫興盛,地不足以容之,大半盪析分離。或在漳,或在潮就地當差,遂分爾我。我祖因聚族會議具修立訓,詞曰:
遷者遷,守者守,各從其好。日後往來詢問叔侄相認者,發福無疆。忘本背義者,貧窮夭折。孝順者,壽長富貴。忤逆者,遭凶遇害。教子誦讀,使知禮義。勤攻四業,各安本分。貴顯莫得恃強凌弱,貧賤切勿附執趨炎。如有行惡偷盜奸猾騙人如此不肖子孫,許房長燭察重革。若移異地居住被富豪欺壓,如誣盜殺傷及圖賴等情,各房長告會眾告官司理究,無得落人圈套。與異姓同居共里,務要編派遵人束約,毋得違眾自立,以致眾惡。早納官糧,勿負私債。富莫設娼宿妓,貧莫狗偷鼠竊。勿因小忿而成大禍,莫貪小利以致大害。
凡我子孫,聽我俚言,慎毋忽略。今觀祖訓詞雖質而寡,文實為持身制事守家涉世之藥石也。讀訓詞者幸詳說之,使人人佩作韋弦焉。
五、東峰公信仰
江寬山(1507-1561)字東峰,號烈軒,明朝永定金豐里高頭鄉東山人,幼聰異,比壯慷慨尚義,智勇絕倫。明嘉靖年間,粵東饒平人張璉聚眾造反,嘉靖三十六年(1557)率眾萬餘,襲擾金豐里各鄉,他攜弟寬虎率眾子侄鄉勇抗擊,在南溪庵仔山擊敗賊兵,弟寬虎及侄致遠、致長等遇難,賊跡收斂。四年後正月十六,張璉再次兵犯高頭鄰鄉古竹,他亦再次率子侄鄉勇救援往古竹外祖蘇宗瓊家,在古竹坳叢林遇伏兵受傷,他執刀砍數敵而亡,子侄多人亦陣亡。後地方官員賜他為“義勇”牌匾。當地鄉人為紀念他,將其壯烈犧牲處改名“寬山坳”,永定南溪南江就有“東峰公祠”。從此,東峰公由人變成了神。
關於東峰公的民間故事不少,傳說東峰公在古竹坳與敵撕殺時頭顱被斬後,仍騎著大馬回到高頭家裡,毅氣凜然。死後他的故事更多,大多與東峰公顯靈陰助官兵剿賊寇有關,如清順治年間,岩背村民造反,分巡漳南道衛紹芳奉命前往鎮壓。可是岩背高山峻岭,官兵久攻不下。有一夜,衛紹芳夢見一個“虬須修髯”、“眉眼豎立”的神人告示,次賊襲營,早作準備,並示會予以陰助。第二天,賊果來襲,事先準備好的官兵獲得大勝。後有江姓之人持東峰公的塑像,才知東峰公神也。
東峰公葬在南靖縣南歐尖子崬下。每年元宵節後的某一天掃墓之時,附近的異姓村民爭先恐後前往燒香求拜,有的求長命百歲,有的乞早得貴子,有的拜生意興隆,等等,東峰公成了萬應靈感的神明。台灣各地凡有江氏聚居的地方,都有東峰公信仰,建“東峰祠”的有台北三芝、板橋、四沛頭,彰化永靖竹子下、員林三塊厝,嘉義的大林溝背、水上江竹仔腳、新港萊公後,台南楠西鹿陶洋等以江氏為主的客家聚落,兒乎家家戶戶的神明都奉祀著東峰公太。
(根據江林宣老師提供資料進行內容擴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