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於2011年11月7日由教育部、財政部以教社科20113號印發。該《計畫》分主要任務、重點建設內容、經費保障和組織實施3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 發布日期:2011年11月7日
  • 發布文號:教社科20113號
  • 檔案來源:教育部、財政部
教育部 財政部通知,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主要任務,重點建設內容,經費保障和組織實施,

教育部 財政部通知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的通知
教社科[201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財務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財務司(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1〕31號)精神,教育部、財政部制定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屬檔案: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2011-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全面規劃2011-2020年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制定本計畫。

主要任務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以下簡稱“繁榮計畫”)是教育部、財政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大舉措,自2003年實施以來,調動了高等學校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了高等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推動了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為進一步繁榮發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入實施“繁榮計畫”,大力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積極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為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構建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是未來十年的主要任務。內容包括:
——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研究宣傳,大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新貢獻。
——以研究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重點,凝練學術方向、匯聚研究隊伍、增強發展活力,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平台體系,建設一批達到世界水平,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術高地和諮詢智庫。
——統籌基礎理論研究、套用對策研究,重點支持跨學科研究、綜合研究和戰略預測研究,構建團隊協同攻關與個人自由探索並重的研究項目體系,大力提高研究質量和創新能力,努力培育學術精品和傳世力作。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轉化套用,強化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普及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大力開展決策諮詢研究,積極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社會服務水平。
——適應信息化、數位化發展趨勢,加強圖書文獻、網路、資料庫等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享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條件支撐體系,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造就一批學貫中西、享譽國際的名家大家,一批功底紮實、勇於創新的學術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構建結構合理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體系,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加強統籌規劃,創新思路辦法,拓展交流途徑,健全合作機制,有選擇、有步驟、有層次地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
——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科研組織形式。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率。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科學管理,建立健全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系,為學術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制度,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懲治相結合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重點建設內容

(一)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深化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基本觀點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研究宣傳,在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不斷豐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思想和理論體系,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紮實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和使用工作,建立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工作的檢查監督機制,確保高校相關專業統一使用工程教材。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級培訓體系,對工程教材所涉課程的任課教師有計畫地開展培訓。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制定實施《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規劃》,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特別是中青年理論隊伍建設。制定實施《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全面實施課程建設標準,健全質量測評體系,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二)推進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按照立足創新、提高質量、增強能力、服務國家的總體要求,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系。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創新組織管理,強化開放合作,全面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和話語權。大力推進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和新興交叉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推動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著力加強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以高水平學術平台建設引領和帶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
(三)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
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基礎研究實力雄厚的優勢,重點支持關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全局和學科創新發展的基礎研究;重點支持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長遠影響的基礎研究;重點支持對人類社會發展共同面對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基礎研究;重點支持對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的基礎研究,加強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推出對理論創新和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標誌性成果。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齊全的優勢,著力推進跨學科研究,促進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學術領域和學科增長點。
(四)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套用對策研究。
著眼黨和國家的戰略需求,聚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重點扶持立足實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套用對策研究,開展全球問題、國際區域和國別問題的長期跟蹤研究,推進高等學校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建設諮詢型智庫,推出系列發展報告和政策建議,以紮實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務於黨和政府的決策。
(五)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推廣普及。
充分發揮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密集的優勢,面向社會開設“高校名師大講堂”,開展“高校理論名家社會行”活動,組織動員名家大家撰寫高質量社科普及讀物,積極宣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理論,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眾人文素質。
(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堅持以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主線,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提升國際學術交流質量和水平,推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增強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探索在國外和港澳地區合作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面向國外翻譯、出版和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與精品著作。重點加強高等學校優秀外文學術網站和學術期刊建設。鼓勵高等學校參與和設立國際性學術組織。積極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
(七)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支撐和信息化建設。
加強高等學校社會調查、統計分析、基礎文獻、案例集成等專題資料庫建設,推進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網站建設,加強與現有信息服務機構的銜接,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加強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建設,擴大外文圖書期刊入藏數量,提高服務水平,為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保障。繼續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建設一批國際知名的學術刊物,推動學術期刊專業化和數位化發展。
(八)開展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和表彰。
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制度,建立健全成果分類評價標準,探索建立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成果受益者參與的多元多方評價機制。加強對理論創新和社會服務作出突出貢獻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人才的獎勵和宣傳,定期組織開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獎和表彰活動,充分發揮獎勵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增強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經費保障和組織實施

1.保障經費投入。“繁榮計畫”由中央財政專項支持。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各高等學校在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籌措經費支持“繁榮計畫”的實施。
2.加強經費管理。“繁榮計畫”中各類建設項目和經費使用堅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原則。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制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項目承擔高校要嚴格執行財政部、教育部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在經費安排和使用上注重與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985工程”、“211工程”等的有機銜接,避免重複投入,形成合力,實現集成發展。
3.完善管理體制。教育部、財政部共同成立繁榮計畫管理委員會,負責審定“繁榮計畫”管理規章制度,決定“繁榮計畫”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繁榮計畫”實施方案,編制年度工作計畫和預算建議,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4.堅持公平競爭、擇優立項。繁榮計畫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根據繁榮計畫建設目標和任務,制定年度項目指南,經繁榮計畫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後,面向全國高等學校組織申報和評審,提出立項方案報繁榮計畫管理委員會審批。各地區、各部門、各高校根據年度項目指南,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項目申報和實施,並提供相應條件和經費支持。
5.堅持項目建設與教育改革試點相結合。充分發揮“繁榮計畫”建設項目的導向作用和示範效應,推動教育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各地區、各高等學校將改革創新貫穿於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敢於突破。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部分地區和高等學校開展推廣套用、科研合作、學術評價、學科交叉等改革試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